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建工建研院任海波职工创新工作室被认定为北京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李晨光职工创新工作室、左勇志职工创新工作室被认定为北京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此前,王泽强创新工作室曾获2017年度“北京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至此,北京建工建研院已拥有4家北京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
作为北京建工集团内部最早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六家单位之一,建研院以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持续激发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从“亮一点”逐步向“亮一片”转化,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
建立机制打造职工创新品牌
建研院在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过程中,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科技尖兵领衔、职工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二是加强过程管理。建研院制定了 《建研院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落实创新工作室创建的“六有”标准,对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加强指导和管理。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建研院行政大力支持,设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基金,每年筹措100余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助推经费,支持职工技术创新项目的开展,确保创新项目“有课题立项、有过程攻关、有结题成果”。
精准发力提升创新创效能力
建研院工会着力在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发挥作用、扩大影响上下功夫,使创新工作室真正成为“职工成长成才的孵化器、创新创效的发动机、企业发展的智囊团”。
法律应当合理区分双方行为的市场范围,充分发挥他们在不同市场领域中的信息处理优势。实际上,宏观市场的调控、服务一直是我国政府的职责,只是在民间融资市场监管方面不明确。法律可明确把宏观市场作为监管者的行动领域,其主要职责是利用组织化、专业化能力优势,为民间融资主体提供宏观上的信息服务和引导,教育融资者在了解市场风险基础上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理性行动;健全信用信息记录,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降低融资主体信息获取成本等。同时,法律应赋予监管者可以强制要求融资主体披露信息的权力、实行登记备案管理掌握市场动态的权力以及其他信息收集的权力。微观上主要是融资主体的活动空间,其在法律范围内自由行动。
在圈定的注浆加固范围之内,以1×1m的间距对注浆孔进行布置,呈梅花形布置。孔位布置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应对其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杂散电流逐渐增加,当杂散电流累计到一定程度,且没有一个良好的电气通路及时回到变电所负极时,就会造成杂散电流四散流至轨道交通主体结构、附属结构以及公共设施管道,从而对其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
任海波创新工作室攻坚超高层建筑施工液压爬升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国内外率先研发了液压爬模、液压爬架、整体钢平台、爬升逃生梯、爬升卸料平台、爬升吊装平台技术。目前,该工作室的技术成果应用在国内超高层市场占有率达到30%;年产值每年稳定增长率30%;完成超高层设计施工任务50余项,超过300米工程30余项。
王泽强职工创新工作室研究大跨度索穹顶结构施工技术,在国内外均无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最终形成了十余种索穹顶结构的成形方法,得出一套系统的索穹顶结构施工力学仿真和施工工艺相结合的施工工法。今年4月,经过120天“精工细作”,工作室成功完成国家速滑馆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索网结构张拉 (200*130米),填补了国内首个大吨位、大面积、超大跨度单层正交索网同步张拉的技术空白。
示范引领助推产业升级促进人才培养
建研院工会组织坚持融入中心,努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职工创新工作室从“亮一点”逐步向“亮一片”转化。在既有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正能量影响带动下,2018年2月,建研院两个产业孵化型创新工作室成立:结构健康监测孵化型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片管桩管廊专用混凝土外加剂孵化型创新工作室。至此,建研院职工创新工作室达到6家。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两个产业孵化型职工创新工作室新签合同额103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256万元。
三年来,职工创新工作室共培训各类职工350多人次,帮助29名职工提升了技术等级,共解决技术创新攻关难题25项,培养了一批年轻科技型人才。建研院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王泽强于2019年4月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
特约栏目主持冯仙惠
标签:工作室论文; 职工论文; 北京论文; 结构论文; 融资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工人论文; 农民论文; 青年论文; 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 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 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 《工会博览》2019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