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文化立校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校长和学校管理者的共识,而文化立校的核心和首要任务是发展先进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高层次,它决定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性质、方向和高度。作为招收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该如何用先进的精神文化来引领学校的发展呢?
一、特校精神文化的立意
体现特殊性。特校的教育对象是身有残障的特殊儿童,他们在身心上有着与健全儿童不一样的特点,在学习、生活上有着特殊的障碍,这就要求学校在精神文化建构的过程中要体现残疾孩子的身心特点,照顾残疾孩子的特殊需求。
突出人本性。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教师和学生是学校里两个最活跃和最有价值的群体。因此,学校的发展要围绕人的需求而展开,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
围绕发展性。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特校的精神文化建构要关注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这样的精神文化一旦树立起来,将会成为学校和师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强大的精神推动力。
二、特校精神文化引领的实践
(一)用物化环境传递温馨。
在特校校园的设计、设施设备的添置、环境的布置等方面要考虑到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体现对残疾儿童的关爱。首先是校园环境的无障碍化。对于以视觉接受信息为主的听障儿童来说,校园的环境应努力增加直观信息的呈现。如发布信息的"通知栏"、"评比栏"、"表扬栏"等要经常更换信息,让学生及时知晓;布置一些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教育的"日常行为习惯七字歌"、"爱心娃娃提示"等,提醒学生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运动或平衡功能欠缺的智障孩子来说,保障他们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他们意外中的可能伤害,要对学校的危险场所进行安全改造,如对墙角进行包圆处理,对学生的运动场地进行软质化处理等。还有诸如添置可调节高度的升降桌椅,为学生宿舍添置空调等等,都体现出对学生生命的关注,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其次是环境布置应渗透爱的主题。学校以"爱"为主线,进行学校环境的整体设计。在校园景观上,设计了以"爱祖国、爱家乡、爱学习、爱生活、爱环境、爱他人"为主题的巨幅壁画,反映了残疾孩子在祖国的大家庭爱的怀抱中幸福地成长。在校园的走廊上,还布置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来校助残的图片,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并没有被社会所忘记,自己也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
(二)用学校精神凝聚人心。
人是需要精神的,学校也一样。一所有内涵的学校是靠精神站立的。靠精神站立起来的教育充满力量,力量深入骨髓。当精神站立起来时,所有的努力都会变成自觉、自动和自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每个人都倾其所能,倾其所力。我校在提炼学校传统的基础上,将学校的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意思是自觉地努力向上,直至达到完美的境界。为了让学校精神深入人心,一方面,我们通过积极的学习宣传,如在教职工例会、校会等场合,进行学校精神的文化解读,让学校师生知其然,同时也知其所以然。采用例会结束集体呼号的形式深化对学校精神的体认。另一方面,我们更注重正面的示范引导,如学校校长的身体力行,学校骨干的典型引路,带动全体师生的集体实践,凝聚成全校员工强大的精神认同和群体力量。
(三)用办学理念促进认同。
所谓办学理念,是指办学者对学校定性、定位、职能、发展等方面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即要把这所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成这样的学校。它决定着学校群体的教育行为,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它以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理性目标熏陶着学校的群体成员。通过对学校发展的系统思考,我校把"对孩子的今天负责,为学生的未来着想"确立为学校的办学宗旨。这是因为,我们觉得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是丰富人的生命,教育要给予人以终极的生命关怀。教育,应该面向每一个残疾孩子,面向他们的未来。我们提出了"构建适合听障、智障儿童学生发展的期望教育体系,让残障儿童在温馨的氛围中,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公正、优质的教育"的办学目标和"康复――教育――就业"的办学特色。我们还以"立人、立能、立生"为校训,希望学生以自立为目标,从成人到成功,努力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以"团结、敬业、开拓、进取"为校风,以"严谨、求实、创新、奉献"为教风,以"励志、向上、奋发、有为"为学风,努力建设良好的学校风气。
(四)用科学制度激励上进。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办学思想的结晶,对保障学校的办学秩序,完成一定的办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制度可以增强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提高人的主动和自我发展的责任心。但正如事物的两面,制度在制定、执行过程中,如果不坚持科学性的话,也会带来适得其反得的后果,它会禁锢人的思想,压制人的批判意识、怀疑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影响人的作用的发挥。我校在制定和实施制度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激励,较好地发挥了制度文化的积极作用。如我校在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将学校各个时期制定的规章制度等汇编成册,编印了《教职工须知》文化读本,分为理念篇、职责篇、规章篇、考评篇等若干篇章,供教职工学习。学校还组织对学校制度文本的考试、讨论等,以进一步加深对制度文本的理解,促进教职工的内化。在实施制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是坚持刚柔相济。把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文管理相结合,使学校的制度文化发挥出最大的激励效应。二是坚持与时俱进。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具体情况变化,积极推陈出新,促进制度的优化和发展,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的制度能够永远跟得上时代和学校发展的步伐。
(五)用文化活动深化内涵。
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外显形式是学校各项文化活动的百花齐放。通过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培养师生对学校精神文化的感悟和体认。我们的做法主要是,一是建设"书香校园",促进师生阅读。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为了给残疾学生的未来打好精神的底色,准备好未来的行囊,学校广泛开展了读书活动。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手拉手流动书柜",使学生省去了到图书馆借书、还书的麻烦,变成了开架阅读,随机阅读,自由阅读。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定得阅读量,并写好读书笔记。通过举办"读书故事会"、"童话故事汇演"等活动引导学生读书、爱书,学校定期评选"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等,促进了学校读书氛围的形成,也促进了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的提升。二是利用有特定意义的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彰显内涵。就我校来说,有利用"聋人节"、"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节日动员社会各界支持特殊教育,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向上;利用"教师节"、"母亲节"、"重阳节"等时机,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饮水思源,用自己的爱心和努力回报老师、回报亲人、回报他人;利用"国庆节"、"建军节"、"清明节"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等。学校还有传统的"校庆日"、"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学校节日,也各具特色,成为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进行文化育人的特色课堂。三是建好文化阵地,活跃校园文化。学校将"一刊一网两报"作为学生的经常性文化阵地,加大组织建设的力度。一刊是《潍坊特教》刊物,一网是校园网站,两报是墙报和手抄报,报刊定期出版,刊登学生的优秀作品,网上学生成长论坛也实时开放,成为学生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开放平台。学生社团的活动开展积极而活跃。由学校部分聋生和培智生组成的"百灵鸟艺术团"经常活跃在校内外的舞台,宣传了特殊教育的文化,展示了特殊学生的风采。其中的杰出代表曾经代表全市参加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魅力校园春节联欢晚会。学校也被市教育局授予"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被市残联授予文学艺术金奖。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的竞争将越来越表现为学校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之间的竞争。建设特色而又先进的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实现优质、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通过系统设计精神文化的"文本化"层面,精心建构"物化"层面,着力推进"人化"层面,建立和完善学校的精神文化系统。这样,特校的发展才能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学校才会有更加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聋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