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孟连带论文-郑建彬

昌宁孟连带论文-郑建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昌宁孟连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段组,拉巴组,昌宁-孟连带,云南

昌宁孟连带论文文献综述

郑建彬[1](2019)在《昌宁-孟连带东部晚古生代碎屑岩沉积学与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提斯地质演化是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云南西部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东段,保存了重要的古特提斯演化的地质记录,是探索特提斯地史演化的关键地区。昌宁-孟连带位于滇西保山-掸邦地块与思茅地块之间,被很多学者解释为古特提斯缝合带遗迹,是冈瓦纳大陆与亲华夏地块之间的界线。在昌宁-孟连带的东部出露一套厚度超过3000 m的晚古生代碎屑岩序列:南段组与上覆的拉巴组。由于区域地质背景复杂,研究程度有限,这套碎屑岩序列本身的沉积学特征、物源特征及其所指示的古地理意义尚未得到深入地探讨。而作为昌宁-孟连带晚古生代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这套序列的研究程度将影响到对整个昌宁-孟连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本文以昌宁-孟连带东部的南段组、拉巴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古生物地层学、沉积岩石学、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区域地层对比等手段,研究其沉积特征、构造背景、物源性质及其古地理意义,进而探讨昌宁-孟连带晚古生代的地质演化特征。经研究,取得了以下进展:在南段组上部的两个层位中发现了丰富的小型菊石化石,共鉴定出了8个属:Epicanites sp.,Megapronorites sp.,Syngastrioceras sp.,Somoholites sp.,Prolecanites?Sp.,Kardailites?sp.,Homoeras?sp.和Fayettevillea.这些菊石化石所指示的地层时代为石炭纪谢尔普霍夫期。拉巴组与南段组整合过渡,前人曾报道过在拉巴组碎屑岩中有灰岩透镜体,其中含有二迭纪?类化石,并据此将拉巴组的时代定为二迭纪。但根据我们在野外的追索,拉巴组中的灰岩块很可能是后期构造混入,因此,目前暂时把拉巴组的时代定为石炭(-二迭纪)。南段组砂岩样品的粒度分析显示其概率曲线多为叁段式,具有推移总体、跃移总体和悬浮总体,与通常只具有发达悬浮总体的深水浊积岩有很大区别,而与浅海沉积物具有一定相似性。南段组样品的C-M图解呈现多段式,具有多个搬运总体,与现代陆棚沉积物的C-M图特征具有可比性,而与通常仅具有悬浮搬运的深水浊流沉积有很大的区别。环境判别公式及相关环境判别图解表明,南段组砂岩样品显示出与浅海环境的沉积物具有相似分布特征,与深水浊积岩有较大差别。此外,根据野外露头中,拉巴组紫红色泥岩、石英砂岩与南段组呈过渡关系,而拉巴组的砂岩含量明显降低,以泥岩的沉积为主,结合在拉巴组中发现的生物扰动构造、生物遗迹,推断拉巴组的沉积环境较南段组更深,可能为深水陆棚至外陆棚斜坡相。岩石学特征显示,南段组砂岩以石英砂岩、含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高,有些样品单晶石英含量高达90%,石英颗粒磨圆度高,岩屑以沉积岩岩屑为主;重矿物组合以超稳定-稳定的重矿物(锆石、电气石、金红石)为主,不稳定成分非常少。泥岩中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Sm+Gd+Dy-La+Ce+Nd-Yb+Y图解显示,泥岩的物源来自近陆源区。拉巴组的碎屑岩岩石学特征与南段组接近,只是成熟度稍微差一些。样品的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南段组、拉巴组的碎屑岩SiO_2含量高(部分样品含量超过90%),K、Na含量很低,与样品中石英富集而长石含量较低有关;样品中Mg、Fe氧化物含量很低,与较低的基性物质输入有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Sc、Co等相容元素相对于大陆上地壳显示亏损,Zr、Hf等活动性弱的稳定元素富集,表明碎屑岩物源区偏基性物质输入很少,反映了源区物质成熟度及稳定性较高。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南段组以及拉巴组的碎屑岩属于构造性质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碎屑锆石U-Pb定年分析及Hf同位素特征分析显示,昌宁-孟连带东部晚古生代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中,存在两个显着的峰值年龄:~550 Ma与~950 Ma。前者是泛非期冈瓦纳大陆聚合地质事件的记录,在冈瓦纳大陆普遍存在此年龄峰值;后者是格林威尔期全球造山事件的记录,~950 Ma为晚格林威尔期的年龄,主要记录于印度Eastern Ghats造山带,因此南段组和拉巴组的碎屑岩物源来自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将研究对象与昌宁-孟连带东部的澜沧群、西侧的西盟群、勐统群等早古生代变质碎屑岩进行对比,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物源区,都来自于冈瓦纳大陆边缘。而带内中部局限分布的南皮河群碎屑岩显示了与思茅地块具有相似的物源,据此,认为南段组、拉巴组以及带内早古生代碎屑岩同属冈瓦纳大陆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而位于昌宁-孟连带中部呈南北向分布的南皮河群、温泉组(腊垒组)以及与它们断层接触的灰岩、玄武岩序列以及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很可能是古特提斯消亡时推覆至亲冈瓦纳性质的地质单元之上的增生楔残片,古特提斯缝合线的位置很可能位于澜沧江带。(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19-05-29)

