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制课中补充事例的选择策略研究
方晓真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中心小学322204
摘要:补充事例是道德与法制课教学的需要,教师应有意识地选用恰当的补充事例,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选择补充事例应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要紧密围绕教材,符合教学的需要;应当贴切地反映教育要求;应富有时代气息;应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生活气息;应富有儿童情趣,适合小学生的接受水平。
关键词:补充事例选择策略
“道德与法制”顾名思义,就是品德与法律的结合,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并在一定活动中教授孩子一些法律观念和法律知识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道德与法制课是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它对引导少年儿童从小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这门学科的教学。但由于我们在加强德育,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过程中,说大道理、讲大人物、办大事的多,而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实际和身边小人小事的较少,让学生感到道德与法制课是听听故事、说说空话、夸夸别人,谁上课说得漂亮,谁就能得到教师的表扬,而真正使主体得到心灵上的共通共感的却很少。我们为何不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呢?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让孩子们实话实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孩子们走好人生的起步。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试从补充事例选择的必要性方面来论述补充事例的选择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选择补充事例的必要性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脚本,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中,光靠教材难以满足,因为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道德与法制课教材篇幅有限,与教学中需要足够量的事例形成矛盾。由于小学生识字少、阅读能力有限,因此教材的篇幅不能过长,提供的事例数量就不可能多,不可能按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需要,提供足够量的具体事例。教材需要选用综合性强的事例,这在引起学生共鸣上会产生“空泛”的效应。
总之,补充事例是道德与法制课教学的需要,教师应有意识地选用恰当的补充事例,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在使用教材时,一定要改变以往“教材为中心”的教材观,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计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儿童发展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或看图讲解。在保证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可对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及时有效地增加一些补充事例,使儿童在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教育活动中各个方面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补充事例的选择策略
1.选择补充事例应当贴切地反映教育要求。选择补充事例是为了增强教学实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因此首先要考虑本课教学的需要,选择与本课教育要求相符的事例,与教材中的典型事例相辅相成,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并能起到加深和扩展的作用。选择补充事例要对其教育内涵认真推敲,使之与典型事例的教育内涵相一致,但角度要有新意,不是简单重复典型事例的教育。补充事例必须贴切反映本课教育要点,如果只看事例生动有趣,就随意选来,结果旁生枝节,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会影响教学效果。
2.选择补充事例应富有时代气息。在选择补充事例时,特别要注意选择最新鲜、最及时的材料,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感,使教育效果更强烈。尤其是在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家乡变化等课时,一定要选用最新的材料。有一些道德教育要求是传统性的,讲课中也要注意补充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说明其在当前的意义。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补充事例,可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提高道德与法制课的教育实效很有意义。
3.选择的补充事例应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生活气息。教师要善于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选用本地区的、本校甚至本班的事例,补充到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生动的教育。学生对身边的事,有直接感受,会感到亲切,更为信服,因此要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
4.选择补充事例应富有儿童情趣,适合小学生的接受水平。选择补充事例不可忽视可接受性原则,必须挑选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事例。直接学习是《道德与法制》课程不同于其它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是小学低段儿童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当前,我们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其最终目标就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搜集和积累各种相关的材料,要善于选择补充事例,并设法将补充事例的教育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增强思想品德的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冯新瑞杨莉娟聚焦小学课堂反思与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魏贤超现代德育原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
[3]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2004年,第2期。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朱永新我心中的理想德育[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