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矿山泥石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泥石流,矿山,灾害,机理,数值,特征,评价。
矿山泥石流论文文献综述
张炜光[1](2019)在《控制矿山泥石流沟谷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因过于追求速度和产量,忽略废石弃土的合理管理,大大增加了矿山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概率,沟谷水土流失愈发严重。矿山泥石流不但具有普通泥石流的共性,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周围居民的日常生产及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基于此,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对控制矿山泥石流沟谷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做如下浅析。(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7期)
刘晋[2](2019)在《甘肃省岷县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浅析——以元山沟泥石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岷县元山沟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为例,对区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简单的分析,以避免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确定灾害的防治方案。(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3期)
陈宁生,佘德彬[3](2019)在《基于弃渣综合利用的矿山泥石流灾害防治新模式——以冕宁盐井沟泸沽铁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冕宁县盐井沟受泸沽铁矿的开采所影响,流域内留存有大量矿山弃渣,在历史上曾造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原有的防灾方式主要依靠沟道内修建的导流堤、拦砂坝等工程措施,但需要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沟道清淤,无法根治灾害。新的防灾模式则通过综合利用泸沽铁矿的弃渣,在生产建筑砂石料的同时回收其中的铁矿粉,并利用弃土回填实现复垦和生态改良。上述措施不仅能有效减少盐井沟内松散物源的堆积,降低地质灾害风险,同时也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及促进地居民的就业,还间接地减少了河道砂石的开采、减轻了对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起到了减灾、增收、环保的多重效果。这种循环经济理念下的防灾新模式可试推广至其他受矿渣堆积地质灾害影响的地区。(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谭国荣,韩超超[4](2019)在《矿山泥石流运动堆积过程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特征线算子分裂法有限元思想,建立了一种求解矿山泥石流流动特性的有限元数值模型。该模型在每一个时间步长内,采用算子分裂法将泥石流方程分裂为扩散项、对流项、泥深修正项和平均流量校正项;对流项采用特征线Galerkin法显式时间离散。以刘希林等基于某矿山泥石流地质事件所建立的连续堆积物理实验为依据,采用提出的计算模型对某矿山泥石流地质事件进行连续堆积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物理实验结果、相关文献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本数值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为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治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9年08期)
李鹏,曾金[5](2018)在《秦岭金矿开采区矿山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其防治对策研究——以龙湾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秦岭龙湾沟矿山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分析计算的手段,总结了龙湾沟泥石流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工程防治对策,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龙湾沟泥石流的孕育、发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物源丰富,以采矿废渣为主、汇水面积和沟道纵坡比较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2)龙湾沟为易发性泥石流沟,按水源为暴雨型泥石流,按物源为矿渣型泥石流,按集水区地貌特征为沟谷型泥石流,按爆发频率为低频泥石流,按物质组成为水石型泥石流,按流体性质为稀性泥石流。(3)提出了排洪渠+格宾笼挡墙+截、排水+植树绿化的综合治理措施。该问题的研究对矿山泥石流的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8年12期)
赵丽娅,韩丽君,樊姝芳,张启新,周爱红[6](2018)在《台风暴雨型矿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起动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台风暴雨是诱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2013年8月台风"尤特"在广东省登录,造成广东兴宁市铁山嶂矿区爆发大型泥石流灾害,下游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直接威胁。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外实验,对铁山嶂矿区泥石流的物源组成、沟谷特征、形成条件及起动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山开采形成的弃填土边坡及矿渣的随意堆放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源基础,强降水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在台风暴雨作用下,矿渣型物源受沟道限制发生堵塞溃决,放大了泥石流规模,其起动模式为滑塌—堵塞—溃决型。定期清理淤积在行洪通道的废渣可降低该类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8年04期)
