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智能手环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穿戴智能手环,采用柔性外壳包裹柔性电路板,柔性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同时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分布式固定设置在柔性外壳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然后分别与柔性电路板连接,使得可穿戴智能手环可以在整体尺寸上实现轻薄,有效地增强了可穿戴智能手环在使用过程中与用户手腕的贴合度,从而保证健康数据采集器能够采集得到高精度的用户健康数据,与传统的智能可穿戴智能手环相比,具有测量准确度高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穿戴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电路板(300);柔性外壳(200),包裹所述柔性电路板(300)设置,包括用于与用户手腕贴合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各所述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分布式固定设置于所述柔性外壳(20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分别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00)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可穿戴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电路板(300);

柔性外壳(200),包裹所述柔性电路板(300)设置,包括用于与用户手腕贴合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各所述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分布式固定设置于所述柔性外壳(20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分别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0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智能手环还包括柔性电池(600),所述柔性电池(600)设置于所述柔性外壳(200)内部,所述柔性电池(600)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3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池(60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0)的电池单元,各所述电池单元并联后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00)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池(600)为柔性锂陶瓷电池或可弯曲锌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智能手环还包括充电接口(700),所述充电接口(700)固定设置于所述柔性外壳(200)的第一表面,并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3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智能手环还包括起始键(500),所述起始键(500)固定设置于所述柔性外壳(200)的第二表面,并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0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包括心率血氧传感器(420)、温度传感器(410)、运动传感器(450) 和心电检测器(430)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外壳(200)的一端设置有卡扣(320),所述柔性外壳(200)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槽(3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智能手环还包括柔性显示屏(100),所述柔性显示屏(100)固定设置于所述柔性外壳(200)的第二外表面,并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0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100)为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柔性显示屏。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穿戴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记录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或饮食习惯的智能设备也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朝着小型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智能手环是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产品,传统的智能手环主要由采集用户健康信号的刚性结构和腕带两部分组成,通过预设有一定弧度的刚性结构和腕带卡接结构的扣合包覆于用户手腕。然而刚性结构的弧度不可调节,导致传统的智能手环与用户手腕的贴合度较差,严重影响了智能手环的测量准确性。因此,传统的智能手环存在测量准确性差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智能手环测量准确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可穿戴智能手环。

一种可穿戴智能手环,包括:柔性电路板(300);柔性外壳(200),包裹所述柔性电路板(300)设置,包括用于与用户手腕贴合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各所述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分布式固定设置于所述柔性外壳(20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分别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00)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智能手环还包括柔性电池(600),所述柔性电池(600)设置于所述柔性外壳(200)内部,所述柔性电池(600)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30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池(60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0)的电池单元,各所述电池单元并联后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00)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池(600)为柔性锂陶瓷电池或可弯曲锌电池。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智能手环还包括充电接口(700),所述充电接口(700)固定设置于所述柔性外壳(200)的第一表面,并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30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智能手环还包括起始键(500),所述起始键(500)固定设置于所述柔性外壳(200)的第二表面,并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00)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包括心率血氧传感器(420)、温度传感器(410)、运动传感器(450)和心电检测器(430)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外壳(200)的一端设置有卡扣(320),所述柔性外壳(300)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槽(3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智能手环还包括柔性显示屏(100),所述柔性显示屏(100)固定设置于所述柔性外壳(200)的第二外表面,并与所述柔性电路板(300)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屏(100)为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柔性显示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可穿戴智能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可穿戴智能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又一实施例中可穿戴智能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可穿戴智能手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智能手环,采用柔性外壳包裹柔性电路板,柔性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同时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分布式固定设置在柔性外壳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然后分别与柔性电路板连接,使得可穿戴智能手环可以在整体尺寸上实现轻薄,有效地增强了可穿戴智能手环在使用过程中与用户手腕的贴合度,从而保证健康数据采集器能够采集得到高精度的用户健康数据,与传统的智能可穿戴智能手环相比,具有测量准确度高的优点。

具体而言:

请参阅图1,一种可穿戴智能手环,包括柔性电路板300、柔性外壳200、和健康数据采集器400。柔性外壳200包裹柔性电路板300设置,包括用于与用户手腕贴合的第一表面(图2中的B所示即为第一表面示意图)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图2中的A所示即为第二表面示意图),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分布式固定设置于柔性外壳20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分别与柔性电路板连接(图未示)。

具体地,柔性电路板300(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是一种以聚酰亚胺(PI)或聚酯薄膜(PET)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和弯折性好的特点。应当指出的是,柔性电路板300还可以是采用其它材料制成的柔性电路板,例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或聚醚醚酮(PEEK)等,只要能够实现在不影响工作性能的情况下进行弯曲,与用户手腕实现良好的贴合均可。柔性外壳200是一种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可弯曲性的壳体。柔性外壳200包裹柔性电路板300设计,并且将柔性外壳200用于与用户手腕贴合的一面作为第一表面,与之相对的一面作为第二表面,同时在在柔性外壳20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分布固定设置多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并且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分别与柔性电路板300连接。

