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插座论文和设计-文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形插座,包括:壳体、组装在壳体一端的上盖、组装在壳体另一端且与上盖相对设置的下盖、火线铜片、地线铜片以及零线铜片,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火线铜片的第一内架,以及用于放置所述地线铜片和零线铜片的第二内架;所述第二内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地线铜片的内架底面和用于放置所述零线铜片且固定在所述内架底面上的支撑体,所述第二内架位于所述第一内架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火线铜片放置在第一内架上,地线铜片和零线铜片均放置在第二内架上,第二内架的支撑体隔开地线铜片和零线铜片,减少作为隔离板的内架的使用数量,简化组装工艺,优化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方形插座,包括:壳体、组装在壳体一端的上盖、组装在壳体另一端且与上盖相对设置的下盖、火线铜片、地线铜片以及零线铜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火线铜片的第一内架,以及用于放置所述地线铜片和零线铜片的第二内架;所述第二内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地线铜片的内架底面和用于放置所述零线铜片且固定在所述内架底面上的支撑体,所述第二内架位于所述第一内架的上方。

设计方案

1.一种方形插座,包括:壳体、组装在壳体一端的上盖、组装在壳体另一端且与上盖相对设置的下盖、火线铜片、地线铜片以及零线铜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火线铜片的第一内架,以及用于放置所述地线铜片和零线铜片的第二内架;所述第二内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地线铜片的内架底面和用于放置所述零线铜片且固定在所述内架底面上的支撑体,所述第二内架位于所述第一内架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铜片包括火线连接部以及与火线连接部连接的四个火线插合口,所述地线铜片包括地线连接部以及与地线连接部连接的四个地线插合口,所述零线铜片包括零线连接部以及与零线连接部连接的四个零线插合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上盖和第二内架之间且用于抵压住所述零线插合口和地线插合口的第三内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插座设有四个面,在方形插座的每个面上,从下盖往上盖的方向,依次是火线插合口、地线插合口和零线插合口;所述方形插座还包括:

四个插孔固定架,用于固定所述每个面上的火线插合口、地线插合口和零线插合口,并与所述第一内架、第二内架、第三内架装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内架包括与所述第一内架装配连接的卡扣体,或所述第一内架包括与所述第三内架装配连接的卡扣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内架还包括呈非平面的第三内架表面,所述第三内架表面设有表面主体以及与表面主体连接的四个第一压合部和四个第二压合部,其中所述第一压合部抵压住固定在第二内架上的地线插合口上,所述第二压合部抵压住固定在第二内架上的零线插合口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架的内架底面包括四个第三压合部,用于抵压住所述火线插合口;所述第二内架的支撑体有四个,用于支撑四个所述零线插合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支撑体具有高端和低端,所述支撑体的低端前部设有挡墙,所述挡墙的高度高于所述支撑体低端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铜片、地线铜片、零线铜片都是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插合口均比所述火线插合口和零线插合口小。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插座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形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方形插座内部结构为层状布局,即一个隔板上放置一个铜片,这种布局造成了隔板个数多,装配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形插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隔板多、不稳固、装配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形插座,包括:壳体、组装在壳体一端的上盖、组装在壳体另一端且与上盖相对设置的下盖、火线铜片、地线铜片以及零线铜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火线铜片的第一内架,以及用于放置所述地线铜片和零线铜片的第二内架;所述第二内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地线铜片的内架底面和用于放置所述零线铜片且固定在所述内架底面上的支撑体,所述第二内架位于所述第一内架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火线铜片包括火线连接部以及与火线连接部连接的四个火线插合口,所述地线铜片包括地线连接部以及与地线连接部连接的四个地线插合口,所述零线铜片包括零线连接部以及与零线连接部连接的四个零线插合口。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上盖和第二内架之间且用于抵压住所述零线插合口和地线插合口的第三内架。

优选地,所述方形插座设有四个面,在方形插座的每个面上,从下盖往上盖的方向,依次是火线插合口、地线插合口和零线插合口;所述方形插座还包括:

四个插孔固定架,用于固定所述每个面上的火线插合口、地线插合口和零线插合口,并与所述第一内架、第二内架、第三内架装配。

优选地,所述第三内架包括与所述第一内架装配连接的卡扣体,或所述第一内架包括与所述第三内架装配连接的卡扣体。

优选地,所述第三内架还包括呈非平面的第三内架表面,所述第三内架表面设有表面主体以及与表面主体连接的四个第一压合部和四个第二压合部,其中所述第一压合部抵压住固定在第二内架上的地线插合口上,所述第二压合部抵压住固定在第二内架上的零线插合口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内架的内架底面包括四个第三压合部,用于抵压住所述火线插合口;所述第二内架的支撑体有四个,用于支撑四个所述零线插合口。

