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油介质损耗恢复原因分析及处理

变压器油介质损耗恢复原因分析及处理

一、变压器油介损回升原因分析及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后政[1](2021)在《双低菜籽油与异辛醇酯交换反应制备低凝点变压器绝缘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物基绝缘油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型电介质流体,生物降解性好,闪点高,已少量取代矿物油在变压器中得到应用,但植物油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不饱和程度较高,相较矿物油(烷烃)而言,普遍存在凝点较高、运动粘度较大、氧化稳定性差的问题。为此,本论文由双低菜籽油与异辛醇(2-乙基己醇)酯交换反应制备低凝点变压器绝缘油,研究并优化了其精制方法,测试了其理化性质和电气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氧化稳定性、凝点作为依据,遴选酯交换反应原料。结果表明,油酸含量较高(>67%)、氧化稳定性较好(氧化稳性时间>9 h)、凝点较低(-18℃)的双低菜籽油作为酰基供体最为合适,异辛醇作为中碳链支链醇,作为酰基受体,可兼顾产物的闪点和低温流动性(闪点大于200℃,凝点低于-40℃)。其次,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和优化了由双低菜籽油与异辛醇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异辛酯的工艺条件及分子蒸馏精炼酯交换产物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醇油摩尔比5:1,反应时间20 min,反应温度50℃,甲醇钠添加量为0.6%,此时酯交换合成产物中脂肪酸酯含量达到95.13%;采用分子蒸馏在真空度0.01~0.02mbar范围内,刮膜转速135 r/min,进料速率1 m L/min,进料温度60℃,蒸馏温度130℃时有较好的脱醇效果;在碱液浓度3%,加碱量0.45%,碱炼温度60℃,碱炼时间40 min,有较好的碱炼效果;在分子蒸馏真空度0.01~0.03 mbar范围内,进料温度60℃下,选用蒸发温度186℃,刮板转速137 r/min,进料速率1.5 m L/min时,能使纯度达到99.3%。最后,采用气质联用手段分析了产品组成,测试了其理化性质和电气性能及变化规律,考察了其低温性能和应用场景。结果表明,酯交换产物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异辛酯占到86.23%,此外还有少量甲酯型物质。纯化后的脂肪酸异辛酯理化电气性能基本符合天然酯变压器用油标准,击穿电压74 k V,相对介电常数2.8,体积电阻率14.5×109Ω·m,粘度6.8 mm2s-1,闪点215℃,凝点-42℃。在与植物油复配时,脂肪酸异辛酯10%~20%的添加量能达到很好的降凝效果。对比其他种类的绝缘油,本产品具有较低的凝点和粘度,显示了优异的低温性能,其他电气性能也能满足一般应用要求。本论文制备的植物基绝缘油理化性质稳定、电气性能优异,具有较低的凝点,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植物油复配使用,均能达到较好的降凝效果,能满足变压器绝缘油的使用要求。

薛晓颖[2](2021)在《变压器油纸绝缘套管典型缺陷分析及处理》文中研究表明高压电力变压器套管是外部导体和内部导体之间的基本连接,是电力变压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把高电压大电流从金属箱壳中引入或引出的功能。套管是变压器的薄弱环节,套管的故障过程不易识别,出现故障可能导致套管轻微故障,也可能引起整个变压器故障。数据分析表明:30%以上的主变压器故障是由套管故障引起的。研究发现,油纸绝缘套管绝缘的最关键部分是内部电容芯子,因此电容芯子是监测套管状态的重要部件。本文以变压器油纸绝缘套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理论、仿真、优化和试验四个方面对其典型缺陷故障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套管受潮缺陷的劣化过程。第一,理论分析。对变压器油纸绝缘套管的典型缺陷类型、表现形式、故障部位等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主要的缺陷类型。受潮是油纸绝缘套管典型的缺陷之一,研究套管受潮情况下的电气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套管受潮缺陷的劣化机理,进一步分析了受潮对油纸绝缘套管电气性能和运行寿命的影响。第二,仿真模拟。建立变压器500k V和72.5k V油纸绝缘套管的绝缘结构与受潮缺陷的仿真模型。对其干燥良好、均匀受潮和非均匀受潮三种情况的内部电场进行仿真研究,得到在相应情况下电场强度最大值的位置与劣化程度。分析均匀受潮与非均匀受潮对油纸绝缘套管介质损耗值、FDS曲线以及内部电场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在FDS低频段0.001Hz的介质损耗值较为明显,对现场检测具有积极意义,在实际运维中应加上该频段的介损值测量可尽早发现套管受潮情况。第三,算法优化。通过利用Nelder-Mead法和坐标搜索法对套管电容芯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改变电容芯子长度和厚度,可以降低电场强度最大值,从而降低局部放电的可能性,有效避免电晕放电或击穿现象发生。并通过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获得相应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寻优,得到优化后的电容芯子长度和厚度变量值,使电容芯子的电场强度最大值获得最优解。将优化后的参数代入到COMSOL软件中进行计算,所得数值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证明该优化模型的有效性。第四,试验验证。通过建立试验平台,研究变压器油纸绝缘套管受潮缺陷模型在额定电压及工况情况下介质损耗值、电容量等关键特征值的演化过程,以及频域介质谱的变化规律。同时还进行了阶梯升压试验,得到产生严重介质损耗值超标的电压值。根据试验结果提取能客观反映变压器油纸绝缘套管劣化过程的有效特征量,为现场运维提供相应的判断依据。

