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萍(山东高密市姜庄镇卫生院261506)
【摘要】目的讨论研究针刺配合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脑族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及日常护理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配合针刺与综合康复训练,包括吞咽训练及相关穴位进行针灸刺激等等。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总有效率、吞咽评分、治疗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比较显示经针刺联合综合康复训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95%(P<0.05)。吞咽功能障碍恢复情况比较显示经过综合康复训练后综合组轻、中、重度功能障碍患者人数比较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缩短恢复及治疗时间,提高疾病治疗效率。针刺治疗可迅速建立脑血管侧支循环,促进损伤部位血流增加并激活受伤神经,加强病灶周围脑神经细胞功能,使患者各类功能得到改善。同时增加患者所需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针刺治疗综合康复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及影响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085-02
吞咽功能障碍在脑族中患者中发生率在30%至45%之间。其功能障碍发生主要是由于舌咽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发生核性或核下性损伤造成真性延髓麻痹及双侧大脑皮层及皮质脑干束损害,进一步引起假性延髓麻痹所引起[1]。吞咽功能发生障碍对患者正常恢复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部分患者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对患者进行综合完善的护理干预并配合针灸治疗对促进受损组织修复,改善其功能障碍,加速康复速度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为研究针刺治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意义,特选取10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年龄63~76岁,平均年龄(71.3±5.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1年第五次全国心血管学术会议诊断标准[2]并行头颅CT扫描及核磁共振成像以确诊。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除认知有障碍或智障及其他疾病所造成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年龄64-70岁,平均年龄(67.1±3.3)岁;B组患者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69.3±6.5)岁。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措施A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配合日常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如下:(1)尽量督促患者将舌头向外伸出,随即向左、向上、向右、向下四个方向做旋转运动,若自己不能完成,护理人员可用消毒纱布包裹住患者舌头协助其完成该训练,完成后可嘱咐患者尽量缩舌,坚持训练,保持舌体可进行不同方向伸展及收缩运动。(2)要求患者进行面部肌肉训练。可轻轻微抬患者下颌做磨牙及咀嚼动作,每次坚持5分钟左右;也可进行吸气后屏气,后做鼓腮动作,将气体缓慢释放,每日可进行一至两次,以便更好锻炼脸部肌肉。(3)使用已经冰冻过棉签棒沾取少量冷水后,嘱咐患者张口,将棉签棒轻轻触碰患者腭弓处、软腭处、舌后根以及咽后壁,以达到刺激效果。有效提高吞咽刺激使患者可进行吞咽动作,加强吞咽反射[3]。(4)患者进食时可选坐位或半卧位进行,可保持头偏向健侧或略屈向前,对于食物选择应尽量选择方便吞咽且不宜附着于黏膜类食物,如豆腐、水蒸蛋等,恢复功能有所恢复后可禁食一定量奶糊、米糊一类食物,进食时需嘱咐患者反复咀嚼后进行吞咽。(5)选取吞咽穴以及提咽穴作为主穴进行治疗,针刺后不留针。风池、风府穴作为配穴,患者得起后留针20分钟。另外,使用纱布将患者舌体拉出后于舌面部取金津、玉液以及舌尖、舌后三分之一处、廉泉进行点刺。每日进行一次针刺治疗。
1.3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治疗时间及总有效率等指标。其中治疗总有效率指标根据日本洼田氏饮水实验评分标准,包括:(1)治愈:经过不同治疗后患者吞咽障碍已完全消失,该测验结果上升至Ⅰ级,无其他不适症状;(2)显效:经过不同治疗后吞咽障碍基本完全消失,测验结果上升至Ⅰ至Ⅱ级,无其他不适症状;(3)有效:经过不同治疗后吞咽障碍较前已发生显著改善,饮水测验Ⅱ至Ⅲ级,伴轻微不适症状;(4)无效:不同治疗后,吞咽障碍完全无改善甚至加重,测验结果>Ⅲ级。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后总有效率比较经针刺联合综合康复训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95%(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A组(n=50)64.0%(32)34.0%(17)2.0%(1)0(0)100%(50)
B组(n=50)40.0%(20)30.0%(15)20.0%(10)10.0%(5)90.0%(45)
注:与B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恢复情况比较经过综合康复训练后综合组轻、中、重度功能障碍患者人数比较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恢复比较情况(例)
组别病例轻度功能障碍中度功能障碍重度功能障碍
A组5031181
B组5019229
注:与B组对比,#P<0.05.
3讨论
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随意性运动障碍以及吞咽动作延迟。相关肌肉运动协调性功能降低等[3]。本病在中医中主要是由于“风、火、痰、热”之邪雍于咽喉所致[4]。治疗主要以疏经通络,清热开窍为主要治疗原则。临床使用针灸治疗可通过针刺肝经、肺经以及任脉刺激头部刺激区,直接对两侧大脑皮层脑干束形成刺激,反射性刺激延髓麻痹部位。还可迅速建立脑血管侧支循环,促进受损部位血液流量增加并激活舌咽神经。加强对周围受损神经细胞功能的代偿作用并通过针刺舌体及舌体周围穴位促进舌体脉络通畅,使舌体活动自如,改善舌体运动及吞咽功能。另外,综合康复训练一般包括面部肌肉训练,包括嘱咐患者做微小、皱眉、鼓腮等表情以锻炼面部肌肉,使原本麻痹的肌肉得到锻炼,恢复原有功能;口唇、及舌头训练,如嘱患者放松口腔,发“啊”、“斯”、“乌”音,将舌头伸出,做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运动,以更好恢复口唇肌肉及舌部运动功能。本研究分别采用针刺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及常规护理两种方式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综合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用药联合日常护理组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对中枢神经进行有效刺激,加强吞咽功能,能够帮助患者重建运动投射区,促使与吞咽功能相关各个肌肉组织功能尽快恢复,同时,应鼓励患者尽可能在不需他人帮助情况下独立完成进食,这样既能够增加患者恢复吞咽功能信心,又能够避免其口腔相关肌肉组织发生萎缩,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其早日恢复。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吞咽功能障碍恢复时间,加快疾病恢复速度,为患者治愈疾病增加信心,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婧,王拥军.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病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274-277.
[2]饶明俐.中国脑血管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5-129.
[3]王茂斌.脑卒中的康复医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