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局部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腰叁横突综合征,腰痛,筋伤,伏兔穴
局部点论文文献综述
范正全,刘海永,王瑷珉,杨淑伶,曹跃强[1](2019)在《跪取伏兔穴配合毫火针局部点刺治疗腰叁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跪取伏兔穴配合毫火针局部点刺治疗腰叁横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河北省叁河市医院针灸科和叁河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的第叁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为来源,选择病例120例,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跪取伏兔穴配合毫火针局部点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结合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治疗,观察2组治疗方案对第叁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86.67%)更高,2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腰叁横突综合征患者应用跪取伏兔穴配合毫火针局部点刺的疗效显着,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冰[2](2019)在《基于局部点特征提取的图像配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配准作为最基本性的问题,已逐渐成为图像处理领域中的热门研究技术。该技术融合了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相似度度量、灰度插值等相关知识,最终目标是实现从不同传感器、不同时间和不同视角下获取的图像的最佳配准。目前,图像配准技术已应用于很多领域,如:图像数据融合、图像差异检测、叁维图像建模、模式识别等。目前,在众多图像配准方法中,基于特征的图像配准是应用价值较高的方法之一。此方法首先从图像中提取共同特征作为配准基元,以用来建立对应关系;然后求解变换模型参数,并对图像进行变换;最后,对配准后图像的非整数像素点进行灰度插值,完成最终的配准。算法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时效性将直接影响最终结果的质量。近年来,尽管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是,根据实际应用考虑,仍有一些尚未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何在算法精确度和计算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其能适应图像的实时性;能否提取出利用率高的图像特征,便于后续进行特征匹配。通过对图像配准方法中特征提取和相似度度量方法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在综合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针对部分问题提出了改进思路,具体工作如下:1)特征提取方面,提出基于模板边缘的自适应Harris角点检测算法。针对传统角点检测算法需要对整幅图像进行灰度操作的问题,本文在进行角点检测之前,先通过局部区域的思想提取潜在角点区域,可以有效地提高后续角点检测算法的效率。针对Harris角点检测算法提取的角点存在伪角点和阈值人为设定的问题,对阈值的设定改进为根据潜在角点区域的灰度变化而变化,并提出了圆形模板边缘模型,利用此模型对提取的角点进行二次检测,剔除伪角点和聚簇角点。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改进后的算法能有效过滤掉伪角点,检测出具有明显属性的角点,提高角点提取的正确率。同时,对实验所用时间进行了对比,计算效率比传统Harris算法有较大的提高。2)相似度度量方面,提出基于SIFT和改进RANSAC的图像配准方法。先利用前面提出的角点改进算法对图像进行角点提取,并利用SIFT算法中的Descriptor Extractor对提取的角点进行主方向确定和特征描述,得到多维特征向量。然后,利用特征点特征向量的欧几里德距离作为相似性判定度量标准,完成特征点对的粗匹配。粗匹配后得到的特征点对中存在错误点对。大部分学者都会选用RANSAC算法对其进行剔除。本文针对RANSAC算法在选取子集时需要随机选取以及估算参数时需要进一步细化处理的问题,使用改进的带概率顺序比测试的(SPRT)的R-RANSAC算法剔除误匹配点对,并根据提纯后的匹配点对计算两幅图像的几何变换参数,对图像进行反变换和灰度插值,完成图像配准。用随机选取的复杂度中等的图像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能在保证配准精度的前提下,具有更快的匹配速度;并对RANSAC算法和R-RANSAC算法进行了时间对比,后者的计算效率明显高于前者。(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江卫民,杨华财,陈森灼[3](2019)在《局部点压摄影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局部点压摄影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2例行普通钼靶检查发现可疑病灶的乳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局部点压摄影;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检测结果。结果 62例中,59例病灶呈肿块型,3例呈单纯钙化型;普通钼靶16个病灶清晰,40个病灶模糊,遗漏6个病灶;点压摄影55个病灶清晰,7例病灶模糊;普通钼靶诊断准确38例(其中良性26例,恶性12例),准确率为61.3%;点压摄影诊断准确58例(其中良性41例,恶性17例),准确率为93.5%;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点压摄影诊断乳腺疾病不仅能够明显提高病灶组织的分辨力及检出率,同时还降低了漏诊率和误诊率,有利于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影像数据。(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王浩云,闫茹琪,周小莉,马仕航,胡皓翔[4](2019)在《基于局部点云的苹果外形指标估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取果实生长期的外形参数指标,监控果实发育状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点云的苹果外形指标估测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局部点云数据估测苹果的体积、高度、直径等外形指标参数。利用椭球曲面方程构建苹果几何模型,并计算苹果几何模型的高度、直径、体积。