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群落类型论文-翁昌露,张田田,巫东豪,陈声文,金毅

森林群落类型论文-翁昌露,张田田,巫东豪,陈声文,金毅

导读:本文包含了森林群落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群落构建,亚热带森林,α多样性,β多样性

森林群落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翁昌露,张田田,巫东豪,陈声文,金毅[1](2019)在《古田山10种主要森林群落类型的α和β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地形复杂,森林群落类型丰富。我们在保护区内10种主要森林群落类型中网格化布置并调查了79个20 m×20 m样地,分析了不同群落类型内及相互间的α(Shannon-Wiener指数)、β(Horn-Morisita相异性指数)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α多样性主要受到群落类型、海拔和坡向的影响。α多样性在不同群落类型间差异显著,并且随海拔升高、坡向从南到北,α多样性增大。(2)β多样性主要受到群落类型和海拔的影响,受空间距离的影响不显着。不同群落类型间的β多样性显著大于同一群落类型内部,并且随海拔升高β多样性增大。总体而言,群落类型和海拔是古田山森林群落α和β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表明生境过滤等机制对该区域的森林物种多样性格局起着主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9年01期)

林开淼,徐建国,李文周,陈文伟[2](2018)在《戴云山黄山松林森林群落类型分类及环境梯度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运用数量生态学方法,揭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林森林群落类型、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TWINSPAN将该研究区86块样地分成34个群落类型,可归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丛4个植被类型,能够较好揭示该区群落的间断性和交互性;(2)戴云山保护区内海拔小于1 500 m左右主要是形成以罗浮栲林(Form.Daphniphyllum calycinum)、青冈林(Form. Acer davidii)、甜槠+木荷(Form. Castanopsis eyrei+Schima superba)、黄山松+木荷(Form. Pinus taiwanensis+Schima superba)、黄山松+甜槠(Form.Pinus taiwanensis+Castanopsis eyrei)、马尾松林(Form. Pinus massoniana)、黄山松林(Form. Pinus taiwanensis)等11个群系的镶嵌格局,整个群落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多为共有种群落。同一海拔形成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演替具有多阶段性;(3)CC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出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环境因子海拔梯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和p H是影响该区森林群落分布,形成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因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期刊2018年06期)

