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菌丝体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菌丝体,菌丝,形态,酸碱度,乳酸,淀粉酶,丝状。
菌丝体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黄敏敏,刘洋,颜振兰,张闽春,李巍[1](2019)在《酸碱度对秀珍菇新品种福秀163菌丝体形态及锁状个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酸碱度的培养基培养实验和应用日本电子JSM-6380LV扫描电镜观察拍照后用DPS软件进统计分析,研究了不同酸碱度对福秀163菌丝体干重、大小、锁状个数和表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4处理的福秀163菌丝干重分别比A1、A2、A3和A5处理的福秀163菌丝干重增加了6.60%、4.31%、2.42%和10.78%,差异达到极显着(p<0.01)。A4处理的福秀163菌丝最大直径比A1和A5处理的福秀163菌丝分别增加了31.25%和35.49%,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A4处理的福秀163菌丝锁状个数最多,分别比A1、A2、A3和A5处理的福秀163锁状个数多了200.00%、125.00%、60.71%和400.00%,差异极显着水平(p<0.01)。电镜观察显示,不同酸碱度下福秀163菌丝体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甚至菌丝和锁状形态严重改变;有的菌丝体扁、大小不均且表面纹饰模糊,有的菌丝锁状大小均匀,有的菌丝干瘪或无纹饰。pH对福秀163菌丝体大小、锁状个数和表面结构有一定的影响。A4处理福秀163菌丝大小和锁状个数极显着高于其它处理,不同pH福秀163菌丝体表面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黄敏敏,张闽春,黄晓丽,刘洋,李巍[2](2019)在《酸碱度对秀珍菇新品种福秀5669菌丝体形态及锁状个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了培养基不同酸碱度对秀珍菇新品种福秀5669菌丝体直径、锁状个数和表面结构的影响,以期为福秀5669生产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酸碱度条件下相同PDA培养基不加琼脂液体培养的试验,应用日本电子JSM-6380 LV扫描电镜观察拍照后用DPS软件进行差异显着性检验分析。结果:C_5(pH 9)处理的福秀5669菌丝宽比C_1(pH 5)、C_2(pH 6)、C_3(pH 7)、C_4(pH 8)及C6(pH 10)处理的福秀5669菌丝分别宽了92.80%、31.69%、31.69%、28.53%和22.75%,差异达显着或极显着水平(P<0.05和P<0.01)。而福秀5669菌丝锁状个数C_5也比C_1、C_2、C_3、C_4及C6处理锁状个数多,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电镜观察显示,不同酸碱度条件下福秀5669菌丝体表面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有的菌丝表面无纹饰或纹饰模糊,有的呈扁条状,有的菌丝断裂、大小不均匀;锁状联合表面有的光滑无纹饰,有的大小不均、纹饰模糊、干瘪。结论:pH对5669菌丝体直径、锁状个数和表面结构有一定的影响。C_5处理福秀5669菌丝直径和锁状个数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不同pH条件使福秀5669菌丝体表面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9年04期)
蒋雪薇,李浩,杨琛,许延涛,罗晓明[3](2016)在《丝状真菌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体形态控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丝状真菌广泛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中,其菌丝体形态与发酵液粘度、目的产物产量有着密切关系,是发酵过程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综述了丝状真菌液体深层发酵中菌丝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分析与表征方法、菌丝球形成机理及菌丝体形态控制对发酵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量化描述丝状真菌的生长是精确控制发酵过程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6年09期)
周燕丽[4](2015)在《茯苓液态发酵条件对菌丝体形态及主要代谢产物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茯苓是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的一种真菌,属于常见中药,具有渗湿、利尿、健脾等功效。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生产茯苓不受地域、气候、病虫害等条件制约,周期短、产量大,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其主要代谢产物为叁萜和多糖类物质,其中茯苓多糖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抗肿瘤、抗诱变等功能,叁萜类化合物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抗肿瘤、抗惊厥、抗炎等功能。