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检测仪技术领域的一种气溶胶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检测仪外壳,所述检测仪外壳前表面固定有显示屏,所述检测仪外壳外侧壁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侧壁一侧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侧壁另一端固定有第一转轴;通过锥齿轮、磁铁和线圈的设置,使操作人员在气溶胶检测仪电力不足的情况下,可通过摇动把手带动齿轮进行转动,使齿轮转动又带动磁铁的转动,旋转的磁铁产生旋转的磁力线,磁力线被线圈切割,线圈便产生感应电动势,线圈与蓄电池连接形成闭合线路后就由感应电流的产生,通过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和防辐射涂层的设置,使检测仪外壳的防辐射和抗碰撞能力增强。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气溶胶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检测仪外壳(1),所述检测仪外壳(1)前表面固定有显示屏(2),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外壳(1)外侧壁一侧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侧壁一侧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外侧壁另一端固定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外侧壁一端固定有锥齿轮(7),所述锥齿轮(7)外侧壁下方转动连接有齿轮(8),所述齿轮(8)上表面固定有磁铁(10),所述检测仪外壳(1)内部前表面对应所述磁铁(10)位置处固定有线圈(11),所述检测仪外壳(1)外侧壁固定有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13),所述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13)外侧壁固定有化合物介质(14)。
设计方案
1.一种气溶胶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检测仪外壳(1),所述检测仪外壳(1)前表面固定有显示屏(2),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外壳(1)外侧壁一侧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侧壁一侧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外侧壁另一端固定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外侧壁一端固定有锥齿轮(7),所述锥齿轮(7)外侧壁下方转动连接有齿轮(8),所述齿轮(8)上表面固定有磁铁(10),所述检测仪外壳(1)内部前表面对应所述磁铁(10)位置处固定有线圈(11),所述检测仪外壳(1)外侧壁固定有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13),所述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13)外侧壁固定有化合物介质(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溶胶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4)外侧壁一端固定有把手(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溶胶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5)的厚度小于所述凹槽(3)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溶胶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10)的形状为圆形,且所述磁铁(10)的尺寸小于所述齿轮(8)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溶胶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外壳(1)内部前表面靠近所述线圈(11)一侧固定有蓄电池(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溶胶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8)下表面固定有第二转轴(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溶胶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介质(14)外侧壁固定有防辐射涂层(15)。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溶胶智能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检测仪是对伴有电离辐射的设施和实验室等排入工作场所或环境中的放射性气体或气溶胶浓度或核素进行监测的装置。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气溶胶检测仪在进行物质的检测过程中,易因电力的供给不足而造成检测工作无法继续进行,使检测物质在等待过程中发生变化,使检测出的结果不具有准确性;
2、气溶胶检测仪检测的物质大多具有辐射,使操作人员在进行检测过程中易受到物质的辐射,辐射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易造成损害,不利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智能监测装置,具有便于续航和防辐射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溶胶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检测仪外壳,所述检测仪外壳前表面固定有显示屏,所述检测仪外壳外侧壁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侧壁一侧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侧壁另一端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侧壁一端固定有锥齿轮,所述锥齿轮外侧壁下方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上表面固定有磁铁,所述检测仪外壳内部前表面对应所述磁铁位置处固定有线圈,所述检测仪外壳外侧壁固定有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所述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外侧壁固定有化合物介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伸缩杆外侧壁一端固定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把手的厚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磁铁的形状为圆形,且所述磁铁的尺寸小于所述齿轮的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检测仪外壳内部前表面靠近所述线圈一侧固定有蓄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齿轮下表面固定有第二转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化合物介质外侧壁固定有防辐射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锥齿轮、磁铁和线圈的设置,使操作人员在气溶胶检测仪电力不足的情况下,可通过摇动把手带动齿轮进行转动,使齿轮转动又带动磁铁的转动,旋转的磁铁产生旋转的磁力线,磁力线被线圈切割,线圈便产生感应电动势,线圈与蓄电池连接形成闭合线路后就由感应电流的产生;
2、本实用新型通过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和防辐射涂层的设置,使检测仪外壳的防辐射和抗碰撞能力增强,使检测仪外壳可减小内部放射性物质对外界的辐射强度,使操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减弱,有利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检测仪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检测仪外壳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仪外壳;2、显示屏;3、凹槽;4、伸缩杆;5、把手;6、第一转轴;7、锥齿轮;8、齿轮;9、第二转轴;10、磁铁;11、线圈;12、蓄电池;13、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14、化合物介质;15、防辐射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溶胶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检测仪外壳1,检测仪外壳1前表面通过胶水粘贴固定有显示屏2,检测仪外壳1外侧壁一侧开设有凹槽3,凹槽3内侧壁一侧中间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伸缩杆4,伸缩杆4外侧壁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外侧壁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锥齿轮7,锥齿轮7外侧壁下方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齿轮8,齿轮8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磁铁10,检测仪外壳1内部前表面对应磁铁10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线圈11,检测仪外壳1外侧壁通过胶水粘贴固定有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13,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13外侧壁通过胶水粘贴固定有化合物介质14。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锥齿轮7、磁铁10和线圈11的设置,使操作人员在气溶胶检测仪电力不足的情况下,可通过摇动把手5带动齿轮8进行转动,使齿轮8转动又带动磁铁10的转动,旋转的磁铁10产生旋转的磁力线,磁力线被线圈11切割,线圈11便产生感应电动势,线圈11与蓄电池12连接形成闭合线路后就由感应电流的产生。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伸缩杆4来说,伸缩杆4外侧壁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把手5;采用该方案便于用户通过把手5转动锥齿轮7。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把手5来说,把手5的厚度小于凹槽3的深度;采用该方案便于把手5嵌合在凹槽3的内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磁铁10来说,磁铁10的形状为圆形,且磁铁10的尺寸小于齿轮8的尺寸;采用该方案防止齿轮8转动过程中磁铁10阻碍齿轮8的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检测仪外壳1来说,检测仪外壳1内部前表面靠近线圈11一侧通过容腔固定有蓄电池12;采用该方案便于将产生的电流存储起来。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齿轮8来说,齿轮8下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转轴9;采用该方案便于支撑齿轮8的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化合物介质14来说,化合物介质14外侧壁通过胶水粘贴固定有防辐射涂层15;采用该方案便于减小检测物质产生辐射对用户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杆4为杭州华一强实业有限公司销售,型号为TTF-104型的伸缩杆;蓄电池12为远捷官方旗舰店销售,型号为3PZS210型蓄电池;防辐射涂层15为对铁氧体吸波材料构件。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锥齿轮7、磁铁10和线圈11的设置,使操作人员在气溶胶检测仪电力不足的情况下,可通过摇动把手5带动齿轮8进行转动,使齿轮8转动又带动磁铁10的转动,旋转的磁铁10产生旋转的磁力线,磁力线被线圈11切割,线圈11便产生感应电动势,线圈11与蓄电池12连接形成闭合线路后就由感应电流的产生,通过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13和防辐射涂层15的设置,使检测仪外壳1的防辐射和抗碰撞能力增强,使检测仪外壳1可减小内部放射性物质对外界的辐射强度,使操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减弱,有利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5515.1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559700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G01N 15/00
专利分类号:G01N15/00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第一申请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申请人地址:210044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发明人:李永果;郑友飞;邓海利
第一发明人:李永果
当前权利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代理人:任毅
代理机构:1134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