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突厥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泛突厥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泛突厥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突厥,主义,土耳其,东突,奥斯曼,中亚,帝国。

泛突厥主义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华希强[1](2020)在《“泛突厥主义”的前世今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一些在西方生活的土耳其裔体育和文艺名人通过社交媒体向中国施压。西方一些国家长期在反恐政策上实行“双标”,只要是诋毁中国的言行它们常常支持,在长期受一边倒的反华舆论影响下,这些体育和文艺名人出现不当言论并不奇怪;同时,作为在西方生活的土耳其裔,其言论(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20-01-03)

张玉艳[2](2019)在《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的由来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期,随着俄国突厥语穆斯林精英移居奥斯曼帝国,泛突厥主义开始在土耳其兴起和发展。此后,它在土耳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传入初期的政治化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被工具化和武力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全面泛滥阶段,以及苏联解体后向文化领域回归的阶段。当前,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仍有其存在的政治和学术土壤,在土耳其对外经济和文化活动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并成为土耳其加强与某些突厥语国家和地区合作的基础。在其他主要突厥语国家和地区中,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也重视泛突厥主义的文化功能,而俄罗斯和亚美尼亚则对泛突厥主义持强烈的戒备态度。(本文来源于《国际政治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田卫疆[3](2018)在《近代土耳其“泛突厥主义”的兴盛及其对新疆地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耳其共和国(The Republic Turkey),位于亚欧两洲相接处,面积779450平方公里,人口七千多万,系西亚地区重要国家之一。历史上土耳其同我国新疆地区经贸联系极为密切,1971年,土耳其共和国与我国建交。自后中土关系取得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历史、人文、宗教和国际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特别是2015年以来,在国际大环境影响下,土耳其国内一些政客和极右分子以新疆民族、宗教问题为事由,接二连叁地操纵、煽(本文来源于《西域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宋斌[4](2018)在《从泛突厥主义到新奥斯曼主义——论冷战后土耳其外交政策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后,土耳其改变了冷战期间对美一边倒外交政策,走泛突厥主义路线的外交政策。"9·11"事件后,正义与发展党执政后调整了外交政策,推行被称之为新奥斯曼主义的外交政策。"阿拉伯之春"以后,土耳其推行更加自主和强硬的外交政策,实现了对零问题外交的升级。土耳其外交政策调整是在自身实力提升的前提下,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泛突厥主义和新奥斯曼主义服务于土耳其国家利益,同时也体现了土耳其追求大国地位和谋求地区霸权的实质。(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杨圣敏[5](2017)在《用历史事实驳斥泛突厥主义——维吾尔族与突厥及土耳其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泛突厥主义的影响,导致我国新疆一些民族的少数知识精英认为维吾尔族与土耳其都是古代突厥人的后裔,甚至同属于一个民族——突厥族。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回顾历史,从维吾尔族的形成过程、人口与种族特征以及语言文字特征,古代突厥与当代突厥语族语言各民族的关系,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所谓维吾尔族与土耳其是一家完全是扭曲历史事实的谬说。(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侯艾君[6](2016)在《“新泛突厥主义”运动及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挑战与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中亚、高加索、俄罗斯的某些地区,泛突厥主义作为主导性意识形态之一,其影响不断扩大,是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相对于1991年后迅速高涨、其后一度沉寂的泛突厥主义来说,新一轮现象或可称为"新泛突厥主义"。"新泛突厥主义"进程大致从2007年土耳其"正义发展党"再度执政并推行所谓"新奥斯曼主义"政策开始,而泛突厥主义正是"新奥斯曼主义"意识形态兼容的部分,获得新动力。土耳其政治家用"新奥斯曼主义"来(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6年07期)