相关研究表明丝状真菌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形态与代谢产物的积累相关。本文有鉴于此,通过调控茯苓液态发酵条件,研究菌丝体形态及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研究茯苓液态发酵过程中,改变发酵条件,通过IPP软件分析各条件发酵的菌丝体形态时发现,菌丝体形态和代谢产物积累量发生显着地变化。在基础培养基不变的情况下,培养基各组分及培养条件分别为:葡萄糖浓度为60 g/L,蛋白胨浓度20 g/L,玉米粉浓度20 g/L,KH_2PO_4浓度3 g/L,MgSO_4浓度1 g/L,VB_1浓度8 mg/L及装液量为70 mL;接种量为6%;pH为5;温度为28℃;转速为150 r/min;发酵7 d时,菌丝体形态主要为直径在0.8~2.5 mm之间且表面粗糙的中型菌球,此时有利于茯苓液态发酵胞外多糖的积累。在基础培养基不变的情况下,培养基各组分及培养条件分别为:葡萄糖浓度为20 g/L,蛋白胨浓度10 g/L,玉米粉浓度8 g/L,KH_2PO_4浓度2g/L,MgSO_4浓度1 g/L,VB_1浓度6 mg/L时,在装液量为50 mL,接种量为6%,pH为5.5,温度为26℃,转速为130 r/min,发酵11 d时,菌丝体形态主要为直径在0.8~2.5 mm范围内且表面光滑的中型菌球,此时有利于茯苓胞内叁萜的积累。研究了不同月份液态发酵茯苓菌丝体的形态及主要代谢产物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发酵的菌丝体形态与主要代谢产物产量差异明显,其中,2月份液态发酵的菌丝体中型菌球数量较少,生物量及主要代谢产物产量较低;8月份的菌丝体中型菌球数量较多,生物量及主要代谢产物胞外多糖、水溶性胞内多糖、碱溶性胞内多糖、胞内总叁萜产量均较高,分别高达18.56 g/L、0.91 g/L、14.69%、44.09%和8.81%;且菌丝体形态与代谢产物的关系同样表现为中型且表面粗糙的菌球形态时可促进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的积累,中型且表面光滑的菌球形态可促进胞内叁萜的积累。(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张杰[5](2012)在《米根霉乳酸发酵过程菌丝体的形态控制及对乳酸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摇瓶和发酵罐发酵方法研究了米根霉菌丝体聚集形态对乳酸产量的影响.摇瓶发酵显示,当发酵液的pH值下降到2.8~3.4之间时,加入酸中和剂CaCO3,菌丝体可聚集成均匀的小菌丝球,乳酸产量接近100 g/L.提前或延迟加入CaCO3,菌丝体不能形成小菌丝球,同时乳酸产量显着降低.在发酵罐中,孢子接种量为3×105个/mL,菌丝生长期搅拌转速500 r min1,产酸期搅拌转速400 r min1,在发酵液pH值下降到3.0时流加CaCO3,使pH值缓慢升高并维持在5.3附近,菌丝体形成均匀的小菌丝球,乳酸产量可达110.3 g/L.(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王国良,贾士儒,陈立业,宋帅,郭凤柱[6](2011)在《菌丝体形态对淀粉酶产色链霉菌CGMCC3145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淀粉酶产色链霉菌CGMCC3145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ε-PL),考察Mg2+和孢子浓度对菌丝体形态和ε-PL的影响。结果表明,Mg2+可以使菌丝体更好地分散,培养基中添加0.5 g/L Mg2+,ε-PL比对照组提高了30.91%;发酵初始时添加Mg2+对ε-PL的生物合成最有利。当接种1.0×105 cfu/mL孢子悬液时,菌丝球直径为1.0×108 cfu/mL的2.66倍。相反,ε-PL产量、生物量、菌丝球的体积和菌丝球个数/mL与孢子接种浓度呈正相关,当接种1.0×108 cfu/mL孢子悬液时,上述4个指标分别比接种1.0×105 cfu/mL时提高68.2%、58.8%、126.2%和114.9%。(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11年07期)
郑志,杜威,姜绍通,吴学凤,李兴江[7](2010)在《米根霉不同菌丝体形态对重复间歇发酵生产L-乳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米根霉在3L发酵罐重复间歇发酵过程中,菌体形态对发酵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絮状米根霉首批发酵产L-乳酸为105.8g/L,葡萄糖转化率88.12%,球状米根霉产L-乳酸105.0g/L,葡萄糖转化率87.50%;在重复间歇发酵过程中,球状米根霉前6批产L-乳酸均保持在80.00g/L以上,第7批产L-乳酸78.60g/L,葡萄糖转化率均高于87.33%,产酸效率最高可达到4.26g/(L·h),而絮状米根霉前4批产L-乳酸可保持在80.00g/L以上,第5批产L-乳酸78.30g/L,第6批产L-乳酸77.40g/L,第7批产L-乳酸70.20g/L,产酸效率最高可达4.07g/(L·h)。研究数据显示,球状米根霉更适于重复间歇发酵生产L-乳酸。(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0年09期)