沈殷和[3](2021)在《油纸绝缘X-蜡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油纸绝缘套管是变压器的核心组件之一。近些年套管故障多发,故障套管解体时常发现存在黄色蜡状物质。该物质无固定化学式,被称为X-蜡。X-蜡产生后会依附在绝缘纸上并进入孔隙中导致整体损耗增大,局部温度上升。目前对X-蜡的产生原因和组成方式尚不清晰,无法对X-蜡进行检测。亟需开展对于X-蜡的产生原理、生成路径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以国内常用的克拉玛依25号环烷基油为对象,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建立环烷基油仿真模型,计算主要组成分子不同位置的断键键能,并采用ReaxFF力场-分子动力学(ReaxFF-MD)方法动态模拟了 473 K、393 K和373 K下自由基产生情况,确定了各结构引发反应的断键位置,发现分子断键后会形成2个自由基,大分子自由基重组形成X-蜡,小分子自由基重组形成气体。碳碳键最小键能约为360kJ/mol,变压器正常工作温度下无法提供足够热能使化学键断裂引发反应,150℃以上高温会导致X-蜡分解成6个碳原子以下的小分子。温度单独作用无法产生X-蜡,X-蜡形成要求油中必须存在局部放电。明确各分子化学键断裂位置和X-蜡生成路径后,本文结合自由基理论对X-蜡的产生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反应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各阶段的化学反应路径,发现X-蜡由碳原子数16以上的固态烷烃混合形成,与绝缘油的组成相似,并伴有气态和液态产物生成,气态产物包括氢气、甲烷等气体,液态产物包括碳原子数5到16的烷烃。针对X-蜡检测方法缺少的问题,对X-蜡生成伴随产物进行了分析。借助胶体性质丁达尔效应和绝缘油电阻率变化可以检测X-蜡。实验证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具有很好对应性。测量绝缘油的电阻率变化可以运用于工程中检测X-蜡。对绝缘油电阻率进行实时测量,当电阻率低于初始值的60%之后发生回升现象,即可判断油中产生了 X-蜡。针对X-蜡产生机理不清晰的问题,探究了不同温度、水分、局部放电、油品质和催化剂等条件对X-蜡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温度下存在局放量阈值,当低于该阈值时无法产生X-蜡。温度、水分和催化剂等因素能够促进X-蜡的产生,而油品质对X-蜡的生成影响较小;验证了放电产生能量是提供化学键断裂的主要能量,温度提供的热能能够促进化学键断裂,水分存在使得油中更易发生局部放电,催化剂使反应活化能降低,促进反应更快发生。

