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论文_陈智淦

导读:本文包含了林语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格列佛,圣约翰,乌托邦,策略,小品文,裂隙,银屏。

林语堂论文文献综述

陈智淦[1](2019)在《新中国成立后林语堂叁部中文伪译着的出版乱象:现状、影响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和台湾多家出版社持续出版印行《成功之路》《怎样训练你自己》《心理漫谈》等林语堂叁部中文伪译着。林语堂叁部中文伪译着的原译者曹孚、黄彝弼、黄霜华以及曾宝葹等在出版乱象中彻底被遗忘。通过跟踪调查该出版乱象的具体现状(1969—2012),厘清出版行业的出版乱象给学术界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提出整治出版乱象的对策。这些问题值得学术界、出版界人士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进行深入的思考。国内个别出版社长期缺乏版权意识、行业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局面亟待扭转,相关政府部门更为严格地落实着作权法和审核外国译着的出版是杜绝此类伪译着出版成风的重要途径。此外,社会舆论、原译着的译者后人以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等都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此类出版乱象。(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曹瑾[2](2019)在《从“银屏之死”看林语堂的家庭文化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新批评派文本细读理论来看,《京华烟云》中的银屏生性好强固执,颇为泼辣有心计,为了嫁给姚体仁不择手段用尽心机,却因被姚母暂时夺取孩子而自缢,她的这一行为与其性格并不一致,缺乏内在逻辑上的连贯性,进而使得文本产生裂隙,揭示了潜意识中林语堂对以母性为本的家庭伦理观和娶妻娶贤的传统婚恋观的认同与推崇。(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6期)

朱嘉春[3](2019)在《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的实证研究与跨文化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浮生六记》是清代作家沈复的自传体散文,也是作者流传最广的作品。林语堂在上世纪30年代将此作品译成英文,成为《浮生六记》英译本中的里程碑。本文对该译本中译者处理文化专有项时采用的策略进行实证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定位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文化态度。除此之外,笔者通过个案分析,对译者所具有的文化态度做进一步展示,以期充分地解读译者在面对语言和文化冲突时所做出的抉择。本文认为译文所呈现出的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是译者文化间性的体现。(本文来源于《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彭程,朱长波[4](2019)在《日本档案馆藏涉林语堂抗日活动档案一组》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笔者在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发现了数则有关林语堂抗日活动的档案,其解密时间不长,是国内首次发现日本关于林语堂的官方档案。作为供政府部门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乃至政府的正式文件,其可靠性之高不言而喻。这批档案有助于我们从日本政府的视角加深和拓展对林语堂的研究,重新认识和评价其对抗战所起的作用。日本外务省藏有不少二战结束前有关(本文来源于《新文学史料》期刊2019年04期)

王小静[5](2019)在《林语堂的文化观与文化传播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林语堂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引路人,他的作品极大地消除了中西方文化的隔阂,纠正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国片面甚至是扭曲的看法,使西方读者对中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当代,解读林语堂的文化观与文化传播策略对于弘扬中国文化,帮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蒋永影[6](2019)在《林语堂与斯威夫特》一文中研究指出林语堂和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学传统,但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我们依然能从中窥见二者的相遇。在语言文体和现实秩序的表达上,林语堂对斯威夫特不仅有实际的借鉴和参照,更与之有着某种隐性深层的联系(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11-20)

冬平[7](2019)在《林语堂:家庭能成为成功的底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林语堂:国学大师,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着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今年10月10日,是林语堂先生诞辰124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国现代着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以及首位以英文书写享誉国际的中国人,林语堂先生的人生智慧和处世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也得到英语世界的青睐。(本文来源于《家教世界》期刊2019年32期)

武建国,牛振俊,冯婷[8](2019)在《互文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宣——以林语堂的翻译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文化的外宣对建设文化强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然而我国传统文化外宣的效果却不尽人意。鉴于此,本文分析传统文化外宣面临的困难,并且在总结前人对互文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互文翻译与文化外宣结合的分析模式。文章以林语堂的翻译作品为例,从互文关联的角度分析其外宣成功的原因。希望本文提出的互文翻译策略能够为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外宣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乔凯凯[9](2019)在《林语堂更衣见老友》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合话题:风度;修养;智慧;尊重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从美国留学归来后,在清华大学任教。林语堂喜好以文会友,在此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段时间,林语堂感染风寒,便遵从医嘱在家静养,大部分时间都卧床休息。这天一早,一位朋友突然造访。他刚从外地回来,还不知道林语堂患病的事情,急切地想与之分享自己的见闻。林语堂得知情况后挣扎着起身,让家人招呼朋友进来。(本文来源于《故事家》期刊2019年21期)

陈煜斓,邢以丹[10](2019)在《论林语堂小品文的“笔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那个高扬"时代"的时代,林语堂重新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提倡明清语录体的笔调,并以其"抒情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修正新文化运动中部分知识分子对于中国古书的激进态度,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的衔接成为可能。同时,在中国古文与西语"familiar essay"之间自然转换,用充满智慧、温柔敦厚、不温不火、极得和平气象的小品文创作,笑谈社会人生。其圆融与逸出,既走出了传统文学的"载道"观,又显示出"开眼看世界"的态势,"幽默""闲适""性灵"具有了现代性的文化特征。(本文来源于《写作》期刊2019年05期)

林语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新批评派文本细读理论来看,《京华烟云》中的银屏生性好强固执,颇为泼辣有心计,为了嫁给姚体仁不择手段用尽心机,却因被姚母暂时夺取孩子而自缢,她的这一行为与其性格并不一致,缺乏内在逻辑上的连贯性,进而使得文本产生裂隙,揭示了潜意识中林语堂对以母性为本的家庭伦理观和娶妻娶贤的传统婚恋观的认同与推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语堂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智淦.新中国成立后林语堂叁部中文伪译着的出版乱象:现状、影响与对策[J].中国出版史研究.2019

[2].曹瑾.从“银屏之死”看林语堂的家庭文化观[J].名作欣赏.2019

[3].朱嘉春.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的实证研究与跨文化阐释[J].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9

[4].彭程,朱长波.日本档案馆藏涉林语堂抗日活动档案一组[J].新文学史料.2019

[5].王小静.林语堂的文化观与文化传播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6].蒋永影.林语堂与斯威夫特[N].中华读书报.2019

[7].冬平.林语堂:家庭能成为成功的底色[J].家教世界.2019

[8].武建国,牛振俊,冯婷.互文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宣——以林语堂的翻译作品为例[J].外语学刊.2019

[9].乔凯凯.林语堂更衣见老友[J].故事家.2019

[10].陈煜斓,邢以丹.论林语堂小品文的“笔调”[J].写作.2019

论文知识图

五大道风格各异的建筑形式(一)林语堂-林语堂林语堂的有不为斋-林语堂像林语堂的有不为斋-林语堂故居庭院林语堂--图1林语堂--图2

标签:;  ;  ;  ;  ;  ;  ;  

林语堂论文_陈智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