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药物载体论文_马丽霞,余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性药物载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磁性,载体,靶向,药物,磁场,纳米,阿霉素。

磁性药物载体论文文献综述

马丽霞,余兰[1](2019)在《磁性药物载体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外加磁场的引导作用,使负载抗癌药物的磁性载体靶向定位于靶区,提高靶组织的药物浓度,有效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或细胞的毒副作用及其他不良反应。磁性药物载体还具有靶向性、缓释、控释等优点,已成了肿瘤靶向治疗常用的新型载体系统。本文综述了磁性药物载体磁性纳米颗粒、磁性脂质体、磁性微球在肿瘤治疗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本文来源于《药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郑夏雯[2](2018)在《磁性药物载体用于磁力治疗肿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肿瘤治疗中单纯化疗方案对机体毒副作用强、传统靶向载体给药系统效率不高和载体毒性,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靶向给药方式:基于在体血流的体外循环磁操控靶向给药系统。该系统以白血病为模型疾病,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叶酸和叶酸受体识别为靶向识别模型,构建磁性靶向载药纳米链。首先引流含有白血病细胞的血流至体外血液循环回路,将血液与靶向载药纳米链混合;混合过程中纳米链靶向至白血病细胞膜并内吞;接着外加旋转磁场驱动纳米链与细胞膜碰撞,以机械方式破坏白血病细胞,并与药物协同作用杀伤白血病细胞;然后通过静磁场将血液中的纳米链磁分离回收,防止过多纳米链进入机体,降低纳米链对机体的毒性。该给药系统按以下叁个模块分步骤实现精准高效低毒给药:第一模块:靶向载药纳米链的构建和白血病细胞的识别。首先,合成以腙键为pH响应性基团的药物高分子聚乙二醇-聚乳酸-阿霉素(PEG-PLA-Dox)和叶酸靶向双亲性高分子聚乳酸-聚乙二醇-叶酸(PLA-PEG-FA),并通过核磁氢谱(~1H-NMR)、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靶向分子FA含量为18.61%,药物Dox含量为2.03%。通过溶剂交换法和静磁场自组装法制备了以Fe_3O_4@OA为“核”,Dox-PLA-PEG和PLA-PEG-FA为“壳”的靶向载药纳米链(FA-MNCs-Dox)。纳米链在透射电镜下尺寸在100-200 nm,饱和磁化强度为53.94 emu/g,在水中、PBS和10%FBS培养基中稳定性良好。FA-MNCs-Dox具有pH响应性,表现为在体外酸性环境中快速释药,在中性环境中缓慢释药。靶向纳米链(FA-MNCs)细胞毒性低,普鲁士蓝染色和铁含量测定实验表明,叶酸对K562细胞具有靶向性。第二模块:磁操控下纳米链对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构建旋转磁场,选定距离磁铁表面5-15 mm处作为细胞作用区间,磁场强度为70-30 mT,旋转频率为30 Hz。旋转磁场下FA-MNCs产生的机械力对K562细胞杀伤作用显着:每天1 h,连续作用3天旋转磁场作用后,通过CCK-8法测得细胞存活率下降25%;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受损严重,多凋亡小体和细胞碎片;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和Calcein-AM/PI活细胞/死细胞染色证明受到纳米链旋转产生的机械力后细胞膜受损,早期凋亡和死亡状态细胞增多;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显微结构,发现在纳米链旋转产生的机械力的作用下质膜边缘模糊,细胞器膜已被破坏。药物和磁场下纳米链旋转产生的机械力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细胞毒性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FA-MNCs-Dox具有靶向定点释药的特点;旋转磁场作用下,FA-MNCs-Dox组细胞更敏感,在机械力作用下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凋亡。第叁模块:靶向载药纳米链的分离回收。构建血液循环回路,测定流动情况下纳米链的分离回收率。循环回路容量为3 mL,血流速度为0.3-0.5 mL/min,纳米链溶液泵入速度为0.1 mL/min时,测定纳米链分离回收率为60.41%±6.24%。依靠微贮室减缓血流与静磁场的作用可吸附回收纳米链,防止过多载体进入动物体内。最后,成功搭建了基于大鼠在体血流的体外循环磁操控靶向给药系统并评价其安全性。靶向载药纳米链溶血率小于5%,可用于静脉注射。肝素钠可有效延长靶向载药纳米链的凝血时间。该给药系统对大鼠血常规及脏器无显着性损伤。在静磁场吸附作用后,经普鲁士蓝染色,脏器中累积的蓝色斑点明显减少,有效阻止了过量载体进入体内。该靶向给药系统为今后体外循环磁操控治疗白血病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18)