刘兰荣,孙建涛,马斌,张书琦,徐征宇,杜振斌[4](2021)在《温度和微水对变压器油及油纸绝缘介电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开展了极寒环境下变压器油及油纸绝缘介电性能的研究和典型油-纸绝缘系统的电场分析。建立了极寒环境试验系统,在-6025℃温度范围内,研究不同微水含量下的变压器油及油纸绝缘结构的绝缘性能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叶文郁[5](2020)在《油纸绝缘系统介电响应特性研究》文中指出变压器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矿物油存在一些缺点,变压器的故障多是由矿物油引发油纸绝缘系统故障所产生,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型的、可以替代矿物油的绝缘油。植物绝缘油是一种新型环保绝缘油,其具有燃点高、生物降解率高、介电常数较高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植物绝缘油的种类繁多,每种植物绝缘油组成的甘油三酯不同,其理化性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各种植物绝缘油的相关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推动其更好地应用。介电响应技术作为一种无损的诊断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变压器绝缘诊断中。因此,本文对代表性植物绝缘油及其油浸纸板进行了研究,对其在变压器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本文首先对大豆油和棕榈油的介电性能及工频击穿特性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温度对大豆油和棕榈油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体积电阻率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植物绝缘油工频击穿电压的变化;采用了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两种植物油介电特性和击穿特性的差异。然后采用频域介电谱法对大豆油绝缘油和棕榈油绝缘油的油浸纸板进行了研究。分别从高温、低温、温度改变方式、绝缘结构、水分几个因素研究了介质损耗因数、复电容等参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植物绝缘油在不同温度下的介电特性和击穿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相比于大豆油,棕榈油的相对介电常数更大,介损更高,体积电阻率较低,工频击穿电压较低。大豆油的介电性能和击穿性能更好。两种植物绝缘油油浸纸板在不同温度、温度改变方式、水分等因素下的频域介电谱变化基本相同。相比于大豆油油浸纸板,棕榈油油浸纸板的介损整体较高,温度改变方式对棕榈油油浸纸板的介质损耗因数影响较大,棕榈油油浸纸板不同含水量下的介损极小值出现在更高频率处。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分析了两种植物油及其油浸纸板介电特性及击穿特性的差异主要与均方位移、偶极矩、极化强度、自由体积等微观参数有关。

李天伦[6](2020)在《微水含量对天然酯绝缘油电气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建设友好型绿色电网的今天,天然酯绝缘油代替传统矿物绝缘油,已成为优秀的环保液体绝缘电介质。因其具有绿色环保、可再生、较高燃点、可天然降解等诸多优势,已被广泛使用在海上风电变压器、矿山以及安防标准较高的场所。因此,探究天然酯绝缘油在低温环境下微水含量对其电气特性的影响规律,对新型绿色变压器极限容量和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FR3型绝缘油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设计和搭建智能电气绝缘试验系统,制备一批不同微水含量的合格天然酯油油样;重点开展了不同低温条件下天然酯油的电气性能实验和数据分析,分别获得不同温度下微水含量对油样电导率和击穿特性的影响规律:微水含量高的油样的电导率随温度降低呈现出单峰值变化特性,反之呈现出降-升-降的周期性变化;同时不同微水含量油样的交直流击穿电压随温度降低均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并在特定范围获得其极小值;但随着微水含量的逐渐增大,交直流击穿特性呈现相互接近趋势。运用电介质击穿机理解析表明:较低温度范围液体运动黏度决定着天然酯油的电导率,而微水存在形态和液体运动黏度是影响天然酯油电导率和击穿特性改变的两大直接因素。本文在低温环境下开展了不同微水含量油样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实验,得到了不同微水含量油样的介电温谱变化曲线,并依据天然酯油的分子结构特征,深度剖析了不同微水含量下低温因素对油样宏观介电特性的影响规律,即随着温度降低,不同微水含量的油样介质损耗因数呈现单峰值特性;微水含量与相对介电常数变化成正相关,相对介电常数随温度降低缓慢递增。本文通过频域介电谱实验,分别得到不同微水含量油样及油浸纸在10-2Hz103Hz频率范围的介电频谱曲线,利用介质响应理论明晰了频率因素对相对介电常数及介质损耗因数变化的影响规律,遴选出能够表征油样及油浸纸中微水含量变化的各自特征频段,即油样介质损耗因数曲线在全频范围均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油浸纸介质损耗因数曲线随频率增大呈现出减小趋势;油样及油浸纸的相对介电常数在整个测量频率范围都呈现出逐渐减小趋势。本文关于天然酯绝缘油在低温环境下微水含量对其电气特性的影响规律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新一代绿色变压器容量设计提供一定技术参考,为天然酯绝缘油服役状态诊断提供评估方法。

王会娟,于会民,马书杰,李盛涛,张昱,陈华[7](2020)在《电气绝缘油引起未投运变压器绝缘电阻不合格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以某典型案例为例,在不同温度、不同储存时间下开展了不同烃组成变压器油与固体绝缘材料的相容性试验,分析并查找了原因。

