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设计反应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设计反应谱,平台值,研究历史,影响因素
设计反应谱论文文献综述
韩昕,薄景山,常晁瑜[1](2019)在《关于设计反应谱平台值及其标定方法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谱是表征地震强地面运动的一种方法,是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计算的基础。它的表达形式及其标定方法的研究是工程抗震领域研究的基本问题。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上,对抗震设计反应谱的沿革进行归纳和梳理,通过对比中美抗震设计规范,评述了设计反应谱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设计反应谱平台值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反应谱标定方法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抗震设计反应谱研究领域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给出建议。(本文来源于《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武帅,范瑞朋,王佩珏,陈浩[2](2019)在《基于不同设计反应谱的高拱坝动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动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效应时,设计反应谱是地震动的重要参数。目前SL 203—9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和NB 35047—2015《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两本抗震规范标准设计反应谱不同。文章以某高拱坝为例,采用不同设计反应谱生成的人工波,对大坝进行动力分析。研究成果表明:利用两种规范标准谱人工波计算出的坝体应力和横缝张开度规律一致,SL 203—97规范标准谱人工波计算得出的坝体拉应力较NB35047—2015规范标准谱减小超过25%,压应力减小10%~20%,横缝张开度减小30. 5%,研究成果为高拱坝进行抗震安全评价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9年08期)
孙渝刚,褚蒙,黄小林,丁振坤[3](2019)在《匹配设计反应谱的目标功率谱密度的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核管会标准审查大纲(SRP)3.7.1节要求,核电厂结构、系统和部件(SSCs)抗震设计时程需同时满足包络设计反应谱和匹配设计反应谱的目标功率谱密度(PSD)的要求。本文结合2014版SRP 3.7.1,对匹配设计反应谱的目标PSD的确定方法进行介绍,并根据其算法编写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算例分析对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所得RG1.60谱、美国中东部和西部基岩厂址谱的目标PSD与SRP 3.7.1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基于本文所得目标PSD和叁角级数迭加法所构造的加速度时程反应谱与设计反应谱匹配良好。本文所给出的目标PSD的确定方法可为核电厂抗震设计时程的PSD检验提供重要依据,且采用本文方法生成目标PSD,设计时程的PSD检验仅需包络该目标PSD的70%。(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李聪[4](2019)在《基于日本KiK-net井下阵列强震数据的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反应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谱是指在某一地震动作用下,具有一定阻尼的单质点体系的最大加速度反应、速度反应、位移反应随自振周期的变化曲线。世界各个地区建筑物抗震设计普遍采用设计反应谱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历史地震反应谱平均曲线来预测未来地震动和上部结构反应进而用于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理论上来讲设计反应谱需随不同地质条件而变化,但是有些建筑物抗震规范里采用的标准反应谱方法是一种经过简化的经验设计方法,设计反应谱曲线未充分考虑地质、场地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影响建筑物抗震安全设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十分有必要改进和提高现有设计反应谱的精确度,使其能充分考虑地质、场地条件对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和处理超过1400组的日本KiK-net井下阵列强震数据,得到不同地质、场地条件下的历史平均反应谱曲线,并对获得的平均反应谱曲线进行标定,研究地质、场地条件对反应谱曲线的影响,与中国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和和欧洲抗震设计规范Eurocode 8中的设计反应谱进行对比提出对设计反应谱曲线修改优化的建议;对基岩地震动数据处理得到基岩平均反应谱和放大谱,与地表反应谱比较分析,验证反应谱的规律性;利用地震波动学原理,结合信号学理论,编写场地反应软件,由基岩地震动预测地表地震动,研究土层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地条件对反应谱的特征周期、平台段高度、下降段的下降速率均有影响,经过对各类场地反应谱的比较,发现场地土由硬到软,平均反应谱平台段高度逐渐降低,这与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和Eurocode 8中的规定也有所不同。而在长周期段,自振周期大的结构在软弱场地上受到的加速度反应更大。不同场地条件基岩处的反应谱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地表反应谱的差异完全是由不同场地条件的土层不同的放大效应引起的。不同场地类型反应谱在不同周期段的反应谱值存在差异,是由于各类场地对地震波频率的过滤作用,地表地震波频率的含量与场地软硬程度有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蒋晓涵,薄景山,王竞,韩昕,郭晓云[5](2018)在《设计反应谱标定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反应谱及其标定方法的研究是工程抗震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之一。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设计反应谱及其标定方法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评述了研究进程中的若干节点问题;介绍了设计反应谱的标定原理和当前几种有代表性的设计反应谱的标定方法;分析了设计反应谱标定参数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设计反应谱及其标定方法研究中的强震资料积累问题、谱形状问题、标定参数的确定问题以及标定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赵培培[6](2018)在《设计反应谱拟合方法研究及特征参数统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反应谱是通过仪器记录并经过处理的强地面运动信息,利用强震记录研究不同场地的反应谱,对结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近20年来,我国在南北地震带所覆盖的川滇甘陕地区建立了大量的有详细场地资料的强震观测台站,获得了丰富的有研究价值的强震记录。本文在总结已有反应谱标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应谱标定方法。利用川滇甘陕地区大量的强震记录,统计分析了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参数。本文主要研究(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8年11期)
