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短波,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共址异构天线,软件无线电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珏,帅永旻,李晓勇[1](2018)在《短波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和原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短波通信中带宽窄、干扰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研究利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提升短波通信性能。文章首先阐述了MIMO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短波MIMO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介绍了短波MIMO共址异构天线的构造原理和应用前景。然后,基于USRP硬件平台和开源软件GNU Radio构建了短波MIMO原型系统。实验测试表明,短波MIMO技术是可行的,具有发展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田珊[2](2018)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专利态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具有低能耗和高性能的优势,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5G中可行性较高的关键技术。统计了2010—2017年该技术相关专利的全球申请量和中国申请量,据此分析该技术在全球和中国的发展趋势;统计了该技术相关专利的国家和地区分布,分析该技术的重要目标国家和地区;统计得出该技术领域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并对申请人进行了分析比较;统计了主要申请人在该技术领域的各国专利申请量,分析主要申请人的专利地域布局情况;为我国相关申请人的专利布局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8年12期)
罗文翠[3](2017)在《无人机协作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人机成本低廉,节省能耗,没有人员伤亡的危险,并且轻便快捷,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灵活作业,目前对无人机数据链路通信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随着任务难度的提高,单架无人机能力有限,故而考虑将多架无人机协作起来完成任务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与传输可靠性。考虑到无人机尺寸和能量受限,一般的单无人机上往往不能安装太多天线,所以传统MIMO技术在无人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受限。协作通信技术是传统MIMO技术的扩展,克服了传统MIMO技术的许多缺点。协作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多用户之间相互协作,构成多天线系统,从而组成虚拟MIMO系统,来获取与传统MIMO相近的性能。对无人机协作MIMO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将会大大推进无人机协作通信系统的发展,并促使无人机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更为广阔和便利。本文研究无人机的协作MIMO技术。无人机分布式MIMO系统存在多时延与多频偏的问题,同时无人机高动态场景下存在大的多普勒频偏,因此有必要研究适合于无人机分布式MIMO系统的时频同步算法。无人机协作MIMO技术的关键是建立合适的协作模型,选择合适的协作通信方式。为了抑制非来波方向信号的干扰,在地面接收站引入波束成形技术。另外,无人机导航定位误差会造成波达角的估计误差,所以分析波达角误差对波束成形系统的影响并仿真验证。基于目前对协作MIMO技术的研究和无人机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无人机空地信道建模。根据无人机空地信道特点,建立无人机编队叁维空地信道模型,并采用Kronecker积信道模型进行建模,对关键因素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2)无人机分布式MIMO同步算法研究。根据无人机分布式MIMO系统存在多时延与多频偏的特点,结合系统无线帧结构和同步前导序列,研究了一种无人机协作同步算法,给出了一种无人机高动态环境下大多普勒频偏的纠正方法。(3)无人机协作通信方式研究。基于传统的两用户协作模型和叁点协作模型,研究了叁种无人机协作通信方式:全双工自适应分布式空时码(DSTC)编码协作、半双工自适应DSTC编码协作和协作分集。分别推导其中断概率,与非协作系统进行了对比,并且仿真研究了各个参数对系统中断概率的影响。(4)波束成形技术研究。研究了无人机空地协作传输系统中,地面接收站波束成形接收的问题,推导出波束成形系统的中断概率,并做仿真研究。考虑无人机的导航定位误差,分析了波达角误差给系统带来的影响,仿真验证了接收端波束成形在无人机空地协作通信系统中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Hui,ZHAO,You-yu,TAN,Gao-feng,PAN,Yun-fei,CHEN[4](2017)在《存在信道状态估计误差的最大比合并/选择合并分集技术在单输入多输出窃密系统中的遍历保密容量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物理层中,本文研究了存在信道估计误差的最大比合并/选择合并的保密容量性能。