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系数论文_胡富昶,敖天其,胡正,刘凌雪,李孟芮

导读:本文包含了污染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数,非点源,库区,模型,浓度,河流,氧化亚氮。

污染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胡富昶,敖天其,胡正,刘凌雪,李孟芮[1](2019)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在射洪县的非点源污染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精确的研究射洪县非点源污染现状,采用考虑降雨和地形影响改进后的输出系数模型(IECM),通过Arc GIS软件计算射洪县2016年非点源污染负荷量,计算结果为:TN、TP负荷量分别为2 854.32、256.42 t,TN、TP负荷量空间分布格局一致、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局部集中、靠近河流水域。TN负荷量中土地利用类型、农村生活污染、畜禽养殖3种污染源的贡献率依次为65.57%、29.22%、5.21%,TP负荷量中土地利用类型、农村生活污染、畜禽养殖3种污染源贡献率依次为57.57%、38.80%、3.63%。将模拟计算结果和未改进的模型计算结果与监测值进行对比,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提高模型模拟的精度,提高模型在降雨不均匀的丘陵地区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6期)

刘佳昆[2](2019)在《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澎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库区陆地及水环境十分脆弱,库区支流富营养化现象普遍,地表营养负荷随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而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总氮、总磷的贡献率可以达到81%和93%。本文以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澎溪河流域水文气候、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农业人口、畜禽养殖、种植及施肥管理等空间及属性数据库,引入降雨侵蚀力因子、地形影响因子、植被覆盖因子、河道距离因子对经典输出系数模型进行改进,修正空间单元污染物入河负荷,基于ArcGIS平台对2000和2015年总氮、总磷非点源污染的入河负荷进行了模拟估算,比较叁峡水库蓄水前后澎溪河流域总氮、总磷的输入情况,识别流域非点源污染关键来源;构建分类回归树模型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像元和子流域两个尺度分析澎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通过空间迭加分析等技术手段识别出流域非点源污染关键污染区;针对澎溪河流域的关键污染源和关键污染区,依据P-S-R框架(Press-State-Response,P-S-R)提出4种污染响应方案,对模拟方案下的非点源污染氮磷进行模拟估算,规划一种可以达到澎溪河水体自净能力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消减计划。主要研究结论如下:2000年澎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总氮、总磷入河负荷分别为2466.39 t/a、208.65t/a,非点源污染的风险较低;2015年总氮、总磷入河负荷分别为5283.66 t/a、466.72t/a,污染风险较高。模型估算的总氮、总磷负荷值与实测澎溪河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74%和2.57%,模拟精度较高;河道距离因子引入使得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的模拟精度提高了7.86%和0.14%(总氮、总磷)。耕地(旱地和水田)是澎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污染源,2000年耕地对总氮、总磷入河负荷的贡献率分别为40.93%、52.00%,2015年分别为42.88%、52.52%;其原因与流域过度施肥现象普遍有关。农村生活是第二污染源,2000年其对总氮、总磷入河负荷的贡献率分别为38.53%、26.18%,2015年分别为30.40%、19.79%;其原因与村镇缺乏生产生活废水、废物的集中收集处理设施有关。坡度是澎溪河流域总氮流失的关键影响因素,降雨是总磷流失的关键影响因素。2000年和2015年流域总氮、总磷入河负荷空间分布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2000年污染程度没有呈现出很明显的集中分布形式,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与旱地分布比较吻合。2015年,污染严重的区域更多集中在流域出口附近,呈现出由流域出口向上游蔓延的形状;云阳县位于澎溪河下游、流域出水口附近,城镇用地比较集中,非点源污染物密度在澎溪河6个区县里最高;“陡坡旱地”面积有小幅度增加,在坡度大于25°以上的土地种植会加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风险也会随之增加。2000年各子流域的总氮、总磷入河负荷没有明显的差异,都处于污染程度比较低的水平;2015年各子流域差异明显且都处于污染程度较高水平,总氮、总磷负荷密度最高值均出现在C1子流域,最低值均出现在C4;澎溪河各子流域总氮、总磷入河负荷密度的差异与土地利用有直接的关系,草地减少、旱地和城镇用地增加是导致非点源污染加重的原因;同时,坡度大、海拔低的区域,非点源污染较为严重。在P-S-R框架内提出4种响应方案分别为:适当减少施肥方案、将坡度大于25°旱地实施“退耕还草”工程;在河道和流域出口附近种植植物篱阻挡河道附近氮磷入河;建立沼气池收集并处理农村生活废物和畜禽粪便。“减少施肥”、“退耕还草”、“种植植物篱”方案共可以消减82.37%和66.21%的总氮、总磷,同时需要流域1.8%的农户住宅建立沼气池,则四个响应方案最终可以消减全部多余的总氮、总磷入河负荷。(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5-25)

