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写作主体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体性,主体,传记,作文教学,马克思,性灵,小说。
写作主体性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欣[1](2019)在《人工智能写作“主体性”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置身于人工智能时代,当AI写作作已无法以"限度"之名逃避与人工智能"作者"的竞争,写作的主体性问题进入反思领域。透过主体论诗学的"人性"神话与后人类主义的激进想象,人工智能写作在人机交互的间性主体和机器的他者维度得到重新思考。人们需要警醒自身的人类中心主义与技术主义的乌托邦幻想,在通向行动的道路上不断适应智能的发展,承认主体性的媒介性存在方式,与机器、赛博格、人工智能在内的生态圈保持互生关系,才可能在新的历史境遇中激活人工智能时AI写作作的主体性。(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9年10期)
卢乔英[2](2018)在《中学生“主体性”写作的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作文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处于“高耗低能”之境。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尊重。主体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和发展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本文以文献为基础,以事实调查为依据,探讨中学生“主体性”写作教学,在分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主体性缺失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希望能为实现作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由绪论、主体及结语叁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研究缘起、研究方法及研究价值,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主体部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主体教育思想的发展概况进行梳理,并分析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的主体性教学实践,结合教学案例分析,探讨主体教育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主体性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得出当前作文教学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问题:一是缺乏写作兴趣,二是写作思维固化,叁是脱离生活实际,四是感情空洞不真实;第叁部分,在前一部分的调查基础上,结合文献梳理结果,总结出中学作文教学中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即作文教学取向功利化、主体教育理念形式化、评价体系不健全、教师主导出现偏差;第四部分,对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策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那一代”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实践,为我们寻找主体性教学策略提供借鉴。第二部分,在前人主体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总结、归纳出相关的主体性实现路向。包括: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动机;构建主体教育理念,落实主体教育思想;优化作文指导方法,注重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强化主体意识;结合学生实际,引导真情实感表达;优化作文评价机制,推动评价多元化。在论文的结语部分,从整体回顾全文,梳理本文思路,明确本文观点,并对本文研究进行概括性反思,分析本研究的局限性。同时,对进行本课题研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文艳[3](2018)在《“性灵说”视野下的主体性写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下的消费社会,市场经济唯利是图的原则侵入文学写作的领地,在金钱欲望的驱使下,一部分的写作就成了基于“他者”(市场)需求的实践活动,此时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主体是缺席的。“性灵说”理论是热切呼吁并主张写作主体在场的文学理论,袁枚、林语堂、汪曾祺等人对“性灵说”理论的实践与当时的某些“主流”写作模式形成疏离而富有“主体性”的意味,本论文将对“性灵说”理论视野下的写作行为和作品进行研究,力求把握其背后的主体精神,为当下的文学写作与写作主体的重建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绪论部分介绍了写作主体缺失的问题,介绍了写作主体缺失的原因并由此而带来的影响,由此提出对写作主体的重建。第一章对“性灵说”背后的哲学思想进行透视、对其核心内蕴“不拘格套,独抒性灵”进行解读、确定写作主体在场的理论阐释角度,在明确“主体性写作”概念的同时借助当代的主体间性文学理论对其提出反思。第二章对袁枚的“情欲写作”进行研究。首先解读出其诗学理论“性灵说”对个体情感的推崇,然后分析出袁枚情欲写作的思路,并通过对袁枚情欲诗歌的品评而指出这种纵欲主体的可疑性。第叁章对林语堂的1932年——1936年的小品文写作进行研究。首先解读出其散文理论“性灵说”对自我表现的提倡,然后分析出林语堂小品文写作的思路,并通过对林语堂小品文的分类研究而对这种具有现代独立意识的理性主体进行肯定。第四章对汪曾祺80年代的小说创作进行研究。首先明确新时期汪曾祺的创作与“性灵说”理念的契合,然后重点分析汪曾祺小说写作的写作思路及实现方式,并对这种具有他者意识、大我精神、臻于至善的理想主体表示推崇。从袁枚到林语堂再到汪曾祺,他们的写作都有着基于个体本真自由独创的精神,他们不拘时代的格套,自主地抒发着个体的“性灵”,这对当下的写作主体是极富有借鉴意义的,同时他们的“性灵”又有着差异,对于写作主体来说,以人类共同体的立场书写人之为人更加高贵的精神:自由、独立、光明、真诚、善良、慈爱等,才是建构自我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姜建琴[4](2018)在《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要求人才掌握的技能也越来越多,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现代教学来说是不合适的,因此,落实新课改的有关要求,是每一位教师的任务。在初中语文写作课堂上,教师也应该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实现学生的写作主体性,在不同角度上引导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以实现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导学》期刊2018年10期)
刘涛[5](2018)在《传记写作的主体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赵焕亭《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深入探讨了现代作家传记写作的主体性问题。本文从传记作者主体性、传主主体性、传记主体性研究所存在的叁方面问题对该着进行了细致评析。(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许兴华[6](2018)在《写作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有效的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领域,在应试化背景下越来越缺乏生命活力,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培养。本文将简要分析写作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并重点从作文的命题、指导、修改评价、交流评讲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8年01期)
