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论文_李秀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孔径,测量,差分,遥感,地表,精度,地面。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李秀江[1](2018)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矿山开采区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被证明是一种针对矿山开采区变形监测的有效方法。因此对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矿山开采区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包括对矿山开采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与矿山开采区沉陷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8年18期)

李元昊,李晓锐,胡程,曾涛[2](2014)在《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SAR)是新体制雷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由于测绘带宽、覆盖性能好等优点而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基于GEOSAR系统的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文章从差分干涉测量(二轨法)数据处理的角度对GEOSAR差分干涉测量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为设计满足客户需求的系统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差分干涉测量二轨法数据处理的步骤,文章得出了地表形变测量精度受干涉相位误差、外部DEM误差和轨道定轨误差影响的结论,并针对每个误差源所引入的形变测量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GEOSAR差分干涉测量可以监测地表的微小形变,且形变测量精度受垂直基线长度的影响;在20mm形变测量精度要求下,GEOSAR卫星定轨精度需优于1.7米,且垂直基线长度越长,定轨精度需求越高。(本文来源于《第叁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天基对地观测技术分会)优秀论文集》期刊2014-12-03)

李元昊,李晓锐,胡程,曾涛[3](2014)在《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SAR)是新体制雷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由于测绘带宽、覆盖性能好等优点而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基于GEOSAR系统的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文章从差分干涉测量(二轨法)数据处理的角度对GEOSAR差分干涉测量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为设计满足客户需求的系统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差分干涉测量二轨法数据处理的步骤,文章得出了地表形变测量精度受干涉相位误差、外部DEM误差和轨道定轨误差影响的结论,并针对每个误差源所引入的形变测量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GEOSAR差分干涉测量可以监测地表的微小形变,且形变测量精度受垂直基线长度的影响;在20mm形变测量精度要求下,GEOSAR卫星定轨精度需优于1.7米,且垂直基线长度越长,定轨精度需求越高。(本文来源于《第叁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期刊2014-12-01)

侯建国,初禹[4](2014)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两次观测中的相位差与空间距离差之间的关系,提取地表叁维信息和形变信息的一项技术。利用欧空局存档雷达数据,通过常规D-InSAR、PS-InSAR和SBAS技术,实现对哈尔滨城市历史和现今地面沉降情况调查,为城市形变灾害预测提供详实可靠的观测数据,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本文来源于《测绘工程》期刊2014年08期)

王海旭[5](2014)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地表形变提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遥感科学技术,其差分干涉模式(DInSAR)与传统地表形变监测相比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精度等优点,为地表形变监测以及灾害预测等提供了一种空间对地观测新途径。但是由于受到时空间失相干和大气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DInSAR技术的应用。而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永久性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技术(PSInSAR)能够间接克服时间、空间失相关和大气延迟的影响,其通过在时序SAR影像上探测的具有稳定后向散射特性的PS点目标相位信息进行分析,进而获取研究区域的地表形变信息。本文介绍了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干涉相位的组成,并进一步阐述了DInSAR形变测量的原理及处理流程,对其误差来源和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实验中对龙门山主断裂带沿线使用Envisat-asar数据进行了地表形变的监测,得到了形变结果。此外,在DInSAR的基础上建立了PSInSAR的空间差分相位模型,并进一步探讨了PSInSAR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技术。考虑到PS点目标稳定的后向散射特性和其回波信号的高信噪比特性,本文研究基于点目标检测的振幅阈值法进行PS点目标的识别,并利用覆盖都江堰市区的39景SAR影像,采用多重阈值法选取了分布较为合理的PS点目标,证实了多重阈值法识别PS点目标的可靠性。通过PS点对都江堰城区的地表沉降进行监测,得到了点形式的地表沉降分布。最后将DInSAR与GPS及水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了PSInSAR技术适用于平原地区形变监测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张文展[6](2011)在《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矿区地面形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D-InSAR数据处理流程,采用双轨法D-InSAR处理了4景覆盖济宁某矿区的卫星ENVISAT ASAR数据,分别提取了增强差分干涉图、相应的相干图以及矿区地面形变图,并对其进行了简单分析。对从矿区地面沉降分布、沉降面积统计进行矿区地面沉降分析;选取研究矿区的部分水准监测结果与D-InSAR监测结果相比较的方式进行精度分析。说明了D-InSAR技术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应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本文来源于《全球定位系统》期刊2011年03期)