刘娟[3](2019)在《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叁峡库区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库区位于长江流域腹心地带,近年来随着库区内点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非点源污染逐渐成为库区内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展对库区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的研究对整个库区水质安全和污染治理有重要实践意义。非点源污染的广泛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等,导致定点监测难度大,目前,运用模型对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定量估算是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为明确叁峡库区内氮、磷污染负荷,本文通过改进Johnes经典输出系数模型,构建了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农业人口、畜牧养殖叁大污染源对叁峡库区2010年、2013年和2015年的非点源总氮(TN)、总磷(TP)污染负荷进行模拟;并以嘉陵江为验证区,应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模拟整个叁峡库区非点源TN、TP污染负荷。本研究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考虑到不同土地利用污染源是造成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选取2005年、2008年、2010年、2013年和2015年之间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期间,旱地出现逐渐减少的趋势,由1561963.30 hm~2减少到1532197.45 hm~2,主要转为林地22439.03 hm~2,水田也出现了逐渐减少趋势,由623728.03 hm~2减少到58725.87 hm~2,主要转为建设用地15059.13 hm~2,草地在10年间减少了103136.66 hm~2,主要转向了林地,其数量为69808.50 hm~2,其中转为林地数量最多,林地可以减少氮、磷流失,从而减少了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2)考虑到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的损失和在降雨径流的冲刷影响,在Johnes经典的输出系数模型中引入了产污因子、截留因子和淋溶因子,构建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非点源TN、TP污染负荷总量呈减少趋势,2010年库区内TN、TP的输出量分别为90586.43t和9656.16t,2013年减少至90359.86t和9596.09t,2015年减少至85222.04t和9112.77t,TN污染负荷大约是TP污染负荷的9.4倍。以嘉陵江为模型的验证区,利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分别模拟叁峡库区2010年、2013年、2015年非点源TN、TP污染负荷,并与监测值进行对比,以相对误差大小来验证模型的可能性,误差范围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结果显示:2010年、2013年、2015年TN、TP相对误差分别为:15%和23%、9%和31%、-3%和-11%。由此可见,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对于叁峡库区TN、TP污染负荷量化的研究具有可行性,为后者研究非点源污染的模拟提供理论依据。(3)针对库区内特定的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选取库区内旱地、水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草地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模拟,分析了TN、TP污染物在2010-2015年期间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库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非点源TN、TP污染物流失出现逐渐减少趋势,TN负荷由26480.96t减少到26047.35 t、TP负荷由3582.72 t减少到3524.05 t;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污染物流失大小顺序依次为旱地>水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旱地与水田中,污染物流失浓度表现出明显减少而降低的变化规律,而林地和草地中变化并不明显;说明旱地、水田是土地利用类型中输出负荷最大的污染源,农业活动造成的氮、磷污染最严重。库区内污染源畜牧养殖在2010-2015年中非点源TN、TP污染负荷呈现上升趋势,由15630.04t上升到16914.20t,畜牧养殖中的污染负荷的输出强弱顺序依次为:猪>家禽>牛>羊,其中猪所产生的污染占畜牧养殖污染中的46%,说明畜牧养殖中猪是产生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库区非点源氮、磷贡献率顺序依次为:土地利用>农业人口>畜牧养殖,贡献率分别为55.97%、25.97%、18.06%,说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是造成氮、磷流失的主要原因。综上可得:土地利用类型中旱地、畜牧养殖中猪是TN、TP污染负荷输出关键区。(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3-30)

