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比根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核桃,小麦间作系统,根直径(RD),比根长(SRL),土地当量比(LER)
比根长论文文献综述
甘雅文,李隆,李鲁华,张伟,王宝驹[1](2015)在《南疆核桃与小麦间作系统种间根直径及比根长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根钻法取样,对南疆和田核桃冬麦间作系统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核桃/冬麦间作不同种植模式中核桃(Juglans regia L.)和冬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地上部生物量、土地当量比(LER)及地下根系生物学特性的空间分布,为南疆核桃冬麦复合系统的合理配置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核桃/小麦间作系统核桃树和小麦的地上部生物量下降。核桃/小麦间作系统地上部生物量和土地当量比(LER)(1.620、1.617)均大于1,相比相应单作模式有较高土地利用效率。间作条件下的核桃树和小麦根直径(RD)比单作相应土层根直径(RD)小,但间作条件下的核桃树和小麦比根长(SRL)比单作相应土层SRL大。复合系统中0~40cm土层1a生核桃和2a生核桃的根直径比单作1a生核桃、单作2a生核桃的根直径降低30.36%、26.18%;复合系统中与1a生核桃间作、与2a生核桃间作0~40cm土层的小麦根直径,比小麦单作降低23.7%、59.2%。复合系统中0~40cm土层的1a生核桃、2a生核桃的比根长,比1a生核桃单作、2a生核桃单作增加14.3%、6.7%;复合系统中与1a生核桃间作、与2a生核桃间作0~40cm土层的小麦比根长比小麦单作增加2.1%、22.5%。核桃树与小麦根系在0~40cm土层生态位重迭,促使间作核桃树和小麦根直径、比根长分布不均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宋清华,赵成章,史元春,杜晶[2](2015)在《祁连山北坡混播草地密度制约下燕麦和毛苕子比根长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比根长反映了植物对不同生境的适应特征,密度制约下比根长的变化可能是植物对地上和地下资源投资权衡的结果。在祁连山建立禾本科牧草燕麦(Avena sativa L.)与豆科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混播草地,按燕麦与毛苕子的密度比例设置CK1(1∶0)、A1(8∶2)、A2(6∶4)、A3(5∶5)、A4(4∶6)、A5(2∶8)和CK2(0∶1)7个密度组,研究了混播草地密度制约下燕麦与毛苕子根系比根长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各混播组燕麦根长和比根长均大于毛苕子(P<0.05),二者地下生物量无明显差异;随着混播草地中燕麦密度的减小和毛苕子密度的增大,燕麦和毛苕子的根长逐渐增加(P<0.05),根系生物量先减小后增大(P<0.05),比根长先增加后减小(P<0.05);5个混播组中燕麦和毛苕子比根长随土层加深持续减小,且燕麦细根表层化程度大于毛苕子。1年生牧草根系在空间上的分层分布改变了混播草地的资源分配策略,逐渐优化了资源利用格局,实现了土壤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韩艳英,叶彦辉,王贞红,魏丽萍,林玲[3](2014)在《西藏砂生槐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层挖掘法对西藏特有灌木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天然灌丛幼林根系进行取样,研究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及垂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砂生槐总根系生物量为12.77 g·m-2,其中粗根(5 mm<d≤20 mm)所占的比例最高,为46.22%,其次为小根(2 mm<d≤5 mm),所占比例为37.67%,细根(0<d≤2 mm)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为16.11%。细根的比根长为1.91 m·g-1,明显大于小根0.34 m·g-1和粗根0.05m·g-1。细根的根长密度最大为4.01 m·m-2,明显大于小根和粗根。不同径级砂生槐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在各土层中的分布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权伟,余少娜,王国兵,阮宏华,方燕鸿[4](2011)在《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细根比根长季节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位于中亚热带的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的细根生物量及长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细根比根长的垂直分布及季节动态。结果表明:(1)在0~10 cm和10~25 cm土层,活细根比根长都是高山草甸>矮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p<0.01);(2)常绿阔叶林、针叶林0~10 cm土层内活细根比根长高于10~25 cm土层内活细根比根长,矮林、高山草甸却是在10~25 cm土层内活细根比根长较高。各林分活细根比根长和死细根比根长在两土层间都无显着差异;(3)4种林分两土层内活细根比根长和死细根比根长都表现出一定的季节变化动态,但是季节间均无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于立忠,丁国泉,史建伟,于水强,朱教君[5](2007)在《施肥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直径、根长和比根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辽宁东部山区16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施肥对日本落叶松1~5级根序中细根直径、根长和比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根序等级的增加,日本落叶松细根平均直径和根长显着增加(P<0.05,P<0.01)、比根长则显着下降(P<0.01).在日本落叶松的5级根序中,1级根的平均直径最细、根长最短、比根长最高,而5级根则相反;随着根序等级的增加,日本落叶松细根平均直径、根长和比根长的变异系数逐渐增大.除1级根外,土层对细根的平均直径、根长和比根长没有显着影响(P>0.05).与对照样地相比,施肥对各级细根平均直径、根长和比根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2级根上,对3级根序以上的细根影响不显着(P>0.05).其中,施氮肥显着降低了1~2级根的平均直径(P<0.05),施氮肥以及氮磷肥显着降低了表层土壤(0~10 cm)中1级根的平均根长(P<0.05),表层土壤中细根的比根长在施氮肥的条件下显着增加(P<0.05).