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层板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夹层,结构,数值,导波,静力,性能,桁架。
层板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陈良建,陈代远,易曼菲,张博,邵春生[1](2019)在《不同生物涂层的层板状多孔结构BCP对MG63细胞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仿生层板状多孔结构双相磷酸钙(HA/β-TCP,即BCP)及其不同的表面涂层,研究仿生结构和涂层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黏附、增殖、分化等功能的影响,探讨层板多孔结构与不同生物涂层对MG63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1.用改良冰膜板法制备具有仿生层板状结构的多孔BCP;2.用浸润干燥法在多孔BCP孔隙内表面分别制备明胶、透明质(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陈良建,陈代远,易曼菲,张博,邵春生[2](2019)在《层板状多孔结构BCP及其表面涂层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仿生层板状多孔结构双相磷酸钙(BCP)及其不同的表面涂层,研究层板状BCP的结构特征及涂层对结构的影响。方法:1.用改良冰膜板法(ice-templating method)调控工艺参数,制备具有仿生层板状结构的多孔BCP,扫描电镜(SEM)检测微结构特性,检测试样的抗压强度。2.用浸润干燥法在多孔BCP孔隙内表面分别制备明胶、I型胶原蛋白、透明质酸、明胶-透明质酸、明胶-透明质酸-掺RGD等不同涂层,SEM检测涂层表面形貌。(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余慧杰,蒋梦圆[3](2019)在《周期夹层板结构带隙隔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期结构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存在弹性波带隙,相应频率的波受到带隙的抑制作用无法在结构内传播,这一理论为实际工程中减振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本文在周期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一维周期夹层板中的带隙特性,并对影响带隙性质的参数进行分析。从芯板高度,芯板厚度,面板厚度以及芯板倾斜角出发,对各类参数如何影响能带位置进行分析。研究了各参数对能带结构变化的作用原理,对实际中能够发挥良好隔振作用的周期单元数进行探究,发现了合理单元数量的周期夹层板能够在一定频段有效降低振动传递。(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王泉,吴枫,杨希[4](2019)在《船用波纹夹层板结构自由振动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船用铝合金波纹夹层板结构的模态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某铝合金小艇机舱顶棚板为例,设计了与传统加筋结构尺度相同、重量相当的波纹夹层板结构,采用ABAQUS软件对两种结构的模态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波纹板结构的低阶固有频率较传统加筋结构有大幅提高,刚度大幅提升。研究成果可为新型混杂波纹夹层板的设计及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2019年船舶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8-22)
李遥,王哲,刘昆,王加夏[5](2019)在《均布载荷作用下V型夹层板结构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折迭式夹层板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又具有良好的减振降噪性能,在船舶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有必要对夹层结构进行力学性能分析。本文以V型夹层板为研究对象,基于利波夫—巴特多夫(Libove-Batdorf)理论,确定V型夹层板的等效参数,分析在均布载荷作用下的边界条件,求解挠曲面函数,得到适用于均布载荷作用下V型夹层板的变形和应力的计算公式;并利用ABAQUS软件仿真验证理论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理论解与仿真解较为接近,本文的分析方法误差较小,可以对均布载荷作用下V型夹层板的变形和应力进行快速评估,为夹层板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2019年船舶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8-22)
彭博,税国双,汪越胜[6](2019)在《蜂窝夹层板结构中导波的传播特性及其脱粘损伤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蜂窝夹层板结构中导波的传播特性,并进行了蜂窝夹层板结构中蒙皮与蜂窝芯脱粘损伤检测的实验研究。建立了基于实际蜂窝夹层板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模拟了导波在完好结构和含有脱粘损伤结构中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导波在蜂窝夹层板中传播时具有频散和多模态特性,可通过频散关系确定导波的各阶模态,且A_0模态对脱粘损伤最敏感。采用压电片作为激励源,选取窄带脉冲作为激励信号激发导波,利用Polytec激光测振仪采集蜂窝夹层板中的导波信号。对信号进行小波变换,提取A_0模态的幅值,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损伤概率算法定位脱粘损伤的位置。结果表明,A_0模态幅值可作为损伤检测的参数,且重构的脱粘损伤与实际的脱粘损伤位置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2期)