可以理解,将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分布式固定设置于柔性外壳20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方式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柔性外壳20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分布设置有多个预留槽,然后将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分别固定设置于对应的预留槽,通过对应的预留槽能够实现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与柔性电路板300的电气连接。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均与柔性外壳200设置有预留槽,通过预留槽的分布设置实现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分布固定设置与柔性外壳的第一外表面或者第二外表面进行解释说明。应当指出的是,柔性外壳200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能够实现弯曲,使得柔性外壳200、柔性电路板300和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形成的一体化环状结构能够紧密的贴合用户手腕即可,例如硅胶外壳、塑料外壳等。

应当指出的是,预留槽的分布设置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对应的附图2中所示的在柔性外壳200的长度方向上(即图示X轴方向)的分布设置,还可以是在宽度方向上(即图示Y轴)进行预留槽的分布设置,同样能够实现将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分布设置于柔性外壳200,以实现可穿戴智能手环在整体尺寸上的轻薄。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300采用长条状的柔性电路板300,相应的柔性外壳200也设置为长条状柔性外壳200,以便于当柔性外壳200的两端连接,形成环状结构时,能够更好的与用户手腕进行贴合,同时还具有美观、设计简单等优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可穿戴智能手环还包括柔性显示屏100,柔性显示屏100固定设置于柔性外壳200的第二外表面,并与柔性电路板300连接(图未示)。

具体地,柔性显示屏100是指采用柔软材料制成的,可变形、可弯曲的一种显示屏。由于柔性显示屏100主要是用于提供数据显示功能,方便用户进行查看,所以将柔性显示屏100固定设置于柔性外壳200的第二表面上对应的预留槽内,并且与柔性电路板300排线连接,以便于当健康数据采集器采集到对应的健康数据之后能够及时告知用户。

应当指出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柔性显示屏100的屏占比,将长条状的柔性外壳200上与柔性显示屏100对应的预留槽部分,在宽度方向上设计得足够宽,只保留较小的边框区域,或者可以将预留槽在宽度方向上设计得与柔性外壳200的宽度一致,实现窄边框或者无边框设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外壳200在包裹柔性电路板300设置时,并时不时完全紧密的贴合进行包裹,柔性电路板300与柔性外壳200之间还会设置有相应的缓冲层。由于柔性电路板300上设置有用于与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配合使用,完成对应的健康数据采集的电路或芯片,通过缓冲层的设置,保证了本实施例的可穿戴智能手环弯曲或者拉升时,不会由于柔性电路板300与柔性外壳200不匹配时产生的应力的影响整个可穿戴智能手环的安全、稳定工作。可以理解,缓冲层可以完全覆盖每个芯片的所有侧表面,且缓冲层的高度与每个芯片的高度相同,即柔性电路板300的表面上,除了设置有芯片或者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的部分,其余位置均设置有缓冲层。应当指出的是,缓冲层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是硅胶等,只要所使用材料的延伸率大于柔性外壳200的延伸率均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可穿戴智能手环还包括柔性电池600,柔性电池600设置于柔性外壳200内部,柔性电池600连接柔性电路板300(图未示)。

具体地,为了满足进一步满足柔性外壳200、柔性电路板300、柔性显示屏100以及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构成的可穿戴智能手环有良好的可弯曲性,实现可穿戴智能手环与用户手腕的较高贴合度,对应的为柔性电路板300、柔性显示屏100以及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供电的电池也采用柔性电池600。通过柔性电池600的设置,进一步实现了可穿戴智能手环与用户手腕的高度贴合,从而有效提高了健康数据采集器400所采集的健康数据的准确性。可以理解,柔性电池600的类型也并不是唯一的,只要是能够在用户使用可穿戴智能手环时能够弯曲一定角度,实现可穿戴智能手环与用户手腕紧密贴合的电池均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电池60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0的电池单元,各电池单元并联后与柔性电路板300电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较小体积的电池单元相互并联,形成一个具有较大容量和体积的电池。同时,由于各个电池单元均分别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0,并通过并联电路连接,使得有各个电池单元及对应的并联电路构成的电池能够随着柔性电路板300的弯曲而实现弯曲,即形成柔性电池600。可以理解,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电池单元均为不可变形的小尺寸电池,并且各个电池单元分别通过粘接剂(例如胶水等)固定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0。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电池单元等间隔均匀固定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0上,例如,呈阵列排布固定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0等。