李建军[7](2017)在《作者形象与积极写作——论中国当代小说的主体性与文化自觉》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是一个由人构成的世界。即便一部纯然寓言化和象征化的小说,最终也指向对人的表现。所以,一部没有人的小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没有成功地塑造出人的形象,也就算不得真正完美的小说。小说中人的形象,有两个体系:一个是人物形象体系,一个是作者形象体系。人物形象处于小说叙事的核心位置,必然以外在的显而易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即以(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11期)
林敏[8](2017)在《中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实现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写作是发挥和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课程。观察可以积累丰富的材料,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阅读各类经典可以扩展学生视野,促进写作主体性发展;学生自评自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挖掘学生主体性潜能;教师针对学生差异,实施分层评语可以让写作主体性得到完全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7年20期)
白云松[9](2017)在《从译者主体性浅析欧洲委员会翻译写作手册》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欧洲委员会翻译写作手册是由欧洲委员会翻译公司针对欧洲委员会的文件起草和翻译活动所编写的,其实质内容是提倡简明英语,主要内容包括七个方面。本文以译者主体性为理论视域,结合翻译实例,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欧洲委员会翻译写作手册中的体现。该浅析有助于修改完善译文,提高译文的质量,对于汉英翻译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期刊2017年10期)
张润[10](2017)在《传统与现代性:论《何人斯》中的互主体性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何人斯》是张枣的早期成名之作,它以独特的当代诗歌语言对《诗经·小雅·何人斯》进行了改写。诗中始终保持着中国古典诗歌对文人哀愁的表露:一方面,"彼何人斯"的追问在诗歌语言的隐喻层面形成了对叙述者主体身份的质疑;另一方面,与《诗经》的互文关系体现了《何人斯》在转喻层面对当代诗歌传统与现代性的探索。这是张枣诗歌写作中"互主体性"的集中体现。(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26期)
写作主体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学作文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处于“高耗低能”之境。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尊重。主体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和发展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本文以文献为基础,以事实调查为依据,探讨中学生“主体性”写作教学,在分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主体性缺失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希望能为实现作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由绪论、主体及结语叁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研究缘起、研究方法及研究价值,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主体部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主体教育思想的发展概况进行梳理,并分析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的主体性教学实践,结合教学案例分析,探讨主体教育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主体性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得出当前作文教学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问题:一是缺乏写作兴趣,二是写作思维固化,叁是脱离生活实际,四是感情空洞不真实;第叁部分,在前一部分的调查基础上,结合文献梳理结果,总结出中学作文教学中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即作文教学取向功利化、主体教育理念形式化、评价体系不健全、教师主导出现偏差;第四部分,对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策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那一代”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实践,为我们寻找主体性教学策略提供借鉴。第二部分,在前人主体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总结、归纳出相关的主体性实现路向。包括: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动机;构建主体教育理念,落实主体教育思想;优化作文指导方法,注重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强化主体意识;结合学生实际,引导真情实感表达;优化作文评价机制,推动评价多元化。在论文的结语部分,从整体回顾全文,梳理本文思路,明确本文观点,并对本文研究进行概括性反思,分析本研究的局限性。同时,对进行本课题研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写作主体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欣.人工智能写作“主体性”的再思考[J].中州学刊.2019
[2].卢乔英.中学生“主体性”写作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3].李文艳.“性灵说”视野下的主体性写作研究[D].温州大学.2018
[4].姜建琴.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8
[5].刘涛.传记写作的主体性探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
[6].许兴华.写作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8
[7].李建军.作者形象与积极写作——论中国当代小说的主体性与文化自觉[J].中国社会科学.2017
[8].林敏.中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实现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7
[9].白云松.从译者主体性浅析欧洲委员会翻译写作手册[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7
[10].张润.传统与现代性:论《何人斯》中的互主体性写作[J].名作欣赏.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