(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韦兰英,上官周平[6](2006)在《黄土高原白羊草、沙棘和辽东栎细根比根长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土高原地区典型草本(白羊草)、灌木(沙棘)和乔木(辽东栎)为对象,研究了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状况以及与其它细根参数和土壤物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的变化范围为6~55 mm/mg。在0~80cm土层,白羊草、沙棘和辽东栎细根比根长变化范围分别为18~55 mm/mg,14~40 mm/mg,6~33 mm/mg。3种植物0~80cm土层平均细根比根长从大到小依次为白羊草>沙棘>辽东栎。3种植物0~10cm土层细根比根长依次为沙棘>辽东栎>白羊草,10~80cm依次为白羊草>辽东栎>沙棘,表明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不仅在这两土层中的分布不具一致性,而且与0~80cm土层平均比根长也不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说明3种植物沿土壤剖面的生物量分配策略不同。相关分析表明,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与其它细根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各不相同,制约程度存在差异。与土壤物理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各级水稳性团聚体和土壤颗粒对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并无一致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6年12期)
于立忠,丁国泉,史建伟,于水强,朱教君[7](2006)在《施肥对日本落叶松不同根序细根直径、长度、比根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细根形态反映细根功能,决定着植物获取土壤有效资源策略,土壤养分和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影响细根的形态特征。细根直径、长度、比根长是表征细根形态的重要参数,研究施肥后不同根序细根直径、长度、比根长的变化对认识施肥对细根生理、生态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资源有效性发生改变,如有机质矿化加速和养分有效性增加,必然影响到细(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期刊2006-08-01)
梅莉,王政权,韩有志,谷加存,王向荣[8](2006)在《水曲柳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在生长季内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17年生水曲柳人工林根系取样,研究水曲柳不同直径根系现存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及垂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水曲柳人工林根系总生物量为1 637.6 g.m-2,其中活根生物量占85%,死根占15%.在活根生物量当中,粗根(直径5~30mm)占的比例最高(69.95%),其次为活细根(直径<1 mm,13.53%),小根(1~2 mm)和中等直径的根(2~5 mm)比例较小(分别为7.21%和9.31%).直径<1 mm活细根的比根长为32.20 m.g-1,直径5~30mm粗根的比根长为0.08 m.g-1.单位面积上活根的总长度为6 602.54 m.m-2,其中直径<1 mm的细根占92.43%,其它直径等级则不到活根总长度的8%.直径<1 mm的细根生物量与根长密度具显着线性关系(R2=0.923),但与比根长无显着相关关系(R2=0.134).(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比根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比根长反映了植物对不同生境的适应特征,密度制约下比根长的变化可能是植物对地上和地下资源投资权衡的结果。在祁连山建立禾本科牧草燕麦(Avena sativa L.)与豆科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混播草地,按燕麦与毛苕子的密度比例设置CK1(1∶0)、A1(8∶2)、A2(6∶4)、A3(5∶5)、A4(4∶6)、A5(2∶8)和CK2(0∶1)7个密度组,研究了混播草地密度制约下燕麦与毛苕子根系比根长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各混播组燕麦根长和比根长均大于毛苕子(P<0.05),二者地下生物量无明显差异;随着混播草地中燕麦密度的减小和毛苕子密度的增大,燕麦和毛苕子的根长逐渐增加(P<0.05),根系生物量先减小后增大(P<0.05),比根长先增加后减小(P<0.05);5个混播组中燕麦和毛苕子比根长随土层加深持续减小,且燕麦细根表层化程度大于毛苕子。1年生牧草根系在空间上的分层分布改变了混播草地的资源分配策略,逐渐优化了资源利用格局,实现了土壤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比根长论文参考文献
[1].甘雅文,李隆,李鲁华,张伟,王宝驹.南疆核桃与小麦间作系统种间根直径及比根长空间分布特征[J].西北农业学报.2015
[2].宋清华,赵成章,史元春,杜晶.祁连山北坡混播草地密度制约下燕麦和毛苕子比根长分布格局[J].生态学杂志.2015
[3].韩艳英,叶彦辉,王贞红,魏丽萍,林玲.西藏砂生槐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
[4].权伟,余少娜,王国兵,阮宏华,方燕鸿.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细根比根长季节动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5].于立忠,丁国泉,史建伟,于水强,朱教君.施肥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直径、根长和比根长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
[6].韦兰英,上官周平.黄土高原白羊草、沙棘和辽东栎细根比根长特性[J].生态学报.2006
[7].于立忠,丁国泉,史建伟,于水强,朱教君.施肥对日本落叶松不同根序细根直径、长度、比根长的影响[C].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2006
[8].梅莉,王政权,韩有志,谷加存,王向荣.水曲柳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分布格局[J].应用生态学报.2006
标签:核桃; 小麦间作系统; 根直径(RD); 比根长(SRL); 土地当量比(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