王保弟,王立全,王冬兵,尹福光,贺娟[2](2018)在《叁江昌宁-孟连带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昌宁-孟连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及其原特提斯与古特提斯的转换方式一直是青藏高原及邻区基础地质研究中最热门的科学问题之一.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叁江造山系不同构造单元地质特征,讨论了昌宁-孟连特提斯洋早古生代-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通过对不同构造单元时空结构的剖析和对相关岩浆、沉积及变质作用记录的分析,认为昌宁-孟连结合带内共存原特提斯与古特提斯洋壳残余,临沧-勐海一带发育一条早古生代岩浆弧带,前人所划基底岩系"澜沧岩群"应为昌宁-孟连特提斯洋东向俯冲消减形成的早古生代构造增生杂岩,滇西地区榴辉岩带很可能代表了俯冲增生杂岩带发生了深俯冲,由于弧-陆碰撞而迅速折返就位,这一系列新资料及新认识表明昌宁-孟连结合带所代表的特提斯洋在早古生代至晚古生代很可能是一个连续演化的大洋.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叁江造山系特提斯洋演化的时空格架及演化历史,认为其经历了早古生代原特提斯大洋扩张、早古生代中晚期-晚古生代特提斯俯冲消减与岛弧带形成、晚二迭世末-早叁迭世主碰撞汇聚、晚叁迭世晚碰撞造山与盆山转换等阶段.(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段向东[3](2013)在《滇西南耿马地区昌宁—孟连带盆地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滇西昌宁-孟连带一直是国内外地质专家、学者进行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研究的热点地区,通过多年的研究工作,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层出不穷,极大的提高了该区的研究。但是,对昌宁-孟连带原型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性质、规模和演化历史,不同的学者和专家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昌宁-孟连带是弧后盆地、或是保山陆块的边缘裂谷、或是古特提斯主洋盆的残迹、或是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晚古生代时的界线,以及在滇西地区众多的俯冲-碰撞接合带墨江碰撞结合带、金沙江碰撞结合带、高黎贡山碰撞结合带和昌宁-孟连碰撞结合带中,到底哪一条代表古特提斯洋的主支位置也存在不同的认识,成为长期争议的焦点。论文以现代地层学理论、造山带地层学理论、板块学说理论等为指导思想,立足于研究区内所获的基础性实际资料、成果、科研成果,以昌宁-孟连带中段耿马地区弄巴剖面、大龙塘剖面、回爱剖面、牛井山剖面、干龙塘剖面和石佛洞剖面为重点突破,通过对古特提斯演化阶段地层组成中不同时代的地质体进行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构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正确恢复研究区内古特提斯演化阶段不同构造/盆地单元的地层层序和序列,确定其在盆地中的沉积环境/背景;加强对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大地构造背景、源区特征、岩浆的起源及演化、成岩之后的变形-变质改造过程等的研究。在上述基础上探讨研究区古特提斯盆地演化过程及机制,复原古特提斯构造古地理面貌,进一步确定滇西古特提斯洋的性质、规模。耿马东部地区原划的上二迭统南皮河组(P2n),对其物质组成、层序、时代、沉积背景等的认识争论已久。在系统资料收集、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耿马弄巴地区原划分的中二迭统南皮河组正层型剖面进行研究,正确厘定了该区的地层层序与序列,并采获了大量的植物、牙形石、放射虫、笔石等,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至此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由“南皮河组”所引发的岩石地层、年代地层等一系列争论。