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胶东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胶东,片麻岩,金矿,火山岩,岩石,剖面,地层。
胶东群论文文献综述
曲晓明,王鹤年,饶冰[1](2000)在《胶东群部分熔化实验及其对花岗岩成因的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胶东群组合样及胶东群的主要岩性单元黑云变粒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为初始物,在 150 MPa、水过饱和 条件下研究了胶东群地层在不同温度下(740 ℃,770℃,810℃,850℃)的熔融行为及熔体成分的演变。结果表明, 不同初始物的初熔温度、熔融程度及熔体产率差别很大,明显受源岩成分(SiO_2-K_2O-Na_2O的相对比例)控制。黑云斜 长片麻岩由于SiO_2:K_2O:Na_20的比例(73.06:3.92:2.58)与花岗岩体系“最低点熔体”的比例(79.24:4.57: 4.25)接近,因而初熔温度低(在740~750℃之间),熔融程度高(850℃时为75%左右)。黑云变粒岩(63.39:1.99: 5. 11)则由于 SiO_2和 K_2O质量分数明显降低,偏离“最低点熔体”较远,初熔温度升高(接近 770 ℃),熔融程度大大降 低(850 ℃时为30%左右)。对贫钾的源岩来讲,黑云母通过熔融分解向周围基质提供钾质,对源岩熔融具有明显的 促进作用。分熔熔体都含少量的刚玉标准分子(0.10%~1.84%),属弱过铝质。在Q-Ab-Or图上,胶东群在810℃条件下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尚庄斑状花岗岩成分一致,熔融程度约为30%;?(本文来源于《地球化学》期刊2000年02期)
王沛成,李洪奎,张忠义,刘广宇,徐洪岩[2](1999)在《胶东群新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太古代胶东群主要是由TTG花岗质片麻岩组成。近期区调研究发现真正的变质表壳岩系仅在其中呈包体出现,据岩性特征胶东岩群可分为苗家岩组、郭格庄岩组,时代为晚太古代(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1999年04期)
刘启荣,谭启新,姜玉池,韩春瑞,孙岩[3](1995)在《在胶东群片麻岩中首次发现四方硅铁矿与自然硅的连生体矿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发现的四方硅铁矿与自然硅连生体矿物,产于山东莱州湾东部与金矿有关的片麻岩中。该矿物为灰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矿物。四方硅铁矿的显微硬度:HV=682.3N/um ̄2.自然硅的显微硬度:HV=707.6N/um ̄2。电子探针分析:四方硅铁矿,Si-52.88%,Fe-44.8%,自然硅,Si-97.33%。主要X射线粉晶分析谱线数据:四方硅铁矿,5.15(10),2.382(6),1.855(8),1.78(3),1.343(1),自然硅,3.136(10),1.9103(5),1.638(3)。晶胞参数:四方硅铁矿,Ao=2.2685人,Co=5.137人,Vx=37.034,Z=1,自然硅Ao=5.42,Vx=159.22,Z=8。(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1995年04期)
张竹如[4](1994)在《胶东群变质岩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内变质岩主要有六类:(1)片麻岩类(2)角闪岩石类(3)变粒岩及浅粒岩类(4)片岩类(5)矽卡岩类(6)大理岩类。经原岩恢复,分布最广的片麻岩类岩石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基性火山岩、火山凝灰岩及部分陆源碎屑杂砂岩;角门石岩类为成因复杂的富铁铁质火山岩。其它岩类大多为海相沉积岩石央少量火山凝灰岩。并利用Au/Pd讨论区内胶东群为脉状金矿形成的矿源层。对区内分布的动力变质岩及动力变质作用进行讨论,认识了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的糜棱岩化花岗岩过程。(本文来源于《贵州工学院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安郁宏[5](1990)在《胶东地区变质地层新划分—新厘定胶东群、荆山群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近年来区调,对胶东地区变质地层作了新的划分。胶东群得以净化,新建荆山群。重行厘定之胶东群的层序自下而上:唐家庄组、英庄夼组、齐山组和林家寨组,原岩系一套火山碎屑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属晚太古代;荆山群自下而上:禄格庄组、野头组、陡崖组,原岩为一套富铝泥砂质——钙镁质碳酸盐岩沉积,属早元古代。(本文来源于《山东地质》期刊1990年01期)
李家骥,薛金声,赵广涛,杨胜雄[6](1988)在《山东栖霞胶东群褶皱变形构造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出露在胶东一带的前震旦系胶东群,是一套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的变质岩系。研究这一课题,对深入认识胶东地区的地壳演化、古构造特征以及地层的划分等重大地质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胶东群构造旋回的褶皱序列可划分为四期变形,各期的褶皱样式、规模和方向都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本区几期褶皱发育的特点和各期迭加干涉的型式表明,这套古老的变质岩系是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作用,其变形总趋势是由第一期的强烈的构造置换和层内塑流为特征的小型褶皱开始,演变至第四期的开阔宽缓弱塑性变形的大型褶皱而告终。这一变形过程反映出温压条件由高向低变化的递减规律。此外,本文还对塑流褶皱的成因机制、胶东群的地层划分以及褶皱露头的分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青岛海洋大学学报》期刊1988年03期)
