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相互作用论文_张海燕,唐久林,于敏,刘晋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础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互作用,刚性,地基,位移,纳米,各向同性,药物。

基础相互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燕,唐久林,于敏,刘晋超[1](2019)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及基础形式对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基于刚性地基假定的环板基础、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环板基础和桩基础超大型冷却塔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和基础形式对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考虑相同阶数的振型时,刚性地基模型的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最小。地震作用下,刚性地基模型和桩基础模型的加速度响应、支柱内力、塔壳混凝土主应力等一般比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环板基础模型偏大,但塔顶水平位移偏小。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比基础形式对冷却塔动力特性以及地震反应的影响更大,且二者对冷却塔竖向振动的影响比水平向大。叁种模型计算所获得的冷却塔薄弱部位均集中于支柱,且支柱最大侧移角相差不大。(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9年03期)

张望喜,刘睿,曹亚栋,张颖波,易伟建[2](2019)在《考虑土-独立基础-结构相互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大多采用刚性地基假定,未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在实际地震中部分结构出现了"强梁弱柱"的失效情况,与以刚性地基假定分析的预期结果不一致。本文对某6层办公楼的一榀框架进行Pushover分析,探究了结构在刚性地基假定和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两种情况下的固有频率、顶点位移和塑性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后,RC框架结构自振周期变长,频率降低,结构顶点位移增大,结构底层柱铰增多;有效地再现了忽视土-结构相互作用而设计的框架结构在实际地震中出现"强梁弱柱"的情形,验证了在对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时,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必要性;并将动力时程分析与Pushover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Pushover分析的可行性和可信性。(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9年04期)

郭院成,杜昊,胡玉宏,卞晓飞[3](2019)在《刚性基础下长短桩复合地基桩桩相互作用机制的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了解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桩桩桩相互作用机制,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单桩复合地基与四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桩土应力比和桩顶上刺入的试验结果。单桩复合地基与四桩复合地基中,各桩在位于距桩顶1/3桩长处出现轴力拐点和桩侧摩阻力中性点。但由于长桩与短桩相互作用,四桩复合地基中长桩的轴力出现第二个轴力拐点和桩侧摩阻力中性点,而短桩受到影响较小,且随着荷载的增加,短桩对长桩轴力的影响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李正东[4](2019)在《冻土与群桩基础相互作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提出以来,大量寒区工程项目开始实施。桩基础有良好的承载特性及施工便利等优点,在寒区建筑工程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深入研究群桩基础与冻胀和冻融土的相互作用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为此,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试验和理论研究,并就此得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GWD-150型高低温交变试验箱、5G102型直线位移传感器、BX120-3AA型电阻式应变片、DH3818-2型静态应变测试仪及控温补水系统,来模拟自然状态下土体的单向冻结和融沉,并对群桩基础和冻胀及冻融土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考察了重塑粉质黏土冻胀和融沉过程中,冻胀温度、回暖温度和桩间距等主要因素对桩土系统中的一些关键变量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在冻结温度分别为-10℃、-15℃及-20℃和桩间距S=2d、3d及5d条件下,研究了相同含水率土样的温度场、桩顶上拔位移和不同深度桩身侧摩阻力随时间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向冻结过程中,桩周土体温度呈渐变趋势,且受冻结冷端温度影响,桩周土体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可分为叁个阶段:第I阶段-迅速降温阶段,第Ⅱ阶段-缓慢过渡阶段和第Ⅲ阶段-温度稳定阶段。冻结锋面随着冻结时间延长缓慢下移,冻结温度越低,第Ⅰ阶段温度降低越迅速,冻结锋面的位置越深。群桩基础上拔位移的发展也可大致分为叁个阶段:迅速增长阶段Ⅰ、稳定增长阶段Ⅱ和平稳阶段Ⅲ。冻结温度越低,桩上拔位移越大,角桩上拔位移明显大于中心桩。不同冻结温度时,相同位置桩的侧摩阻力变化规律相似,沿着桩身呈正负摩阻力交替变化,桩身受力保持平衡。冻结温度越低,中心桩和角桩的桩段平均侧摩阻力越大。相同冻结温度下,角桩的侧摩阻力绝对值最大值比中心桩大,且最大值出现的位置不同。相同冻结温度条件下,不同深度土样温度变化受桩间距影响较小,而不同位置桩顶上拔位移和桩身侧摩阻力受桩间距影响较大。随着群桩桩间距增大,不同位置桩的桩顶上拔位移均增大,中心桩与角桩上拔位移差则减小,而且不同位置桩的桩身侧摩阻力也增大,角桩和中心桩的侧摩阻力的差也在减小。(2)融沉模型试验先将冻结温度调至-20℃,土样冻胀一段时间后再分别升温至10℃、15℃及20℃,在桩间距S=2d、3d及5d条件下,研究了土样温度场、不同位置桩沉降及侧摩阻力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升温回暖过程中,各深度土样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其变化可分为叁个阶段:第Ⅰ阶段-缓慢降温阶段,第Ⅱ阶段-升温阶段和第Ⅲ阶段-温度稳定阶段。不同位置桩的沉降位移发展规律可大致分为叁个阶段:第Ⅰ阶段-桩身稳定阶段、第Ⅱ阶段-快速沉降阶段和第Ⅲ阶段-缓慢沉降阶段。同第Ⅱ阶段相比,第Ⅲ阶段的温度变化率明显减小,桩身沉降趋于缓慢。融化温度越高,第Ⅱ阶段维持时间较长,冻土融化沉降更加完全,桩最终沉降量也越大。当桩间距一定时,融化温度越高,桩身所受的侧摩阻力越大,且中心桩所受的侧摩阻力比角桩小;当融化温度一定时,随着桩间距增加,不同位置桩的桩身侧摩阻力均增大,且差值减小。(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6-01)

