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论文和设计-柳晓琴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管、夹层和内管;所述外管包括外侧耐腐蚀层、加强筋网层和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内壁上设有若干V型坡口;所述内管包括钢质层、增强层、内侧耐腐蚀层,所述内侧耐腐蚀层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夹层内部设有若干个缓冲抗压装置,所述缓冲抗压装置包括压缩弹簧和支撑杆;所述内管内设有支撑架。本实用新型设置耐腐蚀层增加管道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设置的缓冲抗压装置来提高管道的强度;设置V坡和凹槽分散管道受到的应力,避免管道破损断裂,设置支撑架提高管道的承压能力。本实用新型具有耐腐蚀性好,高耐磨性,高抗压能力和高强度,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其特征是,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管(1)、夹层(3)和内管(2);所述外管(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侧耐腐蚀层(11)、加强筋网层(12)和加强层(13),且互相贴合,所述加强层(13)的内壁上设有若干V型坡口(6),所述V型坡口(6)沿圆周径向均匀分布;所述内管(2)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钢质层(21)、增强层(22)、内侧耐腐蚀层(23),且互相贴合,所述内侧耐腐蚀层(23)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凹槽(7),所述凹槽(7)沿圆周径向均匀分布;所述夹层(3)内部设有若干个缓冲抗压装置(4),所述缓冲抗压装置(4)沿圆周径向及轴向均匀分布,所述缓冲抗压装置(4)包括压缩弹簧(41)和支撑杆(42);所述内管(2)内设有支撑架(5)。

设计方案

1.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其特征是,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管(1)、夹层(3)和内管(2);所述外管(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侧耐腐蚀层(11)、加强筋网层(12)和加强层(13),且互相贴合,所述加强层(13)的内壁上设有若干V型坡口(6),所述V型坡口(6)沿圆周径向均匀分布;所述内管(2)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钢质层(21)、增强层(22)、内侧耐腐蚀层(23),且互相贴合,所述内侧耐腐蚀层(23)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凹槽(7),所述凹槽(7)沿圆周径向均匀分布;所述夹层(3)内部设有若干个缓冲抗压装置(4),所述缓冲抗压装置(4)沿圆周径向及轴向均匀分布,所述缓冲抗压装置(4)包括压缩弹簧(41)和支撑杆(42);所述内管(2)内设有支撑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其特征是:所述压缩弹簧(41)的两端连接在外管(1)内壁和内管(2)外壁上,所述支撑杆(42)套接在压缩弹簧(41)内,且其固定在内管(2)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其特征是:所述压缩弹簧(41)完全压缩状态和支撑杆(42)长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其特征是:所述压缩弹簧(41)为螺旋状钢筋,所述支撑杆(42)为圆柱状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其特征是:所述外侧耐腐蚀层(11)和内侧耐腐蚀层(23)均为聚四氟乙烯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其特征是:所述加强筋网层(12)为相互垂直交错的钢筋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其特征是:所述加强层(13)为纤维增强铝基复合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其特征是:所述增强层(22)为聚甲醛塑料与玻璃纤维的复合层和玻璃纤维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5)为十字形,其沿内管(2)轴向设置且四条边缘固定在内侧耐腐蚀层(23)上,所述支撑架(5)的材质为PPO塑料。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

背景技术

复合管是一种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成熟管材,在常规环境下可以满足大多数需求,然而由于复合管的强度与挤压性较差,无法满足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其特征是,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管、夹层和内管;所述外管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侧耐腐蚀层、加强筋网层和加强层,且互相贴合,所述加强层的内壁上设有若干V型坡口,所述V型坡口沿圆周径向均匀分布;所述内管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钢质层、增强层、内侧耐腐蚀层,且互相贴合,所述内侧耐腐蚀层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沿圆周径向均匀分布;所述夹层内部设有若干个缓冲抗压装置,所述缓冲抗压装置沿圆周径向及轴向均匀分布,所述缓冲抗压装置包括压缩弹簧和支撑杆;所述内管内设有支撑架。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连接在外管内壁和内管外壁上,所述支撑杆套接在压缩弹簧内,且其固定在内管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弹簧完全压缩状态和支撑杆长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弹簧为螺旋状钢筋,所述支撑杆为圆柱状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外侧耐腐蚀层和内侧耐腐蚀层均为聚四氟乙烯层。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网层为相互垂直交错的钢筋网。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层为纤维增强铝基复合层。

