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晚元古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古代,组合,地层,盆地,中元,加里,大兴安岭。
晚元古代论文文献综述
郭科[1](2015)在《鄂尔多斯地块西缘中晚元古代沉积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地块西部海槽中晚元古界沉积特征及形成演化研究,对元古代地壳演化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中新元古界油气勘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盆地动力学及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野外剖面、测井、地震、钻井、岩心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根据区域地层对比标志及沉积特征,结合古生物化石以及同位素年代学分析等资料对中新元古代地层进行了划分及对比,初步分析确定了各层系沉积相、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在对岩石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的基础上,结合构造背景及岩相分析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界的生烃条件进行评价,取得以下新认识:据区域地层对比标志及沉积特征,结合古生物化石以及同位素年代学分析等将中新元古代划分为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本区缺失青白口系)建立了全区地层格架。中新元古界以滨海一浅海相陆源砂质、泥质和碳酸岩为主体,很少有火山动。长城系主要为一套陆相—滨海相石英砂岩沉积,长城系物源主要来自于克拉通内部。蓟县系主要为碳酸盐潮坪沉积环境。震旦系为一套海相冰碛砾岩沉积。从长城纪-震旦纪鄂尔多斯地区中新元古代原型盆地范围及沉积厚度逐渐减小。中新元古代鄂尔多斯地区祁连海槽构造背景为大陆边缘坳陷,为拉性环境,贺兰裂陷仅是深入华北陆块内部的一个地堑型沉降带。鄂尔多斯地区祁连海槽中新元古界烃源岩可能发育的主要层位为蓟县系,蓟县系白云岩有机碳含量总体较低,为较差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Ⅰ型,成熟度主要在1.51-4.68%之间,成熟度高,主要处于生气阶段。长城系发现灰黑色泥板岩层段,有机质丰度及热演化较高,为好的烃源岩。根据鄂尔多斯地区祁连海槽中新元古界原型盆地及烃源分析结果,盆地中新元古界油气勘探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1)、自生自储型气藏;(2)、上生下储型气藏。上生下储型气藏位于盆地北部伊盟隆起区,预测元古界自生自储气藏有利区位于盆地西南缘伸向盆地内的断陷槽内。(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5-06-30)
刘成如[2](2015)在《论山西省中晚元古代至前燕山期构造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省境内中晚元古代的构造以总体隆升形成其间多个平行不整合及愈合断裂为特征;加里东期构造早期表现为南部抬升北部下降,晚期表现为北部隆升南部下降;华力西期构造总体表现为北部抬升南部下降,海水由南东向北西侵入向南东部退去;印支期表现为北高南低北部形成近东西向宽缓褶皱。(本文来源于《华北国土资源》期刊2015年02期)
王倩倩[3](2014)在《北美板块东缘晚元古代以来构造演化与原型盆地发育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板块构造理论和沉积盆地分析方法为指导,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晚元古代以来北美板块构造运动史、北美板块东缘构造演化特征、原型盆地发育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开展了研究,对丰富原型盆地理论、板块构造学说,以及指导我国海外油气资源战略部署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晚元古代以来,北美板块的构造演化可分为叁个主要阶段:1)前寒武纪-奥陶纪潘诺西亚超大陆裂解阶段,北美板块从超大陆分离,逆时针旋转,自南向北穿过赤道。2)晚奥陶世-晚二迭世潘基亚超大陆汇聚阶段,北美板块东缘在巨神海消减和与波罗的碰撞过程中,发生塔康、加里东和阿卡德造山运动;在瑞亚克洋消减和与非洲、南美的碰撞中发生了阿勒格尼、马拉松和瓦奇塔造山运动。3)叁迭纪之后潘基亚超大陆裂解阶段,北美板块与非洲、南美、欧洲分离,大西洋打开并扩张。北美板块东缘原型盆地的演化也分为叁个阶段:1)寒武纪-奥陶纪的裂谷盆地-被动陆缘盆地阶段。2)晚奥陶世-晚二迭世的弧后盆地-前陆盆地阶段,洋壳消减过程中,早期的被动陆缘盆地转变为弧后盆地;弧-陆碰撞和陆-陆碰撞的造山过程中,在造山带前缘挤压环境中形成前陆盆地。3)叁迭纪之后的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阶段,板块拉张环境使北美东缘、南缘断裂体系发育,洋壳的扩张使裂谷盆地在后期接受沉降,形成被动陆缘盆地。构造演化影响原型盆地演化,进而影响盆地沉积特征,并决定盆地的含油气前景。受造山运动影响,北美东部的密歇根盆地在奥陶纪和志留纪的克拉通盆地沉降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碳酸盐岩和生物礁储层;阿巴拉契亚盆地作为前陆盆地,在中、上泥盆统形成了有利的碎屑岩生储盖组合,油气产量巨大。受板块裂解影响,北美板块东缘的斯科舍盆地和南缘的墨西哥湾深水盆地在侏罗纪、白垩纪和第叁纪的裂谷-被动陆缘盆地阶段,形成了良好的叁角洲砂泥岩-浅海碳酸盐岩生储盖组合。(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4-05-01)
肖晓牛,刘军,周明宝[4](2013)在《云南播卡晚元古代岩浆作用与成矿效应:一种可能的IOCG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奥林匹克坝超大型铜-金-铀矿床的发现,Hitzman等系统地总结了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矿床、加拿大Wernecke山和Great Bear矿区、瑞典基鲁纳铁矿、美国密苏里东南铁矿区和中国白云鄂博矿床的地质特征,将它们归纳为一种新的矿床类型(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ron oxide-copper-gold deposits,简称IOCG矿床)(Hitzman等,1992)。此概念一经提出,国际上掀起了研究超大型矿床研究的热潮,使矿业届(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3年S2期)
