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隐含担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房地产部门,银行部门,系统性金融风险,隐含担保
隐含担保论文文献综述
宋凌峰,牛红燕,刘志龙[1](2018)在《房价波动、隐含担保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优先倾向导致信贷投放向房地产业集中,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日益突出。本文基于银行与房地产两部门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分析框架,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研究房地产部门对银行的风险传导机制,构造银行对房地产部门的隐含担保比例作为度量风险传导强度的指标,运用TVP-VAR方法刻画2002—2016年我国房价波动与房地产部门、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动态演变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风险主要通过银行信贷从负债项进行风险传导,房地产部门风险对风险传导强度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突变,银行系统性风险存在非线性加速恶化特征。本文最后提出要稳定房价、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等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03期)
任军[2](2016)在《基准利率与隐含担保对企业债券信用价差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健全、有效的金融体制,对我国金融市场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与持续繁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利率未完全市场化、地方政府对于债券市场的干预以及信用风险的不准确估计都是严重阻碍金融体制完善、良好发展的主要原因。2008年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事件就是对信用风险评估严重不当的代表,金融机构对于市场中信用风险的定价过低,普遍的高杠杆操作使得金融产品的实际风险在扩大到一定阀值后,然后爆发,产生的实际风险大小远远大于理论模型的估计,造成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就如我国2015年发生的股灾事件。另外,从我国未来五年债券市场的发行总量、交易总量数据(予第一章中统计)得知,我国债券市场在未来会处于急速扩张期,于是符合我国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定价机制以及完善、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我国当下急需完成的任务。我国基准利率制度在货币政策中有着至关的重要性,然而在我国目前社会中不完全市场化的利率的限制下,货币政策利率的传导机制并不顺畅,仅仅具有较弱的效用性,没有完全释放基准利率变化应有的经济、金融市场影响效应。近两年我国基准利率手段在货币政策频繁使用,释放了大量的市场流动性。债券市场中基准利率的影响作用并未完全的被市场参与者抓取、判断。基准利率的变化导致其他市场利率、企业债券信用价差的变化,改变银行间交易占主体的债券交易机制,让债券交易真正受市场的需求支配。此外债券市场中的违约事件不断显现,例如“超日债”、“10英利MTN1”、“10中钢债”等违约事件的发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政府提供隐含担保的决心在改变,政府不再是全部承担违约的风险。同时,债权人也对这个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我国市场中针对隐含担保对信用风险的影响的研究少之又少,市场主体参与者很难从较少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一种明确定量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隐含担保依然会存在,制约着我国债券市场的良性发展。由于基准利率很难准确的选取、以往变动次数不频繁等问题的存在,所以,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无风险利率、利率风险、利率期限结构等对信用价差的影响。本文的考察衡量,选取适合基准利率的代表利率水平,直接针对基准利率对信用价差的动态影响进行分析。此外,我国针对政府隐含担保的研究较少,而且研究对象也是企业债、证券市场等与隐含担保的影响关系。而本文在基准利率这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在模型中再加入政府隐含担保,并按照地域性经济实力差别、经济结构异同以及不同期限的企业债券作为被解释变量的变量设计。研究说明基准利率对不同地区期限企业债信用价差的影响程度,进而分析利率传导在不同期限债券市场中传导机制的强弱程度。可以使得市场中投资者对银行间担保发行的债券不再盲目,更加倾向于由市场对债券的需求来给债券风险进行定价。而国家频繁使用基准利率手段刺激市场以及本文中的研究,可以让债券发行主体更加准确的估计融资成本和违约风险的大小。故而,本文的实证研究,可以丰富我国对信用价差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以及适合我国债券市场和融资环境的相关经验积累。隐含担保不再牢固不变的情况下,债权人不是再也不用顾忌企业债的违约风险的基础上,本文研究预测隐含担保对于企业债券的违约情况以及违约可能性大小影响,对于债券市场中投资者而言,可以使其对打破刚性兑付的事件有更为理性准确的判断,虽然市场中的政府干预阻碍市场的正常运转的事件不会立刻消失,但可以使得投资者对隐含担保终将消失做出预期,在其投资行为决策中加入隐含担保消失的风险溢价。