进一步的,所述增强层为聚甲醛塑料与玻璃纤维的复合层和玻璃纤维层。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为十字形,其沿内管轴向设置且四条边缘固定在内侧耐腐蚀层上,所述支撑架的材质为PPO塑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耐腐蚀层增加复合管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通过夹层内设置的缓冲抗压装置,通过弹簧的缓冲作用和支撑杆的支撑作用来提高管道的强度;设置V坡和凹槽分散管道受到的应力,避免管道破损断裂,通过设置支撑架提高管道的承压能力。本实用新型具有耐腐蚀性好,高耐磨性,高抗压能力和高强度,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抗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管,11-外侧耐腐蚀层,12-加强筋网层,13-加强层,2-内管,21-钢质层,22-增强层,23-内侧耐腐蚀层,3-中间夹层, 4-缓冲抗压装置,41-压缩弹簧,42-支撑杆,5-支撑架,6-V型坡口,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3、4所示,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其特征是,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管1、夹层3和内管2;所述外管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侧耐腐蚀层11、加强筋网层12和加强层13,且互相贴合,所述加强层13的内壁上设有若干V型坡口6,所述V型坡口6沿圆周径向均匀分布;所述内管2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钢质层21、增强层22、内侧耐腐蚀层23,且互相贴合,所述内侧耐腐蚀层23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凹槽7,所述凹槽7沿圆周径向均匀分布;所述夹层3内部设有若干个缓冲抗压装置4,所述缓冲抗压装置4沿圆周径向及轴向均匀分布,所述缓冲抗压装置4包括压缩弹簧41和支撑杆42;所述内管2内设有支撑架5。

如图1、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压缩弹簧41的两端连接在外管1内壁和内管2外壁上,所述支撑杆42套接在压缩弹簧41内,且其固定在内管2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弹簧41完全压缩状态和支撑杆42长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弹簧41为螺旋状钢筋,所述支撑杆42为圆柱状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外侧耐腐蚀层11和内侧耐腐蚀层23均为聚四氟乙烯层。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网层12为相互垂直交错的钢筋网。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层13为纤维增强铝基复合层。

进一步的,所述增强层22为聚甲醛塑料与玻璃纤维的复合层和玻璃纤维层。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5为十字形,其沿内管2轴向设置且四条边缘固定在内侧耐腐蚀层23上,所述支撑架5的材质为PPO塑料。支撑架5可以是一体连续的,也可以是间隔设置,可以根据

本实用新型的外侧耐腐蚀层11和内侧耐腐蚀层23均为聚四氟乙烯层,设置该材质可以大大增加复合管的耐腐蚀和高耐磨性,延长复合管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缓冲抗压装置4,利用压缩弹簧41的缓冲作用和支撑杆42的支撑作用来提高复合管的管体强度,通过设置V型坡口6和凹槽7来分解管道所受应力,避免管道断裂,设置支撑架5来增强管道的承压能力;增强层22是聚甲醛塑料与玻璃纤维复合层和玻璃纤维层组成,这样在单一材料中加入成本较低的其他材料,降低了复合管的成本,同时添加的材料也改善了复合管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耐腐蚀性好,高耐磨性,高抗压能力,高强度以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 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设计图

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0738.3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587645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F16S 3/02

专利分类号:F16S3/02;F16F15/04

范畴分类:27H;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院E座

发明人:柳晓琴

第一发明人:柳晓琴

当前权利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灵灵

代理机构:1100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建筑工程复合管论文和设计-柳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