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队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网络队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队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队列,流量,网络,缓存,视频,参数,极性。

网络队列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石振波,许晓荣,孙明杭,沈霖晖[1](2019)在《携能网络中保障能效的缓存队列中继选择与能量分配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携能(SWIPT)网络中,带有缓存队列的一对半双工SWIPT中继可以在一个时隙内完成信息同时收发,实现虚拟全双工通信。针对SWIPT虚拟全双工网络的资源分配问题,该文研究了缓存队列机制的最佳SWIPT中继选择与子载波能量分配方案。首先建立数学模型,参考注水因子辅助搜索算法,以最大化能效为目标,在满足能量、信息传输速率、最佳接收中继干扰等多个约束条件下,通过求解优化问题选择SWIPT最佳转发中继,同时得到最佳转发中继的子载波能量分配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与最大化端到端可达速率为目标的联合资源分配算法相比,所提方案考虑了SWIPT网络中继间干扰。且当源端发送功率较大时,所提方案可以获得较高的能效。(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9年11期)

孙明乾,乔庐峰,陈庆华[2](2019)在《网络流量管理系统中队列管理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网络流量管理系统的硬件架构,该架构将深度包检测(Deep Packet Inspection,DPI)所具有应用识别、威胁检测功能与流量管理系统结合起来,使得传统的流量管理系统在具备了更精细的应用识别的基础上,融合了DPI的安全监测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管理效率。进一步地针对其中的关键模块,即队列管理器,进行了设计与实现。队列管理器采用了片外DDR3 SDRAM作为数据缓冲区,在减少了片内资源消耗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大量业务流的管理。整个设计在Xilinx Virtex-7 XC7V690T上实现,同时采用ModelSim SE 10.6d进行了行为级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大支持4 096个业务流的条件下,该设计共消耗了3 666个查找表和41块36 kb的BlockRAM。(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朱毓[3](2019)在《基于贪婪对偶算法的拥堵网络队列最大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网络的TCP/IP在队列管理方面的问题的分析和研究,针对现有策略难以解决网络拥塞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贪婪对偶算法的优化控制策略,并对该算法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在忽略网络的数据传输延迟的影响,证明了提出的贪婪对偶算法的拥堵拥塞策略能够在全局条件下获取最优结果;之后谈论了考虑网络数据传输延迟的因素,给出了单瓶颈拓扑网络条件下贪婪对偶策略取得的全局最优结果。通过优化策略的设计确保了网络避免出现网络拥塞,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和数据传输效率。(本文来源于《攀枝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程光,房敏,吴桦[4](2019)在《面向移动网络的视频初始缓冲队列长度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视频初始缓冲队列长度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对非加密的优酷和加密的YouTube两类视频平台进行研究,提出了视频初始缓冲队列长度测量方法。通过识别分析视频流量特征,关联流量行为与播放状态,构建视频指纹库,实现了队列长度的准确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两类视频平台的测量结果均能够精确到帧,完全满足准确评估视频体验质量的需要。(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周杰[5](2019)在《基于NS2的网络队列管理机制的研究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网络中普遍存在两种队列管理机制,分别为DropTail被动队列管理机制和RED主动队列管理机制。