戴佺民[8](2019)在《油浸纸套管受潮缺陷劣化过程及诊断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力负荷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特高压电网的规模化建设,对电力设备的可靠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浸纸套管(简称套管)广泛应用于电力变压器出线组件,是发展超特高压电力系统最先试制的绝缘结构。油浸纸套管受潮缺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电力变压器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油浸纸套管内绝缘为多层缠绕内置铝箔的电容式结构,绝缘结构的差异导致套管受潮过程与变压器油纸绝缘不同。现有油纸绝缘的受潮研究不能支撑套管受潮阶段的诊断,受潮程度诊断缺乏有效判据。现有试验规程中标准及方法,并不能对受潮缺陷套管有效诊断。现有基于频域介电谱的XY模型水分定量诊断方法,主要用于油浸纸板结构的水分评估,对于含铝箔的套管结构绝缘受潮诊断适用性并不明朗。此外,现场受潮缺陷套管内部往往存在粘稠状的蜡状物,国内外对其成分及分子式研究不详,缺乏对套管蜡状物检测与诊断研究。因此,现有套管受潮缺陷诊断方法不能满足实际套管缺陷诊断要求,非常有必要开展套管受潮缺陷劣化过程及特征研究,为套管绝缘受潮诊断提供依据。为了研究油浸纸套管受潮过程和现象,本文设计了材料、工艺、场强与实际套管一致的透明护套的套管模型,搭建了高电压大电流试验研究平台,具备对套管受潮过程、放电现象及产气现象进行实时拍摄,对局部放电、介损、电容量等特征量进行带电检测,对频域介电谱进行离线检测;具有对两支常规的72.5kV套管同时施加1000A电流、1OOkV交流电压的功能。利用超声加湿的受潮方式,研究了受潮过程中水分分布特征,发现了套管受潮的水分分布规律:在水分浓度梯度作用下,水分子通过套管密封最薄弱点渗透到套管油枕的空气腔,并以凝露、溶解、吸附或沉积的方式侵入套管内部;潮气遇冷在头部金属内壁及导杆表面凝结成水珠,然后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积到尾部,引起套管尾部受潮。水分与表面油层接触并溶解,油中含水量先升高,在浓度梯度驱动下油中水分逐渐被芯子吸到纸中,导致油中含水量下降,电容芯子受潮。再次,油中的悬浮水吸附到芯子表面,形成芯子表面严重的局部受潮。套管芯子内部内置大量的铝箔,铝箔对水分有阻隔能力,阻断了部分水分的径向迁移,进而使得芯子内层受潮比较缓慢。芯子上部出现的极端受潮区域,但其数量及分布情况具有随机性;芯子内层含水量随着受潮时间增加其受潮区域的增多;整体上,电容芯子最大含水量具有随机性,平均含水量与最大含水量具有相关性。从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电容量、局部放电等维度获得套管受潮过程表征参数:工频电压下介质损耗角正切值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电容量与介损变化规律相同,但变化量少。受潮劣化的早期,1.2Um电压下的介损较1OkV下介损增量0.2%;受潮劣化的晚期,水分迁移到极板边缘附近,1.2Um,电压下畸变电场,引起严重的放电现象,放电谱图呈现沿面放电特征。在72.5kV试验平台中,验证了受潮套管高电压介损、局部放电谱图的特征有效性。为了进一步揭示套管受潮过程中介损电容量的规律,利用分层定量受潮的方式,研究了在平均含水量相同情况下,套管模型由外层受潮变为内层受潮,10Hz~110Hz范围的电容量增大,进而导致此频率范围的整体介损下降,这解释了潮气入侵过程中工频介损下降原因。同时,提出更低频率的介损和电容具有更好的受潮诊断能力。为了研究套管尾部受潮过程及现象,采用定量受潮的方法,模拟套管尾部水分沉积受潮、尾部芯子定量吸水,发现1.5Um,下高电场可激发套管尾部水分沉积运动,引发放电。利用现有规程的方法可能会因水分沉积状态而产生误判。额定电压下套管尾部受潮电容量随受潮时间呈现增长趋势,而局部放电、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基本不变。套管尾部受潮的层间击穿过程中,电容量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局部放电相位分布呈现沿面放电特征;放电起始于铝箔边缘。铝箔边缘部位受潮引起的层间电场畸变,是套管受潮放电的主要原因。仿真分析了 72.5kV套管极板边缘电场分布,采用极板边缘单折边和敷设半导体纸的方式可降低极板边缘场强。为了研究了套管干燥、浸渍缺陷的劣化特征及诊断方法,利用鼓风烘干箱和真空干燥箱,分别模拟了干燥不良、浸渍不良缺陷,获得了油浸纸套管干燥不充分缺陷的放电相位分布特征,提出套管干燥过程诊断的特征量:频域介电谱复电容实部比C1mHz/C10kHz随干燥时间的衰减率Cs;获得了浸渍不良缺陷套管的局部放电典型的翼状放电特征谱图,观测到放电过程中电容芯子的产气现象,发现极板边缘的爬电通道。套管内部X蜡是在电、热、水分共同作用下纸层油隙放电并劣化的产物。为了进一步无损诊断套管绝缘缺陷,利用XPS、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了纸样中X蜡成分及结构,获得了实际套管内部蜡状物的组成成分:主要成分是C、H,其最简式是为C20H35,主要烷烃基为亚甲基和甲基,与黄凡士林成分相似。采用双层纸模型、套管模型研究了含蜡量对1mHz~10kHz的介电谱曲线以及极化电流曲线的影响,发现随着含蜡质量的增加,1mHz~1OmHz范围的超低频介损呈现增长趋势;100s极化电流呈现增长趋势;扩展德拜等效电阻支路参数特征量∑1/Ri与含蜡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为了对套管受潮程度进行定量诊断,研究铝箔对受潮套管的介电谱特征影响,发现相同受潮量下,水分对含铝箔套管模型1mHz复电容贡献更大。结合不同含水量的含铝箔套管模型的频域介电谱曲线,提出了套管受潮程度诊断的新物理量C1mHz/C10kHz,并建立了套管平均含水量的定量诊断模型M,其物理实质是描述有量纲的1mHz低频电容与有量纲的10kHz高频电容实部比与平均含水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出基于扩展德拜模型支路参数∑Ci/Ri受潮程度诊断量;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复电容实部比的套管受潮层位置预估方法,可区分外层受潮、内层受潮。在实际异常500kV套管中,解体取样验证了套管平均含水量的定量诊断模型Mc的准确性。