使用Kinect V2相机从任意角度获取点云数据,采用直通滤波法去除点云数据的背景,用包围盒算法精简点云得到苹果局部点云数据后,采用粒子群算法将苹果局部点云数据与苹果模型进行空间匹配,并用遗传算法求解苹果最优匹配模型的参数,利用苹果最优匹配模型参数估测与其匹配的真实苹果的外形指标。实验采集了250个苹果顶部、侧面和底部的局部点云数据,使用本文方法分别估测了250个苹果在3个角度下的外形指标,并对估测值与真实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各个指标的线性回归拟合度R~2均高于0. 7。其中,侧面拍摄时拟合效果最好,R2最高为0. 948。在各个角度下苹果体积估测的平均误差不大于16. 16 mL,高度估测的平均误差不大于2. 92 mm,直径估测的平均误差不大于2. 35 mm,估测结果的平均误差较小,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局部点云的苹果外形指标估测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竞雪,崔昊[5](2019)在《局部点、线仿射不变性约束的近景影像直线段匹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直线匹配过程中存在直线提取断裂、影像尺度不一、纹理断裂处灰度相似性约束可靠性弱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点、线仿射不变性约束的直线段匹配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SIFT匹配得到的同名点构建参考影像、搜索影像同名叁角网,并采用叁角网约束直线匹配的搜索范围获得初始候选直线;然后利用方向约束对候选直线进行二次筛选,滤掉明显的错误候选直线;最后分别建立参考直线与候选直线的支持区域,搜索并确定位于直线支持区域内的匹配点并以直线为基准对其进行区域划分,并根据点、线仿射不变性原理分区域约束确定同名直线。通过选取网上公开影像数据库中典型影像对进行直线匹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并能获取可靠的直线匹配结果。(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许艳蕾,张玲[6](2019)在《局部点压放大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常规乳腺钼靶摄影后加做局部点压放大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月—2018年8月该院乳腺外科具有明确术后病理的肿瘤患者60例,将其常规乳腺头尾轴位(caudal,CC)、内外侧斜位(medio-lateral oblique,MLO)的诊断结果及加做局部点压放大摄影后的诊断结果,分别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常规头尾轴位(caudal,CC)、内外侧斜位(medio-lateral oblique,MLO)摄影,能够明确检出50例,病灶检出率为83.3%(50/60),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21例。加做局部点压放大摄影后能够明确诊断出58例,病灶检出率为96.7%(58/60),其中良性肿瘤35例,恶性肿瘤23例。其中加做局部点压放大摄影后多检出的8例患者中:3例呈现致密腺体中的微小病灶;3例病灶分界不清,内有微小钙化;另外2例病灶位置较深,靠近胸壁。结论加做局部点压放大摄影有利于微小病灶和位置较深病灶的检出,对病灶的边缘结构显示更好,为临床对病灶进行良恶性分级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03期)
赵昕[7](2018)在《眼部碱烧伤眼局部点维生素C治疗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眼部碱烧伤眼局部点维生素C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眼部碱烧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5例,实验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实验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点维生素C对其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采用局部点维生素C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有明显缩减,差异显着(P<0.05);实验组视力恢复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 <0.05)。结论在眼部碱烧伤后对眼局部点维生素C治疗效果显着,具有费用低廉、愈合快、痛苦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30期)
冯琦琛,王昌明,李选,杨广鑫[8](2018)在《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局部点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闭合术(radiofrequency endovenous obliteration,RFO)联合局部点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2~10月我科采用RFO联合局部点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18例共272条肢体。术前均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明确存在隐静脉返流,返流时间大于500 ms,同时除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超声引导下21G穿刺针穿刺隐静脉主干,引入7F 11 cm鞘管。经鞘管导入射频治疗导管,超声定位位置准确后固定导管。超声引导下自大隐静脉置入鞘管部位至导管末端位置行膨胀麻醉。超声探头直视导管工作段,同时加压工作段所在区域隐静脉,打开射频行腔内射频闭合术。主干静脉处理完毕后,术前标记处1%利多卡因局麻,1~2 mm小切口行局部曲张静脉点状剥脱术。术后局部切口敷料覆盖。术后即刻穿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中并发症7例,其中6例为一过性心率加快、血压升高,1例为一过性心率减慢。术后2例并发症均为局部静脉剥脱切口术后活动性出血,均发生在术后1 h内。随访173例222条肢体,术后3个月复查,静脉曲张完全消失84条,临床分级降级136条,有效率99.1%(220/222)。结论超声引导下RFO联合局部点剥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微创、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周美亚,吴晓颖,赵金丽,蒋璟璇,沈楼垒[9](2018)在《乳腺局部点压摄影结合钼靶摄影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局部点压片摄影结合常规钼靶摄影对提高病灶显示率及影像诊断正确率的价值。方法方便收集该院2015年12月—2016年9月72例经过手术治疗的受检者,经仔细触诊后行常规乳腺钼靶摄影(CC和MLO位),分析所获得影像,针对可疑肿块病灶或触诊扪及肿块而未能在影像中完全显示的受检者加摄小孔点压片;将影像诊断结论与手术病理结果的进行对照的分析。结果 72例受检者中,70例病灶表现为肿块型,2例病灶表现为单纯钙化型。常规CC位清晰显示10个病灶、模糊显示47个病灶,遗漏17个病灶;MLO位清晰显示8个病灶、模糊显示59个病灶,遗漏7个病灶;小孔点压清晰显示51个病灶、模糊显示19个病灶;各体位病灶检出率分别为79%、93%、100%。用有序变量的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Mann-Whitney Test)进行统计分析,CC位于MLO位两种比较(P=0.202>0.05);小孔局部点压分别与CC位、MLO位两两比较(P=0.00<0.05)。结论乳腺数字化钼靶常规摄影结合局部小孔点压摄片,可提高乳腺组织的分辨率,及提高乳腺病灶的检出率,减少误诊和漏诊,为影像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8年17期)
