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论文_记者,林侃

导读:本文包含了乌龙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乌龙茶,永福,曲霉,高山,茶汤,山茶,脂肪酸。

乌龙茶论文文献综述

记者,林侃[1](2020)在《“台式乌龙茶”开两岸携手研制国家标准先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 林侃) 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台式乌龙茶》《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立项,标志着标准进入实质性研制阶段。这是首次由两岸同胞共同研制国家标准,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共建美好家园提供了“标准智(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20-01-01)

陈林,余文权,张应根,项丽慧,王丽丽[2](2019)在《基于SDE和HS-SPME/GC-MS的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分析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本试验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平台,分别考察了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3种不同纤维涂层萃取头)对3个福建代表性乌龙茶样品(铁观音、肉桂和水仙)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香气成分萃取方法可从供试茶样检出262种香气成分,其中以肉桂香气种类最多(204种),水仙其次(175种),铁观音最少(120种)。应用HS-SPME干样萃取法可获得最多种类的检出成分(186种),其次为HS-SPME湿样萃取法(139种),并以SDE法检出成分最少(33种)。不同萃取方法对香气成分的检出存在良好的互补作用,但以基于HS-SPME干样萃取法,应用65μm PDMS/DVB(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萃取头进行检测分析可相对较好地反映3种供试茶样香气化学组成特征,并能实现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乙醇、苯乙腈、水杨酸甲酯等多种乌龙茶常见或特征香气成分的重复性检测。肉桂和水仙茶样相较铁观音茶样的香气种类和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且以肉桂茶样的香气组成更为复杂多样,该结果与闽南乌龙茶与闽北乌龙茶迥然不同的花香品质及肉桂相较水仙拥有更为浓郁高显的香型特征相符合。(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任英[3](2019)在《“冷泡茶”冲泡方式对红茶、绿茶、乌龙茶感官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除水之外,茶是这个世界上消费最高的饮品,不仅拥有一定的减肥、抑菌的功效,还具备抗衰老、降血脂的作用。最近,"冷泡茶"(Cold-BrewingTea)的方法在消费市场中引起了热议。利用冷水或冰水实现茶叶的快速冲饮,兼具了建刚、便捷、口感等多种优势。"冷泡茶"作为一种新方法,拥有较好的未来趋势,为此读者查阅大量"冷泡茶"冲泡资料后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冷泡茶"冲泡方式对红茶、绿茶、乌龙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展开了论述,并提出了自身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12期)

李文静,李红,倪辉,李利君[4](2019)在《黑曲霉胞外酶对乌龙茶中茶多酚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多酚是形成茶香气和滋味品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而酶对茶叶中茶多酚成分具有显着的影响,对于改善茶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用6种培养基发酵制备黑曲霉胞外酶液,采用优化的液相-二级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mass spectrometer,LC-MS/MS)色谱条件分析不同发酵培养基制备的酶液对乌龙茶汤中茶多酚组分变化。优化后的色谱方法的测定茶多酚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等于3.72%和5.72%,日内和日间准确度分别在99.70%~104.16%和96.17%~106.61%之间,回收率范围88.34%~107.52%。结果表明,柚皮和茶叶梗培养基发酵所得黑曲霉胞外酶液能提高乌龙茶汤中茶多酚总量,茶叶梗培养基所得发酵酶液使乌龙茶汤的非酯型儿茶素含量大幅升高。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茶叶梗培养基所得发酵酶液可使乌龙茶汤苦味和涩味明显降低,酸味明显增强;麦麸培养基所得发酵酶液使乌龙茶汤中涩味显着增强。(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22期)

王军,王忠合,陈泽淼,杨爱莉[5](2019)在《浸泡条件对单丛乌龙茶汤中铝含量的影响及其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湿法消化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凤凰单丛茶汤中铝含量,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靶标危害系数法评估饮用单丛茶引起的铝危害风险。结果表明,凤凰单丛茶汤中铝质量浓度为1.2~2.5 mg/L,茶汤中铝的含量在第3次或第4次冲泡呈明显快速上升趋势,沸水冲泡的茶汤中铝含量低于90℃热水冲泡的茶汤。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茶汤的日平均消耗量为746±237 mL,干茶叶的日消费量为6.24±3.88 g,饮茶摄入的铝含量低于铝的非致癌风险的RfD值,即日常饮茶不会导致摄入铝过量。(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谢雪婷,王熠,叶盛英,徐程鹏[6](2019)在《TiO_2对乌龙茶中叁唑磷光催化降解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负载型TiO_2对乌龙茶中叁唑磷紫外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在自制的光催化反应器中,采用负载型TiO_2对叁唑磷进行光催化降解。考察了煅烧温度、TiO_2浓度和TiO_2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的含量比对叁唑磷降解效果的影响,探究了叁唑磷的降解途径,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TiO_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光催化降解叁唑磷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最佳制备参数为煅烧温度500℃,TiO_2浓度0.15%,TiO_2与PVPK30的含量比1∶1 (m/m),反应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叁唑磷降解率可达98%。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可知光催化降解反应打断了叁唑磷P-O酯键。XRD和XPS分析表明煅烧可影响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和晶型,温度越高,锐钛矿质量分数越小;500℃时,TiO_2羟基氧和Ti~(3+)的含量均较高。(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晏祥文,钟一平,吕世懂,孟庆雄[7](2019)在《基于挥发性组分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的铁观音乌龙茶和软枝乌龙茶模式识别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两种不同省份的乌龙茶(4个福建铁观音乌龙茶和3个台湾软枝乌龙茶)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比较它们在挥发性成分及含量上的差异,并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它们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显示,在7个乌龙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71种,成分均以醇类、碳氢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其余化合物含量均较低;铁观音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橙花叔醇、吲哚、2-甲基丁酸-2-苯乙酯、α-法呢烯、丁酸苯乙酯、己酸-2-苯乙酯、己酸-3-己烯酯、茉莉内酯、植醇、苯乙醇、芳樟醇、依兰烯、茉莉酮等;台湾软枝乌龙茶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香叶醇、吲哚、芳樟醇、橙花叔醇、脱氢芳樟醇、α-法呢烯、茉莉内酯、咖啡因、茉莉酮、水杨酸甲酯、茉莉酮酸甲酯、苯乙腈、植醇、己酸-3-己烯酯等。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两种不同省份的茶叶之间能实现较好的区分,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香叶醇、橙花叔醇、芳樟醇、2-甲基丁酸-2-苯乙酯、水杨酸甲酯、α-法呢烯、苯乙醇、茉莉酮酸甲酯可能是导致两种不同省份茶叶香气差异的关键性化合物。(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20期)