在一个单输入多输出窃密信道中,信源向一个装备M根接收天线并采用最大比合并/选择合并技术处理多径信号的信宿发送保密信息。与此同时,一个窃密者装备N根接收天线并采用最大比合并/选择合并技术来提高窃密的成功率。我们分别推导了两种情况下遍历保密容量的精确和近似闭式表达式:(1)最大比合并带有信道估计误差;(2)选择合并带有信道延迟。此外,本文得到了高信噪比斜率和高信噪比功率补偿两个重要的参数,它们在高信噪比条件下决定了遍历保密容量。最后,本文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得到的闭式表达式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期刊2017年04期)
张海勇,朱义君,张艳语[5](2017)在《基于法向量倾斜的可见光通信多输入多输出信道解相关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可见光通信多输入多输出(VLC-MIMO)系统收发端阵元数目增多、阵元间距减小以及传输距离增大,系统接收端信号间严重干扰、信道矩阵缺秩等问题逐渐凸显,导致系统的复用率降低、信道相关性增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最小化最大干信比为优化目标;通过建立VLC-MIMO信道模型,分析收发端阵元法向量倾斜角度对信道相关性的影响;通过优化发光二极管(LED)法向量倾斜角度来减小信道相关性,并得到各个LED法向量的最佳倾斜角度。通过比较系统接收平面的光照度分布,发现所提出的优化方案能有效减小信号间干扰,与链路阻塞方式相比,该方案的误码率降低了42dB。(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梁兴东,陈龙永,罗锴[6](2016)在《基于多输入多输出体制的C波段微波成像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报告论述了课题中研究的几项MIMO-SAR的关键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在系统设计方面,研究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模式系统设计技术和多功能模式系统设计技术。在OFDM应用到MIMO-SAR的研究中,提出来OFDM线性调制信号的方法,不仅可以获得OFDM理想的正交性质,还能够利用线性调频(LFM)信号的特性弥补原有OFDM波形的缺点。在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模式系统设计中采用俯仰向脉内扫描技术实现高分辨率宽测绘带微波成像,并通过运用正负线性调频、多普勒频分信号调制以及DBF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解决系统设计中的回波隔离问题,使MIMO-SAR验证系统达到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模式指标要求。在多功能工作模式系统设计中采用俯仰向脉内扫描技术实现宽测绘带和聚束模式同时分别微波成像。通过运用距离频分信号调制、多普勒频分信号调制和DBF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方案中的回波隔离问题,使MIMOSAR验证系统达到多功能模式指标要求。在硬件设计方面,研究包括高速多通道数据采集记录技术、一体化快速波控天线技术和多通道射频子系统研制。在高速多通道数据采集记录技术研究中,一方面,提出了多通道宽带采集的同步技术,保障了多通道数据的同步;另一方面,通过研究提出了高速存储测试板的设计,通过验证达到了MIMO-SAR系统的需求。在多通道射频子系统的研制中解决了频率源和定时两个模块的设计问题。在天线设计方面,通过一体化快速波控天线技术实现了微秒量级的波束间的波束切换,使得MIMO-SAR系统中多维波形之间切换可行。最后,利用在各子系统技术研究中取得的成果,C波段SAR飞行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对上述几项关键技术的论述从理论角度验证了MIMO-SAR系统的可行性,为下一步开展的各系统分机以及原理样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6年02期)
沈明星,邬伯才,孙龙,张佳佳,庞礴[7](2016)在《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体制的P波段微波成像技术研究2013年度科技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首先阐述多输入多输出(MIMO)体制的P波段微波成像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前期研究基础,并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等;主要针对新体制MIMO-SAR系统技术、多维信号波形技术、成像处理技术、运动目标检测技术、叁维成像技术、雷达通信一体化技术等若干关键研究任务的研究方法及仿真验证结果进行详细论述。(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6年01期)