为验证DropTail和RED队列管理机制,使用典型的NS2网络模拟软件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分析仿真数据,得出RED队列管理机制性能总体上优于DropTail的结论。(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洪鑫龙[6](2019)在《能效优先的SWIPT网络中缓存队列机制中继选择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不断扩大的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规模,大量普及的智能移动终端,以及激增的数据流量需求和无处不在的无线接入服务,极大地增加了智能移动设备的能耗。智能移动设备普遍由储电量受限的电池供应电能,而电池储电量已成为限制网络使用寿命的瓶颈。针对设备实现低功耗与网络生命周期的需求,无线信息与能量协同传输(SWIPT)技术应运而生。SWIPT技术可以显着扩大信道容量、增大信号覆盖面积,且在削减成本、保证网络生命周期、增大系统吞吐量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研究无线携能网络中节点能量受限情况下的缓存队列机制中继选择技术。重点研究了 SWIPT中能效优先的缓存队列机制中继节点选择方案,旨在理论性探索中继选择在SWIPT中的应用。同时,研究了 SWIPT中继接收机结构,设计了基于时隙切换的中继辅助信能同传协议。论文开展的工作内容,按以下五章安排。论文第一章介绍了无线携能通信发展历史以及研究价值,描述了高能效绿色无线网络的概念、当前无线携能通信的研究进展。于此同时,简要描述了缓存队列机制中继选择协作传输的研究近况。论文第二章介绍了 SWIPT网络信息与能量协同传输的基本原理,简要介绍了提升SWIPT系统可靠性的关键传输技术,例如中继缓存队列技术、节点能量收集技术。在此基础上,阐述了 SWIPT网络能量收集策略以及信息传输-能量收集折衷方案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论文第叁章探索了无线携能网络中一种能效优先的缓存队列机制中继选择方案。针对无线携能(SWIPT)网络中节点能量受限情况下的缓存队列机制中继选择问题,研究了 SWIPT中能效优先的缓存队列机制中继节点选择方案,考虑了中继节点工作模式、中继链路信道状态信息(CSI)、节点缓存队列状态、缓存数据包长度与节点收集的能量对最佳接收/转发中继选择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所提策略的系统能效。在保证能量收集需求约束和信息传输频带利用率的条件下,论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基于能效优先的缓存队列机制SWIPT最佳接收/转发中继节点选择。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以有效降低SWIPT网络的中断概率,实现缓存队列SWIPT中能效与中断性能的折衷。论文第四章研究了无线携能网络中一种基于时隙切换的中继辅助信能同传协议。以绿色无线携能(SWIPT)网络为研究背景,引入具有能量收集功能的SWIPT中继,给出了 SWIPT网络中基于时隙切换(TS)的中继辅助信息与能量同传的场景与数学模型。论文设计了基于TS的中继辅助信能同传协议与SWIPT中继接收机结构,分析了系统中断性能(OP)与能效性能(EE),给出了时隙切换因子对OP与EE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为兼顾SWIPT网络中的中断和能效,源节点应以最优功率发送信号,以实现绿色SWIPT网络信息传输与能量收集均衡。论文第五章为论文的总结与对未来工作的展望。论文对SWIPT网络中保障能效的缓存队列机制中继选择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设计,已取得了一些前期成果,这些成果对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房敏,程光[7](2018)在《移动网络下视频终端初始缓冲队列长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网络下的视频业务发展迅猛,针对有限的移动网络带宽,合理的规划网络资源,提供优质的移动视频体验,需要移动网络服务提供商对用户的视频体验质量做出准确评估。视频终端的初始缓冲队列长度是评估视频体验质量的关键参数,对于移动网络服务提供商而言,精确测量主流视频平台在移动网络下的队列长度值至关重要。然而,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和网络安全,越来越多的视频平台采用加密协议传输数据,使得传统的DPI分析方法失效。本文提出一种移动网络下针对视频终端初始缓冲队列长度的研究方法,以主流视频平台YouTube为例。首先,通过关联加密视频流与播放状态的对应关系,建立流量行为模型。然后,构建加密视频指纹库,支撑视频流的解析。最终,借助模型和指纹库,采集分析加密视频流,测量计算初始缓冲队列长度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结果能够精确到视频帧,完全满足准确评估视频体验质量的需求。(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信息通信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2-14)