何冰[5](2018)在《从个体到群体的纳米药物与细胞相互作用研究——细胞转运与安全评价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纳米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基于新材料、新系统以及新策略的多种纳米药物已经在基础研究层面显示出比传统药物递送系统更好的治疗效能。但是,这些新材料及新系统的应用也限制了纳米药物向临床的顺利转化。综合分析发现,对于新型纳米递送系统深层次治疗机制以及新材料生物安全性能的不了解是影响其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根本在于从分子水平阐明纳米药物在细胞内的作用机理。课题组在近年来分别针对纳米药物的胞内转运特征和细胞毒理两方面对纳米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研究策略从针对单一通路的分析转向基于系统生物学方法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研究。在分析纳米药物入胞的同时也将其出胞考虑在内,考察纳米药物的不同组成、不同修饰以及所处的细胞微环境对转运的影响。同时针对新型纳米材料从安全性角度评估其在胞内对不同细胞器功能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找寻其作用靶点,阐明其诱导细胞死亡的信号调控机制。两方面的研究均将基于系统生物学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作为重要的高通量筛选及分析工具纳入其中,为新靶点、新通路的发现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更多纳米系统生物学研究策略的引入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药物制剂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1-30)

周慧明[6](2018)在《桩基础与层状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天然土是经过长期沉积而形成,因此其往往呈层状,且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力学特性往往存在一定差异。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因此,将土体看成横观各向同性饱和介质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鉴于此,本文根据轴对称条件下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土(TISS)的Biot波动方程,研究了竖向简谐荷载作用下,横观各向同性层状饱和土以及埋置于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土中单桩的动力响应。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Biot波动理论,建立了轴对称情形下横观各向同性层状饱和土动力问题的反射透射矩阵(RTM)方法,并根据所建立的RTM方法得到了横观各向同性层状饱和土在竖向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基本解。首先,对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土状态向量所满足的偏微分方程组进行Fourier和Hankel变换,得到状态向量所满足的常微分方程组。求解该常微分方程组,得到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土状态向量的通解。根据该通解得到了状态向量和波向量的传递矩阵及它们之间的转换矩阵,由波向量的传递矩阵得出了层状土的反射透射矩阵表达式。利用上述反射透射矩阵以及状态向量与波向量之间的转换矩阵,并结合层状饱和土的边界条件和层间连续性条件,得出了垂直简谐荷载作用下横观各向同性层状饱和土在变换域内的动力响应。对变换域内的解进行Hankel逆变换,得出了横观各向同性层状饱和土在频域内的动力响应。(2)基于横观各向同性层状饱和土在轴对称竖向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基本解,建立了求解埋置于横观各向同性层状饱和土中单桩动力问题的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方法。首先,根据Muki虚拟桩方法,将横观各向同性层状饱和土和单桩系统分解为横观各向同性层状饱和土和一根虚拟桩,然后以横观各向同性半空间饱和土原桩身处的竖向应变与对应位置处的虚拟桩应变相等作为变形协调条件,以虚拟桩的轴力和虚拟桩顶的位移作为未知量,建立了横观各向同性层状饱和土中单桩动力问题的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求解该积分方程得到虚拟桩的轴力和虚拟桩顶的位移,进而可得到轴对称简谐荷载作用下真实桩身的轴力及桩周孔压等物理量。(3)基于所建立了的横观各向同性层状饱和土动力问题的RTM方法,对横观各向同性层状饱和土在轴对称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动力问题进行了数值求解。首先,将通过RTM方法所得的解和已知解的对比,验证了本文RTM方法的正确性。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竖向简谐荷载作用下影响土体动力响应的因素。数值结果表明:土体弹性模量的变化对土体动力响应有显着影响,弹性模是越大,土体动力响应越小,弹性模量越小,土体动力响应越大,但土层的渗透系数的变化对土体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小;土体横观各向同性性质对土体动力响应有很大影响;此外,土体的动力响应呈明显的频率倚赖特征。(4)基于建立的桩土相互作用的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方法,对埋置于层状横观各向同性半空间饱和土中的单桩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求解。首先,将积分方程方法求得的解与已知解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简谐荷载作用下影响桩身动力响应的因素。数值结果表明:当存在硬质地层或硬夹层时,桩顶阻抗较大,桩身轴力和桩周孔压较大,当存在软质地层或软夹层时,桩顶阻抗明显减小,桩身轴力和桩周孔压也较小;桩身长度及刚度对桩顶阻抗影响较大,桩身越长或桩身刚度越大,桩顶阻抗越大,桩身越短或桩身刚度越小,桩身阻抗越小;土体横观各向同性的性质对桩的动力响应也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11-01)

