徐子姣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15
摘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周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要求城市规划部门在建设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城市排水系统对于城市道路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但是从当前城市的发展现状来看,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规划不断扩大,这就加大了城市道路设计的难度,需要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并应用先进的技术,从而确保城市道路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新型雨洪控制技术
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在不断地增加,为了能够满足城市排水系统的需求,新型雨洪控制技术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这种新型技术能够满足城市排水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应用雨洪控制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洪涝、水污染起到积极作用,并能够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城市道路排水的提出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对于其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把目光集中在城市建设上,城市建设中的各项工程都必须考虑城市周边环境,这是进行城市建设的基本前提,进而保证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城市排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解决了城市排水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建设。如果城市排水不能达到要求,会影响城市的交通,还会对城市的美观产生负面影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城市排水系统的设置,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2城市道路排水现存问题分析
2.1排洪压力大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硬化面大面积取代了自然的地面,道路自身就属于典型的硬化面,而且它周围的硬化率也在不断增大。相比自然地面,硬化面几乎不具透水性,而这一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增加将提高综合径流系数,加速了暴雨汇流,无论是径流峰值还是径流量都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加之现有排水系统还肩负周边汇水任务,所以导致排水压力较大,徒增洪涝风险,降低道路整体安全系数。
2.2污染严重
这里的污染主要指路面径流污染,它是造成地表径流污染现象的主要原因,排在农业污染之后,属于第二大面污染源。资料显示,一条汇水面积为城市总面积20%的道路,其对烃类污染以及受纳水体悬浮物实际贡献可达30%与50%,而且对于水体BOD年负荷而言,其中约有四成到八成是来源于雨水径流的。
2.3资源流失
水资源在我国相对贫乏,城市缺水严重。因地下水长年超采而且无法得到及时补充,所以加剧了水资源匮乏。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城市需水量与日俱增,人类在未来必将面临十分严峻的水资源危机。然而,道路和周围汇集的雨水却直接从市政管网中大量流失,不仅造成大量浪费,而且还增大了处理厂的压力,破坏水环境。
2.4环境破坏
目前,城市道路建设正处发展关键时期,道路建设与运营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比如占用或破坏大量土地资源,空气污染、水污染与土壤污染,而且生物多样性被严重削减,导致人们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另外,地面硬化率的不断增大还会使地下水的自然补充受到阻隔,导致水循环系统失去平衡。
3城市道路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分析
3.1新型雨洪控制利用体现
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雨洪控制利用体系也越来越完善,该体系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系统工程,其所涉及到的学科非常多,主要包含洪涝控制、雨水资源化以及径流污染控制这三个方面。
(1)洪涝控制
近年来,伴随着洪涝灾害的增多,使得洪涝控制也成为了雨洪管理中一个重点。在洪涝控制上主要是借助于调蓄、湿地、生物滞留与渗透等相关设施的利用来降低径流排放率,或者调蓄峰值流量值,使洪涝灾害风险的发生率得到降低,以此提升城市整排涝以及防涝标准。在这之中,多功能的调落是将暴雨峰流量的调蓄作为核心,集高效利用城市土地、排涝减涝、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景观以及充分利用雨洪等各种功能为一身的综合性利用设施,该设施适用于城市运动场、景观区域、停车场、道路绿化带或者供于人们活动的其他公共空间。
(2)雨水资源化
在雨洪控制利用技术中,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属于一种多目标综合性技术,不仅能够达到节水的目的,涵养以及保护水资源,对水上流失以及水涝进行有效地控制,同时还可使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得到减少,降低水污染,使生态环境受到相应的改善。在雨水资源利用技术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直接利用、间接利用以及综合利用,直接利用是指收集、调蓄以及净化汇水面雨水后来直接利用,其中包含屋面的雨水、污染比较轻的城市路面雨水、广场雨水以及绿地雨水;而间接利用则是借助于相应的人工渗透设施或者自然渗透设施的利用,使雨水能够渗入至地卜,以此达到补充地下水的目的;综合利用则是指借助于综合性技术措施的利用,达到雨水资源充分利用的多目标,其中包含排洪减涝、立体绿化、雨水渗透与净化以及水景等。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述的雨水资源利用技术为广义上雨水资源化,其内涵为借助于不同人工生态化方式或者措施的利用,使雨水径流形成、储存方式、组分以及输送途径等得到改善,以此降低人类各种活动对于城市水循环系统所产生的影响或者破坏,确保城市水系统始终保持在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中,使城市生态系统以及水资源赋存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3)径流污染控制
控制的方式包含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两个向度或层面的内容,首先就前者而言指的是通过径流循环的各个阶段进行污染控制的方式,它包括湿地、植被、水塘等的终端控制,过滤设施的中途控制,雨水渗透设施及截污措施的源头控制等具体内容构成,而就后者而言指的是通过制定各项宏观的政策法文来达到污染控制目的的方式。
4城市道路中对雨洪控制的措施
4.1在城市道路排水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将观念逐步的转换成渗透和排水相融合的过程。从而实现道路的排水功能。
4.2政策、法规的制定
政策法规的制定是对雨洪控制过程中的强制性规范。
4.3新的道路排水设计手册和规范的制定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新型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理念和技术融入道路设计规范,如美国纽约道路设计手册、英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等,对实际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我国道路设计手册或规范中还没有新型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理念和工程技术的体现,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将新型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纳入我国道路设计手册和规范中,规范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避免或减少因缺乏系统的技术资料和规范标准带来的困惑和失误,促进我国的新型道路排水技术稳步健康地发展。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各项事业尤其是科学技术产业、公共交通运输事业等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面对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一些现实的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地变得明显起来并一步步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城市排水系统中的排洪压力过大、径流污染严重、雨水资源流失等现实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本文从推广新型排水系统与宏观调控两个向度对未来的城市道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启示或建议,但这些建议的具体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各方面的长期努力才能得到真正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毕天金.浅谈城市道路设计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
[2]孔芳.试论当代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雨洪控制利用体系[J].环球人文地理.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