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心理论文-李红心,王慧玲,阿荣

旅游者心理论文-李红心,王慧玲,阿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旅游者心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旅游者,心理需求,扎兰屯市,心理探究

旅游者心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红心,王慧玲,阿荣[1](2019)在《扎兰屯市旅游者消费心理探究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扎兰屯市旅游者消费心理角度着眼,通过游客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扎兰屯市旅游者消费心理进行分析,归纳出旅游者消费心理需求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扎兰屯市旅游发展实际,提出了应对旅游者消费心理需求的旅游开发对策。(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9年11期)

曹李梅,曲颖[2](2019)在《热带海岛型目的地情境下旅游者地方依恋:心理归因及其形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依恋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但热带海岛型目的地情境下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心理归因及其形成机理未被系统考察。选取海南岛的重游型及同质偏好型旅游者的网络游记为文本分析资料,基于扎根理论构建旅游者地方依恋整合模型。结果表明:(1)地方心理认知、地方情感象征、地方依恋倾向是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心理归因,构成地方依恋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概念模型;(2)由心理归因的内部响应路径与个体影响因素的外部调节路径构成的"响应—调节"系统机制是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形成机理。具体来看,地方心理认知、地方情感象征、地方依恋倾向叁个心理归因的响应顺序,构成了类比学习机制、刺激反应机制和符号消费机制叁种典型层级。(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19年05期)

刘动博[3](2019)在《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者投诉心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旅游产品的预订及其他体验,也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自己的投诉。信息全面的网络投诉文本为研究旅游者的投诉心理研究提供了量化及可视化的依据。该文则通过ROST Content Mining 6.0对旅游者发布在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上的509份投诉文本进行分析,总结旅游者投诉的主要心理特征,"感到被骗"是旅游者投诉时最主要的心理状态,旅游者通常呈现出生气、失望及无奈主要的情绪,占比最大的心理诉求是退款,其次是赔偿和道歉。针对投诉的心理特征,提出相应的策略。(本文来源于《度假旅游》期刊2019年04期)

张孝义,王茜,闵思宇,袁书杰[4](2018)在《非遗旅游者的动机心理研究——以徽州非遗旅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在徽州非遗景点发放350份关于旅游者旅游动机的问卷。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文化、收入、地区等人群的非物质文化消费的动机各不相同;拉力因素中影响较大的是环境和民风文化;推力因素则以放松修养和缓解压力为主。据此提出建议:在徽州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加大针对性宣传力度;增加特色旅游景区建设和对民风文化的宣传;开展特色旅游活动。(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王小燕[5](2018)在《基于旅游者心理需求的岳西县全域旅游开发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发展、繁荣以及新局面,作为纯山区的岳西县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域旅游开发势在必行。针对岳西县全域旅游开发过程中关于规划与服务、品牌建设、环境开发与保护、旅游产业等方面的局限性问题,基于旅游者心理需求分析,为实现旅游者各个层面的心理需求,达到"全域、全新、全心"的旅游体验,对岳西县全域旅游开发进行思考与探讨:加强规划,增强服务意识、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着力推进红色旅游、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满足自由行等多种旅游新元素需要。(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8年16期)

张萃平[6](2018)在《自媒体时代旅游者的炫耀性消费心理对其网络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的转型期,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炫耀性消费”成为越发普遍的现象,逐渐渗透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充斥在社会消费中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满足人们高层次需求的旅游消费领域。而网络自媒体的兴起,进一步打破了非实物形态休闲生活外显展示的桎梏,为人们炫耀性旅游消费信号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使得网络中各种“晒行程、晒坐标、晒美食、晒酒店、晒景点”等炫耀旅游消费的行为成为广泛而普遍的社会现象。基于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依据炫耀性消费理论,从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视角,研究旅游者的炫耀性消费心理对其网络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揭示不同属性特征的旅游者在炫耀性消费心理、旅游消费网络信息分享行为上的表现、特点与差异,对于丰富相关理论和指导营销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法、数理统计分析法,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1.重新阐释了炫耀性消费的概念及其符号象征性、比较竞争性、公开展示性、主观意义性的特征;2.提出了旅游消费具有炫耀性特征,炫耀性旅游消费的存在在当代社会是合理的、普遍的且顺应时代发展的;3.明确了旅游者炫耀性消费心理是一个由社会比较(比较态度、比较内容)、自我展示、身份认同(个体认同、群体认同)组成的叁维五因子构念;4.验证了旅游者的炫耀性消费心理中比较内容、自我展示、个体认同、群体认同显着正向影响其网络信息分享行为;人口统计特征显着影响炫耀性消费心理部分成立;旅游者类型显着影响炫耀性消费心理部分成立,显着影响旅游消费网络信息分享行为成立;5.发现了旅游者的信息分享在时间上偏好于旅游消费活动后和活动中;渠道上偏好于微信朋友圈、QQ空间和微博;方式上以图片、文字为主,其次为视频、位置分享,且通常采取组合使用的形式;内容上以美景、美食为主,其次为旅途心情感悟、娱乐活动、酒店住宿,再次为购物纪念品、交通方式、旅游攻略游记,最后是旅游装备、旅游优惠活动;情绪倾向上以积极正面的信息内容为主;6.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对策建议。目前学界对旅游领域中的炫耀性消费现象关注较少,本研究基于炫耀性消费心理,探讨旅游者网络信息分享行为的心理动因及行为表现,并立足实际,依据现有理论,提出炫耀性消费的定义、特征和维度,辨析旅游消费的炫耀性特征,编制旅游者炫耀性消费心理量表,在选题构思、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炫耀性消费理论在旅游领域中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5-10)

