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釜,包括反应釜壳体、冷凝装置;冷凝装置设置于反应釜壳体的上方;反应釜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杆;搅拌轴杆的下部外侧固定套设有搅拌架;冷凝装置设置于反应釜壳体的右侧上端;冷凝装置包括外壳、冷凝管、导流板;冷凝管固定设置于外壳的内部上侧;导流板固定设置于外壳的内部下侧,导流板倾斜向下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能够对生产硅烷偶联剂的原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提高了原料的搅拌效率,加快了硅烷偶联剂原料之间的反应速率;反应釜的冷凝装置的冷凝效果好,汽化的原料能够得到充分冷凝。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壳体(1)、冷凝装置(2);所述冷凝装置(2)设置于反应釜壳体(1)的上方;所述反应釜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杆(4),搅拌轴杆(4)的上端与驱动电机(3)相连接,驱动电机(3)固定设置于反应釜壳体(1)的外部顶端;所述搅拌轴杆(4)的下部外侧固定套设有搅拌架(7);所述搅拌架(7)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呈倒V形的上扇叶(8),搅拌架(7)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呈V形的下扇叶(9);所述上扇叶(8)与下扇叶(9)之间设置有中间扇叶(10),中间扇叶(10)为多个;所述中间扇叶(10)均固定设置于搅拌架(7)上;所述反应釜壳体(1)的左侧上端设置有进料管(5),反应釜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6);所述冷凝装置(2)设置于反应釜壳体(1)的右侧上端;所述冷凝装置(2)包括外壳(11)、冷凝管(12)、导流板;所述冷凝管(12)固定设置于外壳(11)的内部上侧,冷凝管(12)呈螺旋状且上下相邻的冷凝管之间相互贴合无间隙;所述外壳(1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16)、出水口(17),进水口(16)、出水口(17)呈上下排布设置;所述冷凝管(12)的进水端口与进水口(16)相连通,冷凝管(12)的出水端口与出水口(17)相连通;所述导流板固定设置于外壳(11)的内部下侧,导流板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导流板包括一号导流板(13)、二号导流板(18)、三号导流板(19)、四号导流板(20),一号导流板(13)、二号导流板(18)、三号导流板(19)、四号导流板(20)从上到下间隔排列;所述一号导流板(13)、三号导流板(19)均固定于外壳(11)的左侧内壁上,二号导流板(18)、四号导流板(20)均固定于外壳(11)的右侧内壁上;所述外壳(11)的上端、下端分别设置有出气口(14)、进气口(15);所述进气口(15)通过回流管与反应釜壳体(1)相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壳体(1)、冷凝装置(2);所述冷凝装置(2)设置于反应釜壳体(1)的上方;
所述反应釜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杆(4),搅拌轴杆(4)的上端与驱动电机(3)相连接,驱动电机(3)固定设置于反应釜壳体(1)的外部顶端;所述搅拌轴杆(4)的下部外侧固定套设有搅拌架(7);所述搅拌架(7)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呈倒V形的上扇叶(8),搅拌架(7)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呈V形的下扇叶(9);所述上扇叶(8)与下扇叶(9)之间设置有中间扇叶(10),中间扇叶(10)为多个;所述中间扇叶(10)均固定设置于搅拌架(7)上;所述反应釜壳体(1)的左侧上端设置有进料管(5),反应釜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6);
所述冷凝装置(2)设置于反应釜壳体(1)的右侧上端;所述冷凝装置(2)包括外壳(11)、冷凝管(12)、导流板;所述冷凝管(12)固定设置于外壳(11)的内部上侧,冷凝管(12)呈螺旋状且上下相邻的冷凝管之间相互贴合无间隙;所述外壳(1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16)、出水口(17),进水口(16)、出水口(17)呈上下排布设置;所述冷凝管(12)的进水端口与进水口(16)相连通,冷凝管(12)的出水端口与出水口(17)相连通;