朱世杰,陈婉[8](2018)在《基于非线性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计算机网络拥塞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主队队列管理算法中丢包率与排队长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主队队列管理算法在丢包的过程中具有不够合理的部分,即在最大阈值和最小阈值处出现丢包异常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建立了新的数据处理模型,用新模型对丢包率进行分析,以二次函数的形式构建了新的丢包率计算公式,并通过该公式对网络拥塞中队列的丢包算法进行优化,从而使得主队队列管理算法的丢包更加合理,使得系统的公平性与稳定性得到提升,保障了系统的运行。(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8年11期)

胡雨铭[9](2018)在《空间随机网络的队列年龄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一方面,在实际应用的大规模无线网络系统中,用户(或者说接入点)的空间位置通常是随机分布的,而由于无线网络中每个接收节点接收到的来自目标发送节点的信号强度及来自其它发送节点(此时己成为干扰节点)的信号干扰强度都取决于所有发送节点的空间分布,因此对无线网络的空间建模成为影响无线网络性能指标的一大关键。在此,我们想利用已有的数学工具去对想研究的无线网络建模,使得尽可能精准地模拟出各个节点的空间位置分布,从而分析现实中的无线通信网络。从已有的文献来看,传统的一些网络模型在描述无线网络的空间部署随机性上表现较差,但随机几何理论(尤其是点过程理论)却在这一点上更具有优势与准确性。另一方面,随着无线网络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传输实时状态信息。由此,信息年龄(AoI)应运而生来描述接收节点所接收到的信息的新鲜度。作为一个最近兴起的概念,信息年龄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讨论与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研究静态泊松网络中的AoI分析方法。首先构建一个静态泊松网络,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的空间位置事先生成,并且其分布为泊松双极性模型,在之后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并给出网络模型中平均年龄的定义。假设网络中每个发送节点拥有一个队列用来存放自己随机生成(或者随机到达)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大小一样,并且每个队列的总容量均为2(包括正在传输的数据包),即同时最多存在一个正在传输的包和一个等待传输的包。我们在此利用点过程理论和排队论等相关数学知识,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并引入辅助系统来研究分析此系统的信息年龄问题。我们以此推导平均年龄与传输成功概率之间的关系公式,并利用优势系统得到传输成功概率的累积分布函数的上下界,从而得到网络平均年龄的累积分布函数的上下界。数值结果表明在不同系统参数下,网络平均年龄的累积分布函数的上下界之间的差异较小,说明为解决交互队列问题所使用优势系统的合理性,另外也揭示了网络平均年龄随发送节点密度以及包到达速率的变化规律关系。本部分首次提出在静态泊松网络中进行AoI分析,实质上是将以往局限于单队列或简单网络中的AoI分析推广至大规模无线网络,为以后无线网络中各种AoI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2)研究静态泊松网络中加入截止时间后的AoI分析方法。在构建静态泊松网络中的AoI分析方法后又做了一些优化尝试:加入截止时间。该部分的研究重点在于研究加入截止时间后网络的AoI分析方法并且讨论在静态泊松网络中加入截止时间对信息年龄带来的影响。我们额外提出了两种截止时间的概念,从实质上来说,这两种截止时间分别只对队列中正在传输的数据包和等待传输的数据包进行约束,从而尝试减小网络的平均年龄。我们利用已有的数学工具和结论,通过使用一种时间平均的方法解决了由于引入截止时间后带来的新的问题,分别得到了加入两种截止时间后的平均年龄累积分布函数的上下界。数值结果表明适当地引入截止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年龄进行优化,使之变小。另一方面,在本章提出的两种截止时间,由于作用的数据包对象不一样,所以最后得到的平均年龄累积分布函数的上下界也不一样。我们通过对比加入两种截止时间后的网络平均年龄累积分布函数上下界仿真结果发现虽然加入截止时间会对信息年龄有一定的优化效果,但是不同类型的截止时间带来的优化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分析的系统模型选取相对适宜的截止时间类型。本部分首次在静态泊松网络中加入截止时间进行AoI分析,并比较不同类型的截止时间对平均年龄的优化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10-01)

樊亚云,冯晶晶,邢瑞芳[10](2018)在《随机网络队列队长过程非负下鞅的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鞅理论的相关性质和方法进行阐述,将随机网络队列与鞅理论方法相结合,在具有k个服务台的网络队列中,对具有忙闲交替时带转移的网络队列队长过程的极限过程进行鞅构造,给出网络队列的鞅表达式,得到高负荷条件下的极限,从而将鞅方法进一步推广到网络队列的其他过程。(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网络队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网络流量管理系统的硬件架构,该架构将深度包检测(Deep Packet Inspection,DPI)所具有应用识别、威胁检测功能与流量管理系统结合起来,使得传统的流量管理系统在具备了更精细的应用识别的基础上,融合了DPI的安全监测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管理效率。进一步地针对其中的关键模块,即队列管理器,进行了设计与实现。队列管理器采用了片外DDR3 SDRAM作为数据缓冲区,在减少了片内资源消耗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大量业务流的管理。整个设计在Xilinx Virtex-7 XC7V690T上实现,同时采用ModelSim SE 10.6d进行了行为级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大支持4 096个业务流的条件下,该设计共消耗了3 666个查找表和41块36 kb的BlockRA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队列论文参考文献

[1].石振波,许晓荣,孙明杭,沈霖晖.携能网络中保障能效的缓存队列中继选择与能量分配方案[J].信号处理.2019

[2].孙明乾,乔庐峰,陈庆华.网络流量管理系统中队列管理器的设计与实现[J].通信技术.2019

[3].朱毓.基于贪婪对偶算法的拥堵网络队列最大化设计[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9

[4].程光,房敏,吴桦.面向移动网络的视频初始缓冲队列长度测量方法[J].通信学报.2019

[5].周杰.基于NS2的网络队列管理机制的研究与仿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洪鑫龙.能效优先的SWIPT网络中缓存队列机制中继选择方案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7].房敏,程光.移动网络下视频终端初始缓冲队列长度研究[C].2018中国信息通信大会论文摘要集.2018

[8].朱世杰,陈婉.基于非线性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计算机网络拥塞控制研究[J].科技通报.2018

[9].胡雨铭.空间随机网络的队列年龄分析与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10].樊亚云,冯晶晶,邢瑞芳.随机网络队列队长过程非负下鞅的构造[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标签:;  ;  ;  ;  ;  ;  ;  

网络队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