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RTP模式下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SRTP模式下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实施SRTP被国内外教育界普遍认同为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目前国内高校SRTP的开展现状,构建了基于SRTP模式下的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体系,并分析了实施SRTP培养大学生科研素养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育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SRTP模式大学生科研素养研究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社会生活的迅猛变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综合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高校培养出一批真正具有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人才,将直接全面地推进人才素质教育,推动我国科学领域技术水平在更高的层次上取得进展。目前,我国高校实施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ResearchTrainingPlan,简称SRTP)作为一种大学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问题、同伴和教师的引导下立足自学,关键是推动学生在“研究中学”,在“做中学”,这是弥补学生科研能力短板的有效途径,因此被认为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整体科研素质的有效措施。SRTP的精髓在于让学生通过在大学阶段即能接触到“真正”的科研的“全部”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科研课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整理资料、科学分析、组织研究、进行实验、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强,具有主动参加科研活动的意识,但常常缺乏组织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迫切要求高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高等教育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探索出一套符合青年特点的崭新的科研素养培育体系。

二、高校SRTP的开展现状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SRTP的开展虽然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但离预期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SRTP指导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指导误区。教师在指导时要给学生充分发挥主观创造性的空间,要做到导而不演,突出学生在SRTP中的主体地位[1]。但大部分教师在SRTP指导中,存在着代做、包办及被动指导的倾向,式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二是大学生科研基础参差不齐,相对薄弱。作为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在中学时没有机会接触科研创新活动,他们所学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三是高校SRTP管理体制的欠缺。高校大部分仍然沿用“结果导向”的方法对大学生科研进行考核,重立项和结题等节点考核,轻过程指导规范和人才培养,失控的研究过程降低了学习效果;四是SRTP课余的化实施形式。绝大多数高校对SRTP的定位模糊、管理松散,基本上把科研活动作为一种课余形式进行管理,导致SRTP在选题和研究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学科专业指导和科研方法指导[2]。

三、SRTP模式下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

(一)基于SRTP模式搭建学校内部培养平台,创造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环境

1、开展渐进式专业素质竞赛植入科研理念

现有的各级各类赛事大多以相关学科基础理论为主,结合工程实践设计而成,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与综合运用。为他们开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创造了环境。从赛事级别上来分,可以把现有的专业赛事大致分为三个级别,“院系级别”-“校级”-“省部级及以上”。不同级别的赛事在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育中占据着不同的地位,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院系级”普及教育,扩大赛事参与面;“校级”提升教育,深度钻研提炼;“省部级”精英教育,重点突破创新。高校应坚持“院系普及-学校提升-省部级重点突破”的渐进式引导方式,植入研究型科研理念,形成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科研知识的氛围。同时也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达到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2、构建三维新型教学模式深化课程改革

高校在课程体系改革中,一方面是要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要调整教学安排,同时,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育应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三个维度构成基本教育架构,注意理论、实践、研究三个维度的有机联系与衔接,构建适应现代学生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第一维度的“理论教学”应强调宽厚的基础理论与知识的教育、注重学科知识横向及纵向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维度的“实践教学”应注重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及研究性实验,重视理论知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的相关性,引导和激发大学生产生科研的浓厚兴趣;第三维度的“科学研究”要将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的科研问题中,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等方式使学生尽早地进入实验室,参与具体的科学研究工作。

3、拓宽实习范围扩大受益实施面

高校实施SRTP应不是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而应该最大限度的面对全体学生,应促成科研在学生中的普及化,而不是让科研成为少数学生的神圣化。对于大学生的实习环节,传统的专业实习主要以参观工艺流程生产线为主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为提高大多数学生的科研素质,应拓宽实习范围,突破以往的局限,实习基地应从以生产企业为主线扩展到从事各种研究的科研院所、质量检验站及相关专业的重点实验室,尽一切可能拓宽实习范围,为培大学生科研素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4、建立四年全程化培养模式实施正确指导