郭丽,吕海鹏,陈明杰,张悦,把熠晨[8](2019)在《福建乌龙茶脂肪酸含量及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酸是乌龙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前体。选择18个茶树品种的闽北乌龙茶(毛茶与其复焙茶)和3个茶树品种的闽南清香型乌龙茶,采用硫酸-甲醇法制备脂肪酸甲酯,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福建乌龙茶中检测到11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主要是含16个和18个碳原子的脂肪酸;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总量及不饱和度均低于闽南乌龙茶;十六碳酸(C16:0)、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和顺,顺-9,12,15-十八碳叁烯酸(C18:3)等9种脂肪酸的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着,以雀舌的C18:3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复焙对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的影响与其碳原子数和不饱和度有关,其中二十二碳酸(C22:0)和二十四碳酸(C24:0)全部降解,但含量下降最多的脂肪酸是C18:3。由此可见,福建乌龙茶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差异特征与其产地有关,并受茶树品种和工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郝亚鑫[9](2019)在《自治社区 高山乌龙茶香飘边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治社区位于云南省腾冲市明光镇最北端,与缅甸山水相连,曾是一个贫困的"抵边民族村",典型的"空壳村"。2015年,社区通过多方努力,引进台湾乌龙茶品种。初期村民对这项产业一直持观望态度。为此,社区16名村组干部、党员先行先试,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率先合种乌龙茶200多亩,其余村干部人(本文来源于《致富天地》期刊2019年10期)

陈文凤,郭雅玲[10](2019)在《乌龙茶做青过程中细胞变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做青是形成乌龙茶风味品质的关键工序。做青过程相当于机械伴随水分胁迫的逆境条件,而逆境胁迫可诱导植物细胞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和形成。本文综述了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做青叶的细胞结构、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线粒体和基因微观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探明乌龙茶做青过程中细胞发生变化的内在机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茶叶通讯》期刊2019年03期)

乌龙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更好地分析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本试验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平台,分别考察了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3种不同纤维涂层萃取头)对3个福建代表性乌龙茶样品(铁观音、肉桂和水仙)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香气成分萃取方法可从供试茶样检出262种香气成分,其中以肉桂香气种类最多(204种),水仙其次(175种),铁观音最少(120种)。应用HS-SPME干样萃取法可获得最多种类的检出成分(186种),其次为HS-SPME湿样萃取法(139种),并以SDE法检出成分最少(33种)。不同萃取方法对香气成分的检出存在良好的互补作用,但以基于HS-SPME干样萃取法,应用65μm PDMS/DVB(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萃取头进行检测分析可相对较好地反映3种供试茶样香气化学组成特征,并能实现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乙醇、苯乙腈、水杨酸甲酯等多种乌龙茶常见或特征香气成分的重复性检测。肉桂和水仙茶样相较铁观音茶样的香气种类和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且以肉桂茶样的香气组成更为复杂多样,该结果与闽南乌龙茶与闽北乌龙茶迥然不同的花香品质及肉桂相较水仙拥有更为浓郁高显的香型特征相符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乌龙茶论文参考文献

[1].记者,林侃.“台式乌龙茶”开两岸携手研制国家标准先河[N].福建日报.2020

[2].陈林,余文权,张应根,项丽慧,王丽丽.基于SDE和HS-SPME/GC-MS的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分析[J].茶叶科学.2019

[3].任英.“冷泡茶”冲泡方式对红茶、绿茶、乌龙茶感官品质的影响[J].当代旅游.2019

[4].李文静,李红,倪辉,李利君.黑曲霉胞外酶对乌龙茶中茶多酚的影响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5].王军,王忠合,陈泽淼,杨爱莉.浸泡条件对单丛乌龙茶汤中铝含量的影响及其风险评估[J].食品工业.2019

[6].谢雪婷,王熠,叶盛英,徐程鹏.TiO_2对乌龙茶中叁唑磷光催化降解作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9

[7].晏祥文,钟一平,吕世懂,孟庆雄.基于挥发性组分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的铁观音乌龙茶和软枝乌龙茶模式识别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8].郭丽,吕海鹏,陈明杰,张悦,把熠晨.福建乌龙茶脂肪酸含量及差异性分析[J].茶叶科学.2019

[9].郝亚鑫.自治社区高山乌龙茶香飘边寨[J].致富天地.2019

[10].陈文凤,郭雅玲.乌龙茶做青过程中细胞变化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2019

论文知识图

乌龙茶制茶机-图2 包揉机福建不同产地乌龙茶主成分分析...种农药的乌龙茶标准溶液(20μ...乌龙茶制茶机-图1 综合做青机机械提升层架式晾青机乌龙茶压揉快速成型机

标签:;  ;  ;  ;  ;  ;  ;  

乌龙茶论文_记者,林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