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病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理学,分子,肉瘤,教学改革,病理,医师,基因突变。
分子病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欧霞,杨志鸿,邹英鹰,王燮,刘兰[1](2019)在《将分子病理学纳入医学本科生选修课的教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病理学是现代医学中一门新的前沿交叉性学科,它具有广泛临床实用性,常用于癌症临床分期以及传染病的诊断中,在医学院校开展该门课程既是满足广大师生的学习诉求,又是顺应该学科的发展和进步。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在医学本科生中开展分子病理学选修课的意义以及教学方式,从开展该课程的紧迫性、国内外的实施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3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参考美国国家临床检验科学认证组织制订的培训指南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制订的肿瘤诊疗标准,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25期)
王哲,李晓晗,杨向红[2](2019)在《分子病理学内容引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当前医学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将分子病理学教学内容引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方案中,探讨新的培养模式与方法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指导老师们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科作为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与积极探索,建立了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从调整课程设置,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重视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的基本功训练,增加学术交流,制定健全的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借此培养符合现阶段疾病精准诊断和治疗需要的住院医师,从而促进临床学科和病理学科建设发展。(本文来源于《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向荣[3](2019)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内翻性生长及早期浸润的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1、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内翻性和浸润性生长基底膜PASM-Masson、IV型胶原阳性表达和浸润的关系。2、应用免疫组化鉴别膀胱内翻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和膀胱内翻性尿路上皮癌。3、研究微小癌栓鸡尾酒抗体双染法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脉管转移诊断中的应用。4、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分子病理学表达情况及意义。通过PASM-Masson、IV型胶原、微小癌栓鸡尾酒染色来辅助形态学诊断内翻性和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建立较为客观的诊断标准,帮助病理医师对内翻性和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及有无发生脉管转移进行鉴别诊断。研究方法: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膀胱内翻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膀胱内翻性尿路上皮癌和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共326例,其中膀胱内翻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73例,膀胱内翻性尿路上皮癌77例,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76例。所选病例进行HE、PASM-Masson、IV型胶原染色,Ki-67、P53、微小癌栓鸡尾酒抗体染色和分子病理检测。采用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2016版公布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类诊断标准诊断。研究结果:1、与内翻性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组相比,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组基底膜PASM-Masson和IV型胶原染色的缺失率明显增加,二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内翻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组与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组基底膜PASM-Masson和IV型胶原染色比较,乳头状瘤基底膜的完整性高于浸润性癌,二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内翻性乳头状瘤组与内翻性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组比较,基底膜PASM-Masson和IV型胶原染色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2、Ki-67染色结果显示内翻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组,Ki-67仅11例为阳性(15%),阴性62例(85%)。内翻性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组Ki-67呈较低表达,阳性74例(96%),阴性3例(4%)。而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组Ki-67表达非常明显,阳性175例(99%),阴性1例(1%)。乳头状瘤、内翻性癌和浸润性癌叁组中Ki-67表达率逐渐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两比较,叁组间互相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53染色结果显示内翻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组,阳性70例(96%),阴性3例(4%)。内翻性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组阳性73例(95%),阴性4例(5%)。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组阳性175例(99%),阴性1例(1%)。经统计学分析,P53在乳头状瘤、内翻性癌和浸润性癌叁组中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叁组间互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微小癌栓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及HE染色对脉管侵犯的检出率分别是38%(40/106)和20%(21/106)。经统计学分析,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与HE染色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分布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鸡尾酒染色可以提高脉管癌栓的检出率。并且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与HE染色脉管侵犯评估比较中,Kappa值=0.491,P<0.05,Kappa值位于0.4-0.75之间,一致性较好。4、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7、17号染色体和P16基因在膀胱内翻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组阳性表达率5%(1/20),在膀胱内翻性尿路上皮癌组中阳性表达率20%(11/54),在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组中阳性表达率78%(86/111)。