冯进凯,王庆宾,黄佳喜,张超,范雕[10](2018)在《两极地区局部点质量模型构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两极地区位系数模型计算扰动引力时的奇异问题和点质量模型方程解不稳定问题,分别引入扰动引力去奇异算法和基于换极法的两极地区局部点质量模型构造方法.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去奇异算法能有效解决靠近极点处扰动引力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奇异性问题,基于换极法的点质量模型在两极地区方程结构稳定,精度与位系数模型相当.本文方法可为极区飞行器扰动引力快速赋值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局部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配准作为最基本性的问题,已逐渐成为图像处理领域中的热门研究技术。该技术融合了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相似度度量、灰度插值等相关知识,最终目标是实现从不同传感器、不同时间和不同视角下获取的图像的最佳配准。目前,图像配准技术已应用于很多领域,如:图像数据融合、图像差异检测、叁维图像建模、模式识别等。目前,在众多图像配准方法中,基于特征的图像配准是应用价值较高的方法之一。此方法首先从图像中提取共同特征作为配准基元,以用来建立对应关系;然后求解变换模型参数,并对图像进行变换;最后,对配准后图像的非整数像素点进行灰度插值,完成最终的配准。算法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时效性将直接影响最终结果的质量。近年来,尽管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是,根据实际应用考虑,仍有一些尚未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何在算法精确度和计算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其能适应图像的实时性;能否提取出利用率高的图像特征,便于后续进行特征匹配。通过对图像配准方法中特征提取和相似度度量方法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在综合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针对部分问题提出了改进思路,具体工作如下:1)特征提取方面,提出基于模板边缘的自适应Harris角点检测算法。针对传统角点检测算法需要对整幅图像进行灰度操作的问题,本文在进行角点检测之前,先通过局部区域的思想提取潜在角点区域,可以有效地提高后续角点检测算法的效率。针对Harris角点检测算法提取的角点存在伪角点和阈值人为设定的问题,对阈值的设定改进为根据潜在角点区域的灰度变化而变化,并提出了圆形模板边缘模型,利用此模型对提取的角点进行二次检测,剔除伪角点和聚簇角点。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改进后的算法能有效过滤掉伪角点,检测出具有明显属性的角点,提高角点提取的正确率。同时,对实验所用时间进行了对比,计算效率比传统Harris算法有较大的提高。2)相似度度量方面,提出基于SIFT和改进RANSAC的图像配准方法。先利用前面提出的角点改进算法对图像进行角点提取,并利用SIFT算法中的Descriptor Extractor对提取的角点进行主方向确定和特征描述,得到多维特征向量。然后,利用特征点特征向量的欧几里德距离作为相似性判定度量标准,完成特征点对的粗匹配。粗匹配后得到的特征点对中存在错误点对。大部分学者都会选用RANSAC算法对其进行剔除。本文针对RANSAC算法在选取子集时需要随机选取以及估算参数时需要进一步细化处理的问题,使用改进的带概率顺序比测试的(SPRT)的R-RANSAC算法剔除误匹配点对,并根据提纯后的匹配点对计算两幅图像的几何变换参数,对图像进行反变换和灰度插值,完成图像配准。用随机选取的复杂度中等的图像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能在保证配准精度的前提下,具有更快的匹配速度;并对RANSAC算法和R-RANSAC算法进行了时间对比,后者的计算效率明显高于前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局部点论文参考文献
[1].范正全,刘海永,王瑷珉,杨淑伶,曹跃强.跪取伏兔穴配合毫火针局部点刺治疗腰叁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9
[2].李冰.基于局部点特征提取的图像配准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3].江卫民,杨华财,陈森灼.局部点压摄影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19
[4].王浩云,闫茹琪,周小莉,马仕航,胡皓翔.基于局部点云的苹果外形指标估测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19
[5].王竞雪,崔昊.局部点、线仿射不变性约束的近景影像直线段匹配[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9
[6].许艳蕾,张玲.局部点压放大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9
[7].赵昕.眼部碱烧伤眼局部点维生素C治疗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
[8].冯琦琛,王昌明,李选,杨广鑫.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局部点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8
[9].周美亚,吴晓颖,赵金丽,蒋璟璇,沈楼垒.乳腺局部点压摄影结合钼靶摄影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价值[J].中外医疗.2018
[10].冯进凯,王庆宾,黄佳喜,张超,范雕.两极地区局部点质量模型构建方法[J].空间科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