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化炉加热炉体内的底部热出风装置,一种钢化炉加热炉体内的底部热出风装置,包括送风机构,触发机构,限位槽,活动槽,装置外壳,进风管,触发块,所述限位槽安装在装置外壳的顶端外侧,所述活动槽贯穿安装在装置外壳两侧,所述送风机构安装于限位槽内,所述进风管套设在送风机构底端,所述进风管穿插在活动槽内,所述触发机构安装于进风管底部外侧,所述触发块设置在触发机构底部两侧。通过本实用新型,改进固定孔位对玻璃的加热限制,让热风对玻璃加热更均匀,满足不同品种钢化玻璃的生产加热实际需求,提高钢化玻璃的生产效率,提升钢化玻璃的生产质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钢化炉加热炉体内的底部热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机构(1),触发机构(2),限位槽(3),活动槽(4),装置外壳(5),进风管(6),触发块(7),所述限位槽(3)安装在装置外壳(5)的顶端外侧,所述活动槽(4)贯穿安装在装置外壳(5)两侧,所述送风机构(1)安装于限位槽(3)内,所述进风管(6)套设在送风机构(1)底端,所述进风管(6)穿插在活动槽(4)内,所述触发机构(2)安装于进风管(6)底部外侧,所述触发块(7)设置在触发机构(2)底部两侧;所述送风机构(1)包括送风管(1.1),送风口(1.2),送风孔(1.3),复位橡筋(1.4),所述送风管(1.1)与进风管(6)套设安装,所述送风管(1.1)安装于送风口(1.2)的底端中部,所述送风孔(1.3)设置于送风口(1.2)的顶端,所述复位橡筋(1.4)绕设在送风管(1.1)外围,所述复位橡筋(1.4)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槽(3)底部内侧与进风管(6)外侧。
设计方案
1.一种钢化炉加热炉体内的底部热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机构(1),触发机构(2),限位槽(3),活动槽(4),装置外壳(5),进风管(6),触发块(7),所述限位槽(3)安装在装置外壳(5)的顶端外侧,所述活动槽(4)贯穿安装在装置外壳(5)两侧,所述送风机构(1)安装于限位槽(3)内,所述进风管(6)套设在送风机构(1)底端,所述进风管(6)穿插在活动槽(4)内,所述触发机构(2)安装于进风管(6)底部外侧,所述触发块(7)设置在触发机构(2)底部两侧;
所述送风机构(1)包括送风管(1.1),送风口(1.2),送风孔(1.3),复位橡筋(1.4),所述送风管(1.1)与进风管(6)套设安装,所述送风管(1.1)安装于送风口(1.2)的底端中部,所述送风孔(1.3)设置于送风口(1.2)的顶端,所述复位橡筋(1.4)绕设在送风管(1.1)外围,所述复位橡筋(1.4)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槽(3)底部内侧与进风管(6)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化炉加热炉体内的底部热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2)包括触发杆(2.1),复位弹簧(2.2),触发台(2.3),凹槽(2.4),所述触发杆(2.1)安装于进风管(6)底部,所述凹槽(2.4)设置在触发杆(2.1)的顶部,所述复位弹簧(2.2)套设在触发杆(2.1)外围,所述复位弹簧(2.2)设置于装置外壳(5)底部外侧,所述复位弹簧(2.2)安装于触发台(2.3)顶端,所述触发台(2.3)安装于触发杆(2.1)底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化炉加热炉体内的底部热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1.1)包括密封圈(1.5),所述密封圈(1.5)安装在送风管(1.1)与进风管(6)连接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化炉加热炉体内的底部热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1.2)上开设有5个圆形送风孔(1.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化炉加热炉体内的底部热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1)与触发机构(2)成套设置,所述成套设置的送风机构(1)与触发机构(2)不少于3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化炉加热炉体内的底部热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1.1)套设在同一进风管(6)上的相应位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化玻璃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化炉加热炉体内的底部热出风装置。
背景技术
钢化炉是一种将普通玻璃加工成钢化玻璃的装置。现有钢化炉加热炉体的热送风口由多个小孔组成,即不能根据不同品种的钢化玻璃调整送风时间与送风位置,且加热效果并不理想,不能满足多品种钢化玻璃的生产实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固定孔位对玻璃的加热限制,让热风对玻璃加热更均匀,满足不同品种钢化玻璃的生产加热实际需求,提高钢化玻璃的生产效率,提升钢化玻璃的生产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化炉加热炉体内的底部热出风装置,包括送风机构,触发机构,限位槽,活动槽,装置外壳,进风管,触发块,所述限位槽安装在装置外壳的顶端外侧,所述活动槽贯穿安装在装置外壳两侧,所述送风机构安装于限位槽内,所述进风管套设在送风机构底端,所述进风管穿插在活动槽内,所述触发机构安装于进风管底部外侧,所述触发块设置在触发机构底部两侧;
所述送风机构包括送风管,送风口,送风孔,复位橡筋,所述送风管与进风管套设安装,所述送风管安装于送风口的底端中部,所述送风孔设置于送风口的顶端,所述复位橡筋绕设在送风管外围,所述复位橡筋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槽底部内侧与进风管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触发机构包括触发杆,复位弹簧,触发台,凹槽,所述触发杆安装于进风管底部,所述凹槽设置在触发杆的顶部,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触发杆外围,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装置外壳底部外侧,所述复位弹簧安装于触发台顶端,所述触发台安装于触发杆底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送风管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安装在送风管与进风管连接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送风口上开设有5个圆形送风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送风机构与触发机构成套设置,所述成套设置的送风机构与触发机构不少于3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送风管套设在同一进风管上的相应位置。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触发机构,在对玻璃进行加热时,可以根据不同品种钢化玻璃的生产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使得加热时间与送风位置得以控制,改进固定孔位对玻璃的加热限制,满足不同品种钢化玻璃的生产加热实际需求。