应当指出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电池单元还可以是单独间隔设置于一柔性基板,通过相应的并联电路连接构成一柔性电池600,只要将该柔性基板对应与柔性电路板300连接,实现为各个器件的供电即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单独的柔性基板作为电池单元固定基板,只要将各个电池单元间隔分布固定于该柔性基板,同样能够实现电池随着可穿戴智能手环的弯曲而发生弯曲,从而有效地提高可穿戴智能手环与用户手腕的贴合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电池600为柔性锂陶瓷电池(flexible lithium ceramicbattery,FLCB)或可弯曲锌电池。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直接采用可以实现弯曲的柔性锂陶瓷电池或者可弯曲锌电池作为柔性电池600,实现为柔性电路板300、柔性显示屏100和健康数据采集器400等的供电操作,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可穿戴智能手环还包括充电接口700,充电接口700固定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0的第一表面,并连接柔性电路板300。

具体地,为了维持柔性电路板300、柔性显示屏100以及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的稳定工作,在柔性保护壳上还设置有对应的充电接口700,以便于通过充电接口700实现对柔性电池600的充电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接口700固定设置于柔性保护壳的第一表面的预留槽,与充电管理电路连接后与柔性电池600连接。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柔性外壳200的第二表面设置有对应的预留槽,充电接口700固定设置于该预留槽,并通过柔性电路板300与柔性电池600连接,只要能够实现通过该充电接口700为柔性电池600充电即可。应当指出的是,充电接口700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可以是两点接触位点的充电位点或者四点接触的充电位点,只要能够通过外部电源为柔性电池600进行充电即可。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柔性电路板300上设置有充电管理电路以及电压变换电路。具体地,充电接口700连接充电管理电路,充电管理电路连接柔性电池600,柔性电池600连接电压变换电路,电压变换电路用于连接柔性电路板300上其它需要供电的元件,例如控制芯片等。当充电接口700与电源连接,为柔性电池600进行充电时,通过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0的充电管理电路进行充电管理,保证通过外部电源能够为柔性电池600提供安全、稳定的充电电流。同时,当柔性电池600为柔性电路板300、柔性显示屏100以及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提供工作电压时,还会通过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00的电压变换电路进行电压转换,为柔性电池600为柔性电路板300、柔性显示屏100以及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提供对应大小的电压。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压变换电路能够将柔性电池600输出的电压转换为3.3V或者5V电压,使其能够满足柔性电路板300、柔性显示屏100以及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工作电压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可穿戴智能手环还包括起始键500,起始键500固定设置于柔性外壳200的第二表面,并与柔性电路板300连接(图未示)。

具体地,起始键500即为home键,与手机或平板等电子设备的home键类似,通过起始键500能够在使用可穿戴智能手环的过程中,直接返回可穿戴智能手环的柔性显示屏100的主页面,有效地提高了可穿戴智能手环的操作便利性。应当指出的是,起始键500的设置位置并不是唯一的,当在柔性外壳200的第二表面设置相应的预留槽,将起始键500固定设置于该预留槽并与柔性电路板300连接,该预留槽的位置可以是柔性显示屏100周围的任意位置,只要方便用户佩戴可穿戴智能手环之后,方便进行操作即可。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以虚拟按键的方式设置于柔性显示屏100,同样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健康数据采集器400包括心率血氧传感器420、温度传感器410、运动传感器450和心电检测器430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心率血氧传感器420是指用于检测用户脉搏波信号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410用于检测用户皮肤的表面温度,心电检测器430用于对用户的心电进行监测。心率血氧传感器420和温度传感器410分别固定设置于柔性外壳200的第一表面对应的预留槽,并分别与柔性电路板300电气连接。运动传感器450即为采集用户运动状态数据的传感器,包括用户的步行、跑步或骑行等运动状态数据。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运动传感器450为九轴传感器。九轴传感器包括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和三轴磁力计,用于运动计步、运动状态识别等。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运动传感器,只要能够实现对用户运动状态的监测以及相应的运动状态数据采集即可。通过设置至心率血氧传感器420、温度传感器410、运动传感器450和心电检测器430中的至少一种,以便于实现对用户健康数据采集的操作。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心电检测器430包括心电传感器431、第一心电电极432和第二心电电极433。心电传感器431和第一心电电极432分别固定设置于柔性外壳200的第一表面对应的预留槽,并分别与柔性电路板300电气连接,第二心电电极433固定设置于柔性外壳200的第二表面的预留槽,并与柔性电路板300电气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在柔性外壳200的第一表面上分布设置有预留槽,只需要在对应大小和形状的预留槽对应固定设置相应的心率血氧传感器420、温度传感器410、心电传感器431和第一心电电极432,并分别与柔性电路板300连接即可。同时,第二心电电极433设置于柔性外壳200的第二表面,当佩戴可穿戴智能手环时,第二心电电极433将裸露于整个可穿戴智能手环的表面,此时,将用户将没有佩戴可穿戴智能手环的另一只手的手腕放置于第二心电电极433处,此时心电传感器431通过第一心电电极432和第二心电电极433即可以采集得到用户的心电信号,然后对心电信号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后得到符合要求的模拟心电信号,再由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器)电路转换为数字信号,可获得心电波形、心率、呼吸、疲劳等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心率血氧传感器420通过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来测量心率及其它生物计量指标。心率血氧传感器420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和光电检测器,当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射向皮肤,透过皮肤组织的反射光被光电检测器接受并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根据血液的吸光率就能测算出心率。应当指出的是,为了进一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可以将心率血氧传感器420、温度传感器410、心电传感器431和第一心电电极432设置于柔性外壳200的第一表面对应的位置,使得当用户佩戴时,心率血氧传感器420、温度传感器410、心电传感器431和第一心电电极432均能够位于用户手腕的正面对应的中间区域。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柔性电路板300上设置有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控制器、无线通信器以及上述的充电管理电路和电压变换电路等。其中,充电管理电路、电压变换电路等均与MCU控制器连接,在MCU控制器的监控与管理下,实现对柔性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操作。可穿戴智能手环的起始键也对应的与MCU控制器连接,在使用过程中,若需要返回主页面,只需要按压对应的起始键,MCU控制器即可实现对应的操作。

