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信号网络论文-王冰冰,刘济

细胞信号网络论文-王冰冰,刘济

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胞信号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代理模型,全局灵敏度,细胞信号转导网络

细胞信号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王冰冰,刘济[1](2015)在《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的全局灵敏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灵敏度分析是定性定量研究系统生物学模型不确定性的主要方法,可以有效确定主导参数,减小模型不确定性,提高优化效率。然而如何快速有效地评估参数灵敏度现已成为系统生物学模型优化的难题。针对传统的全局灵敏度方法对多参数复杂系统生物学模型分析的不足,采用Kriging代理模型法,结合改进的基于方差的Sobol法,建立采用代理模型法的Sobol定量全局灵敏度分析法,实现复杂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的快速定量化评估。选用基于Smad蛋白的TGF-B信号转导网络进行实例研究,以细胞核内磷酸化Smad复合物为目标函数评价模拟效果。研究表明,上述方法在实现定量全局灵敏度分析的同时降低了模型运行时耗,提高模型评估效率,且与传统Sobol法具有同样的评估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5年11期)

李锐[2](2015)在《肿瘤诱导树突状细胞信号网络失调与功能变化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受肿瘤环境影响所致功能异常,被认为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原因。因临床肿瘤相关DC的来源有限,限制了对其所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相关机制的研究。本课题利用临床肿瘤患者的血清培养细胞,建立了一套稳定、可靠的体外模拟肿瘤环境诱导DC功能失活的实验模型。利用此模型,对肿瘤血清诱导DC分化及成熟的表型和功能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的鉴定分析。同时,采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及一系列体外实验,分析和鉴定了可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主要胞内信号网络。研究结果显示,肿瘤血清显着抑制DC抗原吞噬、抗原提呈及细胞因子分泌的能力,导致其无法有效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一系列参与DC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相关基因发生了显着性改变,主要包括:(1)负责DC抗原提呈的MHC-Ⅱ家族;(2)IL-1与IFN-α/β通路上下游分子;(3)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表达谱等。根据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发现,细胞上游NF-κB经典通路及STAT3通路活化受到干扰可能是导致DC功能失活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强烈提示,肿瘤血清通过同时抑制NF-κB经典通路及STAT3通路,导致一系列下游基因转录调控的改变,干扰了 DC的诱导分化及成熟活化。肿瘤环境中包含大量促炎症及抑炎症信号,共同作用于DC并最终展现出对NF-κB经典通路及STAT3通路的抑制效果。同时DC诱导分化及成熟活化过程中胞内多条信号通路间的cross-talk也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本研究利用所建立的体外培养系统,发现肿瘤血清通过抑制NF-κB经典通路及STAT3通路干扰DC诱导分化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揭示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5-05-01)

满梦华,张娅,蔡娜,马贵蕾,原亮[3](2015)在《细胞信号网络功能鲁棒的简并性拓扑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信号网络对于外界环境的干扰表现出优良的鲁棒性,但是其维持功能鲁棒的内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研究了细胞信号网络功能鲁棒性的拓扑特征。选择布尔网络模型模拟细胞网络的动态行为,利用网络节点状态的扰动模拟外界环境干扰。基于演化策略探寻不同网络拓扑的功能并分析其在干扰环境下的鲁棒性,采用埃德尔曼提出的基于信息论的计算方法评估网络拓扑的简并度、冗余度和复杂度等拓扑属性,对比分析它们与功能鲁棒度的相关性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在网络模型的演化过程中,其拓扑简并度与功能鲁棒度显着正相关,相关性水平高于拓扑冗余度与鲁棒度的相关性。并且,随着鲁棒度的提升,网络的节点数和复杂度也随之升高,同样简并度与网络的节点数和复杂度的相关性高于拓扑冗余度与网络的节点数和复杂度的相关性。这说明增加的网络节点以简并的方式同时提高了网络拓扑的鲁棒度和复杂度。因此,细胞网络功能鲁棒性的拓扑特征是简并而不是冗余,简并为解决生物系统的复杂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为人工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生物信息学》期刊2015年01期)

孙雅彬,王大广,宋鄂,叶飞,张泳[4](2014)在《高糖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增殖及细胞信号传导网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变化入手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新生血管的成因。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在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利用Protein Pathway Array(PPA)技术检测细胞内146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Müller细胞的增长呈葡萄糖浓度依赖性(50 mmol/L葡萄糖浓度是增殖最强)。50 mmol/L高糖条件下,在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检测出47种磷酸化和非磷酸化差异表达蛋白质(如XIAP,VEGF,HIF1α,NF-κB等),这些蛋白质涉及细胞生存、增殖、凋亡等几个重要信号传导通路。结论高糖能够刺激视网膜Müller细胞增殖,这种增殖作用是Müller细胞中多条重要信号传导通路共同参与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4年17期)