李国胜[9](2016)在《主变油介损超标成因及防治措施》文中研究指明主变压器的应用和普及对于电力产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主变压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油介损超标是关键性因素,由于交变电场的综合作用,引起极化损失和电导损失,需要引起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以案例分析入手,对主变压器油介损超标问题的原因进行了集中分析,并详细阐释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旨在为技术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建议,以供参考。

曾旭英[10](2014)在《主变油介损超标成因及防治措施》文中研究指明最近几年,某局变压器不断发生油介损超标而导致变压器绝缘下降的情况。检修人员对超标严重的变压器进行换油(滤油)处理,效果均不理想。变压器油在交变电场作用下,引起的极化损失和电导损失的总和,统称为介质损耗因数。它可灵敏反映变压器绝缘特性的好坏;反映变压器油在电场、氧化、高温等作用下的老化程度;也能反映油中极性杂质和带电胶体等污染的程度。变压器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和氧化作用,使油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劣化,通过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可清楚地反映变压器油的运行状况。文章主要介绍油介损超标与固体绝缘下降引起的主变故障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变压器油介损回升原因分析及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压器油介损回升原因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双低菜籽油与异辛醇酯交换反应制备低凝点变压器绝缘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变压器绝缘介质概况
        1.1.1 绝缘材料简介
        1.1.2 绝缘油类型
    1.2 绝缘油发展及改进
        1.2.1 矿物绝缘油的现状
        1.2.2 植物基绝缘油的现状
        1.2.3 植物基绝缘油的改进研究
    1.3 植物油的酯交换工艺研究
        1.3.1 原料的选择
        1.3.2 催化剂的选择
    1.4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与意义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双低菜籽油物性分析
        2.2.2 双低菜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2.2.3 酯交换反应及后处理
        2.2.4 酯交换后产物中脂肪酸酯含量测定
        2.2.5 目标产物的表征及组成测定
        2.2.6 绝缘油的主要理化性能测定
        2.2.7 绝缘油的主要电气性能测定
3.结果与讨论
    3.1 酯交换反应原料的选择
        3.1.1 油脂的选择
        3.1.2 醇的选择
    3.2 双低菜籽油的物性分析
    3.3 双低菜籽油与异辛醇酯交换反应
        3.3.1 酯交换反应的单因素实验
        3.3.2 酯交换反应的正交优化实验
    3.4 酯交换粗产物的精炼
        3.4.1 分子蒸馏脱醇
        3.4.2 碱炼脱酸
        3.4.3 吸附脱色
    3.5 目标产物的表征及组成成分分析
        3.5.1 目标产物的红外表征
        3.5.2 目标产物中脂肪酸异辛酯的含量分析
    3.6 目标产物的二次分离纯化
        3.6.1 纯化过程的单因素实验
        3.6.2 纯化过程响应面优化实验
        3.6.3 纯化后目标产物分析
    3.7 绝缘油的主要理化及电气性能
        3.7.1 绝缘油的主要理化性能
        3.7.2 绝缘油的主要电气性能
    3.8 绝缘油低温性能评价
        3.8.1 不同油品低温性能
        3.8.2 绝缘油与植物油复配
        3.8.3 不同绝缘油性能评价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变压器油纸绝缘套管典型缺陷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所做工作
第二章 套管典型缺陷统计及受潮机理分析
    2.1 套管缺陷数据统计
        2.1.1 按类型划分套管缺陷
        2.1.2 按表现形式划分套管缺陷
        2.1.3 按部位划分套管缺陷
    2.2 套管受潮缺陷的劣化机理
        2.2.1 套管受潮缺陷形成机制
        2.2.2 受潮对套管电气性能和运行寿命的影响
    2.3 小结
第三章 套管受潮缺陷的劣化仿真分析
    3.1 套管受潮缺陷电场分布
        3.1.1 受潮套管电场分布的数学模型
        3.1.2 干燥良好的500k V套管模型
        3.1.3 均匀受潮的500k V套管模型
        3.1.4 非均匀受潮的500k V套管模型
    3.2 套管受潮缺陷仿真模型及劣化特征值分析
        3.2.1 72.5k V缩比试验套管等效性分析
        3.2.2 72.5k V套管模型建立
        3.2.3 均匀受潮的72.5k V套管模型
        3.2.4 非均匀受潮的72.5k V套管模型
    3.3 小结
第四章 套管电容芯子优化算法
    4.1 套管均匀受潮电场分析
    4.2 COMSOL算法优化电场分布
