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大股东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股东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股东,内部控制,盈余,股权,效应,性质,质量。

大股东控制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吴良海,李娟,梅艳晓[1](2019)在《公益性捐赠、大股东控制与盈余持续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公益性捐赠对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大股东控制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公益性捐赠能够提高企业盈余持续性水平,且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显着;大股东控制会显着抑制公益性捐赠提高盈余持续性水平的效应,其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着。本文的研究对推动公益性捐赠、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启示,也为现代公司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来源于《财务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马璐[2](2019)在《大股东持股、内部控制质量与股价崩盘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我国股市的发展,股票市场将投资者手中非资本的货币资金转化成了企业的生产资本,它为投资者和企业之间构建了一座桥梁,投资者手中非资本的货币资金流入股市,进而注入到发行股票的企业之中,最终使资本集中,很大程度的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然而,股市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会对我国的经济状况以及社会各界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股价崩盘的发生。股价崩盘使得社会各界的资本提供者、政府、公司乃至管理者都承受了巨大的损失,这种暴跌已经危及国家金融安全、损害经济发展和政府威信。因此,对于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以及实务界的广泛关注。除此之外,实证研究表明,实施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意义重大。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公司盈利能力更容易得到提升,更容易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更容易提升企业价值。因此,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大股东持股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方式也影响着股市的发展。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选取2006-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想要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来检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价崩盘风险二者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考察加入内部控制质量这一调节变量之后内部控制质量在二者间的关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虽然本文在实证分析时选取的是研究样本2006-2016年的相关数据,但是由于在进行实证研究时被解释变量股价崩盘风险需要采用超前一期的数据,其相关数据源自研究样本2007-2017年的数据,对选取出来的研究样本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持股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入调节变量内部控制质量后其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在一系列工作之后,实证研究的结果如下:(1)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价崩盘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具体来说:一方面,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就会掌握公司更大的控制权,他自身的利益也会和企业的利益更接近,因此大股东此时有权力也更有动机去监督管理层的行为,从而减轻第一类代理问题,减少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保住自己的职位、获得更高的薪酬、提高期权行权时的价值等)而隐瞒企业负面消息的行为,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的利益便与广大中小股东越趋于一致,大股东则不再会有更强的动机去对中小股东实施掏空行为,为了自身利益隐藏企业负面消息的动机也减弱,最终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2)内部控制质量这一调节变量使得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价崩盘风险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强。内部控制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信息不对称,并通过财务报告质量的提高抑制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的动机,内部控制也可以起到监督与约束大股东的行为,大股东因此更加注重对管理层的监督,对其他股东的掏空行为将减少,减弱隐藏企业负面消息的动机,从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因此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强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本文也据此对降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一定的政策性建议:(1)调整股权结构,建立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2)加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5)