杨梅,郭田生[5](2013)在《双相障碍的细胞信号网络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相障碍是严重危害个体、家庭、和社会的一类疾病,常呈慢性复发性病程,个体社会功能受损、心理残疾和整体健康状况下降,预后较差。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双相障碍的生物学机制还知之甚少。而进一步了解双向障碍的生物学机制,将为寻找更为有效、快速、和安全的治疗药物提供切入点。已有大量研究显示,细胞信号网络参与着双向障碍的生物学机制。因此,本文综述了双向障碍的细胞信号网络机制,以期为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提供思考方向。(本文来源于《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朱婷,董亚兵,孙惠强[6](2012)在《流体剪切应力对成骨细胞信号调控网络影响的体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应力在骨的生长、重建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力作用于骨组织对骨细胞、成骨细胞等应力感受细胞产生牵张应力和流体剪切应力(FSS),进而影响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FSS占主导作用。FSS引起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分子活动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细胞内的Ca2+通路、环氧化酶—前列腺素E2通路、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PKA/PKC)通路、Smad蛋白通路等可能在FSS介导的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这些信号通路在FSS影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了解FSS影响成骨细胞分子活动的应力传导以及信号转导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其具体机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崔淼[7](2012)在《微卫星不稳定性及突变对结直肠癌细胞信号网络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当今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第4位,并以每年4%的速度在沿海城市中递增。在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位居肿瘤发病率的第叁位并且结直肠癌是第二位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癌症[3]。在全球,结直肠癌的每年新发病例为120万例,约有20%的患者在初诊时即发现有远处脏器的转移,而确诊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55%。结直肠癌的演变过程是从正常粘膜到不典型增生、腺瘤样变、癌变到癌灶转移的经典“正常粘膜-腺瘤-癌变”转变过程。大量基因突变、错配,抑癌基因失活及癌基因活化等参与到了结直肠癌的转归过程中。然而结直肠癌的病因还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有学者指出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是一种参与结直肠癌演变过程的重要分子机制[6],微卫星不稳定性和肿瘤之间的关系也是近年来肿瘤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微卫星不稳定性在结直肠癌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15%的结直肠癌患者具有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特征,为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错配修复系统功能丧失导致基因突变率升高是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有学说指出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具有更少的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倾向,具有更好的预后。但是在2012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出版的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 Guidelines Version2.2012)中明确指出二期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不能从5-氟尿嘧啶(5-Fu)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中受益,并且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可对依立替康和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结肠癌化疗方案的效果进行预测。但目前微卫星不稳定性介导的结肠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还不明确。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相比,kras基因同样为结直肠癌的潜在预测分子标记物,不但能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推测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kras基因的活化方式主要通过点突变,而在结直肠癌中绝大部分kras基因的点突变位点为:第12、13密码子,约占88%。kras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结直肠小腺瘤向大腺瘤韵进展过程中,表明kras基因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同为结直肠肿瘤的早期分子事件,在结直肠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目的目前有一些学说指出Mucin5(MUC5AC), apoptosis-related gene (CASP2)和cycliin D1等基因信号传导通路在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中发生改变。虽然针对基因水平的检测工具(例如基因芯片)对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但是,大多数这些学说都只是涉及了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特定基因表达的某些侧面,它们并没有反映出肿瘤形成及进展的本质生物学特性。这是因为DNA水平或mRNA水平不能精确地反映出蛋白质水平和磷酸化的蛋白质分子状态,也不能反映出在分子转录水平的蛋白质改变和蛋白质分子降解水平上的改变。然而目前还没有学说应用蛋白质组学手段检测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的蛋白质表达差异,蛋白质信号传导通路的变化情况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本学说借助蛋白质芯片(Protein Pathway Array, PPA)技术,基于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细胞株模型对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的蛋白质分子进行大规模筛选。期望寻找到潜在的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蛋白质水平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为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寻找潜在的分子水平诊治依据。同时探索kras突变型结直肠癌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情况。材料和方法本学说采用从美国模式培养物研究所(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ATCC)购买的HCT15, HCT116, HT29SW620, SW480and Caco-2细胞株作为结肠癌研究模型,其中HCT15和HCT116结肠癌细胞株作为微卫星不稳定型结肠癌的模型,HT29SW620, SW480和Caco-2结肠癌细胞株作为微卫星稳定型结肠癌的模型。在微卫星稳定型结肠癌的模型中HT29为kras野生型微卫星稳定型结肠癌细胞株,SW620, SW480和Caco-2为kras突变的微卫星稳定型结肠癌细胞株。我们借助Protein Pathway Array (PPA)高通量蛋白质检测芯片,对110个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质的表达进行检测,找出微卫星不稳定型结肠癌和kras突变的微卫星稳定型结肠癌细胞株中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应用蛋白组学数据库分析平台: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 (IPA)对在两组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信号传导通路研究,分析差异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背后通路的改变情况。最终应用IPA建立微卫星不稳定型结肠癌中细胞信号传导网络模型,刻画出完整的细胞信号通路变化情况。结果1.在110种检测的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质中,43种蛋白质在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5和HCT116)和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SW620, SW480和Caco-2)中检测到有表达。其中共检测出25个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质大于1.5倍变化。17个上调蛋白为:p-Smadl/5(Ser463/465), Survivin, p-HGF R/c-MET (Y1234/1235), p-PKCa (Ser657), E-cadherin, PTEN, TNF-a, p-PTEN (Ser380), p-HGF R/c-MET (Y1003), p-p90RSK (Ser380), NF-κB p65, CyclinE, cdc2p34, p-β-Catenin (Ser33/37/Thr41), Bcl-6, p-p70S6Kinase(Thr389)和p-PKC a/βⅡ (Thr638/641)。8个下调蛋白为:14-3-3(3, p-p53(Ser392), Cdk2, p53, raf-1, Cdk6, PKCa,和Hsp90。2.在110种检测的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质中,64种蛋白质在kras突变型结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及Caco-2)与kras野生型结肠癌细胞株(HT29)中检出。其中共检测出35个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质大于1.5倍变化。19个上调蛋白为:TNF-a, p-EGF Receptor (Tyr1068), ETS1, H-Ras, p-CREB (Ser133), p-PKCa (Ser657), β-catenin, p-p53(Ser392), Hsp90, Akt, Cdk6, PKCa, Cyclin E, Survivin,14-3-3β, Cdc2p34, ERK, p27和p-AKT (Ser473)。16个下调蛋白为:NFkB50, p14, Cdk2, E-cadherin, PTEN, Vimentin, p-HGF R/c-MET (Y1003), p-PKC a/βⅡ, Cdc42, p-Stat3(Ser727), p-eIF4B (Ser422), p-PKC delta (Thr505), p-p38(Thrl80/Tyr182), Notch4, ATF-1和Calretinin。3.16条主要改变的蛋白质信号传导通路参与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的调控,包含p53信号传导通路,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14-3-3β信号传导通路,ATM信号传导通路和HGF信号传导通路等。4.15条主要改变的蛋白质信号传导通路参与kras突变型结直肠癌的调控,包含HGF信号传导通路,14-3-3β信号传导通路,EGFR信号传导通路,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和p53信号传导通路等。5.微卫星不稳定型结肠癌中细胞信号传导网络模型的构建。6.微卫星不稳定型结肠癌细胞株与kras突变的微卫星稳定型结肠癌细胞株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在微卫星不稳定型结肠癌细胞株中Raf与14-3-3β受到抑制且表达下调,但p70S6K与p90RSK被磷酸化激活。其下游效应蛋白,如ERK1/2和CREB无明显变化。kras突变的微卫星稳定型结肠癌细胞株中Ras、ERK、14-3-3β和p-CERB上调,而Raf、p70S6k和p90RSk未发生改变。结论p53, NF-kB p65, p-β-Catenin (Ser33/37/Thr41)和E-cadherin在微卫星不稳定型结肠癌的细胞信号传导网络模型中位于重要节点。p53(Ser392)和p-β-Catenin (Ser33/37/Thr41)蛋白质作为在细胞信号网络中最为活跃的通路蛋白质肯定在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中扮演更重要的生物信息学角色。这个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影响微卫星不稳定型结肠癌中的许多细胞功能,包括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存活等。可为寻找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寻找新的理论依据。EGFR/RAF/MEK信号传导通路在kras突变的微卫星稳定型结肠癌细胞株中被特异性激活,可为kras突变的微卫星稳定型结肠癌探索潜在的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2-04-12)