确定以弄巴剖面为正层型所建立的“上二迭统南皮河组(P2n)”并不存在,为一错误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上二迭统南皮河组(P2n)”应该废除。该套地层可分解为泥盆系下-上统温泉组(Dw)、中-上统曼信组(Dm)、石炭系下统平掌组(C1pz)、新建石炭-二迭系光色组(CPg)等,分别代表了滇西古特提斯洋演化阶段被动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岛、海山、洋壳系列,为分析和研究滇西南昌宁-孟连带古特提斯洋的时空演化格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南皮河组正层型剖面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岩系普遍发育四种层序类型:一为代表浊流沉积的鲍马序列;二为由泥质岩与岩屑石英(杂)砂岩透镜体(层)构成的水道沉积序列;叁为由薄层状砂岩与泥岩呈韵律状互层构成的浊流远端低密度流序列;四为薄层状硅质岩与硅质泥岩呈韵律状组成的基本层序,对比为泥盆系温泉组(Dw)。首次在其中获早泥盆世那高岭期-郁江期笔石Monograptus cf. yukonensis-Neomonograptus himalayensis带,早泥盆世郁江期-四排期植物Zosterophyllum yunnanicum-Drepanophycus spinaeformis组合、中泥盆世Taeniocrada sp., Psilophytopsida sp., Psilophytes sp.、晚泥盆世晚期Protopteridium cf.minutum Halle、Dimeripteris sp.、cf. Hamatophyton sp.等植物分子,可以确定其时代为D1-D3,而非前人认为的仅限于早泥盆世。代表西部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为泥盆纪继承性扩张的产物。在原划南皮河组大套的硅质岩中获大量晚泥盆世弗拉斯晚期Palmatolepis gigas带、晚泥盆世法门早期Palmatolepis triangularis带牙形石,确定属中-晚泥盆世曼信组(Dm)。与温泉组间以横向上的相变关系为主,而非简单的上下迭置关系。首次在耿马县贺派乡回爱剖面、沧源县怕秋北部曼信组中、上部的硅质岩中发现有火山岩夹层。玄武岩具枕状构造,岩石中SiO2含量47.59~51.92%,全碱alk=2.83~6.75,m/f=0.8~1.39,富铁趋势明显。在FeO/MgO-TiO2图解上,所有的点均落入洋岛玄武岩区;在TiO2-MnO-P2O5图解上,所有的点均落入洋岛碱性玄武岩区。Σ REE=121.33-223.68ppm,稀土配分模式为曲线强烈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CeN/YbN=5.94~9.25,轻稀土相对富集。LaN/SmN=1.93~2.70, GdN/YbN=2.57-3.31,轻稀土分馏较重稀土元素不明显。δEu=0.99~1.10,铕轻微正异常,地球化学性质具洋岛玄武岩(OI13)的特征;在微量元素洋中脊玄武岩(MORB)标准化图上,样品的曲线形态基本一致,总体上岩石中Rb、Ba、Th、Ta、Ti等不相容元素富集,Cr、Ni、Co等相容元素出现亏损;在Zr/Y-Zr、Zr/Nb-Zr判别图解中,所有的样品均落在富集地幔的附近,表明地幔柱的活动在晚泥盆世已形成溢流玄武岩,地幔柱活动的位置处于大陆边缘。曼信组硅质岩大部分岩石的Al/(A1+Fe+Mn)比值介于0.44~0.70之间,MnO/TiO2的值偏低,一般均小于0.5;硅质岩仅有很弱的Ce异常值,Ce/Ce*比值在0.8560~0.9662之间,属于大洋环境生物成因;硅质岩常量元素比值散点图解、LaN/CeN-Al2O3/(Al2O3+Fe2O3)图解、硅质岩北美页岩(NASC)标准化的REE分布模式图等,总体表现为大陆边缘型硅质岩的特征,部分样品受到热液作用的影响而表现出类似洋脊硅质岩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中-晚泥盆世为临近大陆边缘的洋盆环境,具洋壳性质的昌宁-孟连古特提斯盆地在晚泥盆世已经形成。