刘洋[5](2013)在《对于大兴安岭北部晚元古代地层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对大兴安岭附近古生代地层的多重划分对比研究,以野外实践经验及岩矿鉴定结果为依据,对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地层的归属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3年09期)
王敏[6](2012)在《黔东北梵净山地区晚元古代岩浆活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中国板块由扬子与华夏两大陆块拼贴而成,出露大量前寒武纪岩石,是研究前寒武纪,特别是中、晚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良好场所,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虽然尚无明确定义,分割华夏与扬子陆块的江南造山带是研究热点。通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前人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综合分析这些研究数据,本文定义江南造山带为“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之间,发生于新元古代中期,其产物组成江南古陆主体的一个晋宁期造山带”。虽然针对江南造山带的数据很多,但其构造演化模型依然如雾里看花,争议很大。特别是对于造山带西南段,问题更多,远未形成共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包括:(1)详细的地球化学、年代学分析与野外地质关系脱节,未能形成完整的数据体系;(2)关键性年代学数据缺失,未能构造区域地质时代格架;(3)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没有与岩石学特点结合,造成数据解释丧失合理性。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论文选择黔东北梵净山地区开展详细地质解剖,以期:(1)厘清各种地质单元之间的构造关系;(2)开展详细的年代学研究,建立年代学格架;(3)挑选典型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不同时代岩石的大地构造属性;(4)综合野外地质关系、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大地构造相;(5)构建江南造山西段构造演化历史,加深对江南造山带的理解。梵净山地区出露两套沉积地层,其间为角度不整合:(1)不整合面之下部为梵净山群,主要由变质砾岩(极少量,分布很局限)、砂岩、粉砂岩及泥质岩、大量火山岩组成;往上火山岩含量变少,碎屑岩粒度变细,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盆地沉积系列。(2)不整合面之上为下江群碎屑岩夹火山岩组合。梵净山群中的火山岩夹层具有两种岩石类型:细碧岩(枕状玄武岩)及石英角斑岩(酸性喷出岩),以及与玄武岩渐变过渡的辉绿岩。详细的地质填图工作揭示出大量基性-超基性岩浆岩,以及少量酸性岩浆岩侵入到梵净山群浅变质地层中。火山碎屑岩锆石原位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梵净山群地层沉积时代在850-815Ma之间,而不是Zhou et al. (2009)认为的870-800Ma,也不是Wanget al. (2010)认为的800Ma之后。详细的年代学研究结果揭示出梵净山地区具有两期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形成两个基性-超基性岩浆岩系列:(1)早期岩浆活动形成梵净山群中的基性火山岩,以及顺层产出的层状辉绿-辉长岩-橄榄辉石岩-辉石橄榄岩。原位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该系列基性岩-超基性岩形成时代在856-820Ma之间,与地层沉积同时。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基性岩具有与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类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但初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曲线具有明显的Nb、Ta、Sr、P、Ti负异常,表明岩浆受到了地壳物质的强烈混染,以及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2)晚期基性岩浆活动时代为815-745Ma,形成辉绿-辉长岩及少量超基性岩,侵入梵净山群地层中。晚期基性岩具有与早期基性岩相同的地球化学特点: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曲线显示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样式;初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曲线具有Nb、Ta、Sr、P、Ti负异常。表明两次基性岩浆活动具有相同的成岩源区、相似的岩浆演化过程。但两个岩浆系列间的细微差别表明,早期岩浆可能源自较高程度的地幔局部熔融;而晚期岩浆活动过程中矿物结晶分离程度可能较高。在梵净山群地层中发育的石英角斑岩,与基性岩浆岩一起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石英角斑岩SiO_2含量达72%,轻、重稀土均强烈分异,高场强元素也强烈分异,与裂谷型酸性岩浆岩十分相似;具有明显的Ti负异常、中等程度的Nb、Ta、Sr、P负异常,指示遭受明显地壳物质的混染。伴随早期岩浆活动,梵净山地区发育高硅、强过铝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其SiO_2含量超过72%,A/CNK值大于1.1。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显示典型的海鸥型,具有明显四分量效应。这种岩石的存在指示上涌软流圈地幔提供了额外热量造成地壳富泥质岩石高温局部熔融。