汪子文,桂铮,卢学刚,郭栋,朱明[3](2017)在《磁导向纳米磁性药物载体对迟发型脑血管痉挛干预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磁导向下纳米磁性药物载体(MNA-DPD)对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S)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10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20),处理组(n=20):溶剂对照组(DMSO)、纳米磁性蛋白组(MNA)、2-2'联吡啶组(DPD)和纳米磁性药物载体组(MNADPD)。处理组采用二次注血法制作DCVS模型,然后每天分别通过腰大池给予0.01%DMSO、MNA、DPD和MNA-DPD,剂量50 mg/kg。MNA组、MNA-DPD组给予外加磁场磁导向。在给药7 d时处死动物,取其基底动脉行HE染色并测定管径,同时行普鲁士蓝染色。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给药后7 d动物模型基底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Myc蛋白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和普鲁士蓝染色显示DMSO组、MNA组基底动脉明显痉挛,DPD组基底动脉可见痉挛,MNA-DPD组基底动脉基本正常的形态(P<0.05)。并可见蛛网膜下腔的纳米磁性微粒被染成蓝色。Western Blot定量分析PCNA、p53、c-Myc、VEGF蛋白在DMSO组、MNA组和DPD组呈现高表达,MNA-DPD组呈现低表达(P<0.05)。结论在磁导向下,腰大池给予纳米磁性药物载体,能够有效地抑制DCVS。(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王岩,王笑英,吕言云,许文彬,郭轶[4](2013)在《共同装载吴茱萸碱和Fe_3O_4纳米粒子的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单甲醚-聚乙二醇-聚(丙交酯-乙交酯)(mPEG-PLGA)作为载体,采用溶液透析的方法共同装载抗癌药物吴茱萸碱和Fe3O4磁性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体外释放实验、普鲁士蓝染色、体外毒性实验和磁靶向研究,综合评价了磁性纳米药物载体的性能.结果表明,磁性药物载体胶束分散性良好,粒径均一,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能够实现药物缓释,具有磁靶向特性.(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张光明,朱汇庆,刘从进,王渊恺,刘兴党[5](2012)在《吸附~(99m)TcO_4~-的铁碳复合磁性药物载体在体内靶向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铁碳复合磁性载体吸附~(99m)TcO_4~-开展肝脏靶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99m)TcO_4~-水溶液组、未加磁场~(99m)TcO_4~-铁碳复合磁性载体组和外加磁场~(99m)TcO_4~-铁碳复合磁性载体组。左肝动脉置管分别注射该组剂型后利用SPECT分别对每只兔的肝脏、肺脏及甲状腺部位设定ROI,测定其部位在各时间点ROI放射性计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铁碳复合磁性载体对~(99m)TcO_4~-具有良好的吸附性。~(99m)TcO_4~-标记铁碳复合磁性载体加脉冲磁场组,在各时间点肝脏放射性计数均较其余2组明显增高。结论:脉冲磁场作用下磁性载体在靶区器官浓度增高、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增加药物有效作用浓度及时间,同时可减少药物在非靶区组织分布,减少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张光明,朱汇庆,刘从进[6](2011)在《吸附~(99)Tc~mO_4~-的铁碳复合磁性药物载体在体内靶向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吸附~(99)Tc~mO_4~-的铁碳复合磁性药物载体在动物体内分布进行研究,探索开展定向靶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经左肝动脉置管后随机分为3组:~(99)Tc~mO_~-水溶液组、未加磁场的~(99)Tc~mO_4~-铁碳复合磁性载体组和外加磁场的~(99)Tc~mO_4~-铁碳复合磁性载体组。以上3组均在给药后(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1-08-24)

