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地层学论文-牛志军,段其发,李志宏

生态地层学论文-牛志军,段其发,李志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地层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地层学,晚二迭世,大隆组,湖北

生态地层学论文文献综述

牛志军,段其发,李志宏[1](1999)在《湖北建始-巴东地区晚二迭世大隆组生态地层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省建始-巴东地区的晚二迭世大隆组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群落带——Waagenites-Promytilus-Pseudogastrioceras群落带、Konglingites-Huananoceras群落带、Waa-genites-Wilkingia-Tapashanites群落带、Pseudotirolites-Changhsingoceras群落带和Paracru-rithyris群落带.群落带1~4代表海水逐渐加深,环境由局限至开阔的生物响应,相当于海侵体系域沉积,浮游生物繁盛的群落带4为最大海泛面的标志.晚古生代末期,海退形成的底栖生物单调的群落带5相当于该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沉积.(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1999-10-01)

胡夏嵩[2](1997)在《峡东区晚震旦世陡山沱组宏体生物化石生态地层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扬子地台北缘─-宜昌峡东黄陵背斜东西两翼若干条晚震旦世陡山沱组剖面的系统研究,发现并获得了丰富的微古植物及宏体生物化石;并依次描述了其类型特征,总结了其在垂向地层中的分布演化规律,建立了两个宏体生物化石群落。最后,初步讨论了区内软躯体动物和具骨骼等后生动物的起源。(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学院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殷鸿福,童金南,张克信,吴顺宝[3](1997)在《为层序地层学服务的生态地层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地层学的研究能直接服务于层序地层学的目的.生境型曲线不仅有助于层序和副层序分析,而且揭示了区域上的海平面变迁历程;生物面往往与层序或体系域的界面相关或一致;时间框架内包含群落带、群落序列和生态体系域在内的生态地层格架,与沉积盆地内的层序地层格架完全对应.因此,生态地层学从单个剖面的生境型曲线的建立、生物面的识别,区域上的生态地层的对比,构筑盆地范围内的生态地层格架,为层序地层学研究和区域乃至全球的海平面变化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期刊1997年02期)

肖传桃,李维峰,胡明毅[4](1997)在《江汉盆地早叁迭世生态地层学及古地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江汉盆地早叁迭世20个群落生境型的分析及各时期群落的横向展布,揭示了江汉盆地早叁迭世海平面及古地理演变特征,并将早叁迭世生态体系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通过对江汉盆地早叁迭世生态地层学研究,作者首次建立了其生态地层系统,其中包括20个群落带,10个群落组和3个群落群,并阐述了各生态地层单位的分布、组成及其生态环境与油气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1997年01期)

肖传桃,李维锋,李艺斌[5](1995)在《中扬子地区二迭纪生态地层学及古地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扬子地区二迭纪19个群落生境型的分析及各时期群落的横向展布,揭示了中扬子地区二迭纪海平面和古地理演变特征及其与生油条件的关系,并将二迭纪生态体系演化划分为10个阶段,阐述了各阶段的生油和储靠性能。通过对中扬子地区二迭纪生态地学研究,首次建立了其生态地层系统,其中包括19个群落带、10个群落组和6个群落群,并阐述了各生态地层单位的分布、组成、顶底界线及其生态环境与油气生储条件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1995年03期)

肖传桃,姜衍文,李维峰[6](1994)在《论生态地层学理论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论生态地层学理论模式肖传桃,姜衍文,李维峰(江汉石油学院地质系湖北荆州434102)关键词生态地层学,生态相,生态地层模式生态地层学是当代地质科学的前沿之一,由于它在提高地层学研究的分辨率、重建古环境、恢复盆地古地理特征和演化以及在指导油气和沉积矿产...(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1994年03期)

肖传桃,郭成贤[7](1994)在《湖南石门杨家坪早寒武世生态地层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杨家坪地区早寒武世生态地层学研究,建立了其生态地层系统,包括8个群落带、4个群落组和1个群落群,并阐述了各生态地层单位的分布、组成、特征及生态环境和顶底界线,通过生态地层研究,揭示了研究区早寒武世海平面变迁和生态环境演变及其与生油、储油条件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1994年03期)

童金南[8](1992)在《生态地层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近阶段在生态地层学的基本概念,生态地层学的基础——群落结构和群落生态,以及生态地层学在地层学和盆地分析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成果和研究现状。(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1992年04期)

李明阁,王铁玲,傅景华,孙镇城[9](1992)在《应用生态地层学观点改善地层对比——以辽河断陷东营组一、二段分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辽河断陷东二段与东一段分界为例,阐明了处在湖水退缩的盆地中,湖盆边缘地区分布的化石组合特征,不一定与湖盆中心地区一致。适应性较强的广布种类比窄布种类有较长的延续时限。要正确对比地层必须把化石组合分解成标志化石带,结合古生态、沉积环境,尤其要把标志化石带与电测、岩性标准层、地震界面的追索,综合起来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1992年02期)

肖传桃[10](1991)在《生态地层学及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地层学(Ecostratigraphy)近年来才引起古生态学者和地层学者的注意和重视,它是地层学向纵深发展的一个自然趋向。在介绍与生态地层学有关的概念群落、居群、群落演替和群落取代等基础工,首次提出群落组这一生态地层单位术语,并将它和亚群落带、群落带、群落群作为系统的生态地层单位,并与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对比;最后简述了生态地层学研究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1991年01期)

生态地层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扬子地台北缘─-宜昌峡东黄陵背斜东西两翼若干条晚震旦世陡山沱组剖面的系统研究,发现并获得了丰富的微古植物及宏体生物化石;并依次描述了其类型特征,总结了其在垂向地层中的分布演化规律,建立了两个宏体生物化石群落。最后,初步讨论了区内软躯体动物和具骨骼等后生动物的起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地层学论文参考文献

[1].牛志军,段其发,李志宏.湖北建始-巴东地区晚二迭世大隆组生态地层学研究[C].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9

[2].胡夏嵩.峡东区晚震旦世陡山沱组宏体生物化石生态地层学研究[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7

[3].殷鸿福,童金南,张克信,吴顺宝.为层序地层学服务的生态地层学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7

[4].肖传桃,李维峰,胡明毅.江汉盆地早叁迭世生态地层学及古地理特征[J].沉积学报.1997

[5].肖传桃,李维锋,李艺斌.中扬子地区二迭纪生态地层学及古地理特征[J].石油学报.1995

[6].肖传桃,姜衍文,李维峰.论生态地层学理论模式[J].地球科学进展.1994

[7].肖传桃,郭成贤.湖南石门杨家坪早寒武世生态地层学[J].科技通报.1994

[8].童金南.生态地层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92

[9].李明阁,王铁玲,傅景华,孙镇城.应用生态地层学观点改善地层对比——以辽河断陷东营组一、二段分界为例[J].石油学报.1992

[10].肖传桃.生态地层学及其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1

标签:;  ;  ;  ;  

生态地层学论文-牛志军,段其发,李志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