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育根据学生特点和研究型人才培养的规律分为四个阶段:大一培养科学研究兴趣,即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学会运用新的思维方法开拓创新;大二入门科学研究,即学会文献检索和写综述报告,参加部分课程实习,实施导师制,开展短期科研训练;大三感悟科学研究,即在导师指导下深入科研训练,参加课程实验、实践,进一步培养设计实验和动手能力,鼓励参加科研项目;大四形成科研能力,即结合自己的兴趣、专业和前期科研训练方向,选定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进行毕业答辩。这四个阶段应贯穿本科教育全部课程教学的始终,构成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的有机过程。

(二)基于SRTP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拓宽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途径

“产学研”合作教育依托学校、研究团体及企业的不同特色和不同途径的教育资源、环境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具备的优势,通过把依托学校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和基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锻炼实践能力为主的相关生产、实习等实践有机融合于大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育过程。

目前,部分高校重视“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即由高校与多家相关企业签订产-学-研的相互合作框架式协议,将学校中部分优秀大学生放在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毕业设计,达到双方共赢的一种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3]。由于被放入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学生处于实战状态,得到了系统的科研训练,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激发了他们将来工作的热情。真实的环境、真实的问题,使他们有一种工作的责任感和学习的成就感。与此同时,在这种接触高温、粉尘、化学药品气味的艰苦工作环境中开展繁重紧张的工作,一方面磨练了他们在科研中面对困难、挫折、失败的的坚强意志,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懂得了如何与团队的队员互相协作、联合攻关,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提升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些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学习到的非技术因素,对学生在日后的就业、创业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能力。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科研素养的培育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为他们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SRTP模式构建服务支持体系,强化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保障

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和共同努力,加强大学生科研素养战略规划,在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等方面为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持;开展更系统的理论研究,注重更多的实证分析,为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指导;加强科研成果展示和宣传,对科研创新创业活动成果,辟出专门宣传橱窗进行重点展示和宣传;建立“一站式”网络服务平台,及时刊载学生科研活动动态、成果、获奖、项目内容及项目申报方案等,交流成功经验和体会。帮助参与科研的学生创造和识别科研机会,获得专业咨询服务。

四、实施SRTP培养大学生科研素养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一)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科研指导师资队伍

高等学校要完成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的内容,达到人才培育养目标,就需要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这是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的重要保证。目前,仅有部分高校形成了一支专门的科研人才培养梯队,建成了一支由博导、教授、博士作为学科带头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高校开展SRTP及培育大学生科研素养提供了良好的科研项目导师保障。

(二)拥有一批完备的科研实验设备及场地

实施SRTP的高校应根据具体学科人才对科研素养培育的需要建设专业的实验室和试验场地,同时,保障性的投入一定经费购置必要的试验设备及相应的检测设备,使其成为专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依托这个平台为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奠定了良好的科研基础和必要的实验物质及场地保障。

(三)建设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

SRTP的有效实施必须依赖与科学、合理的一系列制度保障,SRTP制度设计的有效性、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开展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强有力保障。在SRTP实施中构建“以项目为中心”的过程管理机制,规范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严格规范科研训练过程、课题完成过程、学习过程,逐步实现SRTP流程与操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确保SRTP的顺利有效开展。

(四)搭建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

作为SRTP项目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搭建广泛的交流平台,将各种SRTP作品作充分地展示,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SRTP项目的积极性;及时提炼SRTP案例,总结经验,汲取失败教训,为管理人员和参与项目的师生提供必要的借鉴,发挥SRTP项目的示范效应。

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态度、方法、习惯的形成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大学本科阶段。大学生不能够掌握系统的科研方法、建构与科研相关的情意态度等,高等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高校应以SRTP模式为依托,以实验室为载体,通过以传受理论为主的第一课堂教学与以增强科研训练为主的第二课堂相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养,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构建与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注:

[1]于泽,樊世清等.谈如何指导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J].高校讲坛,2008(26):137.

[2]庄军等.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探索性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8(05):11-16.

[3]陈林等.基于构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素养培育体系的思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87-90.

作者单位:胡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团委,邮编:541004;

颜东亮,陈国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邮编:541004

本文系是2012年度广西省部级教改项目《基于SRTP模式下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JGA140)和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编号2011JGA041)及广西高等学校特色(急需)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项目号GXTSZY010)的部分研究成果。

标签:;  ;  ;  

基于SRTP模式下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