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体制改革论文_李正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体制改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政治,制度,全国人大,特别行政区,政党。

政治体制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这标志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此后,国家和人民开始从灾难中走出来,国家政权与政治制度建设的恢复与发展提上了日程。1976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召开会议,重新恢复活动。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修改通过了宪法。这部宪法以1954年宪法为蓝本制定,局部恢复了1954年宪法关于政治制度的规定。这期间,地方各级人大陆续(本文来源于《共产党员》期刊2019年19期)

李正华[2](2019)在《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并根据新的形势要求不断对其进行调整、改革,党和国家机构体系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为新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提供了有力保障,是新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史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沙治平[3](2019)在《浅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和发展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并认识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推进我国政治体制发展。1 80年代初期1978年的十一届叁中全会标志着我国改革政治体制开始起步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旧政治体制存在干部队伍不能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且无法调动群众积极性的问题。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平反了冤假错案并对党的工作重心进行调整,为后面十一届叁中全会的开展奠定了思(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9年18期)

宋惠昌[4](2019)在《列宁晚年政治体制改革设想的历史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十月革命后,在苏共领导下,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苏维埃国家政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受了严峻考验,但也有一些历史教训,主要是由民主制走向集权制,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因此,恢复和完善民主政治原则,成为列宁晚年政治体制改革设想的核心问题。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实现人民共和国的基本目标;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党与国家的关系、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有效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等。列宁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设想虽未实现,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期刊2019年04期)

刘磊磊[5](2019)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边界与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国家层面来讲,制度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属于构成一个国家政体、国体的政治制度;二是属于如何应用国家权力和国家权力在管理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领域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治理制度。本文简单回顾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分析了执政党语境下政治体制改革的边界,探讨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经济新常态下政治体制改革的困境,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延伸和走向。(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9年18期)

丰俊功[6](2019)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逻辑研究(1978—2007)》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把钥匙。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继续推进改革,一直以来备受关注。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叁中全会既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启,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开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有其自身的实践演展逻辑,本文通过研究其发生和持续的内在机制,从而为未来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是从改革开放开启前后至中共十七大前后,共分为六个时期,即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初始时期、蓝图规划时期、全面部署时期、反思调整时期、“叁统一”思想探索时期和“叁统一”政治模式形成时期。本文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不同时期的探索和实践入手,力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分析政治体制改革的演进历程,运用经验观察的方法分析和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规律,从而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本文以历史制度主义为理论分析框架,梳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不同阶段的演进历程、关键节点和内在逻辑,分析政治体制改革演展的条件及其内在因果关系,厘清关键事件与政治体制改革具体措施之间的关联。本文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历程的不同时期为宏观叙事结构,以关键事件为节点,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序列对政治体制改革的不同阶段进程历时性分析和共时性分析,从而确定事件发生的顺序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由此分析政治体制改革的自我强化或反应改变,最后是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进行概括和总结。具体而言,首先,在历史进程的因果机制方面,本文通过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演进历程进行结构化分析,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不同时期的演进机制分为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压力和挑战、观念认识更新产生的目标指向、行动者基于现实需要而确定的行动策略即政策选择。其次,在关键节点方面,每个时期的演进机制会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而每个时期发生的关键事件则会深刻影响政治体制改革的走向。关键节点主要是影响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事件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党代会。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伴随着错误改革观即“老路”和“邪路”的干扰、影响和破坏,由此形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曲折路线。第叁,在反馈机制方面,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是演进机制推动下的政治发展结果,而这一结果会因关键政治事件而出现正反馈或负反馈,从而强化或改变原有的行动选择。在对政治体制改革历程进行历时性因果分析基础之上,本文以历史制度主义理论为分析框架,按时间历程分析由各种政治事件组成的因果链条,从演进机制的角度研究政治体制改革在不同时期何以发生、何以持续的内在联系,透视不同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对关键节点的政治事件和未来走向进行阐释,展现政治体制改革实践进程以及“叁统一”政治模式的形成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逻辑在于,以“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逻辑起点,遵循“坚持党的领导”、“防范和化解风险”和“坚持正确的改革观”的内在逻辑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由此逻辑展开形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启示,最终内生演化形成“叁统一”政治模式。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叁统一”政治模式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实践的规律性总结,这一模式的叁要素对应相应的政治结构,包含着人民权力的行使、人民权利的保障及其实现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期刊2019-06-01)

刘莹,崔敏,白杨,翟羽佳[7](2019)在《民生政治参与对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政治参与能够有效促进政治文化的转型,积极推动民生政治参与,不仅可以维护民众的自身权益,也有助于政治体制的优化。建立正确的民生执政理念,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扩展民众政治参与的方式和空间,提升民生政治参与的技术,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效路径。(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9年08期)

许耀桐[8](2019)在《政治体制思想之源和当代中国改革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城邦即国家的角度研究政治体制问题,肇始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探讨了国家政治体制的类型、结构,变革的原因、结果,阐明了最好的政体与法治精神的关系,能够寻求依循法律治国的政体是现实中最好的政治体制;揭示了理想的混合政体的实质在于多数人之治,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治体制;论述了政体变迁的动因与改革发展的趋势,导致政体衰亡的原因在于自身存在的弊端,引发政体变革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利益之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可以在本体制范围内进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体制的深刻认识,形成隽永智慧的思想之源,对于当代中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实践朝着正确的目标方向发展,具有明显的启迪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朝[9](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与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时代,为了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我们需要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进行梳理,全面总结四十年政治体制改革的宝贵经验,以便更好指导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政治保障。(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07期)

张栋,郭彤瑾[10](2019)在《关于中共十叁大前后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学习吴伟《中共十叁大前后的政治体制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020世纪70、80年推行的改革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需要提上日程,于是从1986年初开始,中央正式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前后经历了年左右的时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被迫中止,但是它在中国现代改革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中形成的改革方案也是中共(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9年03期)

政治体制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并根据新的形势要求不断对其进行调整、改革,党和国家机构体系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为新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提供了有力保障,是新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体制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1]..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J].共产党员.2019

[2].李正华.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

[3].沙治平.浅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和发展历程[J].知识文库.2019

[4].宋惠昌.列宁晚年政治体制改革设想的历史价值[J].科学社会主义.2019

[5].刘磊磊.政治体制改革的边界与走向[J].管理观察.2019

[6].丰俊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逻辑研究(1978—2007)[D].中共中央党校.2019

[7].刘莹,崔敏,白杨,翟羽佳.民生政治参与对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作用[J].祖国.2019

[8].许耀桐.政治体制思想之源和当代中国改革实践[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

[9].刘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与经验[J].青年与社会.2019

[10].张栋,郭彤瑾.关于中共十叁大前后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学习吴伟《中共十叁大前后的政治体制改革》[J].祖国.2019

论文知识图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动力层次主动引导政治体制改革表是以“政治体制改革”为“篇名”...间苗-间 苗 朱光荣转型进程中中国政府改革意识的移动分?冯印澄

标签:;  ;  ;  ;  ;  ;  ;  

政治体制改革论文_李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