本文的实证结果也可以使得债券主体对其将要融资的项目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基于市场的前提下,不考虑政府出面兜底的情形进行债券发生违约风险的估计。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理论研究的参考与整理基础上,结合我国不完全成熟的债券市场,在国家两次五年规划中都明确将直接融资份额与降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作为任务目标的基础上,分别从地方政府隐含担保、基准利率、不同期限的企业债券叁个方面进行本文实证设计的筛选,建立了本文的影响信用价差的指标体系,以探索我国债券市场爆发式增长下信用价差理论背后的不利因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的叁点结论:(1)政府隐含担保对不同期限的企业债券的信用价差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不是对所有期限的企业债券中都有显着的相关关系。相比较于以往的研究结果,说明我国市场主体参与者对待政府隐含担保的态度已经改变甚大,几乎在债券市场中,GDP增长率指标已经反映进债券的价格,而存贷比DR和公共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也在不同期限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的估值中逐渐的显露出重要性。代表政府隐含担保的经济指标逐渐的被加入到企业债券信用分险定价机制中,反映出市场对于隐含担保最终将消失的结局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接受。(2)隐含担保对不同地区企业债券价差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是所有代表隐含担保的指标对所有地区都有显着的影响关系。GDP增长率指标和公共财政预算赤字占GDP比重指标几乎在所有地区的债券市场中对企业债券价差的影响都是显着的,而存贷比DR指标分别对西部、东部地区的中期、长期企业债券信用价差不具有显着的关系。过去几年,在债券市场的大幅度增长、国家政策引导、不断出现地方政府不再对违约债券进行兜底事件的基础上,我国不同地区的信用风险定价的依据越来越完善全面,不同地区的债券市场已经对隐含担保现象不再坚信,市场已经对其最终消失有了预期。然后,在东部长期企业债券市场和西部中期债券市场,存贷比DR还未被普遍的考虑到影响信用价差的因素中。(3)基准利率对于几乎所有地区的不同期限企业债券信用价差具有显着影响关系,唯独在西部地区对长期企业债券价差没有显着的影响关系。普遍说明,基准利率在利率的市场化的核心作用已经被市场所认识,其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工具性也被市场逐渐认可,市场中投资者已经把其对信用价差影响的重要性考虑到信用风险定价机制中。但在西部地区,长期企业债券市场仍然对基准利率的变化的反应不灵敏,地区经济实力、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以及西部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并不成熟是其主要原因。本文的创新特色点主要有以下叁点:(1)本文对变量进行详细的分类,对30个省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叁个地区)企业债券信用价差与隐含担保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回归,创新的实证考察了隐含担保对全国30个省份之间企业债券价差影响的差异性。本文选取全国30个省份的叁年期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并根据债券发行主体公司注册所在地不同,按照30个省份进行分类,再把30个省份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方法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叁个地区,以方便考察不同地区之间的影响差异。然后被解释变量——信用价差和代表隐含担保的地方经济指标分别与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企业债券价差相对应,进行相关回归。本文的这种对各省份企业信用价差与隐含担保关系同时考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添我国信用价差领域的研究经验。(2)本文创新的研究了隐含担保对不同期限企业债券价差影响的实证研究,通过多次的回归研究了隐含担保对不同地区短、中、长企业债券的影响关系以及区别,结果可以验证在债券市场对于隐含担保最终将要消失的接受反映程度。在我国尚无这方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实证研究经验的空白。(3)本文中对于基准利率的选取上,针对短期企业债和中长期企业债选取上海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通过考察不同省份地区间不同期限的企业债券信用价差对基准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基于这种影响程度,分析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效果。这种研究思路是较为新颖创新的,可以分析得出不同期限债券市场对于基准利率变动的反映情况以及通过其显着关系分析利率政策在不同债券市场中的影响强弱。(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6-03-01)