张广辉[8](2011)在《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及其依赖的胞内信号转导系统在脑的学习和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快速发展,胞内信号转导系统已经成为神经科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前沿。但是随着实验数据的不断涌现以及胞内信号通道的不断细化,使得神经元胞内信号转导通道成为一个极其纷繁复杂的信号网络系统。因此,研究者需要具备丰富的神经科学知识,从网络整体来认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同时,研究手段与途径也必须由单技术、单学科向多技术综合应用、多学科交叉研究转化,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其动力学全貌。本文依据现有经典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和分析了CREB依赖的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两条信号转导通道及其构成的信号转导网络的动力学特性。CREB作为细胞核内转录因子,在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功能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一个嵌有CREB依赖的正反馈环的cAMP-PKA-CREB通道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通过假定CREB诱导的基因转录和新蛋白合成正向调控上游通道,首次在cAMP-PKA-CREB信号通道中嵌入CREB依赖的正反馈环机制。研究发现,这一模型是一个鲁棒的双稳系统,并且我们假定的CREB依赖的正反馈环是系统存在鲁棒的双稳特性的重要条件。研究结果也提示了CREB依赖的正反馈环可能是决定突触长时程增强诱导和维持的导向机制之一。为了研究双向突触可塑性与CREB依赖的级联反应网络间的内在机制及动力学特性,本文进一步建立了CREB1/2介导的从神经元的膜到核的大网络分子模型。该模型通过耦合突触刺激介导的膜上电活动、信号的胞内传递和CREB1/2对下游基因转录的调控及对突触活动的反馈,首次将核内的动力学行为与神经元的膜上电活动联系了起来。研究发现,不同频率的突触刺激可以诱导LTP/LTD这种双向突触可塑现象,并且CREB1/2对下游基因转录的调控及对突触活动的反馈是LTP/LTD诱导和维持的重要元件,这暗示了CREB1/2介导的正负反馈机制对于诱导和维持双向突触可塑性扮演着重要角色。最后,本文所建立的相关动力学模型可以被进一步推广到CREB依赖的更广泛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的研究中。(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张英驰,刘晓黎[9](2011)在《从细胞信号网络 寻找白血病治疗新靶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血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通过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不低,但是长期生存率不高。成年急性白血病患者远期生存率不到50%,老年患者低于20%。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方法治疗白血病。    靶向治疗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式,但是依赖于白血病细(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1-02-10)