李雄飞[7](2018)在《矿山泥石流起动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地形陡峭、岩层疏松的丘陵山区,由于大规模集中开采矿山资源,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采矿废石渣成为主要物源,同时加大了地面坡度,使非泥石流沟演变为泥石流沟,泥石流少发区转变为泥石流多发区,形成了新生的泥石流—矿渣型泥石流。本研究以小秦岭矿山泥石流多发区潼关县金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模型试验、数值模型模拟为手段,调查区域内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泥石流发育的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实验分析矿渣型泥石流起动临界条件和机理,完成研究区域泥石流沟风险评价图,并最终提出了初步防治建议。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坡面及沟道地形、堆渣、极端降雨等方面分析了潼关大西岔流域泥石流孕灾背景;大西岔沟道内泥石流的主要物源有崩滑堆积物、人工废弃物、洪积物,泥石流的爆发主要由强降雨等水源条件导致。(2)利用比尺效应来设计试验槽,利用等比缩放来配模型沙,控制叁个主要变量(底坡、颗粒级配和放水流量)来进行试验,模型试验结果变明底床坡度越大和颗粒级配越细,准泥石流起动的临界流量越小。(3)采用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大西岔流域致灾水动力过程,堆渣泥石流稳定性分析表明粗粒径堆渣泥石流起动主要与单位水流剪切力、沟道坡度和堆渣粒径级配相关,相似粒径级配条件下,沟道越陡、水流流速越大越容易形成泥石流。(4)综合物源和水文等因素提出大西岔泥石流起动防范的建议与措施,建议应用铅丝笼固渣措施对危险堆渣进行透水固渣处理,以增强其抗冲能力而降低泥石流灾害风险;同时结合常规泥石流防治方案。(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唐建喜[8](2018)在《矿山泥石流动力过程数值模拟及信息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开采强度不断加强,加剧了矿山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近年来我国矿区不断有泥石流灾害的暴发,且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论文以广元堡后沟矿山泥石流为例,在遥感解译和实地勘测基础上,阐述了区域的地质环境背景,从地形地貌、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角度研究了后沟矿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发生机制;调查分析了后沟泥石流灾害的历史暴发情况,并采用“雨洪修正法”计算出泥石流的动力学参数;结合泥石流的流变特性和动力学理论,利用Arcgis、Sufer和ICEM建立沟域叁维地质模型,应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CFX流体软件,以Bingham流变模型为泥石流流变模型对泥石流的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后沟泥石流在流通区和堆积区全过程的运动情况和泛滥范围;最后基于Arc Engine开发平台实现泥石流信息平台的开发。论文选取通过数值计算获取流速和流深为作用因子对后沟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完成危险区划图,有助于后沟泥石流的防治工作开展;建立的泥石流信息平台,对实现泥石流信息的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建设科学合理的泥石流信息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10)
王葵颖[9](2018)在《潼关矿山泥石流发育特征及防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采矿弃渣为主要物源的矿山泥石流对资源枯竭型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潼关典型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整理和地质调查发现,区内暴雨频发,干沟地形陡峻、沟谷顺直,稳定性差,具备形成矿山泥石流的条件。通过容重测量和颗粒分选试验,确定出金矿弃渣的工程力学特点。提出建立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在泥石流形成区采用透水柔性的铅丝笼稳渣;在流通区修筑分级拦挡坝;并综合考虑疏通河道、废渣利用的治理思路。(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8年01期)
王瀚玉,陈竹淼[10](2017)在《矿山泥石流特点及其防灾减灾对策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人类开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由于在矿产开发中过于追求速度,为了生产方便废石渣胡乱堆放,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矿山泥石流的发生。矿山泥石流即具有一般泥石流的共性,也有其独有的特点。本文即是根据矿山泥石流独有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7年20期)
矿山泥石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岷县元山沟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为例,对区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简单的分析,以避免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确定灾害的防治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矿山泥石流论文参考文献
[1].张炜光.控制矿山泥石流沟谷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19
[2].刘晋.甘肃省岷县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浅析——以元山沟泥石流为例[J].世界有色金属.2019
[3].陈宁生,佘德彬.基于弃渣综合利用的矿山泥石流灾害防治新模式——以冕宁盐井沟泸沽铁矿为例[J].山地学报.2019
[4].谭国荣,韩超超.矿山泥石流运动堆积过程数值模拟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9
[5].李鹏,曾金.秦岭金矿开采区矿山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其防治对策研究——以龙湾沟为例[J].世界有色金属.2018
[6].赵丽娅,韩丽君,樊姝芳,张启新,周爱红.台风暴雨型矿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起动模式[J].地质论评.2018
[7].李雄飞.矿山泥石流起动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8].唐建喜.矿山泥石流动力过程数值模拟及信息系统开发[D].西南科技大学.2018
[9].王葵颖.潼关矿山泥石流发育特征及防治探讨[J].陕西水利.2018
[10].王瀚玉,陈竹淼.矿山泥石流特点及其防灾减灾对策的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