2、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送风机构,在玻璃输送进加热区间时,在现有供热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各个部分进行集中供热,集中供热时,触发机构启动,使得送风机构将热风旋转送出,让热风对玻璃加热更均匀。
3、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装置外壳,将送风机构与触发机构整合,根据实际生产实际需求,可对送风机构与触发机构进行调整,从而更适应流水线的生产模式,提高钢化玻璃的生产效率,提升钢化玻璃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钢化炉加热炉体内的底部热出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结构详图;
图3为直观图;
图4为A-A剖视图;
图5为B-B剖视图。
图中标记:1-送风机构,2-触发机构,3-限位槽,4-活动槽,5-装置外壳,6-进风管,7-触发块,1.1-送风管,1.2-送风口,1.3-送风孔,1.4-复位橡筋,1.5-密封圈,2.1-触发杆,2.2-复位弹簧,2.3-触发台,2.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所示,一种钢化炉加热炉体内的底部热出风装置,包括送风机构1,触发机构2,限位槽3,活动槽4,装置外壳5,进风管6,触发块7,所述限位槽3安装在装置外壳5的顶端外侧,所述活动槽4贯穿安装在装置外壳5两侧,所述送风机构1安装于限位槽3内,所述进风管6套设在送风机构1底端,所述进风管6穿插在活动槽4内,所述触发机构2安装于进风管6底部外侧,所述触发块7设置在触发机构2底部两侧,所述送风机构1包括送风管1.1,送风口1.2,送风孔1.3,复位橡筋1.4,所述送风管1.1与进风管6套设安装,所述送风管1.1安装于送风口1.2的底端中部,所述送风孔1.3设置于送风口1.2的顶端,所述复位橡筋1.4绕设在送风管1.1外围,所述复位橡筋1.4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槽3底部内侧与进风管6外侧,所述触发机构2包括触发杆2.1,复位弹簧2.2,触发台2.3,凹槽2.4,所述触发杆2.1安装于进风管6底部,所述凹槽2.4设置在触发杆2.1的顶部,所述复位弹簧2.2套设在触发杆2.1外围,所述复位弹簧2.2设置于装置外壳5底部外侧,所述复位弹簧2.2安装于触发台2.3顶端,所述触发台2.3安装于触发杆2.1底端,所述送风管1.1包括密封圈1.5,所述密封圈1.5安装在送风管1.1与进风管6连接处。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现有钢化炉加热炉体的热送风口由多个小孔组成,即不能根据不同品种的钢化玻璃调整送风时间与送风位置,且加热效果并不理想,不能满足多品种钢化玻璃的生产实际需求。通过所述触发块7在产生水平运动的同时,挤压所述触发台2.3的外侧,所述触发台2.3在装置外壳5的水平阻力限制下,向上移动,所述复位弹簧2.2压缩,所述触发杆2.1将进风管6向上推出,所述送风管1.1向上移动,所述复位橡筋1.4受到拉力,所述送风管1.1在复位弹簧2.2的拉扯下在限位槽3内旋转。改进固定孔位对玻璃的加热限制,让热风对玻璃加热更均匀,满足不同品种钢化玻璃的生产加热实际需求,提高钢化玻璃的生产效率,提升钢化玻璃的生产质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以下优化,所述触发杆2.1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从而影响热风与玻璃接触时的风压大小,所述触发块7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从而影响集中加热时,热风与玻璃接触的次数,所述触发台2.3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从而影响集中加热时,热风与玻璃接触时间的长短,所述复位橡筋1.4的绕设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从而影响所述送风口1.2的旋转时间。从而影响所述触发机构2,在对玻璃进行加热时,可以根据不同品种钢化玻璃的生产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使得加热时间与送风位置得以控制,改进固定孔位对玻璃的加热限制,满足不同品种钢化玻璃的生产加热实际需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以下优化,所述送风管1.1在与进风管6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1.5,防止送风管1.1在旋转状态下与进风管6之间形成缝隙,导致热风的流失,所述送风孔1.3开设在送风口1.2顶端,所述送风口1.2与送风管1.1连接固定,在所述送风管1.1旋转时,使所述送风口1.2也随之旋转,从而使所述送风孔1.3在送风口1.2形成在玻璃输送进加热区间时,在现有供热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各个部分进行集中供热,集中供热时,触发机构2启动,使得送风机构1将热风旋转送出,让热风对玻璃加热更均匀。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以下优化,所述装置外壳5,将送风机构1与触发机构2整合,根据实际生产实际需求,可对装置外壳5与玻璃之间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更适应流水线的生产模式,提高钢化玻璃的生产效率,提升钢化玻璃的生产质量。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以下优化,所述触发机构2各部件的联动关系如下说明,所述触发块7可设置在履带上,所述触发台2.3为圆台结构,在所述触发块7产生水平运动后,与所述触发台2.3相互挤压,所述复位弹簧2.2被压缩,所述触发杆2.1推动进风管6向上移动,所述送风管1.1拉扯复位橡筋1.4,所述复位橡筋1.4一端固定在送风管1.1的外侧,另一端固定在装置外壳5上,所述复位橡筋1.4拉动送风管1.1在限位槽3内旋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2835.2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481478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C03B 27/04
专利分类号:C03B27/04;C03B27/012
范畴分类:20A;
申请人:成都市兴三维玻璃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成都市兴三维玻璃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0404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成都-阿坝工业集中发展区
发明人:魏建军
第一发明人:魏建军
当前权利人:成都市兴三维玻璃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赵宇
代理机构:51230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