郑金定,张章,靳心伟,李景玲,李金洋[4](2019)在《L油田储层污染与表皮系数的精细表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L油田属于复杂河流相特大型油田,目前处于中高含水期,大部分生产井不仅产油量递减速度快,产液能力也没有随着含水率的上升而提高,反而出现大幅度下降现象,注水井的吸水指数也快速递减,呈现出油水井表皮系数逐步增大特征。本文结合岩心速敏实验和矿场生产资料,发现中高含水期产液量下降主要受储层微粒运移影响,其影响程度与井眼直径有关。笔者基于达西渗流理论,建立不同井眼尺寸下油井表皮系数与含水率的关系,水井表皮系数与累计注水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在这类储层中,单井表皮系数与油井含水率或水井累计注入量呈指数关系。通过变表皮系数模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实现定量表征储层污染,分层控制污染程度。应用表明,该模型使L油田中高含水期的单井产水和产液拟合精度得到明显提升,更加准确的预测新投产井产量变化规律,对调整井申报和新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2019国际石油石化技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3-27)

徐佳琦,王浙明,宋爽,徐志荣,姚轶[5](2019)在《浙江省合成革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排放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5年浙江省175家合成革企业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当前浙江省合成革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情况,通过研究筛选出161家重点企业,分析合成革行业污染基本排放特征并计算其VOCs排放系数.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企业对废气采取治理措施,但聚氨酯(PU)后处理工艺没有废气收集和处理设施;绝大部分企业使用的是溶剂型原辅材料,废气中VOCs的主要污染因子为二甲基甲酰胺(DMF)、甲苯、乙酸甲酯、丙酮、乙酸乙酯和丁酮等物质;全省合成革行业的VOCs排放系数均值为0. 168 kg·m~(-2).其中聚氨酯平均排放系数0. 170 kg·m~(-2),聚氯乙烯(PVC)排放系数为0. 142 kg·m~(-2);聚氨酯湿法工艺排放系数均值为0. 191 kg·m~(-2),聚氨酯干法工艺VOCs排放系数均值为0. 179 kg·m~(-2),聚氨酯后处理工艺VOCs排放系数均值为0. 120 kg·m~(-2).(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武周虎[6](2019)在《考虑河流流速和横向扩散系数变化的污染混合区理论分析及其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宽阔河流的中部深槽和远岸地形变化,对排放岸附近污染混合区范围的影响很小。因此,河流断面平均流速和横向扩散系数不能很好地反映排放岸附近污染物的移流扩散特性。通过对长江黄沙溪排污混合区平水期同步观测资料的分析,提出了深度平均流速的横向指数分布和横向扩散系数的二维变化关系式。在宽阔河流顺直岸边稳定点源条件下,求解了变系数二维移流扩散方程浓度分布的解析解,进行了浓度分布的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污染混合区最大长度、最大宽度和对应纵向坐标以及面积的理论公式,给出了污染混合区边界归一化(等浓度)曲线方程。讨论了深度平均流速和横向扩散系数分布的特性参数(m,n和α)对污染混合区形态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河流岸边排放污染混合区的类别、形状特征、分类条件和变横向扩散系数的估算方法。实例表明,α-Ⅰ型污染混合区、边界曲线方程和几何特征参数,能够较好地表征长江黄沙溪排污混合区平水期COD_(Cr)现场观测等值线形状。(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靳甜甜,李二杰,祁妙,赵玉广[7](2018)在《河北中南部两次重污染过程通风系数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欧洲气象中心(EC-interim)分辨率为0.25*0.25的6小时再分析数据和环境监测站逐小时和逐日AQI等资料,对比分析2017年1月16日至19日和2月12日至16日河北省中南部两次持续性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发展维持阶段和清除阶段的通风系数指标特征。本研究将重污染过程分为发展维持阶段和清除转折阶段:发展维持阶段为监测站AQI值超过200,伴有西南风或南风,且风力较小,湿度加大,部分地区存在风场辐合;清除/转折阶段为近地面风向转为WNW→N或者ENE→N风,相对湿度减小,有明显的低湿/高湿分界线,此外在清除/转折过程中,AQI/污染物浓度会出现短暂上升,之后迅速下降,以AQI小于100作为重污染结束时间点。本文中两次重污染过程2017年1月16日至19日和2月12日至16日,清除阶段前者为西北方向冷空气影响,后者为东北方向冷空气影响。通风系数定义为:VI=MLH·Vh,单位m~2/s,其物理含义是表达混合层高度内,在水平方向上、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距离通过风量的多少,代表了近地层风形成的水平扩散能力,实质是水平通风系数,本研究将其延伸至固定高度层内通风系数,简称通风系数:VI= ∫_0~Hv(h)·dh延伸至固定高度层内通风量,本研究H取700米,也是污染物主要传输高度[15],分别计算了固定700米和混合层高度内的通风量。通风量乘以持续时间即视为单位面积内通风量(本研究以flux表示,以下简称通风量,另外为了获取垂直方向上风场资料,采用了EAR-interim再分析资料,时间间隔6hur,为了简化处理,通风量均以m~3/s·h单位表示,未乘以3600秒换算),通风量计算公式:Flux=∫_0~t∫_0~Hv(h).dh.dtS~(1/2)研究将通风系数指标分为,南北方向通风量V方向(+为由南向北,-为由北向南),东西方向通风量U方向(+为由西向东,-为由东向西),分别计算了离地500m、700m、1000m固定高度内,结果表明:在重污染过程发展维持阶段,中南部石家庄、衡水、邯郸和唐山四个地区以出现偏南和偏西通风系数两个分量为主,即为西南方向时易出现重污染。据资料统计和对比分析,1000m固定高度内通风系数,各高度层上通风系数指标均能反应重污染特征,但在700m较为理想。700m高度上flux_NS700m分量范围在1581~2391m~2/s、flux_WE700m分量在1201~2230 m~2/s时易出现重污染,而混合层高度内的阈值范围则较大,且4个地市相差较大。在重污染过程清除阶段,第一次污染过程冷空气路径为WNW-N,重污染清除所需内区污染清除所需的700m上的偏西偏北分量阈值范围分别为13479~38569 m~3/s·h、15057~31223 m~3/s·h,。第二次污染过程冷空气方向为ENE-N,阈值范围为16593~57833 m~3/s·h、18898~84597 m~3/s·h,4个地市的大小顺序均与重污染消除路径相同,而混合层高度内通风系数的u、v分量大小与冷空气路径不完全一致,且4个地市范围相差较大。因此,利用700m上的通风量来表征其特征更有优越性。探其原因:混合层高度为经验公式。此外,研究也发现偏南路径也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但需要很大的通风量阈值和维持时间,但清除效果不彻底,仅限于南部地区(邢台、邯郸),AQI能达到良,不会达到优的级别,发展维持与清除一般污染季也很少出现。(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2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暨环境气象预报及影响评估》期刊2018-10-24)