吴求生,龙健,李娟,廖洪凯,刘灵飞[3](2019)在《茂兰喀斯特森林小生境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山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区内分布复杂多样的小生境类型(石洞、石缝、石沟、石槽、土面等)。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推动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不同小生境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对于喀斯特山区森林土壤微生物特征的认识和生态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以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小生境为对象,对其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小生境类型进行了数量聚类。结果表明:6种小生境土壤中共检测到48种磷脂脂肪酸(PLFA),其中,标记土壤微生物的特征PLFA有18种;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真菌、放线菌、G~+、G~-的含量均表现为石槽>石沟>土面表层>石洞>石缝>土面下层,同时,各微生物类型的含量在不同生境类型中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 G~+/G~-在六种生境中表现为石槽>石沟>土面表层>石缝>石洞>土面下层;真菌/细菌变幅为0.14—0.16,具体表现为土面表层>石缝>石沟>石槽>石洞>土面下层;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树分析显示,不同小生境类型的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首要因子。聚类结果表明,小生境可划分为石槽-石沟型、石洞-石缝型、土面表层型以及土面下层型4种生境类型。研究结果证实了不同小生境类型对微生物分布特征存在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声文,钱海源,王宇,泮琦斌,吴驰星[4](2018)在《浙江古田山不同森林类型两栖动物群落结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4年7—8月和2015年7—8月在浙江省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油茶林等4种不同森林类型中选取具有一定海拔梯度的样带(1 000 m×5 m)各8条,以遇见法或鸣声法记录并比较两栖动物的群落组成及其特征.结果显示:在4种林型生境中共记录到两栖动物2目6科12属13种709只,其中以华南湍蛙为优势物种,其次是花臭蛙和淡肩角蟾.不同林型生境中物种群落组成有所不同,但两栖动物的个体数与物种数在不同森林类型之间差异并不显着(P>0.05).阔叶林和杉木林中两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高于其他两种林型,杉木林型生境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马尾松林次之.不同森林类型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度系数为0.667~0.987,其中杉木与油茶林中两栖类物种的Morisita-Horn相似度系数最高(0.987).表明不同两栖动物物种对于不同生境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两栖类物种分布的差异可能与溪流分布、食物类型、竞争关系等因素有关,而与森林类型并无直接关系.(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郑宪志,杨柳明,陈忠,张星星,林燕语[5](2018)在《磷添加对中亚热带2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福建省叁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天然林土壤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梯度(对照CT-0 g·kg-1、低磷LP-0.1 g·kg-1、高磷HP-0.6 g·kg-1)磷添加室内培养实验,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研究磷添加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磷除显着提高总磷和有效磷含量外,亦显着增加土壤pH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对磷添加的响应因施磷量和森林类型不同而不同,其中高磷处理显着增加杉木人工林和米槠天然林土壤微生物PLFA,杉木人工林增幅大于米槠天然林。低磷处理仅显着增加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PLFA,对米槠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影响不显着;磷添加显着增加杉木人工林土壤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比值(GP/GN),对2种森林土壤真菌与细菌比(F/B)影响不显着。该研究表明米槠天然林转变成杉木人工林后,养分流失,加剧了磷限制。因此适当施磷有利于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本文来源于《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闫法领[6](2017)在《广东龙川枫树坝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类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广东龙川枫树坝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类型特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路线调查法、样方调查法等,对保护区的森林群落类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荒山灌丛草坡四大类,森林群落类型主要有6类。(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31期)

王超,徐润林[7](2017)在《鼎湖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纤毛虫群落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丰富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了解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的特征,本文对采自鼎湖山自然保护区7种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土壤纤毛虫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全部土壤样品中,共检出44属70种土壤纤毛虫。在全部纤毛虫种类中,仅有4种出现在全部土壤样中,它们分别是Bresslaua vorax、Colpoda cucullus、Cyclidium elogatum和Cyrtolophosis elongata。依据物种出现频率高低,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纤毛虫中,广布种和特有种较少,而常见种较多。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纤毛虫群落丰度介于1 730~29 200 ind./g,表现为针叶林-马尾松林<山顶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河岸常绿阔叶林<沟谷常绿阔叶林<温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的特点。纤毛虫群落相似性分析显示:各样点土壤纤毛虫群落间处于中等不相似(0.25~0.5)到中等相似(0.5~0.75)的水平。从本研究结果看,土壤纤毛虫的分布更符合Foissner的"生物地理模型"。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含水量与土壤纤毛虫丰度之间有极显着的相关性(P<0.01),而土壤NO–3-N含量与纤毛虫丰度也有显着的相关性(P<0.05)。而多元相关分析表明鼎湖山土壤纤毛虫丰度变化与多个土壤理化因子组合共同作用间存在相关性,其中土壤含水量均作为一个重要组合元素出现。CCA分析显示不同的土壤理化因子对一具体纤毛虫种类的作用存有差异。(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7年04期)