4种探针联合在膀胱内翻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组与膀胱内翻性尿路上皮癌的比较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种探针联合在膀胱内翻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组与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比较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种探针联合在内翻性尿路上皮癌组与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PASM-Masson染色和IV型胶原染色可以用于鉴别具有内翻性生长模式的内翻性乳头状瘤与浸润性癌,但不能用于鉴别内翻性乳头状瘤和内翻性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在日常工作中,二者的鉴别诊断绝大多数依赖于组织形态学),进而帮助病理医师判断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是否发生早期浸润。2、Ki-67、P53在尿路上皮癌的表达水平高于乳头状瘤,在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非浸润性癌,可以结合HE形态学辅助鉴别诊断。3、鸡尾酒双重免疫组化适用于脉管癌栓的诊断,并能证实常规HE染色切片中可见的脉管侵犯,也能排除可能存在的假阳性,还能发现一些HE切片下难以观察的微小脉管癌栓。4、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鉴别尿路上皮良恶性肿瘤有确诊意义。5、采用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分子病理联合检测在膀胱尿路上皮病变中的表达,有助于不同膀胱尿路上皮病变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吴长发[4](2019)在《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在食管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在食管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食道癌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的病理学诊断,研究组采用FISH检测法。对两组患者活检组织中病理结果、病例等级、检测的准确度、FISH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病情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检测结果表明食道癌与3号、17号染色体着丝粒异常拷贝有关(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进行诊断时,采取更为敏感的FISH检测,显着提高检测的准确度,3号与17号染色体着丝点可以作为诊断食道癌的探针,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13期)
张文秋[5](2019)在《59例黑色素瘤患者分子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黑色素瘤(melanoma,MM)已经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增长率3%-5%。在中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约为0.55/10万,但死亡率约占皮肤恶性肿瘤的75%。虽然分子靶向治疗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但疗效仍不令人满意。因此,为了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我们需要了解黑色素瘤的分子病理学特点,找到其特异的基因突变。近年来,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CS)发展很快,国内外有很多利用此项技术进行少见甚至罕见肿瘤基因突变特点的研究,可以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方向。本研究收集了东北地区利用NGS技术对肿瘤组织11个癌症相关基因全外显子进行检测的数据,通过获得其基因突变特点进行相关生存分析,以期指导MM诊断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方向。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明确诊断为MM患者共59例,对其中的59例随访成功,末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1月1日。收集上述患者详细临床资料以及对上述患者3个癌症相关基因11个癌基因外显子基因检测而获得的详细基因突变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筛选与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数据以N(%)形式记录,计量数据以(?)±s形式记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中位生存期并验证等比例风险假设,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生存率的差别,并根据log-rank检验结果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探究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按0.05为检验水准,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中的11个癌基因外显子,包括B-RAF15、N-RAS2、N-RAS3、c-kit9、c-kit11、c-kit13、c-kit17、c-kit18、PDGFR12、PDGFR14、PDGFR18。在59例MM中发现突变的有7种,包括B-RAF15突变12例,N-RAS3突变2例,c-kit13突变2例,c-kit18突变2例,c-kit11突变1例,c-kit17突变1例。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发现NRAS、cKIT基因突变、性别、年龄与MM患者总生存期(ovearall survival,OS)有相关性(P<0.001、P=0.004、P=0.033、P=0.020)。但是肿瘤厚度、肿瘤位置、有无溃疡、TNM分期、BRAF基因突变与OS无明显相关性(P>0.05)。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RAS、cKIT基因突变是MM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MM患者性别、年龄、NRAS、cKIT基因突变与OS有相关性,肿瘤厚度、肿瘤位置、有无溃疡、T分期、N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治疗方式、BRAF基因突变等与OS无明显相关性。(2)NRAS、cKIT基因突变是MM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3)利用基因检测可以发现MM具有特征性基因突变特点,未来可能根据基因突变特征指导MM诊断及分子靶向治疗,为该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谢庆生,刘从容,谢晓飞,林仲秋[6](2019)在《《FIGO 2018妇癌报告》——病理及分子病理学指南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病理报告的内容除了组织病理学诊断外,还应包括与治疗及预后有关的特定信息。因此,病理医师必须充分了解和熟悉妇科肿瘤的临床或手术分期及治疗方案,从而确保病理报告中包含临床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同样,妇科肿瘤医师必须熟知妇科病理学所使用的术语,以便充分理解病理学报告。指南主要总结了几种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主要分子病理改变。因为篇幅所限且本文主要针对妇瘤科医生,我们主要保留了原文中的病理信息,删减了临床相关内容,(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骆敏,张玉梅,李永强,黄宇[7](2018)在《Ewing样肉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Ewing样肉瘤是好发于儿童与年轻人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Ewing样肉瘤与Ewing肉瘤具有相似的形态改变、免疫表型及临床表现。因此对于鉴别诊断形态不典型的Ewing肉瘤、不具有经典遗传学改变的小圆细胞肿瘤较为困难。目前,Ewing样肉瘤有CIC重排肉瘤和BCOR重排肉瘤两种亚型。现回顾性分析Ewing样肉瘤的分子病理特点并进行综述,以提高对Ewing样肉瘤的认识水平。(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王哲,张莹,李晓晗,杨向红[8](2018)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分子病理学相关知识现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分子病理学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是未来临床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满足临床疾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需求,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文章针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分子病理学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教育》期刊2018年08期)