金谷,姚剑侠,姚奇志[7](2010)在《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嫁接的聚乙烯醇化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丁二酸酐将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Span80)和聚乙二醇(PEG400)联接在一起,合成了一种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然后将其嫁接在聚乙烯醇(PVA)化的Fe3O4磁性粒子上,合成了一种新型靶向药物载体。这种载体兼备了Span80/PEG400类脂囊泡和磁性材料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靶向作用。将这种新型载体用于两性霉素的包封,包封率可达96.6%,且方法简便。实验过程中采用了FTIR,NMR,XRD和TEM等多种手段进行表征。(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0年05期)

刘付现[8](2007)在《以二氧化硅为基的磁性药物载体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光动力学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此疗法不需要把药物释放到体内,而是由光敏剂在特定波长的光作用下引发光动力学效应,产生各种活性氧。活性氧是指机体内或者自然环境中由氧组成,含氧并且性质活泼的物质的总称,包括单线态氧分子(~1O_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等。光动力学疗法正是通过活性氧发挥作用杀死病变细胞。把光动力学药物和四氧化叁铁磁性纳米微粒结合起来,可以让光敏剂快速准确的定位到病变组织。因此,在合适的条件下,光动力学治疗可以在不破坏其它正常细胞的情况下,高效且有选择性的杀死病变细胞。大部分光敏剂是有毒性的,而且为了防止药物在输送过程中被体内消化酶降解、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各种对光敏剂的修饰和包裹成为研究的热点。另外很多光敏剂都是卟啉类化合物,因而有比较大的双键共轭基团。这个特性促使它们容易吸光,但同时也导致光敏剂分子不溶于水。这种难溶于水的性质使它很难成为一种高效的药物。因此,对光敏剂的包裹也可以用来保护存在于亲水环境中的光敏剂药物。二氧化硅是一种无毒、无味、无污染且生物相容性好的非金属材料。选择二氧化硅作为载体,因为它有许多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优点,比如较高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发展成熟的硅化学为磁性微球的表面生物修饰和硅球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疏水性光动力学药物(2,7,12,18-四甲基-3,8-二(1-正丙氧基乙基)-13,17-二(3-羟基丙基)卟啉)(PHPP)二氧化硅磁性载体和用微乳液法制备出亲水性光动力学药物紫红素-18二氧化硅磁性载体。本文研制的以二氧化硅为基的光动力学药物磁性载体分别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X-ray衍射仪进行表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磁性载体基本为圆形,粒子直径在20-50nm间。在磁性载体的红外图谱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药物的特征峰,由此可以初步判断出在磁性载体中药物的存在。通过X-ray衍射可以判断出二氧化硅是以无定型形式存在。通过做对照实验观察紫外图谱,可以在磁性载体中观察到药物的紫外特征吸收峰,由此进一步判断药物被包裹在磁性载体中。利用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RNO)脱色反应的方法来检测光动力学效应:此方法主要是利用光敏剂受光照射产生~1O_2,~1O_2再与咪唑反应产生中间产物[ImO_2],最后[ImO_2]与RNO反应导致RNO浓度降低;利用分光光度计在440nm处测RNO吸光度的减少,即检测RNO的脱色程度,间接地获知光敏剂产生了~1O_2。研究结果表明,此两种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药物载体的制备。作为有前途的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它们将为生物医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07-12-01)

