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突变体论文_张庆华,过聪,向发云,曾祥国,陈丰滢

导读:本文包含了筛选突变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突变体,杆菌,病毒,番木瓜,芽孢,通量,肉瘤。

筛选突变体论文文献综述

张庆华,过聪,向发云,曾祥国,陈丰滢[1](2019)在《草莓抗炭疽病突变体的化学诱变及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选育抗炭疽病草莓新品种是防治炭疽病害最安全有效的途径之一。以甲基磺酸乙酯(EMS)和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粗毒素为诱变剂,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草莓品种‘晶瑶’组培苗叶柄为原始材料,建立抗炭疽病草莓材料诱变筛选体系,筛选出抗草莓炭疽病的突变体。将‘晶瑶’草莓匍匐茎茎尖培养的组培苗用不同浓度的EMS(0%、0.1%、0.2%、0.4%、0.8%、1.6%)处理0.5、1和2h,筛选EMS诱变处理的半致死剂量(LD50);用不同浓度的炭疽菌粗毒素(0%,0.5%、1.0%、2.0%、4.0%和8.0%)处理,确定炭疽菌粗毒素的致死剂量。以EMS诱变处理的半致死剂量处理‘晶瑶’组培苗叶柄,在含炭疽菌粗毒素半致死剂量的培养基中筛选抗炭疽病不定芽,并于含炭疽菌粗毒素半致死剂量的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离体复筛选,将定向筛选获得的草莓不定芽进行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取两年生长势一致草莓叶,用1×106个·m L-1炭疽菌孢子悬浮液均匀喷雾叶片及叶柄,喷无菌水作为对照,置于室温(28℃)下诱导发病,4 d后观察发病叶片的病斑数量、叶片最大病斑直径和叶柄病斑长度,进行炭疽病抗性鉴定。本研究应用EMS定向诱变草莓抗炭疽病突变体,考虑到诱变效率,以选择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依据,确定EMS最适浓度和最佳处理时间分别为0.8%和2h。以草莓强致病力菌株Nj-2的粗毒素为筛选压力,获得了草莓抗炭疽病突变体,说明草莓抗炭疽突变体的诱变也可采用病原菌致病毒素为筛选压力,并以炭疽菌粗毒素半致死剂量(LD50)作为选择压,确定炭疽菌Nj-2的粗毒素处理浓度为4%。通过EMS诱变和炭疽菌粗毒素筛选,获得532个不定芽,进行两次不连续离体筛选后获得43个抗性芽,成活率为8.1%。抗性芽再生植株移栽存活后,经炭疽菌离体接种鉴定,获得了抗炭疽病突变体株系13株,为后续进一步研究草莓炭疽病抗性机制研究提供了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周畅,许常青,许方玮,方圆,陈伟[2](2019)在《KSHV K15P及其突变体的慢病毒包装与稳定细胞株的筛选及其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包装包含卡波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 K15P及其突变体K15P(YF)基因的慢病毒颗粒,并对此基因在EA.hy926细胞内稳定表达进行研究。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KSHV K15P、K15P(YF)基因片段,使用限制性内切酶Not I与BamH I酶切和TA克隆法构建T载体与慢病毒表达载体pHAGE-CMV-MCS-K15P-Puro、pHAGE-CMV-MCS-K15P(YF)-Puro,通过lip2000将构建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与两种辅助包装质粒PSPAX2和pMD2.g共转染HEK 293T细胞,48 h后收集慢病毒。慢病毒感染EA.hy926细胞并通过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株,Western blot检测K15P与K15P(YF)蛋白的表达。Transwell与CCK8实验检测K15P对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影响。结果成功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筛选出稳定表达K15P、K15P(YF)蛋白的EA.hy926细胞。在EA.hy926细胞Transwell迁移实验中,与空载体组和K15P突变体组(0.98±0.23)比较, K15P组(2.25±0. 15)的EA. hy926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 <0. 01),叁组细胞迁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 5,P <0. 01);CCK8增殖活性实验中,与空载体组和K15P(YF)组(109. 23±12. 58)比较,K15P组(138. 69±7. 47)的EA. hy926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 <0. 01),叁组细胞增殖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 78,P <0. 01)。结论 K15P蛋白增强了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而K15P(YF)突变体的促进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减弱,提示K15P蛋白可能在KS的发生发展中参与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孙明明,周文杰,纪红昌,黄建斌,赵方贵[3](2019)在《花生耐盐乙烯不敏感突变体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沙土培养法,使用1、3、5、7、10 mg·L~(-1)乙烯利溶液处理花生品种花育22种子,5 d后测量下胚轴长度。结果表明:经乙烯利处理后,花生下胚轴生长受到显着抑制而增粗变短,受抑制程度随乙烯利溶液浓度的提高而增加,3 mg·L~(-1)乙烯利处理的下胚轴长度极显着低于未施加和施加1 mg·L~(-1)乙烯利处理的,因此选用3 mg·L~(-1)乙烯利对诱变筛选得到的165份花生种质进行种子萌发处理,有145份种质表现为下胚轴生长受抑制而增粗变短,属于正常的乙烯敏感型种质;有11份种质下胚轴生长并未受到明显抑制,显着高于同样条件处理下花育22的下胚轴长度,属于乙烯不敏感型种质;有9份种质下胚轴生长受到显着抑制,其下胚轴长度极显着低于同样条件处理下花育22的下胚轴长度,属于乙烯超敏感型种质。使用50μmol·L~(-1) ACC(1-氨基环丙烷羧酸)溶液对筛选获得的11份不敏感种质进行验证处理,其中,9份种质保持了对乙烯不敏感的特点,下胚轴生长仍未受到明显抑制。通过在沙土中添加0.7%NaCl溶液,继续对筛选得到的9份乙烯不敏感型种质进行耐盐筛选,有1份种质表现为下胚轴生长受抑制程度最低,下胚轴长度显着高于同样处理条件下花育22的下胚轴长度,初步确定其为耐盐乙烯不敏感种质。因此,用3 mg·L~(-1)乙烯利溶液预选、50μmol·L~(-1) ACC溶液验证、0.7%NaCl溶液处理,通过评价黑暗条件下沙土培养的花生种子下胚轴长度,可以有效筛选到花生耐盐乙烯不敏感突变体。(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黄显德,王玉,闫志勇,耿超,田延平[4](2019)在《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弱毒突变体的筛选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防治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在我国葫芦科作物上引起的病毒病害,以PRSV西瓜株系山东分离物(PRSV-SD)侵染性cDNA克隆为基础,采用定点突变方法将辅助成分-蛋白酶保守氨基酸137位和346位的天冬酰胺(N)和417位的缬氨酸(V)突变为丙氨酸(A),应用农杆菌浸润法接种西葫芦叶片并分析突变对PRSV-SD致病力的影响,筛选弱毒突变体,进而评价其交叉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与野生型PRSV-SD相比,获得的3个突变体N137A、N346A和V417A,接种后在西葫芦植株上的症状明显减轻,衣壳蛋白在叶片中的积累水平分别为野生型PRSV-SD的24.0%、13.0%和4.0%,均为弱毒突变体。