所述导流板固定设置于外壳(11)的内部下侧,导流板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导流板包括一号导流板(13)、二号导流板(18)、三号导流板(19)、四号导流板(20),一号导流板(13)、二号导流板(18)、三号导流板(19)、四号导流板(20)从上到下间隔排列;所述一号导流板(13)、三号导流板(19)均固定于外壳(11)的左侧内壁上,二号导流板(18)、四号导流板(20)均固定于外壳(11)的右侧内壁上;
所述外壳(11)的上端、下端分别设置有出气口(14)、进气口(15);所述进气口(15)通过回流管与反应釜壳体(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扇叶(10)为六个,六个中间扇叶平均分为三组,每组的两个中间扇叶左右对称地设置于搅拌架(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45°。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尤其涉及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釜。
背景技术
硅烷偶联剂是一种低分子有机硅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两种或多种不同反应性基团,可以同时与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形成化学键合,改善材料的机械强度、电气特性、耐水性、粘结性以及加工性能。基于这些特性,硅烷偶联剂在有机硅工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现代有机硅工业、有机高分子工业、复合材料工业及相关技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配套化学助剂,广泛应用于合成树脂、涂料、黏合剂、橡胶、塑料、玻纤等领域。现有的反应釜搅拌不充分,硅烷偶联剂的原料在反应釜中进行化学反应时反应速率受到影响;此外硅烷偶联剂的原料受高温加热后易变成气体腾出,但现有反应釜的冷凝器的冷凝效果差,汽化的原料只能部分冷凝变回液体流回反应釜内,导致硅烷偶联剂的原料不能充分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釜。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釜,包括反应釜壳体、冷凝装置;冷凝装置设置于反应釜壳体的上方;
反应釜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杆,搅拌轴杆的上端与驱动电机相连接,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反应釜壳体的外部顶端;搅拌轴杆的下部外侧固定套设有搅拌架;搅拌架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呈倒V形的上扇叶,搅拌架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呈V形的下扇叶;上扇叶与下扇叶之间设置有中间扇叶,中间扇叶为多个;中间扇叶均固定设置于搅拌架上;反应釜壳体的左侧上端设置有进料管,反应釜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
冷凝装置设置于反应釜壳体的右侧上端;冷凝装置包括外壳、冷凝管、导流板;冷凝管固定设置于外壳的内部上侧,冷凝管呈螺旋状且上下相邻的冷凝管之间相互贴合无间隙;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水口、出水口呈上下排布设置;冷凝管的进水端口与进水口相连通,冷凝管的出水端口与出水口相连通;
导流板固定设置于外壳的内部下侧,导流板倾斜向下设置;导流板包括一号导流板、二号导流板、三号导流板、四号导流板,一号导流板、二号导流板、三号导流板、四号导流板从上到下间隔排列;一号导流板、三号导流板均固定于外壳的左侧内壁上,二号导流板、四号导流板均固定于外壳的右侧内壁上;
外壳的上端、下端分别设置有出气口、进气口;进气口通过回流管与反应釜壳体相连通。
中间扇叶为六个,六个中间扇叶平均分为三组,每组的两个中间扇叶左右对称地设置于搅拌架上。
导流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45°。
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能够对生产硅烷偶联剂的原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提高了原料的搅拌效率,加快了硅烷偶联剂原料之间的反应速率;反应釜的冷凝装置的冷凝效果好,汽化的原料能够得到充分冷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釜壳体;2、冷凝装置;3、驱动电机;4、搅拌轴杆;5、进料管;6、出料管;7、搅拌架;8、上扇叶;9、下扇叶;10、中间扇叶; 11、外壳;12、冷凝管;13、一号导流板;14、出气口;15、进气口;16、进水口;17、出水口;18、二号导流板;19、三号导流板;20、四号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釜,包括反应釜壳体1、冷凝装置 2;冷凝装置2设置于反应釜壳体1的上方;