更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器为蓝牙通信器。通过蓝牙通信器可以实现将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采集的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的操作。应当指出的是,蓝牙天线的设置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内嵌在柔性电路板300中,以实现相应的通信功能。在其它实施例中,蓝牙天线还可以是选择陶瓷天线芯片等直接焊接到柔性电路板300上,同样能够实现将健康数据采集器400采集的健康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的操作。可以理解,终端设备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终端设备,也可以是通过蓝牙通信器将健康数据发送至与数据或大数据平台等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无线通信器的设置,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个人终端设备实时地获取自身健康数据,以便于进行存储或分享给其他人。

应当指出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心率血氧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和心电传感器通过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与MCU控制器通信连接,柔性显示屏则通过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总线与MCU控制器通信连接,当用户使用可穿戴智能手环进行健康数据的采集时,通过MCU控制器向心率血氧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和心电传感器等发送对应的控制信号,并且通过MCU控制器能够实时的获取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采集的用户健康数据,便于实时地在柔性显示屏上进行显示,或者实时地通过无线通信器将健康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终端设备,以便于用户随时进行查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或图2,柔性外壳200的一端设置有卡槽310,柔性外壳200的另一端设置卡扣32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卡接结构将柔性外壳200的两端连接,在柔性外壳200的一端设置有卡槽310,在柔性外壳200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320,在使用时,用户只需要根据自身手腕的大小,将卡扣320与对应的卡槽310将结合,即可将柔性外壳200的第一表面与用户手腕相贴合。应当指出的是,卡槽310数量并不是唯一的,具体可以在柔性外壳200的一端等间隔设置多个卡槽310,以便于本实施例中得到的可穿戴智能手环能够适应不同手腕大小的用户,具有实用性强的优点。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等间隔设置多个卡扣320,各个卡口之间的间隔与各个卡槽310之间的间隔一致,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多个卡口与卡槽310相结合,以实现将柔性外壳200两端相连接的功能,从而有效地增强了柔性外壳200两端的连接稳定性。应当指出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将柔性外壳200的两端连接,例如磁力连接等,只要能够将柔性外壳200的两端连接形成环状结构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00为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柔性显示屏。采用AMOLED柔性显示屏作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从而使得显示装置能够随着柔性外壳200的弯曲而发生弯曲,并且不会影响其显示效果,有效地保证了在佩戴过中柔性外壳200的第一表面能够与用户的手腕相贴合,保证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400采集得到高精度的健康数据。

上述可穿戴智能手环,采用柔性外壳包裹柔性电路板,柔性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同时各个健康数据采集器分布式固定设置在柔性外壳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然后分别与柔性电路板连接,使得可穿戴智能手环可以在整体尺寸上实现轻薄,有效地增强了可穿戴智能手环在使用过程中与用户手腕的贴合度,从而保证健康数据采集器能够采集得到高精度的用户健康数据,与传统的智能可穿戴智能手环相比,具有测量准确度高的优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可穿戴智能手环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5013.8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788687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A44C5/00

专利分类号:A44C5/00

范畴分类:申请人:浙江荷清柔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荷清柔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杨街道6号大街452号2幢A0101室-74号

发明人:陈晨;薛振宇;付从艺;程旭东;李炳辉;袁沛

第一发明人:陈晨

当前权利人:浙江荷清柔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舒丁

代理机构:33250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可穿戴智能手环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