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正电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正电子,断层,飞利浦,探测器,电子束,水循环,光子。
正电子论文文献综述
尚琨,卢洁,李则,帅冬梅,苏玉盛[1](2019)在《~(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鉴别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对阿尔茨海默病(AD)和额颞叶痴呆(FT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AD 20例和FTD 10例的~(18)F-FDG PET/CT脑代谢显像资料,采用脑代谢影像进行视觉分析,测量相应部位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 take value,SUV),以小脑为参考脑区,以放射性摄取减低脑区的SUV与小脑SUV的比值(SUVr)表示。采用NeuroQ脑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其代谢模式特点。结果 20例AD患者视觉分析显示,16例(80.0%)伴有双侧顶叶代谢减低,8例(40.0%)伴有双侧颞叶代谢减低,5例(25.0%)伴有单侧额叶代谢减低,2例(10.0%)伴有单侧颞叶代谢减低;定量分析显示,全部患者(100.0%)均伴有双侧顶叶代谢减低,18例(90.0%)伴有后扣带回代谢减低,17例(85.0%)伴有双侧颞叶代谢减低,7例(35.0%)伴有单侧额叶代谢减低。10例FTD患者视觉分析显示,8例(80.0%)患者伴有颞叶代谢减低,6例(60.0%)患者伴有额叶代谢减低,3例(30.0%)伴有双侧顶叶代谢减低;定量分析显示,10例患者(100.0%)均伴有额叶代谢减低,8例(80.0%)伴有颞叶代谢减低,4例(40.0%)伴有双侧顶叶代谢减低,4例(40.0%)伴有基底节代谢减低,3例(30.0%)伴有后扣带回代谢减低。AD患者和FTD患者额叶、顶叶和颞叶SUV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0.13 vs 0.75±0.09,0.78±0.14 vs 1.06±0.05,0.81±0.14 vs 0.95±0.12,P<0.01)。结论 ~(18)F-FDG PET/CT脑显像显示的AD和FTD患者不同的代谢减低模式,有助于临床进行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陆皓,程祝忠,陈世容,王俊,周星[2](2019)在《人体水循环对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检查后患者周围环境辐射衰减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体水循环对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后患者周围环境辐射衰减的影响,指导临床PET检查患者的辐射安全。方法:选择在医院进行PET检查的40例患者,将其按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检查结束后正常饮水、排尿;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束后设定在注射药物后2 h、3 h和4 h内分别匀速饮水1000 ml,共计3000 ml,有尿意后排尿,用高灵敏度环境辐射监测仪测量两组患者在规定时间点、规定距离范围的辐射剂量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1 m距离点的辐射剂量随时间衰减曲线均符合指数衰减规律。指数系数对照组为0.37,观察组为0.39,对照组患者在静脉注射完18F-FDG后1 h、2 h、4 h及8 h时周围1 m距离辐射剂量率分别为(12.57±0.39)μGy/h、(8.57±0.27)μGy/h、(3.92±0.30)μGy/h和(0.95±0.07)μGy/h;观察组为(12.9±0.31)μGy/h、(8.62±0.30)μGy/h、(3.65±0.24)μGy/h和(0.83±0.07)μGy/h,两组患者辐射衰减指数系数以及相同时间点、相同距离范围辐射剂量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PET检查后嘱其多喝水、多排尿,并不利于检查后患者对周围环境辐射的衰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11期)
徐少华,赵敏,姚敏,郭瑞鹏[3](2019)在《基于正电子湮灭的变结构γ光子探测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电子湮灭产生的成对γ光子具有511 Ke V的能量,通过晶体探测器以及合适的核素标记方式可以实现工业件内部腔体的无损检测。为满足工业被测对象结构多变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变结构γ光子探测器,可以根据工业件大小调节探测孔径,并实现了晶体探测模块与机架分离,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好的优势。(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梁飞[4](2019)在《小分子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研发及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医学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而影响了社会的整体发展,为了提高肿瘤患者的医疗效果,医学研究人员对小分子正电子放射性药物进行进一步的研发,文中对小分子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的基本特点和当前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小分子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进行阐述,望为后续医疗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0期)