当保护间隔期为10 d时,弱毒突变体N137A具有完全的交叉保护效果,N346A可延迟发病15 d,而V417A无交叉保护效果。当间隔保护期为15 d时,弱毒突变体N137A和N346A的保护效率分别为100.0%和26.7%,而V417A无交叉保护效果。(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孔维玮,姬敬敬,李永霞,陈春艳,董普辉[5](2019)在《小麦类病斑型早衰突变体的筛选及其分型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EMS诱变小麦新品系河科大527 (KD527),在多年综合农艺性状鉴定基础上,选育出类病斑型早衰突变体TB1与TB2并构建其与中国春的杂交后代群体。对杂交F_1与F_2群体进行表型鉴定并通过660K SNP芯片BSR-seq对TB1/中国春F_2代分析。结果表明:(1) TB1与TB2整体农艺性状与亲本KD527类似。其中,TB1苗期表现正常,挑旗后叶片出现部分棕黄色圆形病斑,并逐渐增多、扩大,抽穗后,病斑快速蔓延至叶鞘、茎杆、穗部,随着生育期延长,病斑愈发严重,灌浆期整株干枯直至死亡,严重影响籽粒千粒重;TB2苗期表现正常,挑旗后病斑产生较少,抽穗后转移较慢,灌浆期植株干枯程度较轻。(2) TB1/中国春与TB2/中国春的F_1植株均表现早衰,F_2代出现正常、早衰植株的分离。(3)对中国春与TB1以及TB1/中国春F_2代正常、早衰株混合池进行660KSNP芯片分析,发现差异位点集中分布在5A染色体上,在30Mb-40Mb之间最为密集,初步推测小麦早衰基因可能位于5A染色体短臂。(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段光前,李硕硕,李鑫,黄开耀[6](2019)在《裂殖壶菌高产油突变体的高通量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具有促进婴幼儿大脑和视网膜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养殖等行业。为了获得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高产油、高产DHA的裂殖壶菌工程株,文中建立了一套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的基于尼罗红染色的高通量筛选方案。首先利用紫外线(UVC)诱变的方式快速构建裂殖壶菌的随机突变体库。然后采用优化后的筛选条件如裂殖壶菌的最佳尼罗红染色条件(二甲基亚砜浓度为20%,尼罗红终浓度为2.0μg/mL,孵育时间为10 min,孵育温度为40℃)和更合理的筛选依据(多功能酶标仪实现高通量测量的单位细胞密度油脂量)等,对3 648株突变体进行筛选,得到了3株高产油突变体(D03432、D05106和D01521)。摇瓶发酵实验表明,这3株突变体在生物量、油脂含量和DHA产量上均高于野生型菌株,其中突变体D03432和D05106的油脂量分别达到了干重的64.74%和63.13%,远高于野生型菌株的43.19%。而且这两株突变体的DHA产量分别是野生型菌株的2.26倍和2.37倍。最后,对突变体D03432和D05106进行了5 L发酵罐发酵培养,相较于野生型菌株,这两株突变体不仅生物量和油脂含量有所增加,而且DHA产量更是分别增加了45.5 1%和66.46%,展现出较好的工业应用潜力。此外,本筛选方案对其他产油微生物高产油突变体的高通量筛选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高坦坦,丁明政,李燕,王琦[7](2019)在《生防蜡样芽孢杆菌905菌株突变体文库的构建及MnSOD2调控基因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生防蜡样芽孢杆菌905 (Bacillus cereus 905)是本实验室前期从小麦植株内分离获得的一株有益芽孢杆菌,温室和田间应用结果显示,该细菌可以在小麦根围(内)稳定定殖,且表现出良好的促生效果。研究发现B.cereus 905的基因组上包含sodA1和sodA2基因,分别编码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1和MnSOD2,其中后者在B.cereus 905定殖于植物根内及抵御纳米Ti02的光催化氧化毒性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生防芽孢杆菌中,sodA2基因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构建B.cereus 905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体文库,筛选调控MnSOD2表达的基因,为深入研究B.cereus 905定殖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首先将利用sodA2启动子指导GFP表达的质粒pGFPsodA2转入B.cereus 905菌株中,获得GFP标记的报告菌株,以gfp基因的表达水平指示sodA2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然后将携带转座元件TnYLB-1的温度敏感型质粒pMarA通过电击转化转入报告菌株中。利用37℃诱导转座,46℃高温消除质粒技术使转座子TnYLB-1随机插入到B.cereus 905的基因组上,成功构建了B.cereus 905的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体文库。通过流式细胞仪监测GFP的荧光强度,共完成约2 000个突变子的筛选,获得26个GFP荧光强度发生显着变化的突变子。以TnYLB-1中部分卡那霉素编码基因片段(约380 bp)为模板合成DNA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确定转座子插入的拷贝数;采用反向PCR克隆突变子中TnYLB-1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测序确定转座子插入的基因位点。本研究共获得12个插入基因的序列,经分析,正调控sodA2基因表达的为:磷酸烯醇丙酮酸蛋白磷酸转移酶、磷酸转移载体蛋白、热诱导转录抑制因子、重组酶A、氯离子通道蛋白和一个未知功能蛋白;负调控sodA2基因表达的为:2个亚铁离子运输蛋白B、核苷二磷酸激酶、组氨酸解氨酶、苏氨酸脱水酶和RNA聚合酶sigma-70亚基。本研究通过转座子插入突变体文库的构建及目标基因的筛选,为开展sodA2调控途径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解析生防菌B.cereus905中MnSOD的调控途径,不仅有助于揭示生防菌定殖及耐受外界环境胁迫的分子机制,并且利于探寻提高生防菌功能稳定性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张晓斐,刘伟阳,卢凯,张敏,徐后娟[8](2019)在《芸薹生链格孢致病缺陷突变体的筛选及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 (Schwein.) Wiltshire)引起的黑斑病是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全球主产区都有报道。目前关于该病菌的致病机理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查找和鉴定芸薹生链格孢致病相关基因,不仅有助于认识该类病原真菌致病的分子机制,还有助于发现病害防治新靶标。本研究从本实验室已构建的芸薹生链格孢转化子库中筛选得到了7株致病性缺陷的突变菌株。进一步利用Hi TAIL-PCR技术对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进行了扩增,并通过生物学分析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相关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对芸薹生链格孢致病机理的认识,为发现病害防治新靶标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6期)