陈奥林,南博华,瞿德超,余海东[7](2019)在《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的介电弹性体驱动柔性双层板结构动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引入介电弹性体本构方程,提出了一种以介电弹性体为驱动板、柔性材料为从动板的新型柔性双层板结构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仿真研究了不同材料参数和激励电压对复合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对软体机器人驱动器选择和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仿真结果表明,复合双层板单元结构在一定大小的驱动电压的激励下会产生周期性变形,在各个方向的运动周期与驱动电压无关,保持复合单元的材料参数不变,其末端最大位移与驱动电压呈近似线性正相关;相同电压激励下,弹性模量越高的复合单元末端运动的周期越小,最大位移也越小,其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越强。当驱动电压过高,从动板单元材料超弹性系数过小时,复合单元柔性过大,末端运动出现将失稳现象。(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王位,浦健,王建华,栾永先,康滨鹏[8](2019)在《实验研究层板结构对端壁冷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主-冷流温比(TR)大于2.0的情况下,利用红外热像技术研究了多孔层板给导叶端壁带来的温降与综合冷却效率分布,并探讨了冷-热流质量流量比(MFR)和TR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比较可以发现:1)利用层板取代金属实心端壁,可以加强端壁导热作用,层板内的冷气作用可进一步降低端壁表面温度,尤其是吸力面附近,但在压力面根部,层板内冷气作用非常弱,材料导热占比反而较大;2)综合冷却效率随着冷-热流质量流量比(MFR)的提高而提高,且在相同MFR下,随着TR的提高而上升;3)当MFR较小时,综合冷却效率对MFR和TR更为敏感。(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苏铜军[9](2019)在《钢空腹桁架梁—空腹夹层板结构体系的静动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空腹桁架梁-空腹夹层板空间结构体系的楼屋盖采用空腹夹层板,柱间采用钢空腹桁架梁。空腹夹层板的柱间板带兼做空腹桁架梁的上、下弦。空腹桁架梁可以均匀布置,也可以交错布置。与普通的空腹夹层板-柱体系相比,这类结构体系用于跨越大空间时在受力性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这类结构板和梁等均为空腹构件,而非实腹构件,其自重要比实腹结构小很多。本文研究了其构造特点与静动力受力性能。以某拟建的两层跨层结构钢空腹桁架梁-空腹夹层板结构为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结构的静力性能。结果表明,钢空腹桁架梁-空腹夹层板结构的所有上肋(或上弦杆)以承受轴向压力为主,下肋(或下弦杆)以承受轴向拉力为主。在荷载作用时楼盖单跨变形从柱支撑点向跨中的挠度逐渐增大,呈“椭圆碗状”分布。通过参数化分析,得到影响结构挠度的各种因素中,跨高比对楼盖挠度影响最大,应作为控制楼盖挠度的主控因素,其次是剪力键的刚度。为了分析钢空腹桁架梁-空腹夹层板结构的动力特性,采用有限元子空间迭代法,分析了结构的低阶振幅和频率。结果表明,钢空腹桁架梁-空腹夹层板的低阶振型中前3阶以平动、扭转为主,后9阶主要以竖向振动为主,前3阶具有框架结构的受力特性,后9阶具有板的受力特性。对这类结构体系进行了动力性能的参数分析。钢空腹桁架梁-空腹夹层板结构的基频随着混凝土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跨高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剪力键和柱的刚度增加而逐渐增大;随着钢空腹桁架梁上下肋的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结构长宽比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柱截面宽度对结构基频影响最大。由于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差,对钢空腹桁架梁-空腹夹层板结构抗侧刚度刚度进行分析,研究各构件的刚度对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柱刚度对整个结构抗侧刚度最为明显。综上所述,钢空腹桁架梁-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具有自重轻、刚度大、经济性好等优点,其中柱的刚度对整个结构的静动力性能影响最大。与实心平板相比,空腹夹层板的自重更加轻,受力合理,节约材料;与框架结构相比,其抗侧刚度更大。(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孙文龙[10](2019)在《基于耐撞性的碳纤维/聚丙烯夹层板结构优化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轻量化研究的不断发展,汽车车身采用轻质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及其结构优化技术,成为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研究方向。同时,复合材料生产及成型技术的日益成熟,为轻质复合材料在车身上的应用提供了无限可能。然而,在降低汽车重量的同时,如何保证汽车的安全性,保证在事故中对于乘员的保护,也是进行轻量化材料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泡沫夹层板复合材料结构作为一种轻量化材料,具有刚度大,重量轻,抗冲击性好等优良性能。