杨雯,敖天其,王文章,黎小东,史小春[8](2018)在《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琼江流域(安居段)农村非点源污染负荷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琼江流域(安居段)为研究区,采用输出系数模型对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负荷量进行估算,并评估了研究区内蟠龙河等4条子流域的污染情况,以期为河长制"一河一策"方案编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2016年研究区农村非点源TN、TP输出负荷量分别为3 319.98,220.5 t,TN负荷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贡献率为54.41%;TP负荷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污染源,二者总贡献率达74.37%。4个子流域中,蟠龙河流域、石洞河流域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污染,玉丰河流域和会龙河流域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王淼,李亚峰,雷坤,杨丽标[9](2018)在《不同氮污染特征河流N_2O浓度、释放通量与排放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铁岭市22条河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流N_2O溶存浓度、释放通量及排放系数.根据氮素的主要赋存形态及氮素浓度,22条河流可分为铵态氮污染(铵态氮平均浓度5.86 mg·L~(-1))、硝态氮污染(硝态氮平均浓度3.05 mg·L~(-1))和氮限制(溶解性无机氮平均浓度1.04 mg·L~(-1))河流这3种.总体上,N_2O溶存浓度介于17.03~9 028.60 nmol·L~(-1),均值为546.75nmol·L~(-1),饱和度均值为6 256%;河流水-气界面N_2O释放通量介于17.21~15 655.3μg·(m~2·h)~(-1),均值为949.36μg·(m~2·h)~(-1).铵态氮污染河流断面N_2O浓度和释放通量显着高于硝态氮污染和氮限制断面(LSD,P<0.05).根据IPCC方法计算了河流N_2O排放系数(EF_(5r)),结果表明3种类型河流EF_(5r)呈现极为明显的差异,EF_(5r)变异系数达到445%.硝态氮污染河流EF_(5r)均值为0.000 5,显着低于IPCC建议值(0.002 5);但铵态氮污染河流硝态氮浓度较低,导致EF_(5r)计算均值高达0.445 6,为IPCC建议值的180倍;氮限制河流EF_(5r)均值为0.005 0,为IPCC建议值的2倍.因此,在计算EF_(5r)时应充分评估河流的氮污染状况.本文根据河流氮污染特征,结合不同类型河流N_2O产生机制,对EF_(5r)进行了分类计算,探讨了EF_(5r)的修正计算方法.建议针对氨氮污染和氮限制河流采用[N_2O]/[NH_4~+]方法计算EF_(5r);如不考虑河流氮污染特征,建议采用[N_2O]/[DIN]方法计算EF_(5r).(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雷杰妮[10](2018)在《广东省PM_(2.5)室内外污染与渗透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可吸入颗粒物,特别是PM_(2.5)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也是引起雾霾事件的元凶。由于PM_(2.5)对人体有着极大的伤害,而现代社会人们大约有87%的时间是呆在室内,所以室内空气质量是直接影响人们身体健康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广东省作为珠叁角州的中心地区,大气污染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广东省室外污染对室内的影响十分重要。本文在2016年7月(夏季)-2017年12月(冬季)采用PM_(2.5)连续在线监测仪对广州市不同典型地区的住宅、教室和办公室以及清远农村住宅、肇庆农村教室进行室内外PM_(2.5)同时监测。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住宅的室内外PM_(2.5)质量浓度进行监测。具体研究了广州市分布在4个典型区域和清远农村分布在两个不同乡镇的各20户住宅,在夏冬两季不同气候的条件下,分析住宅室内外PM_(2.5)质量浓度的差异性表明农村住宅无论夏季或是冬季都比城市污染更严重。并且利用线性回归拟合的方法鉴别了广州市住宅的室内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外,而清远农村住宅的室内污染是受本身存在室内污染源和室外渗透的共同影响。2.对教室的室内外PM_(2.5)质量浓度进行监测。具体研究了广州市分布在4个典型区域的20间教室和肇庆农村的9间教室,在夏冬两季不同气候的条件下,分析教室室内外PM_(2.5)质量浓度的差异性表明农村夏季污染比城市更严重,但冬季污染水平低于城市部分地区。同时利用控制实验分析了开关窗行为对室内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通风方式和开关窗行为是影响室内外PM_(2.5)相关关系的重要因素。3.对办公室的室内外PM_(2.5)质量浓度进行监测。具体研究了广州市分布在3个典型区域的12间办公室,在夏冬两季不同气候的条件下,分析办公室室内外PM_(2.5)质量浓度的差异性表明冬季污染水平高于夏季,其中两季当中室内外污染最严重的都是处在工业区的黄埔区的办公室。同时在雾霾和非雾霾天气下对广州市4个典型区域的空房间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雾霾天气会使PM_(2.5)浓度剧增,室内外相关关系也受到相应的影响。通过了解不同区域和不同建筑物的室内外PM_(2.5)质量浓度,给人们在不同气候下如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供帮助,以避免人们长时间暴露在室内PM_(2.5)污染的环境中。另外,也为广东省制定PM_(2.5)污染防治措施与控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8-05-30)