耿马弄巴地区东部出露一套火山岩-硅质岩系,其中获早石炭世牙形石Scaliognathus anchoralis带、下Gnathodus bilineatus bilineatus亚带、放射虫Albaillella paradoxa带、Albaillella cartalla组合、Latentifistula组合和中-晚二迭世放射虫Nazarovella-Ishigaum组合、Entactinia itsukaichiensis组合,新建石炭-二迭系光色组(CPg)。光色组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有橄榄玄武岩、致密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杏仁状橄辉玢岩、苦橄岩、次橄榄辉绿岩、粒玄岩、角闪玄武岩等。在A-F-M图解上投影点位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玄武岩系列的分界线上,显示了过渡类型玄武岩的特点;在FeO/MgO-TiO2图解、火山岩Ti-V图解上,落入洋中脊玄武岩区。岩石∑REE=35.27~41.16ppm,稀土配分曲线呈近平坦型、略向右倾,CeN/YbN=1.67~2.07,轻稀土相对富集。LaN/SmN=1.02-1.12, GdN/YbN=1.11~1.23,轻、重稀土分馏均不明显;δEu=1.12~1.32,铕轻微正异常。在洋中脊玄武岩标准化的微量元素比值蛛网图上表现出过渡类型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K、Rb、Ba、Th、P、Ti、Sc、Cr富集,Sr、Ta、Nb、Ce、 Zr、Yb亏损,与洋中脊过渡型玄武岩和低钾拉斑玄武岩特征相似;一些微量和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构造判别图解中投影点也主要落入大洋拉斑玄武岩区或洋中脊玄武岩区及其附近。硅质岩的SiO2含量均在80%以上,MnO/TiO2的平均值为0.58, Al/(A1+Fe+Mn)的平均值约为0.48,Ce/Ce*的平均值为0.91,与已知大地构造背景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其为近大陆边缘的洋盆边缘型硅质岩。光色组火山岩与放射虫硅质岩共同构成洋壳残片,为古特提斯洋洋中脊岩浆活动的产物。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昌宁-孟连洋确实存在由早石炭世火山岩-硅质岩组成的代表大洋中脊火山喷发-洋盆沉积系列,为古特提斯快速扩张期的产物。在安康、香竹林一带,见鱼塘寨组碳酸盐岩呈孤岛状整合于早石炭世平掌组洋岛火山岩之上,自下而上由石炭系平掌组洋岛玄武岩→鱼塘寨组碳酸盐塌积岩/钙质角砾岩夹具鲍马层序的浅灰紫色含砾砂岩→粉砂岩→页岩→鱼塘寨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组成,具典型的火山岩基底加碳酸盐岩盖层的洋岛-海山型双层式结构,与现代太平洋中的众多海山以及古洋岛的地层结构相同,构成较为典型的海山层序。耿马县大龙塘、弄巴一带,出露一套河流相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含砂质泥质粉砂岩、灰色薄层状泥岩、灰绿色薄-中层状含微砂粉砂质泥岩、含砂质粉砂质泥岩与灰绿色粉砂质泥岩,角度不整合于下伏泥盆系温泉组、曼信组之上。与曼信组接触界面之上见大量浅灰色泥质硅质角砾岩,局部见蜂窝状铁质层,具古风化特点。通过对大龙塘剖面几个层位泥质岩进行孢粉研究,蕨类植物孢子中,主要为无环叁缝孢类,包括光面、粒面、刺面、瘤面和棒刺面叁缝孢属;具环叁缝孢属和单缝孢属含量较低。该套陆相地层的发现,为进一步证实滇西古特提斯洋是在晚叁迭世之前封闭的提供了有力证据。出露于双江县牛井山-耿马县安雅-勐永一带的牛井山蛇绿混杂岩带,北与铜厂街地区的蛇绿混杂岩相接,南与孟连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属同一岩浆岩带。现存岩石面貌主要为斜长角闪片岩、强片理化玄武岩、绿泥片岩与少量浅灰绿色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强片理化致密状玄武岩和杏仁状玄武岩、镁铁质岩等。按超镁铁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具有较高而稳定的MgO、较低的Al2O3、极低的CaO, m/f值为8.0-8.4,可与世界上一些典型的蛇绿岩套中变质橄榄岩进行对比。