桂叶晨,万语[5](2019)在《基于CFDA注册趋势的医用正电子断层成像(PET)系统国内市场竞争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近年来PET系统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CFDA)的注册信息评估国内PET系统自主创新情况以及目前国内PET整机市场竞争格局。结果显示,尽管目前PET系统的注册来看国内企业与国外医疗设备巨头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但飞利浦近年来注册放缓,而鼓励国产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自主创新的政策频频出台,同时,国内自主创新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技术创新正在崛起,实现进口替代指日可待。(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19期)
陈雪,赵全明,张学慧,聂毛晓,闫云峰[6](2019)在《~(18)F-氟化钠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CT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检测价值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联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CT血管造影检查,比较~(18)F-氟化钠(~(18)F-NaF)和~(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钙化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球囊拉伤的方法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术前2周及术后高脂饲料喂养。手术过程由于球囊拉伤血管破裂或术后感染死亡4只,共14只在第16周末接受PET/CT显像、病理及血液采集,其中2只未发现明显粥样硬化斑块及微钙化形成。取病变部位和邻近部位做钙化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2种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分析钙化和炎症与PET显像的关系。结果病变部位与对照部位~(18)F-FDG的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部位比较,病变部位~(18)F-NaF的SUVmax明显升高(P<0.05)。病变部位~(18)F-NaF的SUVmax与Von kossa及茜素红阳性面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0.865,P<0.01;r=0.880,P<0.01),病变部位~(18)F-FDG的SUVmax与Von kossa及茜素红不相关(r=-0.272,P>0.05;r=-0.085,P>0.05)。~(18)F-NaF的SUVmax与病变部位CD68阳性面积百分比相关(r=0.714,P<0.01),但~(18)F-FDG的SUVmax与病变部位CD68阳性面积百分比不相关(r=-0.405,P>0.05)。结论 ~(18)F-NaF较~(18)F-FDG能够更准确地用于检测微钙化,并进一步发现易损斑块,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预防。(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刘龙朋,刘福雁,裴士伦,况鹏,王宝义[7](2019)在《“预聚束器-斩波器”结构对慢正电子束流束团化的影响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测量是一种灵敏度高且可以无损探测材料微观缺陷的重要分析方法,束流束团化系统是实现该技术的核心部件,主要用来产生满足寿命测量时间分辨的束团并提供正电子产生的时间信号。本文选用Parmela程序,基于"预聚束器-斩波器"束团化系统,模拟计算了不同束流参数对150 ps(半高宽)束团化结果的影响并与"斩波器-预聚束器"束团化系统的计算结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提高束流能量、降低束流能散以及缩小束斑尺寸有利于提高束团化效率。数据显示:当束流能量≥500 eV、能散≤5 eV、束斑≤12 mm,"预聚束-斩波器"束团化系统的正电子利用率≥20%、聚束效率≥85%;且在相同束流参数下,"预聚束器-斩波器"束团化系统的正电子利用率要优于"斩波器-预聚束器"。(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魏路华,雷向宇,王薇薇,吴逊[8](2019)在《癫■患者发作间期局限性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高代谢机制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发作间期局限性PET高代谢在临床实践中常对致■灶的定位造成困扰,因此正确解读其临床意义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文献回顾,对发作间期PET高代谢信号的可能机制如频繁■样放电、代偿性活动、兴奋性毒性作用等进行分析,并对一些特定癫■综合征或疾病发作间期局限性PET高代谢信号的出现频率和可能机制进行综述,有助于归纳其在不同临床背景下作为术前评价指标的价值;同时提示对发作间期局限性PET高代谢信号的解读应结合病因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助临床实践。(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郭飞虎,陈雪祺,刘萌,徐晓敏,冯婷婷[9](2019)在《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骨显像剂氟[~(18)F]化钠的药动学和显像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氟[~(18)F]化钠是一种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PET)骨显像剂,主要用于诊断成骨活性有改变的病灶。本实验旨在考查氟[~(18)F]化钠的药动学性质,并通过PET显像研究其诊断效果。方法首先制备氟[~(18)F]化钠注射液,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然后研究其在新西兰兔体内的血液清除情况和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氟[~(18)F]化钠PET和~(99)Tc~m-MDP SPECT显像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显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制备了氟[~(18)F]化钠注射液,检验结果均符合质控要求。