陈博文[3](2019)在《家族控制下的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其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的治理结构也愈趋复杂化、多元化,其中家族企业也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家族成员通常在股东、董事会或是经理层占有人数优势,或是通过股权集中度形成实际控制权优势,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以实现所谓的“家族控制”。正是由于家族企业在公司所有权、治理以及管理方面的高度涉入,这就为家族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剧了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近年来,家族大股东通过各种方式掏空上市公司与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并不少见,这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遏制家族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着~*ST华泽的家族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展开,主要采用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在理论介绍部分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与演绎归纳法,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对已有的研究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并以委托代理理论、控制权收益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石,用以剖析本案例。在案例研究部分,本文从家族控制的视角出发,以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ST华泽的家族大股东掏空行为、掏空行为得以实现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得出相关结论并据此提出对策与建议。在案例的核心分析部分,具体探究了~*ST华泽的家族大股东占用非经营性资金、关联交易输送资金、违规担保、债务转移、恶意股权质押且不偿还的掏空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家族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太高、内控形同虚设、高管相互包庇、监管部门监管不力、违法成本太低、信息披露不透明、外部审计失效为家族大股东掏空提供了便利条件。针对上述的掏空行为,本文从公司、市场、股东叁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家族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与对财务指标的分析,本文认为掏空行为造成现金流的减少,会影响公司的营运资金,最终会降低公司的经营和财务能力与公司价值。家族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也会损害公司形象,影响市场秩序和资源配置效率,损害投资者的信心与中小股东的利益,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家族大股东控制权的转移。本文通过上述分析,对掏空行为的产生条件、掏空行为的一般特点、掏空行为的影响叁个方面得出结论。股权集中度太高与内外部监管失效为家族大股东掏空创造条件,而家族大股东掏空行为具有多样性与隐蔽性,其影响通常具有广泛性与滞后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通过股权制衡、引入独立董事协会制度和双向任选机制、提高违规成本与信息透明度、加强外部监督与审计可以有效减少家族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早期关于家族控制的研究多集中在企业价值、公司绩效、治理模式等方面,尽管近年来家族控制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但是总体而言,关于家族大股东掏空行为与影响的文献较少。相比国外,国内关于家族控制下的掏空研究相对滞后,此前多停留在价值、绩效、盈余管理层面上的探讨,且大多研究都偏向于实证。因此,之前关于家族控制下的掏空问题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或是缺乏可行性,提出的具有结合市场实际的针对性结论和建议较少。本文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为完善家族控制企业的市场监管和公司治理提供了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理论佐证,丰富了家族控制下的掏空行为的理论研究,这也对于抑制家族大股东掏空行为以及完善相关部门的监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晶[4](2019)在《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几年来,华泽钴镍、海润光伏、乐视网等……这些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丑闻背后是公司内部控制失灵,内控机制存在缺陷的现实。为了应对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全球监管体系也在不断革新,美国率先推出了严苛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我国也不断提高对企业内控基本规范的标准要求,尤其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中国监管部门多次出台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公司治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也成为整体市场监管的重点。但对于大股东侵占行为的事先防范、及时察觉和有效遏制,仍在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分析国内外大股东掏空事件的内控失格的成因,为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提供参考,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选择江苏保千里视像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兼具时效性和经典性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2月,保千里成功借壳中达股份,成功上市后,保千里确实焕然一新,不仅成功终结了多年以来的亏损局面,还使得公司股价一飞冲天。但很快证监会对保千里展开一系列深入调查,终结了这场依靠借壳咸鱼翻身的童话故事。此次大股东掏空案却暴露出保千里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巨大缺陷。因此,我们不得不对此进行回顾反思,此次案件的关键是否在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对这一案例的反思分析能否为中国上市公司内控机制的优化开拓视野?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并阐述了文章的研究思路和创新所在。其次,对全球学者在大股东掏空行为方面的思考和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阐述了文章的理论基础。第叁章对保千里大股东掏空案的背景、其发生过程的来龙去脉、基于这一案例大股东掏空严重经济后果进行了简要阐述。第四章是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结合保千里大股东掏空具体行径,详细分析了保千里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执行方面存在的各项问题。第五章,对完善上市公司内控给出了一些建议。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本文结合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查阅学习了国内外关于大股东掏空行为和内控演变过程的相关总结,对基础理论知识有了较为全面严谨的认知和理解。再通过对保千里的具体案件的网络报道和企业公告、财务报表进行的搜寻分析,全面了解了2014-2017年来其经营状况和惨淡现状,分析内控机制失灵对该企业产生的经济影响。最后系统地从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角度出发,剖析保千里大股东掏空行径中反映出的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最后对我国上市公司中内部控制机制的改革提出有实用价值的、普适性强的优化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第一,所选择的案例涵盖问题比较全面,同时保千里大股东掏空案是近期发生的影响力巨大的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案件,在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具有典型性。第二,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性。以往的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一般以内部控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从内部控制的视角对单个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意在见微知着,提醒我国上市公司决不能忽视甚至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发挥其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1)

邵剑[5](2019)在《大股东股权质押、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司的主要活动为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而筹资问题一直是我国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股权质押融资提供了一种比较方便的融资途径。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融资,一方面可以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另外一方面也不会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愿意接受这种易变现的质押品。所以,股东将股权进行质押融资的方式逐渐变成上市公司常见的融资方式。大股东在将股权进行质押融资后,会增加“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很可能降低公司绩效。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存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上市公司提高公司业绩。虽然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是大股东自身行为,但是想要达到“掏空”上市公司,侵占公司的利益必须采取一定的经营管理手段,那么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公司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这种经营管理手段,保护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当公司存在着有效的内部控制,会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大股东股权质押会公司绩效的影响。为了展开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以前学者有关股权质押和内部控制的研究进行梳理,并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其次结合股权质押和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委托代理理论中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内容,提出本文的假设;再次通过收集的从2013年至2017年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是否对大股东股权质押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在其他相同条件下,大股东股权质押率越高的上市公司,公司绩效越低;(2)在其他相同条件下,有效的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3)有效的内部控制会反向调节大股东股权质押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即内部控制越有效的公司,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越低。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并指出在研究过程的一些不足之处和以后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郭迪[6](2019)在《大股东控制、外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缺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的各项经营生产活动也日益复杂,因此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它不仅衡量着现代企业的各项管理水平,同时也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的保证作用。长生生物在2018年7月爆发了劣质疫苗事件,该企业是一个有着20多年疫苗行业经验的民营类上市公司,在劣质疫苗事件被爆出之后,深圳市证券交易所强烈谴责长生生物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长生生物的疫苗事件让我们再一次深刻认识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疫苗事件发生之前,长生生物一直以明星企业的身份存在,无论从公司内部的监督部门披露的内部控制各项报告,还是外部审计机构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来看,它都是一个值得投资者信赖的好公司。然而随着疫苗事件的发生,媒体和政府的监督和跟踪报道让我们认识到,长生生物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审计监督机制都有不同程度的失效。因此,本文采取了案例研究的方法,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以及股权集中度相关理论,研究了长生生物在大股东控制的情况下导致自身内部控制缺陷的机理,以及在长生生物疫苗事件中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研究发现,在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控制时,大股东可以通过控制董事会、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人选而将自身凌驾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之上,导致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无法得到及时的识别、披露和整改。同时,在大股东控制下,也对审计师的独立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监督和媒体监督的存在,可以弥补企业内部监督的失效和外部审计师监督的失效,能够发现和披露企业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研究认为上市公司应关注自身的股权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政府监管者应加强相关监督的力度和方式,同时加强对审计市场和媒体监督的管理。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丰富了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同时也为政府机构和媒体机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刊2019-05-01)