谭潜,李英民,邱立珊,向渊明,周小龙[7](2018)在《基于汶川地震记录及遗传算法的加速度设计反应谱》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加速度反应谱的长周期段太短且其取值出现需要抬高和降低两种大相径庭的研究结论;反应谱的特征周期(T_g)与动力放大系数(b)取值也存在争议。该文从中国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CSMNC)数据库中筛选汶川地震主震记录421条,根据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场地和地震分组对地震记录进行分类,计算常规地震记录与长周期地震动记录的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对比。同时,基于遗传算法和a_(max)-T_g四阶段拟合模型,利用得到的地震记录进行设计反应谱拟合,并对设计反应谱拟合模型的各种参数进行标定和校验,对规范设计谱的主要特征参数给出修正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地震动计算得到的反应谱长周期段的值比规范设计反应谱要低,而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的长周期段的值比规范设计谱要高,揭示了两种不同研究结论的根源;拟合得到的加速度设计谱与实际反应谱吻合程度要好于规范设计谱;说明了补充长周期地震动设计反应谱的必要性,为规范设计反应谱的修订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任晓崧,钟源,郭雪峰,宗刚[8](2018)在《人致激励下钢楼梯加速度设计反应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致激励下钢楼梯动力加速度反应是结构舒适度评价的重要指标,有必要建立可满足工程快速估算的实用方法。以某公共建筑的室内钢楼梯为工程背景,系统探讨了钢楼梯加速度设计反应谱的计算与拟合过程。选取不同教学楼、办公楼内共8部公共部位的钢楼梯,对行人上、下楼的步频进行实测统计。在标准激励系统动力方程基础上,采用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拟合建立了可应用于工程快速估算的实用设计反应谱。以某室内钢楼梯为实测对象,进行了单人和多人工况下的反应谱方法估算与实测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人致激励下钢楼梯加速度设计反应谱方法适用于一般钢楼梯振动水平的估算。(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20期)
赵培培,王振宇,薄景山[9](2018)在《竖向设计反应谱特征参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内川滇甘陕地区263个有详细场地资料的强震台站获得的802条竖向地震动加速度记录为研究对象,利用差分进化算法对每条竖向加速度反应谱进行拟合,分析不同场地类别、震级和震中距对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参数取值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竖向设计反应谱的起始周期和衰减指数基本不受各因素的影响,平台值和特征周期均随场地类别的提高而增大,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特征周期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而平台值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本文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最终给出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参数的建议取值,为我国建筑抗震规范中竖向地震作用的修订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8年03期)
蒋晓涵[10](2018)在《设计反应谱标定的工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20世纪30年代初M.A.Biot教授提出了地震反应谱的概念以来,地震反应谱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已成为人们分析地震动特性的重要方法;设计反应谱及其标定方法的研究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它已成为工程抗震设计不可缺少的工具。反应谱及其标定方法的研究是工程抗震研究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并且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设计反应谱的标定方法很多,各有所长,但缺乏统一的工程标定方法。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国内外的强震记录资料统计分析了反应谱平台值和特征周期的取值范围,提出了设计反应谱标定的工程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总结和评述了设计反应谱的标定原理,详细介绍了Newmark叁参数标定法、双参数标定法、最小二乘分段拟合标定法和反应谱标定的差分进化算法的标定的技术细节。采用刘红帅提出的验证方法对这四种标定方法进行比较,并用我国川滇甘陕地区的18条强震记录为例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差分进化算法标定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与地震反应谱拟合的最好。本文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收集到的地震反应谱进行标定并给出了相应的标定参数。2.按照震级、震中距和场地条件叁个因素对收集到的强震记录进行分组,统计分析了各组的反应谱平台值和特征周期的取值范围。总结了各组的反应谱平台值和特征周期值随场地类别、震级和震中距的变化特征。3.针对目前工程界在设计反应谱标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设计反应谱标定的工程方法和工作流程,阐述了新方法的标定的过程,并以两个不同场地为例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新方法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并且方便工程应用,可以较好地反映场地相关谱的特性,且场地相关谱规准谱的特征参数为标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本文来源于《防灾科技学院》期刊2018-06-01)
设计反应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动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效应时,设计反应谱是地震动的重要参数。目前SL 203—9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和NB 35047—2015《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两本抗震规范标准设计反应谱不同。文章以某高拱坝为例,采用不同设计反应谱生成的人工波,对大坝进行动力分析。研究成果表明:利用两种规范标准谱人工波计算出的坝体应力和横缝张开度规律一致,SL 203—97规范标准谱人工波计算得出的坝体拉应力较NB35047—2015规范标准谱减小超过25%,压应力减小10%~20%,横缝张开度减小30. 5%,研究成果为高拱坝进行抗震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设计反应谱论文参考文献
[1].韩昕,薄景山,常晁瑜.关于设计反应谱平台值及其标定方法的讨论[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9
[2].武帅,范瑞朋,王佩珏,陈浩.基于不同设计反应谱的高拱坝动力特性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
[3].孙渝刚,褚蒙,黄小林,丁振坤.匹配设计反应谱的目标功率谱密度的确定方法[J].核动力工程.2019
[4].李聪.基于日本KiK-net井下阵列强震数据的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反应谱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蒋晓涵,薄景山,王竞,韩昕,郭晓云.设计反应谱标定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讨论[J].世界地震工程.2018
[6].赵培培.设计反应谱拟合方法研究及特征参数统计[J].国际地震动态.2018
[7].谭潜,李英民,邱立珊,向渊明,周小龙.基于汶川地震记录及遗传算法的加速度设计反应谱[J].土木工程学报.2018
[8].任晓崧,钟源,郭雪峰,宗刚.人致激励下钢楼梯加速度设计反应谱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9].赵培培,王振宇,薄景山.竖向设计反应谱特征参数的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8
[10].蒋晓涵.设计反应谱标定的工程方法[D].防灾科技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