许峰,李帅帅[7](2018)在《南疆地区目的地形象与旅游者行为意向——感知价值与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决策制定与行为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研判两者内在关系、发现关键潜在变量有助于优化目的地营销策略。本文以旅游目的地形象为研究起点,聚焦具有较大形象认知偏差的南疆地区,选择丝绸之路经济带南向枢纽喀什作为样本地,将目的地形象分为认知形象与情感形象两个维度,通过构建二阶潜变量模型来综合反映认知形象,引入感知价值与心理距离两个重要的中介变量,进而研究南疆地区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行为意向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旅游者对南疆地区所产生的感知价值及心理距离的中介效应显着;旅游者对南疆地区所产生的心理距离显着负向调节感知价值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尽管被广泛认同的感知价值对于旅游者的行为选择仍发挥关键作用,但是,受到较少关注的心理距离在旅游者未来的行为选择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于今后南疆地区及其他相似异质文化区域的目的地营销与管理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01期)

司小妹[8](2017)在《年轻女性旅游者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年轻女性旅游市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市场的开发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从业者旅游从业者只有了解年轻女性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打造出契合消费者的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并采用一定的营销策略,最终才能吸引潜在的消费者,从而提高知名度并扩大旅游市场。(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7年11期)

施丹[9](2017)在《浅谈以学生为中心下的旅游者心理与导游服务课程开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旅游管理和促进旅游消费的过程中,把握好消费者的心理,提供更好的景区人员服务是提升我国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的重要表现。当前,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过程中,针对性的进行旅游客心理课程和导游服务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如今旅游专业类学校都在实践的。本文通过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旅游管理类学科教学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该类课程的开展方式,仅供各位参考。(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期刊2017年10期)

张临燕[10](2017)在《高原旅游者急性高原反应就诊患儿的心理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也在进一步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游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高原地貌的特殊性,很多游客会选择一些地势比较高的高原地区,但是由于高原地区海拔高的原因,使得很多游客会出现高原反应,特别是一些儿童,由于其自制能力比较低,好奇心强,发生高原反应的几率更大,一旦儿童出现高原反应,更会加剧其自身和家长的紧张感,从而不利于患儿的康复,本篇文章主要是探究高原旅游者急性高原反应就诊患儿的心理护理。(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32期)

旅游者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方依恋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但热带海岛型目的地情境下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心理归因及其形成机理未被系统考察。选取海南岛的重游型及同质偏好型旅游者的网络游记为文本分析资料,基于扎根理论构建旅游者地方依恋整合模型。结果表明:(1)地方心理认知、地方情感象征、地方依恋倾向是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心理归因,构成地方依恋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概念模型;(2)由心理归因的内部响应路径与个体影响因素的外部调节路径构成的"响应—调节"系统机制是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形成机理。具体来看,地方心理认知、地方情感象征、地方依恋倾向叁个心理归因的响应顺序,构成了类比学习机制、刺激反应机制和符号消费机制叁种典型层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旅游者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红心,王慧玲,阿荣.扎兰屯市旅游者消费心理探究与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

[2].曹李梅,曲颖.热带海岛型目的地情境下旅游者地方依恋:心理归因及其形成机理[J].人文地理.2019

[3].刘动博.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者投诉心理研究[J].度假旅游.2019

[4].张孝义,王茜,闵思宇,袁书杰.非遗旅游者的动机心理研究——以徽州非遗旅游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8

[5].王小燕.基于旅游者心理需求的岳西县全域旅游开发思考[J].农家参谋.2018

[6].张萃平.自媒体时代旅游者的炫耀性消费心理对其网络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7].许峰,李帅帅.南疆地区目的地形象与旅游者行为意向——感知价值与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J].经济管理.2018

[8].司小妹.年轻女性旅游者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

[9].施丹.浅谈以学生为中心下的旅游者心理与导游服务课程开展[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7

[10].张临燕.高原旅游者急性高原反应就诊患儿的心理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

标签:;  ;  ;  ;  

旅游者心理论文-李红心,王慧玲,阿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