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林: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特征及其困境论文

李明林: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特征及其困境论文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心理服务呈现出了服务对象广泛性、服务领域广阔性、服务需求多元性、服务功能多样性的特征。又面临了服务认识存在误区、服务管理相对滞后、服务团队大量短缺、服务投入经费不足的困境。因此,应当通过强化服务宣传力度,消除认识误区观念、规范服务管理机制,打造优质服务理念、兴办对口专业教育,补充服务人才数量、加大服务经费投入,提高行业服务水平的途径,为转变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服务;社会心理问题

社会心理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既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人们对社会心理服务有着越来越大的呼吁,同时,我国在社会心理服务的工作上也有了很大的进展。2016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这一文件的出台,对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这对我国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提出了具体的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为进一步有效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社会心理服务的基本概念

社会心理和社会心理服务是一对相近的概念,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相连的关系,了解它们的概念和关系,是一个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有效进行服务的必要条件。

(一)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人们受到社会环境及客观事物的影响或者作用而产生直接的反映,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由社会环境及客观事物的各种因素所共同决定,并且受到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影响。社会心理与个人心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个人心理是社会心理的一部分,而社会心理是个人心理的总和。社会心理又存在于个人心理之中,社会心理离不开个人心理而存在,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个人心理与社会心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二)社会心理服务

社会心理服务是运用有关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对个人、家庭、或者社会团体、社会组织进行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咨询、社会心理引导、社会心理治疗、社会心理监测和社会心理评估的服务。它是特定条件下的社会产物,对社会各领域的调节产生很大的作用。“社会心理服务是以全体国民的需要为出发点,依据国民,特别是中国国民社会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相应的服务”[2]。

目前,公开发表的干旱定义一共有150多个,每个定义都与某一种活动或某一科学分支相关联。对于农民来说,干旱就是持续一段时间、使农作物产量减少的干燥天气。而气象学家则认为干旱是因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对于水利学家来说,干旱就是一段时间内,江河湖库流量和水位有所降低,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现象。因此,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干旱定义。

对电网调度工作监管的不到位和流于形式是导致工作中出现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审票的不严格和操作监督的不到位上。这样的一些监管上的不到位,使得工作中的失误不能够被及时发现,使得误操作的发生频率大大提高。

社会心理的活动,是社会心理服务的前提条件,没有了社会心理的活动,社会心理服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社会心理服务是社会心理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这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社会心理服务的特征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社会心理服务随着社会的变化出现了一些特征。

(一)服务对象广泛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各种节奏不断加快,压力不断增大,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改变,造成很多人群的心身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

社会心理服务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专业人士和各界人士来建设和完成。面对目前所存在的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解决。

在生活领域上,可以提供解决家庭的不和谐问题、改善个人日常不良行为、解决与朋友沟通有障碍问题的心理服务;在工作领域上,可以提供解决与同事沟通有障碍问题、减轻巨大工作压力的心理服务;在特殊领域上,可以为犯罪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一些特殊的心理服务。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心理服务不可能包罗万象,在一些领域里,它也会存在一些局限性。

(二)服务领域广阔性

在过去,我国在社会心理服务中的投入一直处于低谷状态,无法建立起较为专业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但在国外的发达国家里,政府对心理服务的市场投资非常大,并且有完善的服务体系。

社会心理服务不仅仅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人提供心理服务,它的服务对象非常广泛,涵盖很多的人群,其主要包括:存在精神障碍和心理危机的人群,这是最为需要心理服务介入的那部分人群;存在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出现了一般问题需要请求帮助的人群;心理健康和心理亚健康,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需要请求帮助的人群;除此之外,不便分类的其它人群也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心理服务的对象。

(三)服务需求多元性

由于社会心理服务的需求者对社会心理服务缺乏科学的认识,导致他们对社会心理服务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这是因为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起步较晚,深受落后的传统观念和所处的现实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有人认为,寻求或接受社会心理服务的人,都存在心理问题;有人认为,社会心理服务就是说教;有人认为,心理学是无用,社会心理服务也无用;也有人认为,心理学是万能,一看便知道你在想什么等错误的观点。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社会心理服务的需求也由较为“单一性”发展成了“多元性”。主要存在认知需求、动机需求、行为需求、生理需求、情绪需求和环境需求等多方面的需求,其寻求服务的方式有电话心理服务、面谈心理服务和网上在线心理服务。但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不同的心理服务需求,我们应通过多渠道开展多种的心理服务,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服务。