另一类被认为属超镁铁质堆晶岩,其MgO、Al2O3、CaO、ΣREE变化较大,并呈现出连续变化的趋势,岩石的m/f值为9.8~3.6。变质镁铁质岩石的主元素中K2O=0.09~0.76%,TiO2=0.21~2.10%,具有较为典型的洋中脊玄武岩(MORB)或洋底低钾拉斑玄武岩(LKT)的地球化学特点。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分为LREE平坦型和LREE亏损型两类,指示了其原始岩浆起源于近原始或典型的大离子元素亏损型的地幔,为典型的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其微量元素的分配形式类似于过渡类型的洋中脊玄武岩,同时表现出(K)、Rb、Ba、Th、(Ta)的明显富集的特征。据野外产状及岩石学特征,可将牛井山蛇绿混杂岩中的浅色岩类划分下述4类,(1)呈囊状、团块状散布于斜长角闪岩中的中粒黑云英云闪长岩;(2)呈韵律状夹层分布在片状斜长角闪岩、层状斜长角闪岩中的英云闪长岩、斜长花岗岩;(3)呈细脉状侵入到斜长角闪岩中的斜长花岗岩;(4)片麻状英云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尽管这些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都类似于大洋斜长花岗岩,但各类岩石的具体成因可能不尽相同。在干龙塘剖面上对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锆石U-Pb法的年龄测定,获330.69~329.05Ma年龄值,应该代表了干龙塘剖面上牛井山蛇绿混杂岩(CNop)原岩的成岩年龄上限。总而言之,昌宁-孟连洋盆在早石炭世已经存在洋脊玄武岩、出现过洋壳。双江县石炭纪牛井山蛇绿混杂岩的岩石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可与世界上一些典型地区的蛇绿岩进行对比。这一发现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岩石学证据,它表明了昌宁-孟连构造带确实是古特提斯洋的残迹。综上所述,昌宁-孟连带古特提斯演化阶段,耿马地区保存了滇西乃至全球较为完整的古特提斯洋盆的沉积、岩石记录,它由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地块、被动大陆边缘、洋岛、海山碳酸盐台地、洋盆、洋中脊等组成,具多岛洋格局,代表了滇西古特提斯带的主洋盆。牛井山-干龙塘蛇绿构造混杂带为滇西古特提斯洋闭合时形成的府冲带,滇西古特提斯洋的封闭时限为叁迭纪。滇西昌宁-孟连带中段耿马地区古特提斯洋盆由西向东划分为:耿马被动陆缘带、中部洋盆带和东部大陆边缘带叁个构造环境或叁个亚带。耿马被动陆缘带由泥盆系温泉组、曼信组、下石炭统平掌组、石炭-二迭系鱼塘寨组、中二迭统大名山组和上二迭统石佛洞组组成;包含了滇西古特提斯洋较为完整的被动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沉积系列、海山系列及其石炭-二迭纪碳酸盐台地沉积系列。洋盆带的石炭系中基性火山岩由平掌组、石炭-二迭系光色组和牛井山蛇绿混杂岩组成,属于以石炭纪为主的洋脊、准洋脊型拉斑玄武岩-洋岛火山岩系列、洋岛型碱性玄武岩系列和大洋板内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系列,为古特提斯洋西缘陆洋过渡壳幔源岩浆活动产物。东部大陆边缘带主要由泥盆-石炭系南段组、二迭系拉巴组组成,代表临沧地体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昌宁-孟连盆地古特提斯洋是在原特提斯滇缅泰马微大陆东部的被动边缘之上扩张成盆的,具继承性扩张的特点。它的演化基本遵循威尔逊旋回,主要经历了泥盆系继承性扩张阶段(D)、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快速扩张及洋壳形成阶段(D3-C1)、晚石炭世-晚二迭世主洋盆俯冲消减阶段(C2-P3)晚二迭世-早叁迭世残余洋盆阶段(P2-T1)及中-晚叁迭世碰撞造山阶段(T2-T3)等五个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3-05-01)

