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蠕滑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永定,水库,滑坡,软件,堆积物,坝址,塑性。
蠕滑体论文文献综述
吕东[1](2017)在《玛尔挡水电站导流洞出口边坡蠕滑体处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玛尔挡水电站地处高海拔严寒地区,导流洞出口边坡蠕滑体已施工完成5年,目前已经处于稳定状态。在充分对蠕滑体的变形特征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L形混凝土挡墙+锚筋桩、锚索的形式加固坡脚,取得了成功。本文对今后类似边坡的设计及施工提出了几点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施工》期刊2017年05期)
白文学[2](2015)在《田尾巴水库左岸蠕滑体成因分析与处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田尾巴水库坝址区左岸为崩滑堆积物覆盖,工程于施工阶段,该崩滑堆积体发生蠕滑,影响了左岸坝基及输水隧洞的稳定。通过补充勘察,对蠕滑体的空间分布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为水库坝址区坝线的调整和优化,为保证水库的正常施工提供了准确的地质依据。(本文来源于《云南省水利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2-15)
李超,刘波,张勇[3](2010)在《向家坝水电站右岸马延坡蠕滑体深部变形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延坡是向家坝水电站右岸工程重要的施工区域,受工程边坡开挖切脚和大气降雨等因素影响,形成大规模蠕滑变形趋势,对向家坝工程整体顺利施工及后期运行极为不利。在前期地质勘探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了重点监测断面,并布置了深部变形监测孔(滑动式测斜孔),对蠕滑体的深部位移进行连续监测。根据后续监测成果准确判断出了滑动面的具体位置,以及跟踪分析了蠕滑体深部变形规律,为马延坡综合治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0年20期)
王广巍[4](2010)在《四川省永定桥水库叁交坪蠕滑体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永定桥水库是瀑布沟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区的供水工程。库区叁交坪蠕滑体稳定问题是决定坝址选择的关键因素,从蠕滑体工程地质条件,变形破坏及变形监测,对上、下坝址库岸稳定影响,加固处理方案等方面进行论证,采用对比分析法,并结合已有类似工程相关经验,经研究得出天然状况下蠕滑体整体处于临界不稳定状态,局部处于不稳定状态;选择上坝址水库蓄水后,在暴雨作用条件下,蠕滑体有整体失稳的可能,推荐采用方案1对其进行处理;选择下坝址水库蓄水不淹没蠕滑体,库水不直接影响蠕滑体,在治理措施上选择余地也较大。(本文来源于《资源环境与工程》期刊2010年05期)
柴志阳,翟利军,吉晓红[5](2010)在《强度折减法在蠕滑体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为平台,利用基于强度折减技术的弹塑性叁维有限元法,对一个蠕滑体边坡进行了整体计算分析。该法可以克服传统极限平衡法和平面有限元法的缺点,较真实地反映整个蠕滑体边坡的稳定状态,为制定工程处理措施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王义锋[6](2009)在《基于测斜仪监测成果的蠕滑体变形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向家坝水电工程马延坡变形体是沿特定滑面产生整体蠕滑变形的典型工程实例。基于勘探成果,布置测斜仪对变形体的内部变形进行监测,获得了良好的监测成果。在此基础上,对测斜仪变形曲线的突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变形曲线与蠕滑变形体形态的对应关系,揭示滑动带的位置及厚度,阐明蠕滑变形机制,为工程处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进而通过对位错–时间曲线的分析,对加固措施的作用进行说明,且对蠕滑变形体在治理后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马延坡蠕滑变形体主要受JC①夹层控制,为典型顺层滑动变形模式。在实施减载、支档和排水等综合治理措施后,滑动带位错速率减缓,边坡趋于稳定。研究工作扩展了监测成果的应用范围,对今后类似边坡的勘探、监测和资料分析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李国善[7](2007)在《某水库库区土质蠕滑体的稳定性分析与整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某库区叁交坪土质蠕滑体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和强度指标的选取,分析和评价了蠕滑体的稳定性,提出了坡脚反压和抗滑桩二个处理方案。经对处理方案的比较,推荐反压削坡方案。最后提出了边坡稳定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本文来源于《水电站设计》期刊2007年01期)
袁志刚,马新平,刘少丽[8](2007)在《永定桥水利工程叁交坪蠕滑体加固处理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叁交坪蠕滑体位于大渡河支流流沙河左岸,距下游永定桥水利工程坝址约4km,规模大,体积约900万m~3。本文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进行了叁交坪蠕滑体稳定分析,计算了满足规范要求的剩余下滑力,提出了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可靠的工程加固处理方案。(本文来源于《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期刊2007年03期)
李进元[9](2002)在《水库蓄水后金龙山谷坡Ⅱ区蠕滑体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库库岸稳定性问题是人类工程活动改变地质体的地质环境而产生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过去对水库库岸滑坡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由于条件的局限性往往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很难有所突破。 位于雅砻江下游某水电站坝前左岸的金龙山Ⅱ区蠕滑体勘探资料详尽,监测资料全面、连续。其稳定性的研究不仅对于该水电站的正常运营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其它在建、拟建水电站库岸滑坡研究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按照“地质机制分析→数值模拟分析→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的方法体系,研究了金龙山Ⅱ区蠕滑体在水库蓄水后稳定性。 首先,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仔细分析了大量有关金龙山Ⅱ区蠕滑体的勘察资料和监测资料,并查阅了相关资料,从水库诱发滑坡的作用特点、作用机制上进行归纳总结。据此,对该蠕滑体做了比较深入的地质机制分析,建立了3D-Modflow模型、3D-σ模型、FAC~(3D)模型来研究在水库蓄水后其渗流场、应力场、形变场的特点,较好地再现了监测所揭示的蠕滑体变形规律。进一步讨论了金龙山蠕滑体在水库蓄水过程中以及正常运行时的稳定性问题,并对水库快速泄水条件下的稳定性问题做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预测模型;并利用3D-FLAC软件提供的时步(Step)功能在研究库岸滑坡的动态预报上做了探索。这些成果为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素材。(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2-05-01)
蠕滑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田尾巴水库坝址区左岸为崩滑堆积物覆盖,工程于施工阶段,该崩滑堆积体发生蠕滑,影响了左岸坝基及输水隧洞的稳定。通过补充勘察,对蠕滑体的空间分布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为水库坝址区坝线的调整和优化,为保证水库的正常施工提供了准确的地质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蠕滑体论文参考文献
[1].吕东.玛尔挡水电站导流洞出口边坡蠕滑体处理分析[J].水利水电施工.2017
[2].白文学.田尾巴水库左岸蠕滑体成因分析与处理措施[C].云南省水利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3].李超,刘波,张勇.向家坝水电站右岸马延坡蠕滑体深部变形监测[J].人民长江.2010
[4].王广巍.四川省永定桥水库叁交坪蠕滑体稳定性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0
[5].柴志阳,翟利军,吉晓红.强度折减法在蠕滑体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
[6].王义锋.基于测斜仪监测成果的蠕滑体变形机制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
[7].李国善.某水库库区土质蠕滑体的稳定性分析与整治[J].水电站设计.2007
[8].袁志刚,马新平,刘少丽.永定桥水利工程叁交坪蠕滑体加固处理设计[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7
[9].李进元.水库蓄水后金龙山谷坡Ⅱ区蠕滑体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