污染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峡库区陆地及水环境十分脆弱,库区支流富营养化现象普遍,地表营养负荷随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而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总氮、总磷的贡献率可以达到81%和93%。本文以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澎溪河流域水文气候、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农业人口、畜禽养殖、种植及施肥管理等空间及属性数据库,引入降雨侵蚀力因子、地形影响因子、植被覆盖因子、河道距离因子对经典输出系数模型进行改进,修正空间单元污染物入河负荷,基于ArcGIS平台对2000和2015年总氮、总磷非点源污染的入河负荷进行了模拟估算,比较叁峡水库蓄水前后澎溪河流域总氮、总磷的输入情况,识别流域非点源污染关键来源;构建分类回归树模型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像元和子流域两个尺度分析澎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通过空间迭加分析等技术手段识别出流域非点源污染关键污染区;针对澎溪河流域的关键污染源和关键污染区,依据P-S-R框架(Press-State-Response,P-S-R)提出4种污染响应方案,对模拟方案下的非点源污染氮磷进行模拟估算,规划一种可以达到澎溪河水体自净能力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消减计划。主要研究结论如下:2000年澎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总氮、总磷入河负荷分别为2466.39 t/a、208.65t/a,非点源污染的风险较低;2015年总氮、总磷入河负荷分别为5283.66 t/a、466.72t/a,污染风险较高。模型估算的总氮、总磷负荷值与实测澎溪河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74%和2.57%,模拟精度较高;河道距离因子引入使得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的模拟精度提高了7.86%和0.14%(总氮、总磷)。耕地(旱地和水田)是澎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污染源,2000年耕地对总氮、总磷入河负荷的贡献率分别为40.93%、52.00%,2015年分别为42.88%、52.52%;其原因与流域过度施肥现象普遍有关。农村生活是第二污染源,2000年其对总氮、总磷入河负荷的贡献率分别为38.53%、26.18%,2015年分别为30.40%、19.79%;其原因与村镇缺乏生产生活废水、废物的集中收集处理设施有关。坡度是澎溪河流域总氮流失的关键影响因素,降雨是总磷流失的关键影响因素。2000年和2015年流域总氮、总磷入河负荷空间分布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2000年污染程度没有呈现出很明显的集中分布形式,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与旱地分布比较吻合。2015年,污染严重的区域更多集中在流域出口附近,呈现出由流域出口向上游蔓延的形状;云阳县位于澎溪河下游、流域出水口附近,城镇用地比较集中,非点源污染物密度在澎溪河6个区县里最高;“陡坡旱地”面积有小幅度增加,在坡度大于25°以上的土地种植会加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风险也会随之增加。2000年各子流域的总氮、总磷入河负荷没有明显的差异,都处于污染程度比较低的水平;2015年各子流域差异明显且都处于污染程度较高水平,总氮、总磷负荷密度最高值均出现在C1子流域,最低值均出现在C4;澎溪河各子流域总氮、总磷入河负荷密度的差异与土地利用有直接的关系,草地减少、旱地和城镇用地增加是导致非点源污染加重的原因;同时,坡度大、海拔低的区域,非点源污染较为严重。在P-S-R框架内提出4种响应方案分别为:适当减少施肥方案、将坡度大于25°旱地实施“退耕还草”工程;在河道和流域出口附近种植植物篱阻挡河道附近氮磷入河;建立沼气池收集并处理农村生活废物和畜禽粪便。“减少施肥”、“退耕还草”、“种植植物篱”方案共可以消减82.37%和66.21%的总氮、总磷,同时需要流域1.8%的农户住宅建立沼气池,则四个响应方案最终可以消减全部多余的总氮、总磷入河负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染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胡富昶,敖天其,胡正,刘凌雪,李孟芮.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在射洪县的非点源污染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2].刘佳昆.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澎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D].西南大学.2019