氟[~(18)F]化钠在血液中清除相半衰期为37 min,在体内的清除率(CL)为56 mL·min~(-1)·kg~(-1),血浆蛋白结合率为0. 57%。2种显像方式均可见全身骨骼,但氟[~(18)F]化钠PET显像给药后30 min就可获得良好的显像效果,骨骼部位显示更为清晰,骨骼部位与肌肉的放射性摄取比明显高于~(99)Tc~m-MDP。结论氟[~(18)F]化钠PET骨显像性能优于~(99)Tc~m-MDP SPECT,本实验为氟[~(18)F]化钠PET用于骨显像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桂叶晨,刘晴,万语[10](2019)在《正电子医用断层成像(PET)探测器产业技术创新分析——以飞利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文章通过飞利浦PET探测器专利大数据情报的全球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深入研究PET探测器当前发展的技术热点,窥探国外重点竞争对手专利布局以及核心专利,旨在为我国企业以及政府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检索和分析平台对飞利浦PET探测器领域专利情报进行检索分析,首先判断当前飞利浦研究的技术热点,随后基于该技术热点,根据飞利浦在该技术热点的核心专利挖掘其核心专利技术,其中核心专利基于专利被引频次、五局布局情况、五局授权情况等确定。[结果/结论]读出芯片一直是飞利浦致力研发的方向,同时飞利浦主要在TDC/ADC电路上改进,以解决光子位置的偏移,前端电子特性的限制和硅光电倍增管SiPM的敏感性的问题,中国企业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应注意避免上述解决方案,同时,光子位置的偏移是其主要的研发方向,中国企业也可在该方向上与其合作。另外,飞利浦不乏在中国布局的核心专利,中国企业在研发时应注意规避侵权风险。(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正电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人体水循环对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后患者周围环境辐射衰减的影响,指导临床PET检查患者的辐射安全。方法:选择在医院进行PET检查的40例患者,将其按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检查结束后正常饮水、排尿;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束后设定在注射药物后2 h、3 h和4 h内分别匀速饮水1000 ml,共计3000 ml,有尿意后排尿,用高灵敏度环境辐射监测仪测量两组患者在规定时间点、规定距离范围的辐射剂量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1 m距离点的辐射剂量随时间衰减曲线均符合指数衰减规律。指数系数对照组为0.37,观察组为0.39,对照组患者在静脉注射完18F-FDG后1 h、2 h、4 h及8 h时周围1 m距离辐射剂量率分别为(12.57±0.39)μGy/h、(8.57±0.27)μGy/h、(3.92±0.30)μGy/h和(0.95±0.07)μGy/h;观察组为(12.9±0.31)μGy/h、(8.62±0.30)μGy/h、(3.65±0.24)μGy/h和(0.83±0.07)μGy/h,两组患者辐射衰减指数系数以及相同时间点、相同距离范围辐射剂量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PET检查后嘱其多喝水、多排尿,并不利于检查后患者对周围环境辐射的衰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电子论文参考文献
[1].尚琨,卢洁,李则,帅冬梅,苏玉盛.~(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鉴别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的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2].陆皓,程祝忠,陈世容,王俊,周星.人体水循环对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检查后患者周围环境辐射衰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9
[3].徐少华,赵敏,姚敏,郭瑞鹏.基于正电子湮灭的变结构γ光子探测器设计[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4].梁飞.小分子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研发及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5].桂叶晨,万语.基于CFDA注册趋势的医用正电子断层成像(PET)系统国内市场竞争格局[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6].陈雪,赵全明,张学慧,聂毛晓,闫云峰.~(18)F-氟化钠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CT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检测价值的初步探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7].刘龙朋,刘福雁,裴士伦,况鹏,王宝义.“预聚束器-斩波器”结构对慢正电子束流束团化的影响模拟[J].核技术.2019
[8].魏路华,雷向宇,王薇薇,吴逊.癫■患者发作间期局限性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高代谢机制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9
[9].郭飞虎,陈雪祺,刘萌,徐晓敏,冯婷婷.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骨显像剂氟[~(18)F]化钠的药动学和显像效果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9
[10].桂叶晨,刘晴,万语.正电子医用断层成像(PET)探测器产业技术创新分析——以飞利浦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