甘军,武春涛,胡承恩,曹宏明,吴秋芳[9](2007)在《外置复合磁场导引下铁碳复合磁性药物载体在兔肝脏的靶向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复合磁场导引和肝动脉介入插管方法,实现铁碳复合磁性载体在兔肝靶区的靶向定位。方法制备出永磁场与脉冲磁场相结合的复合磁场并测定复合后的磁感应曲线。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①靶向组:将吸附Na99mTc O4的铁碳复合载体注入兔左肝动脉,左肝相应体表置复合磁场。②非靶向组:将吸附Na99mTc O4的铁碳复合载体注入兔左肝动脉,无外置磁场。③对照组:兔左肝动脉注入Na99mTc O4水溶液。3组分别于注药后15min、30min、1h、2h、3h、4h进行SPECT显像。兔左肝作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复合磁场具有更强的磁感应强度;靶向组在注药后各时段的肝感兴趣区每像素放射计数均显着高于非靶向组及对照组(P<0.05);铁碳复合磁性载体分布于靶向组的肝细胞浆及组织间质内,非靶向组仅分布于肝血窦内。结论在外置复合磁场引导下铁碳复合磁性药物载体通过介入途径能有效实现在兔肝脏的靶向分布。(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汤庆国,沈上越,梁金生,梁广川,王丽娟[10](2006)在《凹凸棒石及其磁性药物载体的吸附及解吸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提纯凹凸棒石(坡缕石)及其磁性靶向药物载体对抗癌药物氟尿嘧啶的吸附性能,以及载体中所吸附的氟尿嘧啶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解吸行为。在药物浓度为10mg/mL,pH值为6的60℃药液中,提纯凹凸棒石及其磁性靶向药物载体对氟尿嘧啶的吸附量分别为26.3mg/g和27.2mg/g。结果表明:提纯凹凸棒石及其磁性药物载体具有极好的酸、碱中和能力和药物缓释性能,预示着它们可作为理想的长效缓释药物载体,用于消化道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磁性药物载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肿瘤治疗中单纯化疗方案对机体毒副作用强、传统靶向载体给药系统效率不高和载体毒性,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靶向给药方式:基于在体血流的体外循环磁操控靶向给药系统。该系统以白血病为模型疾病,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叶酸和叶酸受体识别为靶向识别模型,构建磁性靶向载药纳米链。首先引流含有白血病细胞的血流至体外血液循环回路,将血液与靶向载药纳米链混合;混合过程中纳米链靶向至白血病细胞膜并内吞;接着外加旋转磁场驱动纳米链与细胞膜碰撞,以机械方式破坏白血病细胞,并与药物协同作用杀伤白血病细胞;然后通过静磁场将血液中的纳米链磁分离回收,防止过多纳米链进入机体,降低纳米链对机体的毒性。该给药系统按以下叁个模块分步骤实现精准高效低毒给药:第一模块:靶向载药纳米链的构建和白血病细胞的识别。首先,合成以腙键为pH响应性基团的药物高分子聚乙二醇-聚乳酸-阿霉素(PEG-PLA-Dox)和叶酸靶向双亲性高分子聚乳酸-聚乙二醇-叶酸(PLA-PEG-FA),并通过核磁氢谱(~1H-NMR)、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靶向分子FA含量为18.61%,药物Dox含量为2.03%。通过溶剂交换法和静磁场自组装法制备了以Fe_3O_4@OA为“核”,Dox-PLA-PEG和PLA-PEG-FA为“壳”的靶向载药纳米链(FA-MNCs-Dox)。纳米链在透射电镜下尺寸在100-200 nm,饱和磁化强度为53.94 emu/g,在水中、PBS和10%FBS培养基中稳定性良好。FA-MNCs-Dox具有pH响应性,表现为在体外酸性环境中快速释药,在中性环境中缓慢释药。靶向纳米链(FA-MNCs)细胞毒性低,普鲁士蓝染色和铁含量测定实验表明,叶酸对K562细胞具有靶向性。第二模块:磁操控下纳米链对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构建旋转磁场,选定距离磁铁表面5-15 mm处作为细胞作用区间,磁场强度为70-30 mT,旋转频率为30 Hz。旋转磁场下FA-MNCs产生的机械力对K562细胞杀伤作用显着:每天1 h,连续作用3天旋转磁场作用后,通过CCK-8法测得细胞存活率下降25%;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受损严重,多凋亡小体和细胞碎片;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和Calcein-AM/PI活细胞/死细胞染色证明受到纳米链旋转产生的机械力后细胞膜受损,早期凋亡和死亡状态细胞增多;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显微结构,发现在纳米链旋转产生的机械力的作用下质膜边缘模糊,细胞器膜已被破坏。药物和磁场下纳米链旋转产生的机械力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细胞毒性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FA-MNCs-Dox具有靶向定点释药的特点;旋转磁场作用下,FA-MNCs-Dox组细胞更敏感,在机械力作用下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凋亡。第叁模块:靶向载药纳米链的分离回收。构建血液循环回路,测定流动情况下纳米链的分离回收率。循环回路容量为3 mL,血流速度为0.3-0.5 mL/min,纳米链溶液泵入速度为0.1 mL/min时,测定纳米链分离回收率为60.41%±6.24%。依靠微贮室减缓血流与静磁场的作用可吸附回收纳米链,防止过多载体进入动物体内。最后,成功搭建了基于大鼠在体血流的体外循环磁操控靶向给药系统并评价其安全性。靶向载药纳米链溶血率小于5%,可用于静脉注射。肝素钠可有效延长靶向载药纳米链的凝血时间。该给药系统对大鼠血常规及脏器无显着性损伤。在静磁场吸附作用后,经普鲁士蓝染色,脏器中累积的蓝色斑点明显减少,有效阻止了过量载体进入体内。该靶向给药系统为今后体外循环磁操控治疗白血病打下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性药物载体论文参考文献