周鹏,顾琼楠,黄俊斌,郑露[9](2019)在《希金斯刺盘孢T-DNA插入突变体表型筛选及其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希金斯刺盘孢菌株Ch-1为供试野生型菌株,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获得含2 000个转化子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筛选菌落生长异常或致病缺陷突变体,分析致病缺陷突变体的T-DNA插入拷贝数和位点。结果显示,筛选到14株菌落异常突变体,包括2株生长缓慢突变体Ch-1-E393和Ch-1-C135、12株菌落形态异常突变体(包括色素异常、菌落扇变或菌丝坍塌现象),另外筛选到1株致病缺陷突变体Ch-1-G090。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致病缺陷突变体Ch-1-G090接种拟南芥后,叶片发病明显减弱,且未产生水渍状病斑。显微观察发现该突变体分生孢子在叶片上仅能产生少量初生菌丝,不能正常形成次生菌丝。Southern杂交显示,致病缺陷突变体Ch-1-G090为T-DNA双拷贝插入;通过Inverse-PCR法获得插入T-DNA的侧翼序列,明确该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分别为假定蛋白(Ch063_10682)和RNA加工蛋白FCF1(CH063_10671)编码区。(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孙慧[10](2019)在《EMS诱变海滨木槿及抗寒突变体筛选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 Sieb.et Zucc.)是锦葵科落叶灌木中一种耐盐碱、旱涝抗性极强的重要防护林树种,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海滨木槿种子为原初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MS)进行诱变处理,结合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确定EMS诱变海滨木槿种子的半致死剂量,选择合适的诱变浓度和时间,通过对后期幼苗变异表型的观察、生理指标的测定以及亚显微结构的比较进行抗寒性的筛选与鉴定,以期获得海滨木槿抗寒新品种。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EMS对海滨木槿种子萌发的影响(1)海滨木槿种子在不同浓度EMS诱变处理下,萌发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EMS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结合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后期成苗率确定EMS诱变海滨木槿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1.5%处理4h。(2)EMS诱变处理会对海滨木槿种子造成一定的生理损伤,其中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MDA含量均随EMS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EMS对种子的影响,还表现在抑制胚根长度,随着EMS浓度的增加,胚根逐渐变短,根长受到不同程度抑制。2.EMS诱变对海滨木槿幼苗形态及叶表面结构的影响EMS诱变的海滨木槿种子,萌发后幼苗期会出现许多形态上的变异,M1代幼苗普遍矮化,变异类型极丰富,主要集中在株高、株型、叶型、叶色以及花期等性状上。(1)株高突变体:经过EMS诱变处理,海滨木槿植株矮化现象明显,矮化率高达90%,对照组的平均株高为19.68cm,而突变体中的矮化植株平均株高为3.84cm。(2)株型变异:1.5%EMS诱变的海滨木槿出现叁株匍匐多分枝突变体,观赏性状明显。(3)叶片突变体:EMS诱变海滨木槿出现了丰富的叶片突变类型,大致分为叶片形态变异和叶色变异。未经EMS诱变的对照叶片为卵圆形嫩绿平展叶片,经过1.5%EMS诱变的突变体叶片类型多样,有卷曲叶、心形叶、扇形叶、类鹅掌楸叶、沿叶片中脉半片叶,其中有两株在早期幼苗期出现叁片子叶。叶色变异类型主要有花叶、黄白斑杂叶、黄化叶、深绿色革质叶。(4)花期突变:正常生长条件下的海滨木槿只有生长2-3年的实生苗才能开花,而经过1.5%EMS诱变处理的海滨木槿有4.65%的植株出现花期提前,在幼苗期出现淡黄色花朵。(5)叶片表面结构的观察:对诱变植株与对照株相同部位叶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对照与诱变株的叶表面泌盐结构无明显差别,但诱变株叶表面的泌盐结构密度明显高于未诱变组;经过诱变的植株叶表面表皮毛数量、分支数明显减少。3.低温胁迫对海滨木槿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1)低温半致死温度的筛选: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和处理时间下海滨木槿叶片电导率,随着胁迫温度降低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电导率逐渐上升,根据电导率确定海滨木槿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10℃处理8h。(2)苗期抗寒突变体的筛选:对诱变海滨木槿进行低温胁迫表型筛选,抗性较好植株用于测定低温胁迫后叶片SOD、GR、APX的活性,发现筛选得到的诱变植株与对照相比在低温胁迫下抗氧化酶的活性升高明显,可溶性糖、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表现出相同变化趋势,丙二醛与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变化趋势相反。说明经1.5%EMS诱变能提高海滨木槿抵御低温胁迫能力。4.低温胁迫对海滨木槿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根据上述生理指标筛选得到抗寒突变体,对其进行冷胁迫下叶片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同样冷胁迫处理,EMS诱变能使海滨木槿在低温胁迫下保持较好的叶绿体形态,而低温胁迫下诱变植株与对照株线粒体结构无明显差异。电镜观察结果与前期测定的生理指标显示的结果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5)