李萌萌[7](2019)在《家族关联第一大股东权力分配、权力控制与盈余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家族企业这一特殊的民营经济。家族企业作为一个关系复杂的组织,关联大股东的存在是家族企业的典型特征,关联大股东往往会进行利益侵占。那么公司应该从哪些层面来进行制度建设,从而减轻这种代理问题对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相关研究指出,同一国家同一地区内不同公司之前的公司章程条款的设置的差异也成为公司层面法律对投资者权力保护信息失真问题的大部分原因。公司章程是一个公司内部层面的规章制度,通过在章程内修改或添加一些保护性条款,不仅可以阻止管理层或控股股东的盘剥行为,进而可以提高国家层面上对于中小投资者权力保护的程度。但基于我国证据从公司章程这一企业层面的法律规章出发来考察投资者权力保护在不同公司差异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基于中国A股家族上市企业2012-201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家族关联大股东权力分配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家族上市公司关联第一大股东超额权力越大,公司盈余质量越低。公司章程作为法治内容在公司治理中少有关注。国外研究表明,公司章程自治型条款的设置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价值。因此,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公司章程中董事会对外投资、收购出售资产、资产抵押、对外担保、委托理财、关联交易权限设置对于家族关联大股东超额权力分配与盈余质量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章程对董事会权限设置的治理机制与家族上市关联第一大股东的财务操纵行为存在显着的交互效应,公司章程对董事会权限设置较健全的情况下,能够显着改善关联大股东的财务操纵行为。同时,进一步研究证明,当关联大股东非控股时,这种效果更加显着。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家族上市公司需在治理结构中均衡家族第一大股东关联股东与非关联股东的权力配置情况,防止家族第一大股东利用关系股东来进行盈余管理,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另外,通过建立奖惩机制以及更加严格的决策与审查机制来提高关联第一大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成本,从而提高家族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本文为家族企业盈余质量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通过公司内部章程自治来降低家族关联大股东的利益侵占,提高家族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这对促进资本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及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君[8](2019)在《大股东控制、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股权质押是一种大股东融资方式,1995年担保法出台为其提供其法律基础,2013年场内质押式回购业务明确了其发展方向。股权质押能够让融资者在不丧失公司控制权的基础上缓解资金需求,并且具有透明度高、规范性强、流动性好等特点,因此深受市场青睐。截至2018年底,1453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存在股权质押情况,占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40.5%,沪深交易所质押式回购股票总市值达20010亿元,占两市股票总市值的4.6%。然而当被质押股票价格出现大幅下跌时,融资方又存在追加质押品甚至强制平仓等信用风险。2018年出资方申报的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违约179笔,违约金额482亿。控股股东的信用风险会进一步向上市公司传导,恶化市场恐慌情绪,加剧股票价格向下压力。因此为了避免“爆仓”和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实施股权质押时具有强烈的市值管理动机,通过操纵上市公司财务盈余向市场传递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信号。盈余管理在具体操作层面可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方式,其中应计盈余管理是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调整实现上市公司年度之间的利润分配,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构建真实经济活动来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本文以2006-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国有企业享有更便利的融资方式并面临更严格的内外部监管,因此相较于民营企业,更倾向于使用隐蔽性强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股权集中度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大股东持股比例提升意味着大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控制力增强,因而更倾向于使用真实盈余管理。(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4-29)