孙琳[8](2016)在《多输入多输出被动时反水声通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在浅水领域从事的海洋活动日益增多,愈来愈关注和重视水声通信技术,对水声通信的速率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可以利用浅水环境中不同收发阵元间水声信道的空间弱相关性来取获取丰富的空间自由度,因此可以提高水声通信的速率和通信性能。时反技术(Time reversal,TR)计算复杂度低,并且其具有的良好的空时聚焦特性可以降低浅水信道的多途效应所导致的码间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以及空间相关性所导致的同道干扰(Co-channel interference,CCI),因此可以使通信系统以较低的复杂度获得良好的通信性能。按空时聚焦实现过程的不同,TR技术分为主动时反(Active time reversal,ATR)和被动时反(Passive time reversal,PTR)。与ATR相比,PTR的实现过程中探测信号与信息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更短,更能保证估计的信道和实际传输信道的一致性,因此PTR更适用于实际的浅水环境。面对高速、高性能水声通信的需求,对MIMO-PTR水声通信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基于MIMO-PTR水声通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MIMO技术和PTR技术的特点,重点对MIMO-PTR水声通信中PTR处理后残余的ISI和CCI抑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来证明所研究方法的有效性。论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研究水声通信中PTR的干扰抑制性能。PTR的空时聚焦性能可以压缩水声信道的多途效应,降低不同发射阵元所发射的信息信号对应的传输信道的空间相关性,进而达到降低ISI和CCI并且提高通信性能效果。PTR的干扰抑制性能直接决定了残余的ISI和CCI多少,进而决定了用于后处理的其他技术的复杂度。现有的PTR水声通信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单输入多输出(Single-input multiple-output,SIMO)PTR水声通信和同时利用空间分集和空分复用的MIMO-PTR水声通信。因此,基于PTR水声通信的研究现状,对PTR的干扰抑制性能进行分析。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得出衡量PTR的干扰抑制性能的技术指标——信号干扰噪声比的一般表达式,然后基于射线声学理论和信道的几何结构建立了浅海信道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接收阵元数、发射阵元数以及符号信噪比等因素对PTR的干扰抑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在SIMO-PTR水声通信还是同时利用空间分集和空分复用的MIMO-PTR水声通信中,PTR处理后都会存在残余的干扰。此时,要进一步提高通信性能,需要使用自适应均衡以及自适应干扰抵消等技术进行后处理。2、研究基于时反空时分组编码(Time-reversal space-time block coding,TR-STBC)的MIMO-PTR水声通信方法。PTR水声通信中,PTR的干扰抑制性能与空间分集增益有关。当接收阵元数较少时,现有的SIMO-PTR水声通信方法仅通过接收分集,获得的空间分集增益低,因此PTR的抑制性能较差并且PTR后处理的自适应均衡的复杂度较高。为了利用发射分集进一步提高PTR的干扰抑制性能,论文提出了基于TR-STBC的MIMO-PTR水声通信方法。所提方法基于适用于频率选择性信道的2元发射的TR-STBC方案的原理以及适用于任何发射阵元的1/2码率的STBC方案的原理,设计了适用于任何发射阵元的1/2码率的TR-STBC方案,并将该TR-STBC方案与PTR相结合应用于水声通信中。论文分析了所提方法的原理,并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额外利用发射分集提高了 PTR的干扰抑制性能,因此与SIMO-PTR水声通信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后处理所用的自适应均衡的复杂度更低并且PTR处理后的性能更优。3、研究连续ISI和CCI抵消的MIMO-PTR水声通信方法同时利用空间分集和空分复用的MIMO-PTR水声通信虽然可以通过PTR的空时聚焦有效地抑制水声通信中的ISI和CCI,但是PTR处理后的信号中仍然存在残余的ISI和CCI,这会影响通信的性能。为了以更低的运算复杂度抑制PTR处理后残余的ISI和CCI,基于连续干扰抵消(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技术的设计原理和PTR处理后的组合信道响应的特点,提出了连续ISI和CCI抵消的MIMO-PTR水声通信方法。首先分析了所提方法的原理,然后利用信道水池和吉林省松花湖试验获得的试验数据,对所提方法在实际水下环境中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抑制PTR处理后的残余干扰,因此与未使用任何技术进行后处理的MIMO-PTR水声通信相比,所提方法的通信性能更优;与现有的基于SIC的MIMO-PTR水声通信方法相比,在通信性能相近的情况下,所提方法的运算复杂度更低。4、研究滤波多音(Filtered multitone,FMT)调制的MIMO-PTR水声通信方法。当通信带宽较宽时,同时利用空间分集和空分复用的MIMO-PTR水声通信若使用单载波调制(Single-carrier,SC)技术,则PTR处理后的残余干扰影响的码元范围会比较大,这会导致PTR处理后的性能较差并且后处理所用的干扰抑制技术较为复杂。针对这一问题,基于FMT技术的特点,提出了 FMT调制的MIMO-PTR水声通信方法。所提方法利用FMT技术将通信频带划分成频带较宽互不重迭的若干子载波,相邻子载波间并不设置保护频带,并将信息码元经过串并转换后调制到不同的子载波上进行传输。阐述了所提方法的原理,并设计了相应的试验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所提方法利用FMT技术降低了 PTR处理后残余干扰影响的码元范围,因此与现有的SC调制的MIMO-PTR水声通信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信道估计、PTR处理以及干扰抑制的运算复杂更低,并且通信性能更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6-05-16)