宣传的方式既可以通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社会心理健康的讲座;也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一些有趣的心理知识竞赛;也可以通过发放一些心理健康的宣传手册,又可以利用新媒体(比如QQ、微信、移动网络、博客、播客)和传统媒体(比如报刊、广播、电视、电话)进行线上分享心理健康经典案例和心理辅导。需要心理服务的对象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接受心理健康的知识培训和服务。

(四)服务功能多样性

社会心理服务的功能非常多,主要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引导、社会心理治疗、社会心理监测与社会心理评估。其中,社会认知能够让个人对他人或者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作出相应的判断,是社会活动的基础;社会心理引导能够让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与求助者进行有针对性地沟通,以引导他们走出困境;社会心理治疗能够让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和临床工作者共同应对有心理障碍的求助者进行心理治疗;社会心理监测能够让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监督和检测人们心理活动;社会心理评估能够让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对人们的各种心理情况和日常行为进行综合评估。

三、社会心理服务的困境

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服务体系非常完善。而我国的社会心理咨询服务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现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出现了很多参差不齐的服务状况,现在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面临了一些困境。

(一)服务认识存在误区

在过去,我国社会心理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于解决家庭问题的琐事,社会心理服务的需求还比较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产业风险评价时,主要还是参照以往同类企业客户的案例,来对该行业客户的信贷风险进行评估,缺乏科学系统的产业风险评价体系。同时,主要又侧重于从财务情况的角度来对行业情况进行经验性的判断,忽略了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环境、宏观国家战略之间的联系,对产业间风险关联的可能性考虑不周,且缺乏合理量化产业风险的评估方法。

“中国人在寻求帮助前,会对可能获得的帮助作出预期,只有把握较大的时候才会寻求帮助”[3]。有些人虽然对社会心理服务持着积极和肯定的心态,但没有能够很好地寻求社会心理服务帮助,不知道如何理性解决心理存在的问题,而是选择避而远之。

(二)服务管理相对滞后

“由于存在着广泛的社会需求,目前与心理咨询及服务相关的各类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由于缺乏管理与评估机制,其发展并不平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4]。

我国所开办的社会心理服务的机构越来越多,并且主要集中于各中大城市,对心理咨询知识的宣传和解决部分市民的心理问题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行业缺乏规范,管理相对滞后,存在着一些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行业准入门槛低、服务费用标准不一、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场监管较差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发生主要原因是服务制度不够完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监管责任划分不明。

(三)服务团队大量短缺

面对我国14亿多的人口数量,社会心理服务所占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在这方面的人才还非常紧缺,已造成严重的供不应求。“开展社会心理服务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然而政府部门有这些专业背景的公务员数量明显不足”[5]。而“我国专业心理人才约两万人,且20%从事应用心理工作;面对庞大的心理问题人群,心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医患比例严重失调”[6]。“参照发达国家现有水平,每1000—1500人对应1位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则我国需要86万—130万专业人员”[7]。

从事社会心理服务人员不足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其主要体现在服务人员福利待遇不高,流失严重、专业人员较少。虽然我国现在每年从事社会心理服务的工作人员逐渐增加,但还是不能满足当下需要。

显然,开篇对两个问询的回应,不是具体建议,而只是为引向无形的自我更新,叙事探究只是有形的中介桥梁。精神转化自然获得本体喜悦回报,教育正能量也必然更自然地凝聚。

(四)服务投入经费不足

社会心理服务在现阶段的各个领域里,比任何一个时期都变得非常广阔。这是因为它不管是在生活领域、工作领域、还是在特殊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对社会心理服务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社会心理服务比以往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对于一些落后地区的经费投入还很少,导致部分地区的社会心理服务发展非常缓慢。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对投入的经费相对还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