        4.2.1 电容芯子长度和厚度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4.2.2 优化模型建立
        4.2.3 优化算法对比分析
    4.3 BP-GA算法优化电场分布
        4.3.1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
        4.3.2 BP神经网络训练过程
        4.3.3 BP-GA算法优化
        4.3.4 算法优化结果对比
    4.4 小结
第五章 套管受潮缺陷的劣化机理试验
    5.1 72.5k V套管试验平台及测验设备
    5.2 72.5k V套管受潮缺陷的劣化特征及验证
        5.2.1 潮气模拟及试验方法
        5.2.2 潮气入侵套管的劣化特征
        5.2.3 关键特征量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3)油纸绝缘X-蜡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X-蜡的产生
        1.2.2 X-蜡的性质
        1.2.3 X-蜡的影响因素研究
        1.2.4 X-蜡的检测方法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矿物油产生X-蜡过程的分子动力学仿真
    2.1 克拉玛依25号环烷基油的主要组成
    2.2 主要组成分子键能计算
        2.2.1 提取特征结构
        2.2.2 链烃结构键能计算
        2.2.3 五元环结构键能计算
        2.2.4 六元环结构键能计算
    2.3 X-蜡生成路径分析
        2.3.1 ReaxFF力场原理
        2.3.2 主要步骤
        2.3.3 步长、温度及其他参数的选择
        2.3.4 仿真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油纸绝缘X-蜡的产生机制
    3.1 烃类自由基反应理论
    3.2 X-蜡产生条件
    3.3 X-蜡生成过程的链引发反应
    3.4 X-蜡生成过程的链传递反应
    3.5 X-蜡生成过程的链终止反应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X-蜡产生过程的伴随特征研究
    4.1 可供检测的对象
        4.1.1 自由基的产生
        4.1.2 小分子气体的产生
        4.1.3 绝缘油混合体系的变化
        4.1.4 固态物质的产生
    4.2 实验回路和装置
    4.3 X-蜡的检测方法
        4.3.1 试品预处理
        4.3.2 实验步骤
        4.3.3 X-蜡产生过程的伴随特征
        4.3.4 丁达尔法和电阻率法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X-蜡产生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对照模型的设置
    5.2 实验组设置总结
    5.3 实验现象与分析
        5.3.1 实验现象
        5.3.2 实验现象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5)油纸绝缘系统介电响应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植物绝缘油研究现状
    1.3 油纸绝缘介电特性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介质响应相关理论及试验平台搭建
    2.1 电介质极化基础理论
    2.2 介电响应原理
        2.2.1 电介质时域响应
        2.2.2 电介质频域响应
    2.3 介电响应测试方法
        2.3.1 回复电压法(RVM)
        2.3.2 极化去极化电流法(PDC)
        2.3.3 频域介电谱法(FDS)
    2.4 植物绝缘油及其油浸纸板的频域介电响应测量平台搭建
        2.4.1 植物绝缘油测量平台
        2.4.2 油浸纸板处理及基础参数测量
        2.4.3 植物油及其油浸纸板的频域介电特性测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植物绝缘油的频域介电性能及工频击穿特性研究
    3.1 不同温度下植物绝缘油的介电特性
        3.1.1 相对介电常数
        3.1.2 介质损耗因数
        3.1.3 体积电阻率
        3.1.4 植物绝缘油链运动和极化强度的分子模拟分析
    3.2 不同温度下植物绝缘油的工频击穿特性
        3.2.1 击穿电压
        3.2.2 分子模拟角度理解击穿特性随温度的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植物绝缘油油浸纸板的频域介电响应特性的试验研究
    4.1 温度对油浸纸板的影响
        4.1.1 介质损耗因数
        4.1.2 复电容
        4.1.3 低温对油浸纸板的影响
        4.1.4 温度改变方式对油浸纸板的影响
    4.2 绝缘结构对油浸纸板的影响
        4.2.1 介质损耗因数
        4.2.2 复电容
        4.2.3 测试电极对油浸纸板的影响
    4.3 水分对油浸纸板的影响
        4.3.1 介质损耗因数
        4.3.2 复电容
        4.3.3 介电模量评估法
    4.4 油纸复合体系的分子模拟分析
        4.4.1 油纸复合体系中的相互作用
        4.4.2 油纸复合体系的链运动
        4.4.3 油纸复合体系的极化强度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成果
致谢

