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粗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曲霉,胃蛋白酶,糖苷酶,曲线,蛋白,胰蛋白酶,皂素。
粗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周岩,刘成,耿中峰[1](2016)在《乙醇法丁二烯的粗分离工艺设计与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乙醇吸收的方法,在吸收塔和解吸塔中分别实现丁二烯与轻组分和丁二烯与重组分的分离。利用Aspen Plus对此吸收-解吸系统进行了模拟与优化,确定了总吸收剂用量和新鲜吸收剂用量,得到了吸收塔和解吸塔最优的工艺参数。(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6年12期)
李艳丽,陈列忠,陶瑛妮[2](2014)在《黄孢原毛平革菌茶皂素脱色酶的粗分离及酶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TS-07发酵液中的茶皂素脱色酶进行粗分离,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硫酸铵沉降法所得粗酶粉的酶活力高达52 971 U·g-1;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作用pH值为4.5;该酶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H值3.0~7.5环境下都比较稳定;Fe3+、Ca2+和Ni2+对酶活影响不大,Hg2+能强烈抑制茶皂素脱色酶的活性;10%(V/V)有机溶剂丙酮、异丙醇、乙醇和乙腈能保留茶皂素脱色酶大部分的活力;反应体系中H2O2达到5%,茶皂素脱色酶仍能保持较高的活力;而在反应底物不存在的情况下,茶皂素脱色酶与0.25%的H2O2保温1 h后,酶活残余量仍能达到80%以上。(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狄建军,袁绍辉,王云,魏永春,黄凤兰[3](2013)在《蓖麻籽蛋白质的粗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蓖麻籽中总蛋白为研究对象,对磷酸盐法提取蓖麻籽中粗蛋白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硫酸氨饱和度为70%时对蓖麻籽中粗蛋白的提取效率最高;利用优化后的磷酸盐法对7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蓖麻籽中的蛋白质进行粗提取,并利用紫外分析法对所提取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蓖麻籽中的粗蛋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自植株授粉后到获取蓖麻籽的时间间隔越长蓖麻籽中总蛋白积累量就越高。(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2期)
王春磊,王瑜,曲云,刘鹏举,王琪[4](2012)在《化工碳五粗分离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在原有化工碳五分离的基础上增加了再脱间戊二烯塔,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建模进行模拟优化,模拟结果二聚反应器环戊二烯热聚为双五戊二烯以便于脱除转化率99.3%;脱碳六塔双环戊二烯含量为66.16%;异戊二烯间戊二烯分离塔塔釜产品中异戊二烯含量为0.51%,塔顶产品中间戊二烯含量1.6%;再次脱间戊二烯塔塔顶异戊二烯中间戊二烯含量820ppb,塔底产品中异戊二烯含量19.5%。均可达到分要求,有效地分离了异戊二烯和间戊二烯。(本文来源于《化工中间体》期刊2012年04期)
张秀峰,高丽美,韩榕[5](2010)在《小麦幼叶中小G蛋白的粗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小麦幼苗叶片中的蛋白进行了粗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在20.1 KDa~31 KDa间呈现一条蛋白条带,经分析其分子量约为23.1 KDa,占所提取总蛋白的2.93%,推测其为小G蛋白家族中的成员.采用传统的硫酸铵盐析法对此目的蛋白进行粗分离.结果显示,30%的硫酸铵饱和度可将该蛋白分离,且所含杂蛋白量最少,其纯度和得率分别是22.96%和47.3%,是进一步细分离纯化的较好选择.(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王立晖,袁永俊,孙勇民,李培俊[6](2007)在《水解酪蛋白制备生物活性肽的粗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ephadexG-15交联葡聚糖凝胶柱(1.7cm×57.5cm)粗分离胃蛋白酶的酪蛋白水解液,根据Sephadex G-15分离蛋白质的标准曲线方程lgM=4.82216-2.81531Kav得到水解度与分子量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07年11期)
李艳丽,许少春,许尧兴,李孝辉[7](2007)在《米曲霉ZW-06中性蛋白酶的粗分离及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ZW-06发酵干曲中对中性蛋白酶进行粗分离,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硫酸铵沉降法所得粗酶粉的酶活力高达264443U/g;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作用pH为6.5和9.0;该酶在常温及pH6~10的环境下比较稳定;Mg2+、Mn2+和Ca2+对蛋白酶有强烈的激活作用,Fe2+和Cu2+则对其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动力学研究表明,该中性蛋白酶在pH 6.5和45℃条件下,Km为3.82mg/mL,Vmax为541U/mg·min。(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07年07期)