苏畅,张文伟[7](2016)在《中亚泛伊斯兰主义与泛突厥主义:实质与危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亚泛伊斯兰主义与泛突厥主义是中亚极端主义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是中亚极端势力的理论工具之一。中亚泛伊斯兰主义是结合了古典泛伊斯兰主义和新泛伊斯兰主义的、具有中亚地区历史与政治特征的思潮,是在外部伊斯兰政治势力推动的背景下,中亚国家独立初期对发展道路迂回考虑形成的社会政治思潮。文本把中亚的"泛伊斯兰主义"与"新泛伊斯兰主义"统称为"中亚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是中亚各国"去俄化"的重要思想基础,彰显外部某些政治势力借其推动在中亚影响力的企图。中亚泛伊斯兰主义与泛突厥主义在中亚国家独立初期,被活跃在本地区的各种势力利用,推动民间伊斯兰激进思潮高涨、政治伊斯兰势力崛起、丰富中亚极端主义的内涵,继而促进中亚伊斯兰激进势力和政治伊斯兰势力向极端势力蜕变。近年中亚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又有抬头之势,对地区安全构成一定威胁。(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侯艾君[8](2016)在《“新泛突厥主义”运动及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挑战与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致从2007年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再度执政并推行"新奥斯曼主义"政策以来,泛突厥主义获得新动力,相对于之前的泛突厥主义进程(1991年至2005年间),类似现象或可称为"新泛突厥主义"。2009年,土耳其明确以"新奥斯曼主义"作为治国和外交方略,其实是对之前政策的确认,而泛突厥主义正是"新奥斯曼主义"意识形态兼容的部分。与此前相比,土耳其与中亚、高加索相关各国互动更加频繁,中亚、高加索各国积极配合,各方合作水平提升;初步具备了机制化的合作平台,进行突厥语国家的多边合作。土耳其政治家不仅用"新奥斯曼主义"凝聚国民,也在争夺中亚、高加索的"大牌局"中,获得地缘文明、地缘政治优势,其影响不断扩大,是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现在,俄罗斯、西方国家和土耳其在东欧和中东的激烈争夺必将影响中亚形势,而中亚地区与中国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泛突厥主义也会给中国带来意识形态一文化的挑战、甚至安全威胁。因此,必须深入观察其动态和趋势并积极应对。(本文来源于《国际安全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段会平,魏国红[9](2016)在《国内泛突厥主义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泛突厥主义是一种跨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它主张将亚洲中、西部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联合起来,建立"大突厥斯坦"帝国。泛突厥主义思潮的产生对中亚和世界的政治局势、对中国和新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泛突厥主义的行动、运动以及对策,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仍然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6年02期)

苏力伟,金丰[10](2015)在《利用“泛突厥主义”博同情 依靠二十个组织“谋大业” “东突”为何把土耳其当庇护所》一文中研究指出年轻的买买提·艾力两年前从新疆去土耳其"留学",受到总部设在伊斯坦布尔的"东突教育与互助协会"主动"帮助",在接受"背景审核"等严格甄别与洗脑流程后被接纳为"东伊运"组织正式成员,受该恐怖组织派遣赴叙利亚与政府军作战,之后又"奉命"回新疆准备破坏活动。这是前不久中国反恐权威部门官员向《环球时报》独家披露的消息。土耳其是"东突"势力的重要盘踞地,在对新疆局势影响最深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占有特殊地位。自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与土耳其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取(本文来源于《报刊荟萃》期刊2015年10期)

泛突厥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初期,随着俄国突厥语穆斯林精英移居奥斯曼帝国,泛突厥主义开始在土耳其兴起和发展。此后,它在土耳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传入初期的政治化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被工具化和武力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全面泛滥阶段,以及苏联解体后向文化领域回归的阶段。当前,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仍有其存在的政治和学术土壤,在土耳其对外经济和文化活动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并成为土耳其加强与某些突厥语国家和地区合作的基础。在其他主要突厥语国家和地区中,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也重视泛突厥主义的文化功能,而俄罗斯和亚美尼亚则对泛突厥主义持强烈的戒备态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泛突厥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华希强.“泛突厥主义”的前世今生[N].环球时报.2020

[2].张玉艳.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的由来与发展[J].国际政治研究.2019

[3].田卫疆.近代土耳其“泛突厥主义”的兴盛及其对新疆地区的影响[J].西域研究.2018

[4].宋斌.从泛突厥主义到新奥斯曼主义——论冷战后土耳其外交政策调整[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杨圣敏.用历史事实驳斥泛突厥主义——维吾尔族与突厥及土耳其的关系[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6].侯艾君.“新泛突厥主义”运动及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挑战与应对[J].社会科学文摘.2016

[7].苏畅,张文伟.中亚泛伊斯兰主义与泛突厥主义:实质与危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8].侯艾君.“新泛突厥主义”运动及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挑战与应对[J].国际安全研究.2016

[9].段会平,魏国红.国内泛突厥主义研究述评[J].学术界.2016

[10].苏力伟,金丰.利用“泛突厥主义”博同情依靠二十个组织“谋大业”“东突”为何把土耳其当庇护所[J].报刊荟萃.2015

标签:;  ;  ;  ;  ;  ;  ;  

泛突厥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