施程呈[3](2015)在《偿债能力、隐含担保与我国公司债信用价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公司债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刚性兑付‖这一非市场化的―中国特色‖问题逐渐显露,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无论发债主体偿债能力如何,债权人都能如期获得全额本息兑付这一市场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金融市场成熟化、市场化的进程。2014年3月4日,―11超日债‖历经违约、重整、恢复偿付,引起了市场震动,对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隐含担保、刚性兑付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长远来看,在市场对配置金融资源起决定性作用,地方政府自身债务收缩清理的大背景下,消除隐含担保,打破刚性兑付是必然的趋势。本文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司债市场现状,以政府隐含担保为切入点,研究我国公司债市场在刚性兑付首次打破事件前、后和恢复偿付后,市场的反应情况。分别针对叁个时间段的交易所交易的公司债券交易数据,研究反映发债主体偿债能力的公司财务指标,反映政府隐含担保的地方宏观经济指标,及反映债券价格的信用价差叁者间的关系。在实证研究部分,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公司偿债能力和地方政府隐含担保因素与债券信用价差的关系。选取地方GDP、GDP增长率、贷存比、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公共财政预算盈余(赤字)/GDP等地方宏观经济指标表征地方政府提供隐含担保的意愿和能力。对公司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等9项反映公司偿债、盈利和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公司财务因子,与隐含担保变量一同参与多元线性回归。从微观公司个体的偿债能力,地方政府提供隐含担保的意愿和能力两方面研究二者对公司债券价差的影响,从而定量分析两项因素在债券价格中的反映情况,进而发现市场对于刚性兑付打破的准备程度,为未来的投资者教育和市场监管提供相关建议。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公司债信用价差受公司财务状况影响显着,公司经营情况、财务质量的差异对债券违约风险构成影响,并已在价格中得到反映。地方政府隐含担保对公司债券价格有一定影响,当前公司债券收益率已经反映了地方政府隐含担保能力的差异,但未充分反映政府提供隐含担保意愿变化的风险。本文认为当前公司债市场为刚性兑付打破已有所准备,但这种准备既不完全,也不稳定,且容易受金融市场个体事件的干扰。最后,本文结合研究结果,对我国债券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投资者和监管者参考。(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5-03-01)
梁媛[4](2011)在《政府隐含担保与消费者过度负债》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者过度负债被认为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并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对过度负债进行了概念界定之后建立模型,从政府隐含担保的角度解释了消费者的过度负债,研究目的是对出现过度负债的原因进行解释,并基于这一分析研究了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适度发展问题。(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陈雅琼[5](2010)在《农产品担保损失1.36亿元 多少上市公司隐含担保地雷?》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A股上市公司农产品(000061)上周五发布公告,公司为深圳市民润农产品配送连锁商业有限公司(下称“民润公司”)提供贷款担保,但民润公司却未能如期履行还款义务,导致农产品被扣划1.36亿元,预计此事件对上市公司2010年度损益的影响约为-7107万元(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0-11-09)
梁媛,余翊华[6](2010)在《消费信贷市场上的隐含担保与系统性违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消费信贷市场上隐含担保导致系统性违约的可能性。本文指出,由于存在政府隐含担保,金融机构防范系统性违约的激励会被削弱,对与系统性因素相关的违约将进行理性的忽视。因此本文认为,在讨论我国防范消费信贷违约风险时,不能只注重完善风险防范的制度而忽视了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主观激励。本文还对弱化隐含担保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0年01期)
梁媛[7](2008)在《隐含担保、系统性冲击与效率损失》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分析了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隐含担保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存在系统性冲击时,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隐含担保使得商业银行不会与存款者签订完备的存款合同,这虽然不会导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但是导致了以存款者福利损失衡量的效率损失。