在碰撞条件下,夹层板面板能够保证部件的刚度强度要求,而其芯部泡沫结构在受力条件下能够产生溃缩变形,从而有效的吸收冲击能量。同时,其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且制造成本较低,提高了其广泛应用的可能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相比于传统金属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耐热性好、稳定性好等优势,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率增长迅速。发泡聚丙烯(EPP)作为常用的低密度泡沫,具有良好的缓冲吸能特性以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且由于制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可回收利用,因此在汽车吸能减振部件上应用较多。本文将四层碳纤维复合材料板作为上下面板,以发泡聚丙烯作为夹芯结构,制备碳纤维/聚丙烯泡沫夹层板,并对其相关力学特性进行试验与仿真研究;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夹层板结构及芯层泡沫密度进行优化设计,获得最优的几何厚度和泡沫密度方案;通过对某轿车顶盖结构的应用及拓扑优化设计,并基于仿真分析探讨其吸能效果。具体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如下:(1)完成夹层板样件制备并进行力学性能分析。详细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板的制备以及聚丙烯发泡方式,采用胶接的方式完成碳纤维与聚丙烯泡沫的粘接,并根据准静态试验和冲击试验要求完成样件的制备。对碳纤维/聚丙烯泡沫夹层板进行准静态压缩试验和叁点弯曲试验,获取载荷-位移曲线并分析其相关的力学性能,如压缩强度、压缩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刚度等;对夹层板进行落锤冲击试验,分析夹层板的抗冲击性能。最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压缩过程及冲击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的有效性。(2)完成夹层板结构的多目标优化。以上、下面板厚度、泡沫夹芯厚度和密度作为四个优化变量,以吸能、挠度、峰值力、夹层板厚度及质量作为五个优化目标,以1.2mm厚的B400/780DP高强钢板的吸能和挠度以及夹层板总厚度作为叁个约束条件,建立夹层板冲击模型,采用响应面法代理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获得最优的泡沫夹层板结构方案,上面板厚度为0.89mm,下面板厚度为0.62mm,芯层厚度7.52mm,泡沫密度62.17kg/m3。(3)夹层板应用研究。将多目标优化后的夹层板结构应用于某轿车顶盖,重点考虑汽车侧翻时顶盖耐撞性。根据法规要求,建立碳纤维/聚丙烯泡沫夹层板顶盖静态压溃模型,以芯层结构为优化对象,以应变能最小,即刚度最大为优化目标,对顶盖结构的泡沫芯层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在保证顶盖结构刚度及吸能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减少泡沫的使用量。最后将优化夹层板顶盖应用于整车,进行车顶压溃仿真,结果表明夹层板优化后较优化前吸能提升,且质量下降8.06%。(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层板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制备仿生层板状多孔结构双相磷酸钙(BCP)及其不同的表面涂层,研究层板状BCP的结构特征及涂层对结构的影响。方法:1.用改良冰膜板法(ice-templating method)调控工艺参数,制备具有仿生层板状结构的多孔BCP,扫描电镜(SEM)检测微结构特性,检测试样的抗压强度。2.用浸润干燥法在多孔BCP孔隙内表面分别制备明胶、I型胶原蛋白、透明质酸、明胶-透明质酸、明胶-透明质酸-掺RGD等不同涂层,SEM检测涂层表面形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板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陈良建,陈代远,易曼菲,张博,邵春生.不同生物涂层的层板状多孔结构BCP对MG63细胞功能的影响[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陈良建,陈代远,易曼菲,张博,邵春生.层板状多孔结构BCP及其表面涂层的制备[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余慧杰,蒋梦圆.周期夹层板结构带隙隔振特性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9
[4].王泉,吴枫,杨希.船用波纹夹层板结构自由振动数值模拟[C].2019年船舶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5].李遥,王哲,刘昆,王加夏.均布载荷作用下V型夹层板结构响应分析[C].2019年船舶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6].彭博,税国双,汪越胜.蜂窝夹层板结构中导波的传播特性及其脱粘损伤的检测[J].振动与冲击.2019
[7].陈奥林,南博华,瞿德超,余海东.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的介电弹性体驱动柔性双层板结构动力学模型[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9
[8].王位,浦健,王建华,栾永先,康滨鹏.实验研究层板结构对端壁冷却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9].苏铜军.钢空腹桁架梁—空腹夹层板结构体系的静动力性能分析[D].贵州大学.2019
[10].孙文龙.基于耐撞性的碳纤维/聚丙烯夹层板结构优化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