(6)微水含量对天然酯绝缘油电气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变压器绝缘油简介
        1.1.2 天然酯绝缘油的应用与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电介质击穿及介电响应理论研究
    2.1 液体绝缘介质电击穿理论
    2.2 电介质极化机制
        2.2.1 电子式极化
        2.2.2 离子式极化
        2.2.3 偶极子极化
        2.2.4 空间电荷极化
    2.3 介质响应理论
        2.3.1 时域介电响应理论
        2.3.2 频域介电响应理论
        2.3.3 FDS测量基本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低温试验平台搭建及试样制备
    3.1 低温试验平台搭建
        3.1.1 低温击穿试验平台
        3.1.2 介电参数测量系统
        3.1.3 油杯及电极
    3.2 不同微水含量试样的制备
    3.3 本章小结
4 低温下微水含量对天然酯绝缘油电导率及击穿特性的影响
    4.1 温度对天然酯绝缘油的影响
    4.2 温度对天然酯绝缘油电导率的影响
        4.2.1天然酯绝缘油低温电导率测量实验
        4.2.2 不同条件下天然酯绝缘油低温电导率特性
    4.3 天然酯绝缘油低温击穿特性
        4.3.1天然酯绝缘油低温击穿实验
        4.3.2 不同条件下天然酯绝缘油击穿特性
        4.3.3 不同微水含量天然酯绝缘油交直流击穿特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微水含量对天然酯绝缘油介电特性影响研究
    5.1 温度对天然酯绝缘油介电特性的影响
        5.1.1 天然酯绝缘油低温介电参数测量试验
        5.1.2 不同微水含量天然酯绝缘油低温介质损耗因数变化特性
        5.1.3 不同微水含量天然酯绝缘油低温介电常数变化特性
    5.2 不同微水含量天然酯绝缘油及油纸频域介电谱研究
        5.2.1 FDS测量试验
        5.2.2 不同含水量天然酯绝缘油频域介电谱特性
        5.2.3 不同含水量天然酯绝缘油纸频域介电谱特性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电气绝缘油引起未投运变压器绝缘电阻不合格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试验
    2.1 仪器设备
    2.2 试验样品
    2.3 试验方法
        2.3.1 变压器油组成分析方法
        2.3.2 变压器油相容性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固体材料与变压器油相容性考察
    3.2 温度及时间对相容性试验的影响
    3.3 不同烃组成变压器油对固体材料相容性影响
4 结论