段向东[4](2011)在《滇西南耿马地区昌宁—孟连带盆地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昌宁—孟连带古特提斯演化阶段,耿马地区保存了滇西乃至全球较为完整的古特提斯洋盆的沉积、岩石记录,它由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地块、被动大陆边缘、洋岛、海山碳酸盐台地、洋盆、洋中脊等组成,具多岛洋格局,代表了滇西古(本文来源于《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5:板块汇聚、地幔柱对云南区域成矿作用的重大影响》期刊2011-08-22)

段向东,李静,曾文涛,冯文杰[5](2006)在《昌宁-孟连带中段干龙塘构造混杂岩的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干龙塘构造混杂岩带,总体上南北向展布,北与风庆铜厂街蛇绿岩套相接,南与牛井山蛇绿岩带及双江粟义带相接。由叁亚带组成,各地质体间均由规模不等的逆冲断层或韧性剪切带分割。绿片岩中发现较多蓝闪石高压变质矿物;干龙塘剖面角闪绿泥片岩中获330~348M a的同位素年龄。该带可能代表了古特提斯洋缝合线的位置。(本文来源于《云南地质》期刊2006年01期)

沈上越,冯庆来,刘本培,莫宣学[6](2002)在《昌宁—孟连带洋脊、洋岛型火山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系统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研究 ,建立了叁江地区昌宁—孟连带晚古生代火山岩层序 ;对比了洋脊型火山岩与洋岛型火山岩在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显着差别 ,并指出了昌宁—孟连带洋脊型火山岩与洋岛型火山岩均是滇西南古特提斯多岛洋洋壳结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02年03期)