黄敏敏,江枝和,翁伯琦[8](2010)在《不同pH值条件下金福菇菌丝体形态的电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pH值相同培养基对金福菇菌丝体大小、锁状个数和表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8处理的金福菇菌丝宽比pH值为6、7处理的金福菇菌丝宽了17.24%和22.30%,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而金福菇菌丝锁状个数也比pH值为6和7处理的金福菇锁状个数多了75.19%和133.00%,差异达显着和极显着水平(P<0.05和P<0.01)。电镜观察显示,不同pH值条件下金福菇菌丝体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甚至形态严重改变;有的菌丝体扁和纹饰模糊,表面粘着单核体或堆积花菜状。有的锁状大小均匀,有的干瘪或无纹饰。(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郑孝贤,邱观荣,唐信东,程元荣[9](2009)在《环孢菌素A高产菌株摇瓶发酵及菌丝体的形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雪白白僵菌CA411产环孢菌素A的摇瓶发酵条件,使该菌株的发酵效价提高了110%以上。采用补水发酵工艺,提高菌体生长速度,使发酵周期缩短2d。对摇瓶发酵过程中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初步揭示发酵各时期菌体形态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张炳炽,朱岭仁,张卫东[10](1995)在《银耳菌丝体的形态与银耳母种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孢子分离、基内分离的方法获得纤细的银耳次生菌丝、节孢子和原基。而银耳次生菌丝还以白毛团、白色谷粒、基内菌丝和绒毛的形态存在。银耳菌丝体的形态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纤细的银耳次生菌丝、基内菌丝、菌龄短的原基组织和绒毛都能与伴生菌混合培养,配制成银耳母种。其中叁种形态与伴生菌配制母种未见报导。只要正确辩识银耳菌丝体的不同形态和菌龄,掌握适宜的条件和技术,不仅简化了银耳的分离方法,而且提高了制作母种的成功率,用来生产优质原种和釉培种,经过袋栽和瓶栽获得了高产银耳。(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1995年01期)
菌丝体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了培养基不同酸碱度对秀珍菇新品种福秀5669菌丝体直径、锁状个数和表面结构的影响,以期为福秀5669生产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酸碱度条件下相同PDA培养基不加琼脂液体培养的试验,应用日本电子JSM-6380 LV扫描电镜观察拍照后用DPS软件进行差异显着性检验分析。结果:C_5(pH 9)处理的福秀5669菌丝宽比C_1(pH 5)、C_2(pH 6)、C_3(pH 7)、C_4(pH 8)及C6(pH 10)处理的福秀5669菌丝分别宽了92.80%、31.69%、31.69%、28.53%和22.75%,差异达显着或极显着水平(P<0.05和P<0.01)。而福秀5669菌丝锁状个数C_5也比C_1、C_2、C_3、C_4及C6处理锁状个数多,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电镜观察显示,不同酸碱度条件下福秀5669菌丝体表面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有的菌丝表面无纹饰或纹饰模糊,有的呈扁条状,有的菌丝断裂、大小不均匀;锁状联合表面有的光滑无纹饰,有的大小不均、纹饰模糊、干瘪。结论:pH对5669菌丝体直径、锁状个数和表面结构有一定的影响。C_5处理福秀5669菌丝直径和锁状个数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不同pH条件使福秀5669菌丝体表面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丝体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黄敏敏,刘洋,颜振兰,张闽春,李巍.酸碱度对秀珍菇新品种福秀163菌丝体形态及锁状个数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2019
[2].黄敏敏,张闽春,黄晓丽,刘洋,李巍.酸碱度对秀珍菇新品种福秀5669菌丝体形态及锁状个数的影响[J].食用菌.2019
[3].蒋雪薇,李浩,杨琛,许延涛,罗晓明.丝状真菌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体形态控制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16
[4].周燕丽.茯苓液态发酵条件对菌丝体形态及主要代谢产物影响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
[5].张杰.米根霉乳酸发酵过程菌丝体的形态控制及对乳酸产量的影响[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
[6].王国良,贾士儒,陈立业,宋帅,郭凤柱.菌丝体形态对淀粉酶产色链霉菌CGMCC3145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的影响[J].酿酒科技.2011
[7].郑志,杜威,姜绍通,吴学凤,李兴江.米根霉不同菌丝体形态对重复间歇发酵生产L-乳酸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0
[8].黄敏敏,江枝和,翁伯琦.不同pH值条件下金福菇菌丝体形态的电镜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2010
[9].郑孝贤,邱观荣,唐信东,程元荣.环孢菌素A高产菌株摇瓶发酵及菌丝体的形态变化[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
[10].张炳炽,朱岭仁,张卫东.银耳菌丝体的形态与银耳母种制备研究[J].中国食用菌.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