优选地,所述每个支撑体具有高端和低端,所述支撑体的低端前部设有挡墙,所述挡墙的高度高于所述支撑体低端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火线铜片、地线铜片、零线铜片都是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地线插合口均比所述火线插合口和零线插合口小。

本实用新型的火线铜片放置在第一内架上,地线铜片和零线铜片均放置在第二内架上,第二内架的支撑体隔开地线铜片和零线铜片,减少作为隔离板的内架的使用数量,简化组装工艺,优化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方形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方形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方形插座的地线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方形插座的零线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方形插座的火线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方形插座的第一内架分别与下盖和火线铜片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在图7的基础上组装第二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二内架的单独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在图8的基础上在第二内架上依序组装地线铜片和零线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在图10的基础上与第三内架组装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在图10的基础上第三内架分别与第一内架和第二内架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方形插座的插孔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在图12的基础上组装插孔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方形插座,其包括具有四个侧面的壳体6、组装在壳体6一端的上盖5、组装在壳体5另一端且与上盖5相对设置的下盖1、四个插孔固定架13、通过螺丝与下盖1连接的第一内架3、放置在下盖1和第一内架 3之间的断路器2、放置在第一内架3和下盖1之间的第二内架11和第三内架8、放置在第三内架8和上盖5之间且固定在上盖5上的USB模块4、放置在第三内架8和上盖5之间且固定在上盖5上的电源板7、放置在下盖1内且装配在一起的第一压线架2和第二压线架15、放置在第一内架3和下盖1之间的断路器14、放置在第一内架3和第二内架11之间的火线铜片12以及放置在第二内架11内的地线铜片10和零线铜片9。其中零线铜片9、地线铜片10和火线铜片12依序设置且均采用有金属(如铜片)一体式折弯方式成型,零线铜片9、地线铜片10 和火线铜片12均设有四个插合口;第二内架11位于所述第一内架3的上方。

方形插座具有四个面。

其中,上盖5上设有3个开口51,USB模块4也设有分别与3个开口51对应的USB接口41。USB模块4固定在上盖5的一侧,电源板7固定在上盖5的另一侧。

外接电源线100穿过下盖1后与电源板7连接,外界电源线100穿过下盖1 的过程中,装配在一起的第一压线架2和第二压线架15固定住电源线100,

以将方形插座接通电源。

如图4所示,插座的插口为适合中标或奥标插脚的形状。但,本发明的方形插座结构也可应用于其他标准的插脚,如美标、英标、日标的插脚等。地线铜片 10呈面状结构,其包括地线连接部101、与地线连接部101连接的四个地线插合口102以及与其中一个地线插合口102连接的地线连接片103,其中每个地线插合口102由铜片采用180°折弯形成。

如图5所示,零线铜片9包括零线连接部91、与零线连接部91连接的四个零线插合口92以及与其中一个零线插合口92连接的零线连接片93,其中零线插合口92由铜片采用撕裂工艺成型,零线插合口92与零线连接部91之间呈一定的角度。

如图6所示,火线铜片12包括火线连接部121、与火线连接部121连接的四个火线插合口122、以及与其中一个火线插合口122连接的火线连接片123,其中火线插合口122由铜片采用撕裂工艺成型,火线插合口122与火线连接部 121之间呈一定的角度。

其中地线插合口102均比火线插合口122和零线插合口92小,使得地线插合口102与火线插合口122和零线插合口92之间的距离符合安规要求。

如图7所示,下盖1上设有四个第一定位柱101和四个第二定位柱102,第一定位柱101用于固定壳体6,第二定位柱102用于固定第一内架3。

第一内架3包括与第二定位柱102组装连接的第一内架底面31和设置在第一内架底面31上的四个第一隔开空间32和四个第一内架柱体33,第一隔开空间32呈U型,每个第一内架柱体33位于一个第一隔开空间32内且固定在第二内架底面31上。

第一内架3还包括垂直固定在第一内架底面31上的12个第一内架支撑体 34,其中每三个支撑体34依序连接,依序连接的三个第一内架支撑体34和第一内架底面31围设形成第一隔开空间32。

第一内架3还包括位于每个第一隔开空间32内的倾斜块321,通过倾斜块 321使得第一隔开空间32为倾斜支撑面,以便于支撑火线插合口122。

第一内架3还包括固定在每个第一隔开空间32外侧的第一卡扣35和第一柱 36,第一卡扣35和第一柱36垂直固定在对应第一内架支撑体34外侧。其中第一卡扣35与第三内架8组装连接,第一柱36与对应的插孔固定架13组装连接。