杨韬,邓红莉,邵晨曦[10](2011)在《基于Agent和FSM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细胞信号转导网络仿真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Agent和FSM的仿真方法,在宏观水平与微观水平之间构建多Agent系统,仿真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融合了智能Agent技术和FSM模型实现分子建模,有效地模拟了信号传递的分子机制,并减少了外部通信。采用定性仿真建模分子构象,降低了组合复杂性。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1年03期)

细胞信号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受肿瘤环境影响所致功能异常,被认为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原因。因临床肿瘤相关DC的来源有限,限制了对其所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相关机制的研究。本课题利用临床肿瘤患者的血清培养细胞,建立了一套稳定、可靠的体外模拟肿瘤环境诱导DC功能失活的实验模型。利用此模型,对肿瘤血清诱导DC分化及成熟的表型和功能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的鉴定分析。同时,采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及一系列体外实验,分析和鉴定了可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主要胞内信号网络。研究结果显示,肿瘤血清显着抑制DC抗原吞噬、抗原提呈及细胞因子分泌的能力,导致其无法有效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一系列参与DC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相关基因发生了显着性改变,主要包括:(1)负责DC抗原提呈的MHC-Ⅱ家族;(2)IL-1与IFN-α/β通路上下游分子;(3)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表达谱等。根据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发现,细胞上游NF-κB经典通路及STAT3通路活化受到干扰可能是导致DC功能失活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强烈提示,肿瘤血清通过同时抑制NF-κB经典通路及STAT3通路,导致一系列下游基因转录调控的改变,干扰了 DC的诱导分化及成熟活化。肿瘤环境中包含大量促炎症及抑炎症信号,共同作用于DC并最终展现出对NF-κB经典通路及STAT3通路的抑制效果。同时DC诱导分化及成熟活化过程中胞内多条信号通路间的cross-talk也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本研究利用所建立的体外培养系统,发现肿瘤血清通过抑制NF-κB经典通路及STAT3通路干扰DC诱导分化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揭示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提供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胞信号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王冰冰,刘济.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的全局灵敏度分析[J].计算机仿真.2015

[2].李锐.肿瘤诱导树突状细胞信号网络失调与功能变化关系[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3].满梦华,张娅,蔡娜,马贵蕾,原亮.细胞信号网络功能鲁棒的简并性拓扑特征[J].生物信息学.2015

[4].孙雅彬,王大广,宋鄂,叶飞,张泳.高糖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增殖及细胞信号传导网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5].杨梅,郭田生.双相障碍的细胞信号网络机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3

[6].朱婷,董亚兵,孙惠强.流体剪切应力对成骨细胞信号调控网络影响的体外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2

[7].崔淼.微卫星不稳定性及突变对结直肠癌细胞信号网络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2

[8].张广辉.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动力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9].张英驰,刘晓黎.从细胞信号网络寻找白血病治疗新靶点[N].健康报.2011

[10].杨韬,邓红莉,邵晨曦.基于Agent和FSM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仿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

标签:;  ;  ;  

细胞信号网络论文-王冰冰,刘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