何冰[7](2018)在《纳米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转运与安全评价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纳米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基于新材料、新系统以及新策略的多种纳米药物已经在基础研究层面显示出比传统药物递送系统更好的治疗效能。但是,这些新材料及新系统的应用也限制了纳米药物向临床的顺利转化。综合分析发现,对于新型纳米递送系统深层次治疗机制以及新材料生物安全性能的不了解是影响其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根本在于从分子水平阐明纳米药物在细胞内的作用机理。课题组在近年来分别针对纳米药物的胞内转运特征和细胞毒理两方面对纳米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纳米药物入胞的同时也将其出胞考虑在内,考察纳米药物的不同组成、不同修饰以及所处的细胞微环境对转运的影响。同时针对新型纳米材料从安全性角度评估其在胞内对不同细胞器功能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找寻其作用靶点,阐明其诱导细胞死亡的信号调控机制。两方面的研究均将基于系统生物学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作为重要的高通量筛选及分析工具纳入其中,为新靶点、新通路的发现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更多纳米系统生物学研究策略的引入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药学大会资料汇编》期刊2018-09-18)

李新国[8](2018)在《耿楼节制闸挡土墙施工动态仿真与基础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挡土墙回填施工的特点,采用ADINA程序进行动态施工仿真数值模拟分析,主要包括设计前施工过程的动态数值模拟和施工中的动态分析,研究填土过程中建筑物及基础内部应力应变特征以及不均匀沉降,并提出填土过程应采用的基本步骤及方案。(本文来源于《治淮》期刊2018年09期)

李辉[9](2018)在《超大型冷却塔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火电厂冷却塔为例,建立了刚性地基和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叁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输入不同的地震动,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对冷却塔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得到了冷却塔在两种情况下节点最大水平位移、绝对加速度随X支柱、塔筒高度变化的规律;并对两种情况下的地震响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类构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容忽略。(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8年28期)

付鹏,胡安峰,涂强,南博文,谢康和[10](2018)在《波浪荷载作用下风机桩基础与土相互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维数值分析方法,建立考虑流固耦合的叁维桩-土模型;同时考虑波浪作用在桩上的水平荷载和波浪对海床的直接作用,研究2种形式的波浪荷载耦合作用下海上风机桩基础与土相互作用;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研究2种荷载耦合作用下海上风机桩基础的变形与内力分布、桩侧土体超静孔压及桩土界面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波浪参数对单桩基础性状的影响,并与只考虑桩受荷时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考虑波浪对海床的作用时,桩身将产生附加水平位移,同时也会引起桩侧土体超静孔压和桩土界面接触应力的循环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8期)

基础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有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大多采用刚性地基假定,未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在实际地震中部分结构出现了"强梁弱柱"的失效情况,与以刚性地基假定分析的预期结果不一致。本文对某6层办公楼的一榀框架进行Pushover分析,探究了结构在刚性地基假定和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两种情况下的固有频率、顶点位移和塑性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后,RC框架结构自振周期变长,频率降低,结构顶点位移增大,结构底层柱铰增多;有效地再现了忽视土-结构相互作用而设计的框架结构在实际地震中出现"强梁弱柱"的情形,验证了在对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时,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必要性;并将动力时程分析与Pushover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Pushover分析的可行性和可信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础相互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燕,唐久林,于敏,刘晋超.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及基础形式对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J].华南地震.2019

[2].张望喜,刘睿,曹亚栋,张颖波,易伟建.考虑土-独立基础-结构相互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

[3].郭院成,杜昊,胡玉宏,卞晓飞.刚性基础下长短桩复合地基桩桩相互作用机制的模型试验[J].建筑科学.2019

[4].李正东.冻土与群桩基础相互作用实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9

[5].何冰.从个体到群体的纳米药物与细胞相互作用研究——细胞转运与安全评价基础[C].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药物制剂大会论文集.2018

[6].周慧明.桩基础与层状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D].江苏大学.2018

[7].何冰.纳米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转运与安全评价基础[C].2018年中国药学大会资料汇编.2018

[8].李新国.耿楼节制闸挡土墙施工动态仿真与基础相互作用研究[J].治淮.2018

[9].李辉.超大型冷却塔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地震反应分析[J].价值工程.2018

[10].付鹏,胡安峰,涂强,南博文,谢康和.波浪荷载作用下风机桩基础与土相互作用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论文知识图

光纤激光器结构示意图隔震结构模型图在结直肠癌中发挥作用的模式图海上风电筒型基础规模化开发模式流程图(a)有时间延迟的高斯型左旋圆偏振激光...年低级城市休闲农业资源价值构成

标签:;  ;  ;  ;  ;  ;  ;  

基础相互作用论文_张海燕,唐久林,于敏,刘晋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