蔡恒斌[9](2016)在《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系统星座优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以其潜在的超高速传输能力而有望在未来成为现有无线射频通信技术的有效补充。然而,鉴于当前的VLC多采用光强调制/直接检测(Intensity Modulation/Direct Detection,IM/DD)的方式,室内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信道相关性,较无线电信道要强得多,这使得传统的MIMO技术照搬过来无法获得应有的增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利用室内可见光视距传输链路(Line of Sight,LOS)的信道特性近似静态的特点,对处于任意信道条件下的系统发送端信号星座进行了最优的设计。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所述:1.鉴于所考虑的VLC-MIMO通信系统采用的是最大似然接收机,在高信噪比的环境下,系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接收端信号星座点间最小欧氏距离的大小所决定。因此,在发送端信号星座光总功率给定的情况下,本文以这个距离的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建立待优化数学模型。由于该模型属于典型的非凸二次约束二次规划问题,直接求解起来难度非常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将蒙特卡洛随机搜索(Monte Carlo Radom Search,MCRS)算法与凸凹过程(Convex-Concave Procedure,CCP)相结合的求解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与其它叁种MIMO技术相比(重复编码调制,空间调制和空分复用调制),不管在何种信道条件下,通过该方法所获得的信号星座方案,性能总是最优的。2.针对一个星座规模为2的实时室内2×2VLC-MIMO通信系统进行发送端信号星座的最优设计。此时,待优化的欧式距离只有一个。考虑到可见光信道矩阵中的各元素都是非负的实数,本文对其进行了特征值分解,从中得到了信道特征参数。结合这些参数对优化模型进行变量代换,可将原问题简化为不同区域内的最值问题。再经过简单的区域求极值的方法,可得该情况下的最优星座解析式。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静态信道条件下,还是在动态环境中,该方案的性能,与传统的重复编码调制和空间位移键控调制相比,总是最优的。3.针对一个星座规模为4的实时室内2×2VLC-MIMO通信系统进行发送端信号星座的最优设计。由于待优化的欧氏距离有6种可能的情况,直接求解难度非常大。而采用MCRS-CCP的方式,效率又太低。因此,本文先利用MCRS-CCP的方法对多种典型信道环境下的最优星座结构特点进行了探索。再结合这些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不同信道、且只含有四种候选结构的自适应星座快速选择方案(Adaptive Algorithm on Rapid Constellation Selecting,ARCS)。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方案在静态信道条件下和动态环境中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6-04-15)
Naveed,Ali,Khan,KAIM,KHANI[10](2015)在《新一代无线通信中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用户数的迅速增长和高容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已成为新兴无线网络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可利用不同分集方案,能够大幅度提高频谱利用率、信道容量和数据的传输速度;V-BLAST空时编码是在MMO信道中获得所需容量的重要方法,它通过空间复用,使其在衰落信道中能产生更高的频谱效率,而智能天线(波束成形)具有增加用户容量和减小干扰的能力。这些技术对于提高系统容量、抑制干扰、管控拥堵、平衡基站用户负荷等具有明显成效。本文针对新兴无线通信系统,应用空时编码、网络编码等方法,对MIMO和波束形成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创新成果,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可有效增加系统容量,改善频谱效率,提高干扰抑制性能。本文的主要创新工作如下:(1)提出了具有变焦波束形成和负载均衡能力的多用户MIMO方案。现有方案都集中在无负载均衡的多用户多层传输上,这样,无线网络的能耗、时间延迟和数据处理延时等系统性能就会下降。本文提出的负载管理方案基于波束形成层的变焦(放大和缩小)技术,通过单个波束来传输和处理多个用户,并考虑负载均衡问题,因而在具有相同能耗的无线网络中,是一种可提高系统吞吐量、降低系统拥塞、增大数据速率的有效方法。