(本文来源于《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张曙光[8](2001)在《疏通货币传导渠道,取消政府隐含担保,改善金融体系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目前的转型和发展中,金融体系的结构和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理论上来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有两条渠道,即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在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初,我国的货币传导只能通过信贷渠道进行,因为那时还没有证券和证券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证券业和证券市场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我国的货币传导机制也从单一信贷渠道向以信贷为主的双渠道转变;货币调控的中介目标也相应地从贷款额度转向货币供应量。与此同时,随着公开市场操作的实施,货币调控方式也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对货币量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本文来源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期刊2001年06期)
隐含担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健全、有效的金融体制,对我国金融市场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与持续繁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利率未完全市场化、地方政府对于债券市场的干预以及信用风险的不准确估计都是严重阻碍金融体制完善、良好发展的主要原因。2008年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事件就是对信用风险评估严重不当的代表,金融机构对于市场中信用风险的定价过低,普遍的高杠杆操作使得金融产品的实际风险在扩大到一定阀值后,然后爆发,产生的实际风险大小远远大于理论模型的估计,造成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就如我国2015年发生的股灾事件。另外,从我国未来五年债券市场的发行总量、交易总量数据(予第一章中统计)得知,我国债券市场在未来会处于急速扩张期,于是符合我国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定价机制以及完善、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我国当下急需完成的任务。我国基准利率制度在货币政策中有着至关的重要性,然而在我国目前社会中不完全市场化的利率的限制下,货币政策利率的传导机制并不顺畅,仅仅具有较弱的效用性,没有完全释放基准利率变化应有的经济、金融市场影响效应。近两年我国基准利率手段在货币政策频繁使用,释放了大量的市场流动性。债券市场中基准利率的影响作用并未完全的被市场参与者抓取、判断。基准利率的变化导致其他市场利率、企业债券信用价差的变化,改变银行间交易占主体的债券交易机制,让债券交易真正受市场的需求支配。此外债券市场中的违约事件不断显现,例如“超日债”、“10英利MTN1”、“10中钢债”等违约事件的发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政府提供隐含担保的决心在改变,政府不再是全部承担违约的风险。同时,债权人也对这个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我国市场中针对隐含担保对信用风险的影响的研究少之又少,市场主体参与者很难从较少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一种明确定量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隐含担保依然会存在,制约着我国债券市场的良性发展。由于基准利率很难准确的选取、以往变动次数不频繁等问题的存在,所以,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无风险利率、利率风险、利率期限结构等对信用价差的影响。本文的考察衡量,选取适合基准利率的代表利率水平,直接针对基准利率对信用价差的动态影响进行分析。此外,我国针对政府隐含担保的研究较少,而且研究对象也是企业债、证券市场等与隐含担保的影响关系。而本文在基准利率这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在模型中再加入政府隐含担保,并按照地域性经济实力差别、经济结构异同以及不同期限的企业债券作为被解释变量的变量设计。研究说明基准利率对不同地区期限企业债信用价差的影响程度,进而分析利率传导在不同期限债券市场中传导机制的强弱程度。可以使得市场中投资者对银行间担保发行的债券不再盲目,更加倾向于由市场对债券的需求来给债券风险进行定价。而国家频繁使用基准利率手段刺激市场以及本文中的研究,可以让债券发行主体更加准确的估计融资成本和违约风险的大小。故而,本文的实证研究,可以丰富我国对信用价差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以及适合我国债券市场和融资环境的相关经验积累。隐含担保不再牢固不变的情况下,债权人不是再也不用顾忌企业债的违约风险的基础上,本文研究预测隐含担保对于企业债券的违约情况以及违约可能性大小影响,对于债券市场中投资者而言,可以使其对打破刚性兑付的事件有更为理性准确的判断,虽然市场中的政府干预阻碍市场的正常运转的事件不会立刻消失,但可以使得投资者对隐含担保终将消失做出预期,在其投资行为决策中加入隐含担保消失的风险溢价。本文的实证结果也可以使得债券主体对其将要融资的项目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基于市场的前提下,不考虑政府出面兜底的情形进行债券发生违约风险的估计。