[3].刘娟.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叁峡库区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研究[D].西南大学.2019

[4].郑金定,张章,靳心伟,李景玲,李金洋.L油田储层污染与表皮系数的精细表征技术[C].2019国际石油石化技术会议论文集.2019

[5].徐佳琦,王浙明,宋爽,徐志荣,姚轶.浙江省合成革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排放系数[J].环境科学.2019

[6].武周虎.考虑河流流速和横向扩散系数变化的污染混合区理论分析及其分类[J].水利学报.2019

[7].靳甜甜,李二杰,祁妙,赵玉广.河北中南部两次重污染过程通风系数特征分析[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2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暨环境气象预报及影响评估.2018

[8].杨雯,敖天其,王文章,黎小东,史小春.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琼江流域(安居段)农村非点源污染负荷评估[J].环境工程.2018

[9].王淼,李亚峰,雷坤,杨丽标.不同氮污染特征河流N_2O浓度、释放通量与排放系数[J].环境科学.2018

[10].雷杰妮.广东省PM_(2.5)室内外污染与渗透系数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基于南海地区实际数据的EKC和C-D曲线台山市污染系数玫瑰图传热系数-图12-33 燃用固体燃料横向肋片管...一4风向污染系数频率玫瑰图风玫瑰图-图4 风玫瑰图一3白云区2001年各代表月及全年污染

标签:;  ;  ;  ;  ;  ;  ;  

污染系数论文_胡富昶,敖天其,胡正,刘凌雪,李孟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