组装时,火线铜片12的火线连接部121放置在第一内架3的第一内架底面 31上,火线铜片12的每个火线插合口122固定在对应的第一隔开空间32空间内。

如图8至图10所示,第二内架11放置在第一内架3的上方且与第一内架柱体33组装连接。

第二内架11包括第二内架底面111、垂直固定在第二内架底面111上的四个第二支撑体112以及四个第二柱118。第二柱118位于对应第二支撑体112的外侧。其中第二内架底面111包括四个第三压合部120,用于抵压住下方放在第一内架3上的所述火线插合口122。第二支撑体112有四个,用于支撑四个所述零线插合口92。其中地线铜片10放置和固定在第二内架底面111上,零线铜片 9放置在第二支撑体112上。第二柱118与对应的插孔固定架13组装连接。

第二支撑体112设有呈斜面的第二支撑面113,第二支撑面113用于放置零线插合口92。

每个第二支撑体112具有高端和低端,所述支撑体的低端前部设有挡墙,所述挡墙的高度高于所述支撑体低端的高度;第二内架11还包括位于第二内架底面111上且位于第二支撑体112的低端前部的挡墙114,所述挡墙114的高度高于第二支撑体112低端的高度,挡墙114用于抵挡住零线插合口92并防止零线插合口92从第二支撑面113上滑下来。

第二内架111还包括位于第二内架底面111上的多个第三支撑体115,零线连接部91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体115上,多个第三支撑体115使得零线铜片9 与地线铜片10之间隔开。

第二内架111还包括四个第四支撑体116,所述第二内架底面111、第四支撑体116和第二支撑体112围设形成第二隔开空间1191,地线铜片10的地线插合口102放置在第二隔开空间1191内。

组装时,地线铜片10的地线连接部101放置在第二内架底面111上,地线插合口102放置在第二隔开空间1191内;零线铜片9的零线连接部91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体115上,零线插合口92的放置在第二支撑体112,即采用第三支撑体115和第二支撑体112在第二内架11上隔开地线铜片10和零线铜片9。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三内架8位于上盖5和第二内架11之间且用于抵压住零线铜片9,第三内架8用于把零线铜片9抵压在第二内架11的第二支撑体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内架8包括呈非平面的第三内架表面81、与第三内架表面81垂直向下延伸的四个卡扣体82、设置在每个卡扣体82上的卡扣槽83 以及设置在第三内架表面81侧边的第三柱84。其中第三柱84与对应的插孔固定架13组装连接。

第三内架表面81设有表面主体811以及与表面主体811连接的四个第一压合部812和四个第二压合部813,其中表面主体811呈非平面,第一压合部812 与对应的第二压合部813连接。第一压合部812呈平面且用于抵压住下方在第二内架11上的地线插合口102,第二压合部813呈斜面且用于抵压住下方在第二内架11上的零线插合口92,第一压合部812和第二压合部813分别将地线插合口102和零线插合口92压紧,以保证外部插脚插入时有一定夹持力。

组装时,第三内架8套在组装有地线铜片10和零线铜片9的第二内架11 和组装有火线铜片12的第一内架3的上方,第一压合部812抵压住在地线插合口102上,第二压合部813抵压住在零线插合口92上,同时第一内架3的第一卡扣35扣持在第三内架8的卡扣体82的卡扣槽83内,以将火线铜片12、地线铜片10和零线铜片9组装在第一内架3、第二内架11和第三内架8之间。

如图13和图14所示,方形插座设有四个面,所述方形插座包括四个插孔固定架13,分别位于壳体6内部的四个侧面、分别用于固定所述每个面上的火线插合口122、地线插合口102和零线插合口92,且分别与第一内架3、第二内架 11和第三内架8装配。

每个插孔固定架13包括与火线铜片12的火线插合口122对应连接的第一插孔131、与地线铜片10的地线插合口102对应连接的第二插孔132、与零线铜片 9的零线插合口92对应的第三插孔133、与第一内架3的第一柱36组装连接的第一连接孔134、与第二内架12的第二柱118组装连接的第二连接孔135以及与第三内架8的第三柱84组装连接的第三连接孔135,实现插孔固定架13分别与第一内架3、第二内架11和第三内架8之间固定连接。

即:在方形插座的每个面上,从下盖1往上盖5的方向,依次是火线插合口 122、地线插合口102和零线插合口92。

插孔固定架13与上盖5和下盖1结合以后,插孔固定架13可以保证火线铜片12、地线铜片10和零线铜片9的夹持力,使方形插座的整个内部组装形成一个利于装配的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火线铜片放置在第一内架上,地线铜片和零线铜片均放置在第二内架上,第二内架的支撑体隔开地线铜片和零线铜片,减少作为隔离板的内架的使用数量,简化组装工艺,优化成本。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改进、润饰和等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方形插座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8631.3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298435U

授权时间:20190823

主分类号:H01R 13/502

专利分类号:H01R13/502;H01R13/40;H01R13/02;H01R13/10;H01R13/652;H01R27/00;H01R13/66;H01R13/70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雪象村航嘉工业园1#厂房四楼EF区

发明人:文杰;王军;文小娟

第一发明人:文杰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何兵;饶盛添

代理机构:44439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道勤知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方形插座论文和设计-文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