李培骏,袁永俊,王立晖[8](2006)在《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制备生物活性肽的粗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ephadexG-15交联葡聚糖凝胶柱(1.7cm×57.5cm)粗分离胰蛋白酶的酪蛋白水解液,根据SephadexG-15分离蛋白质的标准曲线方程lgM=4.82216-2.81531Kav得到水解度与分子量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06年04期)
钱方,王凤翼,邓岩[9](2002)在《胃蛋白酶酶解大豆蛋白苦味肽的粗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大豆蛋白酶解苦味的问题,从分离大豆酶解苦味肽入手,测其肽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研究了酶—基质的切割点以及切割点与苦味肽的关系,从而有目的选择酶—基质控制水解反应以避免或减少苦味肽的产生。在上样量1.5mL,流速0.5mL/min,每管接收洗脱液2.5mL,缓冲液浓度为0.05mol/L磷酸盐—0.15mol/NaCl的洗脱条件下,ShephadexG-15交联葡聚糖凝胶柱(1.5cm×76cm)的标准洗脱曲线方程为-lgKav=0.00567M2-0.18279。用其对胃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的苦味肽进行粗分,得到3个苦味肽粗品,其苦味值为5,3,2.5,分子量为868,651和361u。(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02年02期)
顾卫民,郭海风,沈爱光[10](2001)在《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发酵条件的优化、粗分离及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筛选,获得了一株β—葡萄糖苷酶的高产菌株米曲霉F97。经过单因子及正交实验,确立了产酶的最适培养基配方:麸皮4%,KH2P040.1%,蛋白胨0.1%,水杨苷0.05%,并按所优化的发酵产酶条件于30℃,150r/min,经88h培养,发酵液最终酶活达184.18u/mL。利用所选菌株,以麸皮为培养基,经8天培养,酶活达2592u/mg干曲。β—葡萄糖苷酶发酵液经35%和75%饱和度的硫酸铵分级沉淀,再经透析脱盐,酶活回收率达68.91%,纯化倍数为3.27倍。其冷冻干燥制品酶活力单位为97.23u/mg,比活为189·11u/mg。该β—葡萄糖苷酶制品在离子强度为0.1M醋酸缓冲液中的酶活力最高,该酶的最适反应pH为4.8,最适反应温度为60℃。这与文献报道的以黑曲霉产的β—葡萄糖苷酶的特性相符〖1〗。(本文来源于《江苏食品与发酵》期刊2001年04期)
粗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TS-07发酵液中的茶皂素脱色酶进行粗分离,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硫酸铵沉降法所得粗酶粉的酶活力高达52 971 U·g-1;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作用pH值为4.5;该酶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H值3.0~7.5环境下都比较稳定;Fe3+、Ca2+和Ni2+对酶活影响不大,Hg2+能强烈抑制茶皂素脱色酶的活性;10%(V/V)有机溶剂丙酮、异丙醇、乙醇和乙腈能保留茶皂素脱色酶大部分的活力;反应体系中H2O2达到5%,茶皂素脱色酶仍能保持较高的活力;而在反应底物不存在的情况下,茶皂素脱色酶与0.25%的H2O2保温1 h后,酶活残余量仍能达到80%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粗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周岩,刘成,耿中峰.乙醇法丁二烯的粗分离工艺设计与模拟[J].现代化工.2016
[2].李艳丽,陈列忠,陶瑛妮.黄孢原毛平革菌茶皂素脱色酶的粗分离及酶学性质[J].浙江农业学报.2014
[3].狄建军,袁绍辉,王云,魏永春,黄凤兰.蓖麻籽蛋白质的粗分离[J].山东农业科学.2013
[4].王春磊,王瑜,曲云,刘鹏举,王琪.化工碳五粗分离工艺研究[J].化工中间体.2012
[5].张秀峰,高丽美,韩榕.小麦幼叶中小G蛋白的粗分离[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王立晖,袁永俊,孙勇民,李培俊.水解酪蛋白制备生物活性肽的粗分离[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
[7].李艳丽,许少春,许尧兴,李孝辉.米曲霉ZW-06中性蛋白酶的粗分离及酶学性质研究[J].中国饲料.2007
[8].李培骏,袁永俊,王立晖.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制备生物活性肽的粗分离[J].食品工业科技.2006
[9].钱方,王凤翼,邓岩.胃蛋白酶酶解大豆蛋白苦味肽的粗分离[J].中国乳品工业.2002
[10].顾卫民,郭海风,沈爱光.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发酵条件的优化、粗分离及其特性研究[J].江苏食品与发酵.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