方宗杰,王玉净,周志澄,王成源,郭震宇[7](2000)在《滇西昌宁—孟连带西区两个地层问题——兼论昌宁—孟连带的闭合造山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昌宁—孟连带西区的两个地层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牙形刺和放射虫的发现将原定为拉巴组的塔拉弄—南雅条带的时代厘定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 ,时代大致与南皮河群的弄巴组或“中区”的“上泥盆统”相当 ,它们之间的确切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怕拍组实际上主体属晚二迭世晚期 ,仅顶部可能包含有少量下叁迭统印度阶最底部的沉积。对怕拍组的研究证实了澜沧运动的存在 ,昌宁—孟连带自此开始了由海洋盆地向造山带的演变进程 ,这一过程持续达七千万年之久。(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2000年03期)

方宗杰,王玉净,周志澄,郭震宇,肖荫文[8](1999)在《关于造山带地层学的若干思考——昌宁—孟连带实例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造山带中地层的展布具有明显不同于稳定克拉通地区的特点,充分了解这些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正确解决造山带疑难地层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滇西昌宁—孟连带若干实例的剖析,探讨解决其中长期存在争议的地层问题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1999年04期)

方宗杰,王玉净,周志澄,郭震宇,肖荫文[9](1999)在《造山带地层学与昌宁-孟连带的若干地层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造山带地区的地层以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岩相多变,以及沉积混杂、构造混杂现象普遍为特征,故而不宜机械套用稳定克拉通地区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在进行剖面工作时,须注意区分不同的构造岩片或地层断片;即使在同一岩片内部,也应注意区分原地沉积和异地沉积,注意识别化石的再沉积现象。有些地层单位虽目前在空间上相邻分布,却从未共存于同一岩片中,此时如未找到可靠的对比标志,应避免随意将它们按时代新老相互迭置;它们有可能分属不同构造单元的地层系统。造山带中的地层单位大多依据其中层序保存相对比较(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庆祝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70周年》期刊1999-05-15)

崔春龙,曾允孚,段丽兰,黄志勋[10](1995)在《昌宁—孟连带海西印支期硅岩沉积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昌宁—孟连带是近年来滇西古特提斯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该带晚古生代至叁迭纪硅岩内放射虫古生物学的研究已给古特提斯地层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从硅岩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入手,探讨了硅岩的形成环境、形成方式、硅质来源及沉积大地构造背景。本区硅岩是近岸大陆边缘较闭塞的浅海至半深海环境中的生物及生物化学沉积,其沉积不仅受到陆源碎屑的影响,而且也与碳酸盐台地有关。硅质主要来自陆壳岩石。除西区二迭纪至叁迭纪硅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外,硅岩主要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之下。(本文来源于《西南工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昌宁孟连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昌宁-孟连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及其原特提斯与古特提斯的转换方式一直是青藏高原及邻区基础地质研究中最热门的科学问题之一.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叁江造山系不同构造单元地质特征,讨论了昌宁-孟连特提斯洋早古生代-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通过对不同构造单元时空结构的剖析和对相关岩浆、沉积及变质作用记录的分析,认为昌宁-孟连结合带内共存原特提斯与古特提斯洋壳残余,临沧-勐海一带发育一条早古生代岩浆弧带,前人所划基底岩系"澜沧岩群"应为昌宁-孟连特提斯洋东向俯冲消减形成的早古生代构造增生杂岩,滇西地区榴辉岩带很可能代表了俯冲增生杂岩带发生了深俯冲,由于弧-陆碰撞而迅速折返就位,这一系列新资料及新认识表明昌宁-孟连结合带所代表的特提斯洋在早古生代至晚古生代很可能是一个连续演化的大洋.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叁江造山系特提斯洋演化的时空格架及演化历史,认为其经历了早古生代原特提斯大洋扩张、早古生代中晚期-晚古生代特提斯俯冲消减与岛弧带形成、晚二迭世末-早叁迭世主碰撞汇聚、晚叁迭世晚碰撞造山与盆山转换等阶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昌宁孟连带论文参考文献

[1].郑建彬.昌宁-孟连带东部晚古生代碎屑岩沉积学与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9

[2].王保弟,王立全,王冬兵,尹福光,贺娟.叁江昌宁-孟连带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J].地球科学.2018

[3].段向东.滇西南耿马地区昌宁—孟连带盆地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4].段向东.滇西南耿马地区昌宁—孟连带盆地演化特征[C].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5:板块汇聚、地幔柱对云南区域成矿作用的重大影响.2011

[5].段向东,李静,曾文涛,冯文杰.昌宁-孟连带中段干龙塘构造混杂岩的发现[J].云南地质.2006

[6].沈上越,冯庆来,刘本培,莫宣学.昌宁—孟连带洋脊、洋岛型火山岩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2

[7].方宗杰,王玉净,周志澄,王成源,郭震宇.滇西昌宁—孟连带西区两个地层问题——兼论昌宁—孟连带的闭合造山过程[J].地层学杂志.2000

[8].方宗杰,王玉净,周志澄,郭震宇,肖荫文.关于造山带地层学的若干思考——昌宁—孟连带实例剖析[J].地层学杂志.1999

[9].方宗杰,王玉净,周志澄,郭震宇,肖荫文.造山带地层学与昌宁-孟连带的若干地层问题[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庆祝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70周年.1999

[10].崔春龙,曾允孚,段丽兰,黄志勋.昌宁—孟连带海西印支期硅岩沉积学[J].西南工学院学报.1995

标签:;  ;  ;  ;  

昌宁孟连带论文-郑建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