反应釜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杆4,搅拌轴杆4的上端与驱动电机3相连接,驱动电机3固定设置于反应釜壳体1的外部顶端;搅拌轴杆4的下部外侧固定套设有搅拌架7;搅拌架7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呈倒V形的上扇叶8,搅拌架7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呈V形的下扇叶9;上扇叶8与下扇叶9之间设置有中间扇叶10,中间扇叶10为多个;中间扇叶10为六个,六个中间扇叶平均分为三组,每组的两个中间扇叶左右对称地设置于搅拌架7上。
倒V形上扇叶8能够对反应釜内上部的原料进行下压搅拌,V形的下扇叶9能够对反应釜内下部的原料进行上翻搅拌,中间扇叶10能够对反应釜内中部的原料进行充分搅拌,上扇叶8、下扇叶9、中间扇叶10三者配合提高了原料的搅拌效率,加快了硅烷偶联剂原料之间的反应速率。
反应釜壳体1的左侧上端设置有进料管5,反应釜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6;
如图2所示,冷凝装置2设置于反应釜壳体1的右侧上端;冷凝装置2包括外壳11、冷凝管12、导流板;冷凝管12固定设置于外壳11的内部上侧,冷凝管12 呈螺旋状且上下相邻的冷凝管之间相互贴合无间隙;外壳1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16、出水口17,进水口16、出水口17呈上下排布设置;冷凝管12的进水端口与进水口16相连通,冷凝管12的出水端口与出水口17相连通;
导流板固定设置于外壳11的内部下侧,导流板倾斜向下设置,导流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45°,导流板起到引导汽化的原料上升及引导冷凝后的原料回流的作用。导流板包括一号导流板13、二号导流板18、三号导流板 19、四号导流板20,一号导流板13、二号导流板18、三号导流板19、四号导流板20从上到下间隔排列;一号导流板13、三号导流板19均固定于外壳11的左侧内壁上,二号导流板18、四号导流板20均固定于外壳11的右侧内壁上。
一号导流板13、二号导流板18、三号导流板19、四号导流板20的设置及其位置的排布使得进气口15与冷凝管12之间的通路是蜿蜒曲折的,汽化的原料从进气口15进入外壳11内经导流板的引流作用流向冷凝管12,蜿蜒曲折的通路减缓了汽化原料上升的流速,能够使气体得到充分冷凝,冷凝效果更好;冷凝后的原料在导流板的引流作用下从进气口15通过回流管流回反应釜内,导流板之间蜿蜒曲折的通路减缓了冷凝后原料回流的流速,避免了冷凝后原料回流速率高导致的携带大量汽化气体重返反应釜内的情况,解决了汽化原料无法充分冷凝的问题。
外壳11的上端、下端分别设置有出气口14、进气口15;进气口15通过回流管与反应釜壳体1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为:打开进料管5将硅烷偶联剂的反应原料导入反应釜壳体1内部,启动驱动电机3和冷凝装置2,驱动电机3带动搅拌轴杆4 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架7转动,使得上扇叶8、下扇叶9、中间扇叶10高速旋转,对反应原料进行充分搅拌,加快反应速率并使反应更充分;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反应原料汽化,汽化的原料通过回流管进入外壳11的内部,冷凝装置2对汽化的原料进行冷却使其液化;液化后的原料从回流管返回到反应釜壳体1的内部继续反应;待反应结束后,打开出料管6将反应后的物质从反应釜排出进行收集。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0343.1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061145U
授权时间:20190705
主分类号:B01J 19/18
专利分类号:B01J19/18;B01J19/00;B01D5/00
范畴分类:23E;
申请人:威海市和谐硅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威海市和谐硅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4400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米山镇北郑格村
发明人:吕海峰;隋玲平;蒋峰
第一发明人:吕海峰
当前权利人:威海市和谐硅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雨桐
代理机构:1143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