王红,王邵军,李霁航[8](2017)在《不同森林群落类型土壤蚯蚓数量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不同森林群落类型对其土壤蚯蚓数量(密度)及生物量时空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击法研究了云南省昆明市3种森林群落类型的土壤蚯蚓密度与生物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用相关分析与方差分析方法,分析3种森林类型的样地土壤理化环境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1)森林群落类型显着影响蚯蚓密度(P=0.001)和生物量(P=0.006),各森林群落类型下土壤蚯蚓密度与生物量的大小顺序分别为:云南松群落>桉树群落>疏林群落、云南松群落>疏林群落>桉树群落。(2)蚯蚓密度和生物量时间变化总体上表现为:9月>10月>11月。垂直分布表现为:桉树群落与云南松群落蚯蚓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5~10 cm土层,而疏林群落主要集中于0~5 cm土层。(3)桉树群落土壤温度、pH及水解氮与蚯蚓密度和生物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等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它们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着水平;云南松群落和疏林群落下蚯蚓密度及生物量与土壤温度显着相关(P<0.05),而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等相关性不显着。【结论】3种森林群落类型中土壤蚯蚓密度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具有显着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样地土壤理化环境(温度、水分、pH、土壤氮等)的变化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蔡品迪[9](2016)在《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类型划分及土壤理化性质——以修文县喀斯特示范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退化喀斯特森林植被恢复问题,以修文县喀斯特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示范区内开展对不同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的调查研究,采用TWINSPAN分类法和DCA排序对31个样地进行群落类型划分,将修文县喀斯特示范区划分为7个森林群落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群落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不同类型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变异规律,为下一步开展退化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6年17期)

王月霞,金毅,吴初平,翁东明,叶立新[10](2016)在《浙江省主要亚热带森林群落类型物种和谱系水平的α和β多样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物种和谱系水平的α和β多样性,有助于指导森林经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本研究比较了浙江省内不同地点主要森林类型(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的物种α多样性和谱系α多样性,以及物种β多样性和谱系β多样性。研究表明,该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物种和谱系α多样性均存在较大差异,但控制了空间和地形因子的作用后,差异几乎全部消失;森林类型内部及相互间的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同种森林类型内部的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分别小于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且在控制了空间和地形因子的作用后,以上差异仍然显着。本研究表明影响亚热带主要森林群落类型物种和谱系水平的α和β多样性的因素存在差异:α多样性可能主要受到空间和地形因子等的影响,而β多样性则可能受到森林类型的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6年08期)

森林群落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研究运用数量生态学方法,揭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林森林群落类型、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TWINSPAN将该研究区86块样地分成34个群落类型,可归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丛4个植被类型,能够较好揭示该区群落的间断性和交互性;(2)戴云山保护区内海拔小于1 500 m左右主要是形成以罗浮栲林(Form.Daphniphyllum calycinum)、青冈林(Form. Acer davidii)、甜槠+木荷(Form. Castanopsis eyrei+Schima superba)、黄山松+木荷(Form. Pinus taiwanensis+Schima superba)、黄山松+甜槠(Form.Pinus taiwanensis+Castanopsis eyrei)、马尾松林(Form. Pinus massoniana)、黄山松林(Form. Pinus taiwanensis)等11个群系的镶嵌格局,整个群落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多为共有种群落。同一海拔形成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演替具有多阶段性;(3)CC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出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环境因子海拔梯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和p H是影响该区森林群落分布,形成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因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森林群落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翁昌露,张田田,巫东豪,陈声文,金毅.古田山10种主要森林群落类型的α和β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J].生物多样性.2019

[2].林开淼,徐建国,李文周,陈文伟.戴云山黄山松林森林群落类型分类及环境梯度解释[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8

[3].吴求生,龙健,李娟,廖洪凯,刘灵飞.茂兰喀斯特森林小生境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

[4].陈声文,钱海源,王宇,泮琦斌,吴驰星.浙江古田山不同森林类型两栖动物群落结构比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郑宪志,杨柳明,陈忠,张星星,林燕语.磷添加对中亚热带2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

[6].闫法领.广东龙川枫树坝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类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

[7].王超,徐润林.鼎湖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纤毛虫群落比较研究[J].土壤.2017

[8].王红,王邵军,李霁航.不同森林群落类型土壤蚯蚓数量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蔡品迪.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类型划分及土壤理化性质——以修文县喀斯特示范区为例[J].吉林农业.2016

[10].王月霞,金毅,吴初平,翁东明,叶立新.浙江省主要亚热带森林群落类型物种和谱系水平的α和β多样性比较[J].生物多样性.2016

标签:;  ;  ;  ;  

森林群落类型论文-翁昌露,张田田,巫东豪,陈声文,金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