余佩兰[9](2019)在《大股东控制、现金股利政策与投资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并称为现代公司的叁大财务活动。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如何,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大股东控制和股利政策作为探讨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两大切入视角,历来受到业界和学界的重视。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从大股东控制、股利政策和投资效率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出发,基于创业板截面数据,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进行了评价,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大股东控制、股利政策和投资效率叁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梳理了与本研究有关的概念,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随后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投资效率测量模型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现金股利政策与投资效率关系模型进行了设计,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模型、相关性模型对大股东控制、现金股利与投资效率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并得出有关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当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中投资不足略高于投资过度。(2)企业自由现金流作为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为充分分析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本文将企业自有现金流纳入解释变量体系。根据模型结果,企业自由现金流可以很有力地解释创业板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会负向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和投资过度,正向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3)在原始模型中,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会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投资不足产生直接的显着的影响。(4)在原始模型中,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和现金股利支付率是解释创业板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重要解释变量。(5)对比交互效应模型和原始模型发现,大股东控制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和投资过度更多地表现为交互影响,而非直接影响,即创业板上市大股东会通过控制现金股利政策的方式,以“调节”企业自由现金流为手段,来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进而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产生影响。本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国内外相关论题的研究,引导上市公司提高投资效率,优化投资行为,帮助上市公司投资者了解投资对象业绩表现的真实原因,促进其在资本市场的理性决策。研究从优化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分红政策、发挥大股东间制衡作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监管法规等五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监管层科学监管提供一定的参考,提升对上市公司投资及治理行为的监管效率。(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5)

马影,王满,马勇,于浩洋[10](2019)在《监督还是合谋:多个大股东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较高,大股东之间可能存在合谋掏空或监督制衡的关系,为此,以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只有单一大股东的公司而言,具有多个大股东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更高;大股东数量越多、非控股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之间股权偏离度越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外国投资者和国有法人大股东能够显着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多个大股东的治理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公司所处地区的法律及市场环境越好,多个大股东监督效应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越明显。(本文来源于《财经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2期)

大股东控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近年来我国股市的发展,股票市场将投资者手中非资本的货币资金转化成了企业的生产资本,它为投资者和企业之间构建了一座桥梁,投资者手中非资本的货币资金流入股市,进而注入到发行股票的企业之中,最终使资本集中,很大程度的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然而,股市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会对我国的经济状况以及社会各界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股价崩盘的发生。股价崩盘使得社会各界的资本提供者、政府、公司乃至管理者都承受了巨大的损失,这种暴跌已经危及国家金融安全、损害经济发展和政府威信。因此,对于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以及实务界的广泛关注。除此之外,实证研究表明,实施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意义重大。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公司盈利能力更容易得到提升,更容易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更容易提升企业价值。因此,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大股东持股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方式也影响着股市的发展。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选取2006-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想要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来检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价崩盘风险二者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考察加入内部控制质量这一调节变量之后内部控制质量在二者间的关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虽然本文在实证分析时选取的是研究样本2006-2016年的相关数据,但是由于在进行实证研究时被解释变量股价崩盘风险需要采用超前一期的数据,其相关数据源自研究样本2007-2017年的数据,对选取出来的研究样本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持股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入调节变量内部控制质量后其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在一系列工作之后,实证研究的结果如下:(1)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价崩盘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具体来说:一方面,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就会掌握公司更大的控制权,他自身的利益也会和企业的利益更接近,因此大股东此时有权力也更有动机去监督管理层的行为,从而减轻第一类代理问题,减少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保住自己的职位、获得更高的薪酬、提高期权行权时的价值等)而隐瞒企业负面消息的行为,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的利益便与广大中小股东越趋于一致,大股东则不再会有更强的动机去对中小股东实施掏空行为,为了自身利益隐藏企业负面消息的动机也减弱,最终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2)内部控制质量这一调节变量使得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价崩盘风险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强。内部控制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信息不对称,并通过财务报告质量的提高抑制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的动机,内部控制也可以起到监督与约束大股东的行为,大股东因此更加注重对管理层的监督,对其他股东的掏空行为将减少,减弱隐藏企业负面消息的动机,从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因此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强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本文也据此对降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一定的政策性建议:(1)调整股权结构,建立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2)加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股东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吴良海,李娟,梅艳晓.公益性捐赠、大股东控制与盈余持续性[J].财务研究.2019

[2].马璐.大股东持股、内部控制质量与股价崩盘风险[D].山西财经大学.2019

[3].陈博文.家族控制下的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其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4].李晶.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邵剑.大股东股权质押、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D].辽宁大学.2019

[6].郭迪.大股东控制、外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缺陷[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7].李萌萌.家族关联第一大股东权力分配、权力控制与盈余质量[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8].张君.大股东控制、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D].南京大学.2019

[9].余佩兰.大股东控制、现金股利政策与投资效率[D].华南理工大学.2019

[10].马影,王满,马勇,于浩洋.监督还是合谋:多个大股东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

标签:;  ;  ;  ;  ;  ;  ;  

大股东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