潘斌[7](2010)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用于地质灾害形变监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的地质灾害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还造成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极大损失。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地表的形变,因此对于地表形变的监测是预防地质灾害发生,降低灾害损失,快速恢复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地表形变的监测有多种手段,其中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以其监测面积,全天候工作,形变检测快速,成本低,形变监测连续等优势成为近年来地表形变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和应用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当前,D-InSAR技术从常规的两个时间的形变监测能力发展到利用序列SAR数据进行长时间缓慢形变监测,进一步提高了地质灾害形变检测监测的能力。但是序列SAR差分干涉测量需要解决时间、空间去相干问题以及消除不同时间的大气延迟影响,为了克服这些不足,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相干点目标的序列SAR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现在D-InSAR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发展现状及实际需求的分析和总结,基于相干点目标的序列SAR差分干涉测量在地质灾害形变监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首先是地形起伏地区的InSAR影像配准,特别是是对于振幅相位不一致导致的失匹配现象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次,序列SAR干涉像对的优化选取问题;再次,基于相干目标的序列SAR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不同类型地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基于局部地形特征的InSAR影像配准。论文首先对InSAR影像的常规配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然后对无地形信息辅助和地形信息辅助的InSAR多级匹配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并通过两景叁峡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的InSAR数据对两种算法进行了实验和验证,分别从配准点的偏移、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分布等方面对这两种算法进行了比较。论文系统地分析了地形因素对SAR成像以及InSAR相干性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地形起伏导致的振幅相位不一致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局部地形特征的InSAR配准算法,并使用相同的数据进行该算法的配准实验,根据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与其它两种方法的配准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2)序列SAR干涉像对的优化选取。序列SAR干涉像对的选取对干涉的相干性和相干点目标的提取都有影响。本文从InSAR相干性估计原理出发,对InSAR去相干因素进行了总结,然后根据时间基线、空间基线和多普勒频率质心等叁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序列SAR公共主影像的选取和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序列SAR差分干涉像对选取方法研究和实验,从方法的原理和实验的结果对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将所有的干涉像对评价值投影到叁维空间,根据聚类理论,提出了干涉像对的盒式选取算法。进一步针对序列SAR差分干涉处理的特点,研究了序列SAR差分干涉处理对时间连续性的要求,将时间基线影响因素转换为时间连续性条件,提出了基于时间连续性的盒式选取算法并进行了实验和分析。该算法较好地满足了干涉像对的相干性和时间连续性的要求。3)利用D-InSAR技术进行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形变检测的应用研究。论文的研究目标就是如何提高D-InSAR技术地质灾害形变检测的效果,为此进行了两种不同形变类型的地质灾害形变检测的应用研究。一种是选择常州市作为强相干区域进行了城市沉降形变的检测,另一种是选择长江叁峡的新滩滑坡作为弱相干区域进行了滑坡形变的检测。论文研究了不同相干点目标序列SAR差分干涉测量方法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形变检测成果的分析,对不同的基于相干点目标的形变检测方法用于不同类型灾害形变检测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4) InSAR数据处理与仿真软件原型系统的研制。根据论文研究及应用的需要,论文进行了InSAR数据处理与仿真软件的研制。具体包括软件的体系结构设计、插件式架构设计、基本类设计以及开发和运行环境设计,重点描述了相关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实现。系统初步实现了InSAR数据输入、处理到输出的完整流程及SAR和InSAR仿真功能,并给出了软件运行的初步结果。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设想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0-04-20)