筛选突变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包装包含卡波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 K15P及其突变体K15P(YF)基因的慢病毒颗粒,并对此基因在EA.hy926细胞内稳定表达进行研究。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KSHV K15P、K15P(YF)基因片段,使用限制性内切酶Not I与BamH I酶切和TA克隆法构建T载体与慢病毒表达载体pHAGE-CMV-MCS-K15P-Puro、pHAGE-CMV-MCS-K15P(YF)-Puro,通过lip2000将构建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与两种辅助包装质粒PSPAX2和pMD2.g共转染HEK 293T细胞,48 h后收集慢病毒。慢病毒感染EA.hy926细胞并通过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株,Western blot检测K15P与K15P(YF)蛋白的表达。Transwell与CCK8实验检测K15P对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影响。结果成功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筛选出稳定表达K15P、K15P(YF)蛋白的EA.hy926细胞。在EA.hy926细胞Transwell迁移实验中,与空载体组和K15P突变体组(0.98±0.23)比较, K15P组(2.25±0. 15)的EA. hy926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 <0. 01),叁组细胞迁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 5,P <0. 01);CCK8增殖活性实验中,与空载体组和K15P(YF)组(109. 23±12. 58)比较,K15P组(138. 69±7. 47)的EA. hy926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 <0. 01),叁组细胞增殖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 78,P <0. 01)。结论 K15P蛋白增强了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而K15P(YF)突变体的促进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减弱,提示K15P蛋白可能在KS的发生发展中参与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筛选突变体论文参考文献