[1].马丽霞,余兰.磁性药物载体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9

[2].郑夏雯.磁性药物载体用于磁力治疗肿瘤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

[3].汪子文,桂铮,卢学刚,郭栋,朱明.磁导向纳米磁性药物载体对迟发型脑血管痉挛干预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7

[4].王岩,王笑英,吕言云,许文彬,郭轶.共同装载吴茱萸碱和Fe_3O_4纳米粒子的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

[5].张光明,朱汇庆,刘从进,王渊恺,刘兴党.吸附~(99m)TcO_4~-的铁碳复合磁性药物载体在体内靶向分布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

[6].张光明,朱汇庆,刘从进.吸附~(99)Tc~mO_4~-的铁碳复合磁性药物载体在体内靶向分布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1

[7].金谷,姚剑侠,姚奇志.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嫁接的聚乙烯醇化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J].分析化学.2010

[8].刘付现.以二氧化硅为基的磁性药物载体的研制[D].东华大学.2007

[9].甘军,武春涛,胡承恩,曹宏明,吴秋芳.外置复合磁场导引下铁碳复合磁性药物载体在兔肝脏的靶向分布[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

[10].汤庆国,沈上越,梁金生,梁广川,王丽娟.凹凸棒石及其磁性药物载体的吸附及解吸性能[J].硅酸盐学报.2006

论文知识图

(A)PLGA/PFPL微球的核壳结构示意图...不同CCIN-EADM浓度与细胞抑制率的关系...铁碳复合磁性载体颗粒分布于非靶向组...铁碳复合磁性载体颗粒分布于靶向组兔...核壳结构的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药物载...一6蔡普生药物载体纳米磁性二氧化硅颗粒...

标签:;  ;  ;  ;  ;  ;  ;  

磁性药物载体论文_马丽霞,余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