(2)提出了一种有效的LTE上行链路传输方案。通常,探测参考信号和解调信号分别传输,这会导致一些限制,如各层之间和基准信号符号之间的干扰、延迟的增加以及LTE上行链路传输总吞吐量的降低等。为此,本文基于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来估计信道特性,通过在探测参考信号的信令符号中整合解调参考信号的信令信息作为单值探测参考信号(SV-SRS),提出了一种LTE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在该方案中,解调参考信号的备用容量用于上行数据,因而提高了上行链路的整体容量。此外,该方案还可抑制符号和信道干扰,降低LTE上行链路的误码率。(3)对具有分集增益与编码增益的MIMO系统进行了性能比较研究。无线网络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数据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和设备能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应用空时编码方法,对具有编码增益与分集增益的4×2和4×4 MIMO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详细比较,其中分集增益由正交空时编码(OSTBC)实现,编码增益采用了码率为1/2和1/4的Turbo码编码方案。性能比较结果说明,在MIMO系统中,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的结合,可提高无线网络的数据率和多用户处理能力。(4)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PNC),提出了一种垂直分层空时码(V-BLAST)与PNC组合的MMO方案。该方案为了解决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提高分集增益,采用将V-BLAST和PNC相结合的多用户MMO策略,并通过引入包冗余来避免上层分组传输的重传,从而提高了无线网络的吞吐量和系统性能。(5)针对叁维波束形成传输,提出了一种同频同时全双工(CCFD)系统中的自干扰迁移方法。叁维波束形成网络具有维数分集,它根据用户指定的水平和垂直扇区以及瓦状波束形成进行传输。通常,叁维波束形成的收发器传输是基于半双工的方式工作,或者频分复用(FDD)或时分复用(TDD),这会消耗额外的频谱和能耗。为此,为协调叁维波束形成传输,提出了同频同时全双工(CCFD)的自干扰迁移方法,从而提高了系统能耗性能和频谱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11-01)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具有低能耗和高性能的优势,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5G中可行性较高的关键技术。统计了2010—2017年该技术相关专利的全球申请量和中国申请量,据此分析该技术在全球和中国的发展趋势;统计了该技术相关专利的国家和地区分布,分析该技术的重要目标国家和地区;统计得出该技术领域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并对申请人进行了分析比较;统计了主要申请人在该技术领域的各国专利申请量,分析主要申请人的专利地域布局情况;为我国相关申请人的专利布局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玉珏,帅永旻,李晓勇.短波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和原型系统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18
[2].田珊.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专利态势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8
[3].罗文翠.无人机协作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4].Hui,ZHAO,You-yu,TAN,Gao-feng,PAN,Yun-fei,CHEN.存在信道状态估计误差的最大比合并/选择合并分集技术在单输入多输出窃密系统中的遍历保密容量分析(英文)[J].FrontiersofInformationTechnology&ElectronicEngineering.2017
[5].张海勇,朱义君,张艳语.基于法向量倾斜的可见光通信多输入多输出信道解相关技术[J].光学学报.2017
[6].梁兴东,陈龙永,罗锴.基于多输入多输出体制的C波段微波成像技术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6
[7].沈明星,邬伯才,孙龙,张佳佳,庞礴.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体制的P波段微波成像技术研究2013年度科技报告[J].科技资讯.2016
[8].孙琳.多输入多输出被动时反水声通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9].蔡恒斌.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系统星座优化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6
[10].Naveed,Ali,Khan,KAIM,KHANI.新一代无线通信中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