[1].张庆华,过聪,向发云,曾祥国,陈丰滢.草莓抗炭疽病突变体的化学诱变及筛选[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周畅,许常青,许方玮,方圆,陈伟.KSHVK15P及其突变体的慢病毒包装与稳定细胞株的筛选及其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9

[3].孙明明,周文杰,纪红昌,黄建斌,赵方贵.花生耐盐乙烯不敏感突变体的筛选[J].山东农业科学.2019

[4].黄显德,王玉,闫志勇,耿超,田延平.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弱毒突变体的筛选与应用[J].植物保护学报.2019

[5].孔维玮,姬敬敬,李永霞,陈春艳,董普辉.小麦类病斑型早衰突变体的筛选及其分型鉴定[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6].段光前,李硕硕,李鑫,黄开耀.裂殖壶菌高产油突变体的高通量筛选[J].生物工程学报.2019

[7].高坦坦,丁明政,李燕,王琦.生防蜡样芽孢杆菌905菌株突变体文库的构建及MnSOD2调控基因的筛选[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8].张晓斐,刘伟阳,卢凯,张敏,徐后娟.芸薹生链格孢致病缺陷突变体的筛选及初步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9].周鹏,顾琼楠,黄俊斌,郑露.希金斯刺盘孢T-DNA插入突变体表型筛选及其特性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

[10].孙慧.EMS诱变海滨木槿及抗寒突变体筛选的初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突变体对精氨酸的ITC实验结果示...一6Auxni信号通路(rn汾leetal.,2006)质粒pBMBlos3的酶切电泳图杂交检测突变体中T-DNA插入的...基因表达受SA的诱导Fig.7CRK45isi...基因在CRK45过表达及互补转基因植...

标签:;  ;  ;  ;  ;  ;  ;  

筛选突变体论文_张庆华,过聪,向发云,曾祥国,陈丰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