张志丽[9](2018)在《分子病理学的发展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病理学是我国近几年来病理学诊断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主要用于肿瘤分子分型、靶向药物治疗及遗传性疾病的分型和诊断等领域。目前分子病理学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核酸分子杂交、免疫荧光、DNA序列分析、基因芯片及PCR技术等,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的分子病理技术应用于临床。但是我国分子病理学的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问题,尤其县级以下医院的分子病理几乎为空白。本文就近几年来分子病理学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8年16期)
于莹莹[10](2018)在《36例肺肉瘤样癌患者分子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是发病率较低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具有明显异质性及高度侵袭性的特征,较其他类型NSCLC预后生存不佳。因此,了解其分子病理学特点,找到特异的基因突变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发展日新月异,逐步开展利用此项技术研究少见、罕见肿瘤的基因突变特点,从而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借鉴作用。本研究利用NGS技术对肿瘤组织422个癌症相关基因全外显子进行检测,获得其基因突变特点,并进行生存分析,以期根据基因突变特征指导PSC诊断及分子靶向治疗,为该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吉林省肿瘤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明确诊断为PSC患者共36例,对其中的13例成功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18年1月30日,获得上述患者详细临床资料。利用NGS技术对36例患者进行全景癌基因外显子测序,获得详细基因突变数据。实验数据均利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同时利用Log-rank检验进行各组间比较。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现19种高频率基因突变,TP53(69.4%)、PKD1(38.9%)、THADA(33.3%)、KRAS(30.6%)、RB1单拷贝缺失(30.6%)、PIK3CA(25.0%)、EGFR(19.4%)、NF1(16.7%)、PTCH1(16.7%)、BRCA1(16.7%)、BRAF(16.7%)、ARID1A(16.7%)、MTOR(16.7%)、MET(13.9%)、CREBBP(11.1%)、ARID2(11.1%)、ALK(11.1%)、CDK12(8.3%)、EMLA4-ALK融合(5.6%)。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发现KRAS、BRCA1、ALK突变与PSC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有明显相关性(p=0.018、p=0.000、p=0.038)。但是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吸烟史、TNM分期等临床特征与OS无明显相关性(p>0.05)。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RAS突变是PSC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本研究共纳入36例PSC患者,筛选出19种高频率基因突变。2.PS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直径、肿瘤位置、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治疗方式等与OS无明显相关性。3.PSC患者的KRAS突变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KRAS突变型患者的OS比KRAS野生型明显缩短。4.利用NGS技术可以发现PSC具有特征性基因突变特点,未来可能指导临床靶向治疗。(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分子病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当前医学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将分子病理学教学内容引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方案中,探讨新的培养模式与方法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指导老师们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科作为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与积极探索,建立了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从调整课程设置,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重视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的基本功训练,增加学术交流,制定健全的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借此培养符合现阶段疾病精准诊断和治疗需要的住院医师,从而促进临床学科和病理学科建设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病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1].欧霞,杨志鸿,邹英鹰,王燮,刘兰.将分子病理学纳入医学本科生选修课的教学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9
[2].王哲,李晓晗,杨向红.分子病理学内容引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9
[3].向荣.膀胱尿路上皮癌内翻性生长及早期浸润的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
[4].吴长发.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在食管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9
[5].张文秋.59例黑色素瘤患者分子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D].吉林大学.2019
[6].谢庆生,刘从容,谢晓飞,林仲秋.《FIGO2018妇癌报告》——病理及分子病理学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
[7].骆敏,张玉梅,李永强,黄宇.Ewing样肉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8
[8].王哲,张莹,李晓晗,杨向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分子病理学相关知识现况调查[J].基础医学教育.2018
[9].张志丽.分子病理学的发展现状[J].基层医学论坛.2018
[10].于莹莹.36例肺肉瘤样癌患者分子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D].吉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