四、应对社会心理服务困境的途径

靖边县牛玉琴治沙基地是全县正在建设的集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基地总面积2.5万亩,其中育苗基地安装有全自动节水灌溉系统,可实现自动化无人定时定量上水、灌溉。

(一)强化服务宣传力度,消除认识观念误区

各级政府及社会心理服务机构要重视社会心理服务的宣传工作。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社会心理服务知识的宣传力度,以消除一些人对社会心理服务所存在的错误观念,改变他们对社会心理服务的正确认识,让他们自觉接受社会心理服务。

云计算是依据网络虚拟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技术,具有很强大的计算功能,这也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捕获信息以及处理消息和存储方面上升了层次,对于电子商务这种较为新型的商业发展模式来说,云计算需要借助大数据来进行有效的处理,保证其更加稳定地运行以及管理。

(二)规范服务管理机制,打造优质服务理念

社会心理服务的行业管理机制是否规范,关系到社会服务心理工作者对社会心理服务对象开展有效的心理服务目标能否实现。在整个社会心理服务的行业中,各级政府和立法机构既是法律法规的制定者,也是执行法律法规的监督者。

各级政府和立法机构,首先要利用好双重身份的权利,充分发挥好主体性的作用,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行业的监督程序、规范市场的准入和退出管理机制。其次,帮助市场转变原有服务旧观念,要树立起“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新观念和“拥有更健康的心态,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的新目标。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了解程度低,参加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后续教育不足。近年来财政改革措施不断出台,很多工作是新生事物,工作量大幅增加,导致财务人员压力加大。而财务工作本来就烦琐,如果理论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很难将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部门预算中的项目文本绩效目标单纯由财务工作者突击编报,很难做到充分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势必会缺少前瞻性和系统性,编制质量参差不齐,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不能有机融合。

(三)兴办对口专业教育,增加服务人才数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社会生产力是否得到提高,关键看是否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作为支撑。面对大量的社会心理服务需求,我们需要培养大量与市场相适应的高级服务人才。

首先要做到加强相应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学习和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服务技能,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其次要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资格培训,按照相关考核规定进行考核,且做好已经参加社会心理服务的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最后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与志愿者的服务机制,对工作上有突出贡献和业绩优秀的服务志愿者可以调任到相关管理岗位,尽可能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

2016年,杰卡斯双桶系列两款佳酿——西拉和赤霞珠正式面世,引起市场关注。最近,杰卡斯双桶创酿系列全新上市。这些酒款又创新在哪?

(四)加大服务经费投入,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唯有大力投入社会心理服务的经费,提高本行业的服务水平,才能更有效全面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活动。各级政府首先要加大对社会心理服务的经费投入,设立相应的服务部门,分清责任和职权;其次要加强与公益性机构及服务企业的合作,刺激公益性机构及服务企业的活力,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能够发挥好应有的作用;最后对于政府下拨的经费和社会帮助的经费必须要纳入预算管理项目,做到专款专用,杜绝私自挪用,对出现违法违规动用专项资金的现象,要加大惩罚力度,以形成威慑作用。

在新时代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造成社会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因此,能有效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已经成为解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等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一种重要路径。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俞国良,谢 天.社会转型: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心态培育[J].河北学刊,2018,38(2).

[3]刘亚玲,黄嘉鑫.我国心理服务发展趋势及其可能的挑战[J].现代交际,2018,(06).

[4]王小波.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是建设幸福城市的重要路径[J].社科纵横,2017,32(4).

[5]辛自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定位与思路[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6(5).

[6]刘素岑,杨 纲.关于开展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探讨[J].医学争鸣,2016,7(1).

[7]陈雪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3).

【中图分类号】C9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9)01-0188-03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城市社区建设中心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XL1505)。

【作者简介】李明林(1994-),男,贵州丹寨人,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公民道德与社会工作;刘敏岚(1973-),女,江西赣州人,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公民道德与社会工作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编 辑/尹一凡

标签:;  ;  ;  ;  ;  ;  ;  ;  ;  ;  ;  

李明林: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特征及其困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