(8)油浸纸套管受潮缺陷劣化过程及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油浸纸套管的典型受潮故障类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油浸纸套管绝缘受潮缺陷劣化特征研究现状
        1.3.2 油浸纸套管蜡状物形成机制及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3.3 油浸纸套管频域介电谱特性及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油浸纸套管试验模型及试验平台
    2.1 试验模型
    2.2 检测装置
    2.3 试品预处理
    2.4 电源装置
    2.5 平台回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油浸纸套管潮气入侵过程及特征的研究
    3.1 引言
    3.2 受潮过程及现象
        3.2.1 受潮过程
        3.2.2 电气特征
    3.3 受潮劣化机制及诊断特征参数
    3.4 套管受潮诊断特征参数的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油浸纸套管尾部受潮的劣化特征研究
    4.1 引言
    4.2 套管模型底部水分沉积的劣化特征
    4.3 套管芯子尾部受潮的劣化特征
    4.4 套管芯子边缘端部定量受潮的劣化特征
        4.4.1 芯子端部受潮
        4.4.2 极板边缘受潮
    4.5 极板边缘电场控制措施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油浸纸套管干燥浸渍缺陷的劣化特征研究
    5.1 引言
    5.2 干燥不良劣化特征及早期诊断
    5.3 干燥过程的频域介电谱特征
    5.4 浸渍不良的劣化特征及早期诊断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油浸纸套管蜡状物化学组分及介电谱特征
    6.1 引言
    6.2 套管内部蜡状物的化学组分分析
        6.2.1 蜡状物XPS分析
        6.2.2 蜡状物元素分析
        6.2.3 蜡状物红外光谱分析
    6.3 双层电缆纸层内蜡状物的介电谱特征
    6.4 套管模型内蜡状物的介电谱特征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频域介电响应的油浸纸套管芯子受潮定量诊断方法
    7.1 引言
    7.2 铝箔极板对受潮套管模型频域介电谱的影响
    7.3 基于1MHz与10KHz复电容实部比值的套管含水量诊断方法
        7.3.1 复电容实部比与平均含水量的关系模型
        7.3.2 扩展德拜模型支路参数特征
    7.4 基于分布式FDS套管受潮位置预估
    7.5 套管受潮缺陷的诊断判据
    7.6 现场应用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9)主变油介损超标成因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案例分析
2 主变压器油介损超标的成因分析
    2.1 主变压器内部含水量导致油介损超标问题
    2.2 主变压器内部金属离子导致油介损超标问题
    2.3 主变压器内部有机酸导致油介损超标问题
    2.4 主变压器内部容易杂质导致油介损超标问题
    2.5 主变压器内部微生物污染导致油介损超标问题
3 主变压器油介损问题的防治对策
    3.1 强化主变压器设备参数管理
    3.2 强化主变压器设备温度管理
    3.3 强化主变压器设备干燥剂管理
    3.4 强化主变压器设备绝缘参数管理
4 结束语

(10)主变油介损超标成因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起变压器油介损超标的几种原因
    1.1 含水量的影响
    1.2 金属离子的影响
    1.3 有机酸的影响
    1.4 溶胶杂质的影响
    1.5 微生物污染的影响
    1.6 取样位置的影响
2 固体绝缘老化的成因分析
3 防治措施
4 处理方法
    4.1 更换不合格油
    4.2 再生处理
5 实例
6 结语

四、变压器油介损回升原因分析及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双低菜籽油与异辛醇酯交换反应制备低凝点变压器绝缘油[D]. 王后政. 江南大学, 2021(01)
  • [2]变压器油纸绝缘套管典型缺陷分析及处理[D]. 薛晓颖. 厦门理工学院, 2021(08)
  • [3]油纸绝缘X-蜡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D]. 沈殷和.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温度和微水对变压器油及油纸绝缘介电性能的影响[J]. 刘兰荣,孙建涛,马斌,张书琦,徐征宇,杜振斌. 电气应用, 2021(03)
  • [5]油纸绝缘系统介电响应特性研究[D]. 叶文郁.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6]微水含量对天然酯绝缘油电气特性的影响研究[D]. 李天伦.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7]电气绝缘油引起未投运变压器绝缘电阻不合格原因分析[J]. 王会娟,于会民,马书杰,李盛涛,张昱,陈华. 变压器, 2020(01)
  • [8]油浸纸套管受潮缺陷劣化过程及诊断的研究[D]. 戴佺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9]主变油介损超标成因及防治措施[J]. 李国胜.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6(23)
  • [10]主变油介损超标成因及防治措施[J]. 曾旭英. 技术与市场, 2014(04)

标签:;  ;  ;  

变压器油介质损耗恢复原因分析及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