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理论研究的参考与整理基础上,结合我国不完全成熟的债券市场,在国家两次五年规划中都明确将直接融资份额与降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作为任务目标的基础上,分别从地方政府隐含担保、基准利率、不同期限的企业债券叁个方面进行本文实证设计的筛选,建立了本文的影响信用价差的指标体系,以探索我国债券市场爆发式增长下信用价差理论背后的不利因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的叁点结论:(1)政府隐含担保对不同期限的企业债券的信用价差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不是对所有期限的企业债券中都有显着的相关关系。相比较于以往的研究结果,说明我国市场主体参与者对待政府隐含担保的态度已经改变甚大,几乎在债券市场中,GDP增长率指标已经反映进债券的价格,而存贷比DR和公共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也在不同期限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的估值中逐渐的显露出重要性。代表政府隐含担保的经济指标逐渐的被加入到企业债券信用分险定价机制中,反映出市场对于隐含担保最终将消失的结局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接受。(2)隐含担保对不同地区企业债券价差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是所有代表隐含担保的指标对所有地区都有显着的影响关系。GDP增长率指标和公共财政预算赤字占GDP比重指标几乎在所有地区的债券市场中对企业债券价差的影响都是显着的,而存贷比DR指标分别对西部、东部地区的中期、长期企业债券信用价差不具有显着的关系。过去几年,在债券市场的大幅度增长、国家政策引导、不断出现地方政府不再对违约债券进行兜底事件的基础上,我国不同地区的信用风险定价的依据越来越完善全面,不同地区的债券市场已经对隐含担保现象不再坚信,市场已经对其最终消失有了预期。然后,在东部长期企业债券市场和西部中期债券市场,存贷比DR还未被普遍的考虑到影响信用价差的因素中。(3)基准利率对于几乎所有地区的不同期限企业债券信用价差具有显着影响关系,唯独在西部地区对长期企业债券价差没有显着的影响关系。普遍说明,基准利率在利率的市场化的核心作用已经被市场所认识,其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工具性也被市场逐渐认可,市场中投资者已经把其对信用价差影响的重要性考虑到信用风险定价机制中。但在西部地区,长期企业债券市场仍然对基准利率的变化的反应不灵敏,地区经济实力、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以及西部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并不成熟是其主要原因。本文的创新特色点主要有以下叁点:(1)本文对变量进行详细的分类,对30个省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叁个地区)企业债券信用价差与隐含担保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回归,创新的实证考察了隐含担保对全国30个省份之间企业债券价差影响的差异性。本文选取全国30个省份的叁年期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并根据债券发行主体公司注册所在地不同,按照30个省份进行分类,再把30个省份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方法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叁个地区,以方便考察不同地区之间的影响差异。然后被解释变量——信用价差和代表隐含担保的地方经济指标分别与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企业债券价差相对应,进行相关回归。本文的这种对各省份企业信用价差与隐含担保关系同时考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添我国信用价差领域的研究经验。(2)本文创新的研究了隐含担保对不同期限企业债券价差影响的实证研究,通过多次的回归研究了隐含担保对不同地区短、中、长企业债券的影响关系以及区别,结果可以验证在债券市场对于隐含担保最终将要消失的接受反映程度。在我国尚无这方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实证研究经验的空白。(3)本文中对于基准利率的选取上,针对短期企业债和中长期企业债选取上海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通过考察不同省份地区间不同期限的企业债券信用价差对基准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基于这种影响程度,分析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效果。这种研究思路是较为新颖创新的,可以分析得出不同期限债券市场对于基准利率变动的反映情况以及通过其显着关系分析利率政策在不同债券市场中的影响强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含担保论文参考文献
[1].宋凌峰,牛红燕,刘志龙.房价波动、隐含担保与银行系统性风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
[2].任军.基准利率与隐含担保对企业债券信用价差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
[3].施程呈.偿债能力、隐含担保与我国公司债信用价差[D].苏州大学.2015
[4].梁媛.政府隐含担保与消费者过度负债[J].商业研究.2011
[5].陈雅琼.农产品担保损失1.36亿元多少上市公司隐含担保地雷?[N].证券日报.2010
[6].梁媛,余翊华.消费信贷市场上的隐含担保与系统性违约[J].特区经济.2010
[7].梁媛.隐含担保、系统性冲击与效率损失[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
[8].张曙光.疏通货币传导渠道,取消政府隐含担保,改善金融体系结构[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