侯建国,杨成生,王亚男,王宏宇[8](2009)在《煤矿开采沉陷监测——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矿引起地面沉陷是矿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破坏性灾害。作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大范围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两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取了垂直形变图,分析了试验区开采沉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对沉陷区作了剖线分析。(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王志勇,刘磊,周兴东[9](2008)在《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伊朗Bam地震同震形变场》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差分干涉数据对的选取方法,以及叁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的流程。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数据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Bam 6.5级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测量试验,成功地获取了Bam地震的蝴蝶状的同震形变场生成了地表形变的等值线图,并且根据相干图确定了地震造成破坏最严重的区域的位置、分布及面积。试验证明D-InSAR技术是地表形变测量和地震研究的一个强大和有效的工具。(本文来源于《西北地震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闫大鹏[10](2008)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监测地表沉降应用中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是获得数值地形的利器。近年来,合成孔径雷达影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已广泛地被运用于地球表面的探测且成效良好。InSAR是藉由卫星所传送的微波信号与地形或地貌产生反射,利用两组天线同时接收同一区域或利用同一颗卫星在不同时间接收同一区域所反射信号;因为被反射的信号到接收天线间的距离不同,致使信号的相位产生改变。这被改变的相位,正是用来推估地面上相对高程之依据,进而建立所拍摄区域之数值地形。本研究采用ERS-2卫星所拍摄之合成孔径雷达影像;ERS-2卫星所发射与接收的微波,其波长较可见光的波长来的长且其所发射的微波较可见光有较佳的穿透性,使得微波能具体地描述地形的变化而不受到地表面植物生长情形的影响。以华北北部区域沧州市为标的,以开源软件DORIS为工具,进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生成数值地形模形,计算不同时期地表沉降。并与商业软件的结果相较,探讨开源软件DORIS急需改进添加的模块。在研究中发现,在配准雷达影像像对过程中,除基线长度与时间间隔的因素外,两影像的多普勒中心频率差值亦为影响干涉影像成败的重要因素;相差过大的多普勒中心频率将造成干涉影像无法形成。DORIS单纯依靠干涉原理构建软件体系,大气波动等因素没有被设计其中,而这些不确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精度。(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SAR)是新体制雷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由于测绘带宽、覆盖性能好等优点而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基于GEOSAR系统的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文章从差分干涉测量(二轨法)数据处理的角度对GEOSAR差分干涉测量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为设计满足客户需求的系统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差分干涉测量二轨法数据处理的步骤,文章得出了地表形变测量精度受干涉相位误差、外部DEM误差和轨道定轨误差影响的结论,并针对每个误差源所引入的形变测量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GEOSAR差分干涉测量可以监测地表的微小形变,且形变测量精度受垂直基线长度的影响;在20mm形变测量精度要求下,GEOSAR卫星定轨精度需优于1.7米,且垂直基线长度越长,定轨精度需求越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秀江.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矿山开采区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

[2].李元昊,李晓锐,胡程,曾涛.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性能分析[C].第叁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天基对地观测技术分会)优秀论文集.2014

[3].李元昊,李晓锐,胡程,曾涛.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性能分析[C].第叁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4

[4].侯建国,初禹.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14

[5].王海旭.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地表形变提取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4

[6].张文展.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矿区地面形变分析[J].全球定位系统.2011

[7].潘斌.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用于地质灾害形变监测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

[8].侯建国,杨成生,王亚男,王宏宇.煤矿开采沉陷监测——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9

[9].王志勇,刘磊,周兴东.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伊朗Bam地震同震形变场[J].西北地震学报.2008

[10].闫大鹏.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监测地表沉降应用中的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

论文知识图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数...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各国SAR卫星系统服役时间首个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基本...

标签:;  ;  ;  ;  ;  ;  ;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论文_李秀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