薛金声,李家骥,张志敏[7](1986)在《粉子山群与胶东群分界及接触关系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胶东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研究已历时二十余年,其间发表过不少的论着。迄今,将胶东地区的前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胶东群、粉子山群及蓬莱群,可是对有关地层的归属及其接触关系,不同作者认识上的分岐较大,而且目前尚难取得一致意见。应当看到,不同论着所提供的基础资料以及据此而提出的见解,对于提高我们的认识都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然而,依笔者之浅见,对变质岩系而言,如果仅依其片理产状进行地层层序的罗列,而忽略其久远历史进程中发生过的形变史,往往就会得出不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本文来源于《山东地质》期刊1986年02期)
杨士望[8](1986)在《论胶东半岛西北部胶东群地层、金的矿源层和金矿床的层控性质(续)》一文中研究指出四、胶东群的地质时代,各岩组时序及基底构造问题沈阳地矿所余汉茂1983年在栖霞桃村至十八盘一带,采选了胶东群化山组地层中锆石试样5个,送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作铀—钍—铅同位素年龄测定,其结果见表3。表3之锆石年龄为一致年龄。作Pb—Pb等时线,得年龄值为2662.5±21.9 22.3百万年(见图16)。作阿仑斯—韦瑟里尔(两阶段)一致曲线模式图(见图17),得上交点年龄2675±17.2 9.6百万年,数据点集中在上段,铅略有丢失,但不影响Pb-Pb等时线。两者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下交点误差大,无地质意义。故胶东群化山组的成岩年龄为2675±17.2 9.6百万年。(本文来源于《地质找矿论丛》期刊1986年03期)
杨士望[9](1986)在《论胶东半岛西北部胶东群地层、金的矿源层和金矿床的层控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胶东半岛金矿资源丰富,今已探明的储量,仍近全国储量的四分之一,金矿床主要集中分布在半岛的西北部(见图1).从金矿地质研究中笔者发现所有大小金矿床,均赋存在以晚太古界胶东砰上部地层为交代基体的混合花岗岩和混合岩中,而前人对胶东群岩层组合的厘定,各岩组的划分和时序,尚存在不少问题.该群是一九六一年由长春地质学院区测二大队首次建立的,他们划分了化山和旌旗山两个岩组.后来山东省地质局805区测队在1/20万图幅修测中又将胶东半岛西北部的胶东群,重新划分为蓬奋、民山、富阳叁个岩组.实(本文来源于《地质找矿论丛》期刊1986年02期)
王国明[10](1986)在《论胶东群地层与胶东金矿之关系(金的物质来源问题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胶东地区黄金资源之丰富,黄金生产发展之迅速是全国驰名的。近几年,有关胶东金矿床之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矿床成因等重要问题已有人作过许多探讨与评论。本文仅对胶东群地层与胶东金矿之关系问题,从几个侧面作以概略介绍,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黄金地质科技》期刊1986年01期)
胶东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太古代胶东群主要是由TTG花岗质片麻岩组成。近期区调研究发现真正的变质表壳岩系仅在其中呈包体出现,据岩性特征胶东岩群可分为苗家岩组、郭格庄岩组,时代为晚太古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胶东群论文参考文献
[1].曲晓明,王鹤年,饶冰.胶东群部分熔化实验及其对花岗岩成因的指示[J].地球化学.2000
[2].王沛成,李洪奎,张忠义,刘广宇,徐洪岩.胶东群新议[J].地层学杂志.1999
[3].刘启荣,谭启新,姜玉池,韩春瑞,孙岩.在胶东群片麻岩中首次发现四方硅铁矿与自然硅的连生体矿物[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5
[4].张竹如.胶东群变质岩系[J].贵州工学院学报.1994
[5].安郁宏.胶东地区变质地层新划分—新厘定胶东群、荆山群介绍[J].山东地质.1990
[6].李家骥,薛金声,赵广涛,杨胜雄.山东栖霞胶东群褶皱变形构造序列[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88
[7].薛金声,李家骥,张志敏.粉子山群与胶东群分界及接触关系初步探讨[J].山东地质.1986
[8].杨士望.论胶东半岛西北部胶东群地层、金的矿源层和金矿床的层控性质(续)[J].地质找矿论丛.1986
[9].杨士望.论胶东半岛西北部胶东群地层、金的矿源层和金矿床的层控性质[J].地质找矿论丛.1986
[10].王国明.论胶东群地层与胶东金矿之关系(金的物质来源问题讨论)[J].黄金地质科技.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