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有效教学;语文教学;思考
作者简介:洪从根,任教于江苏省建湖县冈东初级中学。
新课程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随之多样化,新课程下的语文有效教学到底意味着什么,怎样成为成功的语文教师,怎样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什么是一堂好课,怎样提高教学的效率,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等等,这些问题一直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焦点。研究有效性问题可以为当前教育指出一条新路。有效教学是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和教师同时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师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师有没有发展或成长。
一、有效教学的生长点——勤于学习、转变观念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要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原则,让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学会求知、做事、生活和共处,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我们必须关注的课题。
在教材观方面,我们要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学过程中,要活用教材,也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是“信奉而不唯是”,二是“遵循而有所立”。“不唯是”即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遵循”,也就是不能丢开教材,随心所欲。一句话,在用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时,要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创新。
在教学观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我们往往囿于教材甚至把教材当作金科玉律,自觉或不自觉地肢解课文,把教参的分析和教师的理解硬塞给学生,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忽略了学生对文章的个性解读,这样不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作指导,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只有不断学习、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对自己所应扮演角色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也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二、有效教学的关键点——培养兴趣、激发热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的思维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兴趣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注重课前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一个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思维很快拉到课堂上来,进入角色,通过故事、问题、诗歌、实物等多种形式导入,从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上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达成共鸣。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兴趣自然就产生了。
留意情感渗透,培养学习兴趣。走进课堂,要用饱含情感的语言,用富于激情的动作,将学生带入到预想的境界,再挖掘出课文的内涵,表现出课文的特色。平时要经常和学生谈心,疏导他们的思想疙瘩。师生感情融洽了,课堂上他们就不再那么约束,主动性有了,地位平等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水到渠成,课堂不再是一人唱“独角戏”。
讲究教学设计,激励学习兴趣。在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的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备课中要注意深挖教材的深度和宽度,力求做到“清”、“透”、“化”。“清”,即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一词一句都搞得清清楚楚;“透”,指要吃透教材;“化”,是指运用自如,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达到“化”的境界。如果让学生只观看教师“表演”,有时固然也会有趣,时间一长,学生必然索然寡味。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知识,必须讲究教学设计。对于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教学,要经常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或专题辩论,让他们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体悟语文,学生的获得必然是巨大的,兴趣必然是浓厚的。
三、有效教学的立足点——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如此,教学亦如此。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认知规律等,哪些方面很欠缺,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哪些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这些了然于胸,备课就有了针对性,否则就是盲人摸象,花了力气,收效甚微。而目前的语文现状是:由于学生层次的各不相同,教师无视这些因素,从自己的主观出发设计教学过程。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设计或是课堂教学:教师精心设计了精美的课件,惟妙惟肖地展示了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从现场来看,学生似乎很感兴趣,沉迷其中。但是一分析很多是无效教学:其一,从学生角度讲,这节课他们几乎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只是欣赏和配合教师的问题而已。其二,学生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参与探索吗?他们得到了什么发展?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中“学到了什么”和“怎样学”是同等重要的问题。所以,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教学得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懂得他们的的思想、感情,并能预测他们可能发生的疑问,使教学双方能协调一致,了解学情,才能以学定教。
四、有效教学的效益点——由内到外,渗透学法
叶圣陶先生在《几点看法》一文中指出:“学生要学的,不光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各科的学习中自己寻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本领。这是他们的一辈子的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需要。”课内学习,是课外发展的前提,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越扎实、越巩固,课外学习的能力也就越强,也就是说,课内学习是学生打好基础、获得自学本领的最佳途径。现行语文教材,编排体例新颖,所选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其内容和思想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平时的语文教学,就要组织学生学好这些课文,让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而且也很注重引导学生,从无字处读书,读社会这本活书,从中体会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和生存法则、道德准则。察人间百态,看世上千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文教学内容从社会生活中来,又回到社会生活中去,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教学,学是在教之下学,教是为学而教。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传授语文知识上,这样学生被动地接受,不能参加各种智力活动,实践机会少,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往往落空,这就是语文课上那么多课时,教师花那么大力气而往往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所以,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当十分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努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语文,如此才能很好地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
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在知识的真空里进行,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赞可夫指出的,学习能力发展总是与情感、意志、注意、兴趣互相联系。所以,指导语文学习方法,不是孤立进行,而是与语文知识的传授结合,与思想教育、感情培养结合。
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不仅注意系统地总结语文学习方法,而且还认真研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艺术,也就是说既要设法寻找学习语文的“钥匙”,还去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使用这把语文学习的“钥匙”。
综上所述,要实施语文有效教学,勤于学习,转变观念是根本,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观念滞后奢谈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热情是前提,否则有效教学就是一相情愿;了解学情,以学定教是保证,不然,漆黑一团,一锅粥,就是“睁眼瞎”的教学,吃力不讨好;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要场域,也是实现育人价值追求的主渠道,不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独霸课堂或不闻不问的放羊式课堂,有效教学也不可能实现;不注重课内外结合,学生营养就欠缺,底气就不足;不掌握方法,只会读书死,死读书,读死书,就是标准的“两脚书橱”,有效教学的目标能达成吗?当然,只有把这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尽快走出语文教学的怪圈,真正地实施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冈东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224732
ReflectiononEffectiveTeaching
HongConggen
Abstract:Thispaperexpoundssomereflectiononeffectiveteachingbasedontheauthor’steachingexperience,hopingtohelpteachersunderstandthemeaningofeffectiveteaching,thustorealizeeffectiveteaching.
Keywords:effectiveteaching;Chineseteaching;ref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