综合沉积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资料,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新元古代地质演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晋宁I期—860-815Ma,晋宁II期—815-750Ma,其间被梵净山群与下江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面分割。两阶段演化均表现为火山裂谷盆地的发育。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晋宁I期可能与扬子-华夏陆块之间洋盆的形成有关,梵净山地区的梵净山群代表该洋盆西部末端(现代地理位置)坳拉槽;而晋宁II期显然与大型地幔柱活动有关,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在华南地区的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2-05-01)
龚琳[7](2011)在《滇中中晚元古代铜铁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一文中研究指出滇中元古代铜铁矿带集中分布东川、武定、易门、元江等多个大、中型矿床。中、晚元古代昆阳古陆间裂谷,在演化过程中发生火山喷流沉积、热水沉积、蒸发成岩、炭泥质吸附、热液改造和碎屑堆积等成矿作用,形成"四楼一梯"的裂谷成矿系列和矿床组合模式。深入分析"裂、火、构、盆、层、相"等成矿条件确定远景区,找矿方法应重视基础、分析差异、综合找矿。(本文来源于《云南地质》期刊2011年03期)
李志晖,赵大鹏[8](2009)在《华北陆块南缘(河南部分)中晚元古代盆地建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省横跨华北陆块南缘、秦岭造山带和扬子陆块北缘,中晚元古代盆地各具特色。本文试图以板块构造观点和包括以海平面变化沉积层序分析方法在内的现代沉积学理论,对华北陆块南缘(河南部分)中晚元古代盆地建造作一个概略的分析。(本文来源于《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上册)》期刊2009-08-01)
黄庆敏[9](2009)在《福建中-晚元古代马面山群地质特征及其控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晚元古代马面山群分布零散但较广泛,是福建省金银铜铅锌多金属矿的重要含矿层位。不同地段的马面山群因岩性及其组合的差异,其含矿性及含矿特点也具明显差异。重点分析了马面山群岩石地层划分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研究省内主要矿化集中区马面山群对金银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控矿特点,认为马面山群中普遍发育基性火山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夹层,构成偏碱性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是研究区内基底矿源层和含矿层,中-晚元代的成矿作用主要受绿片岩及大理岩等钙硅质岩层位控制,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是成矿重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今后在中-晚元古代马面山群中寻找块状硫化物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本文来源于《福建地质》期刊2009年02期)
保广普,常革红,薛宁[10](2007)在《祁漫塔格造山带中晚元古代基性—超基性侵入体的新发现和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东昆仑北段祁漫塔格造山带工作和研究,发现并确定了一套中、晚元古代基性—超基性侵入体,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该套基性、超基性岩为地幔岩浆活动的产物,反映了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后,祁漫塔格地区在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中期一直处于拉张伸展环境,为祁漫塔格前寒武纪构造岩浆活动提供了新证据。(本文来源于《青海国土经略》期刊2007年02期)
晚元古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山西省境内中晚元古代的构造以总体隆升形成其间多个平行不整合及愈合断裂为特征;加里东期构造早期表现为南部抬升北部下降,晚期表现为北部隆升南部下降;华力西期构造总体表现为北部抬升南部下降,海水由南东向北西侵入向南东部退去;印支期表现为北高南低北部形成近东西向宽缓褶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晚元古代论文参考文献
[1].郭科.鄂尔多斯地块西缘中晚元古代沉积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5
[2].刘成如.论山西省中晚元古代至前燕山期构造运动[J].华北国土资源.2015
[3].王倩倩.北美板块东缘晚元古代以来构造演化与原型盆地发育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4].肖晓牛,刘军,周明宝.云南播卡晚元古代岩浆作用与成矿效应:一种可能的IOCG模式[J].矿物学报.2013
[5].刘洋.对于大兴安岭北部晚元古代地层的对比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6].王敏.黔东北梵净山地区晚元古代岩浆活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7].龚琳.滇中中晚元古代铜铁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J].云南地质.2011
[8].李志晖,赵大鹏.华北陆块南缘(河南部分)中晚元古代盆地建造分析[C].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上册).2009
[9].黄庆敏.福建中-晚元古代马面山群地质特征及其控矿作用[J].福建地质.2009
[10].保广普,常革红,薛宁.祁漫塔格造山带中晚元古代基性—超基性侵入体的新发现和地质意义[J].青海国土经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