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漆层均匀的18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涉及漆包铜圆线的技术领域,包括圆柱状的铜线芯材,所述铜线芯材的外表面光滑设置,包覆有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所述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的外侧设置分布有碳纤维,所述碳纤维外侧包覆有的聚乙烯醇缩醛胶,所述聚乙烯醇缩醛胶内添加有云母粉,所述聚乙烯醇缩醛胶外侧包覆有漆包线表面润滑剂。通过上述设置,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有效的提高了铜线芯材的耐磨度,通过碳纤维有效的防止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的漆层被刮伤破坏,聚乙烯醇缩醛胶增强碳纤维黏着的稳定性,云母粉增强聚乙烯醇缩醛的粘附性,漆包线表面润滑剂提高表面光滑度,减轻整个漆包线的摩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漆层均匀的18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状的铜线芯材(1),所述铜线芯材(1)的外表面光滑设置,包覆有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2),所述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2)的外侧设置分布有碳纤维(4),所述碳纤维(4)外侧包覆有的聚乙烯醇缩醛胶(5),所述聚乙烯醇缩醛胶(5)内添加有云母粉(6),所述聚乙烯醇缩醛胶(5)外侧包覆有漆包线表面润滑剂(7)。
设计方案
1.一种漆层均匀的18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状的铜线芯材(1),所述铜线芯材(1)的外表面光滑设置,包覆有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2),所述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2)的外侧设置分布有碳纤维(4),所述碳纤维(4)外侧包覆有的聚乙烯醇缩醛胶(5),所述聚乙烯醇缩醛胶(5)内添加有云母粉(6),所述聚乙烯醇缩醛胶(5)外侧包覆有漆包线表面润滑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漆层均匀的18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4)沿所述铜线芯材(1)周向均匀等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漆层均匀的18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缩醛胶(5)与云母粉(6)混匀,且均匀平整的涂覆在所述碳纤维(4)外侧并使所述炭纤维稳定粘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漆层均匀的18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4)、所述聚乙烯醇缩醛胶(5)与所述云母粉(6)的厚度控制在0.05~0.1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漆层均匀的18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2)的热级为180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漆层均匀的18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2)与所述碳纤维(4)之间涂覆有聚乙烯醇缩醛型自粘性漆(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漆层均匀的18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2)、所述聚乙烯醇缩醛型自粘性漆(3)、所述碳纤维(4)、所述聚乙烯醇缩醛胶(5)与漆包线表面润滑剂(7)的总厚度控制在0.05~0.15mm之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包铜圆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漆层均匀的18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
背景技术
漆包线使绕组线中的一个主要品种,由导体和绝缘层两部组成,裸线经退货软化后,再经过多次涂漆,烘焙而成。现在使用最广泛使用的漆包线有缩醛漆包线、聚酯及改性聚酯的漆包线、聚氨酯漆包线等,其中聚氨酯漆包线的热级等级为130、155、180、200.最大特点是具有直焊性,耐高频性能性好,易着色,耐潮性能好,广泛应于电子家电和精密仪器,电讯,仪表上,该产品弱点是机械强度稍差,耐热性能不高,且生产大规格线的柔韧性和附着性较差,因此该产品生产的规格以中小及微细线为多。
授权公告号为CN204802830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180级直焊性聚氨酯\/聚酰胺复合漆包铜圆线,包括铜圆线,铜圆线表面包覆有两层绝缘层,其中一层绝缘层为18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覆在铜圆线表面,第二绝缘层为180级聚酰胺绝缘层,包覆在第一绝缘层的表面。现有的聚氨酯漆包线机械强度稍差,耐热性能不高,且生产大规格线的柔韧性和附着性较差,因此该产品生产的规格以中小及微细线为多。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成型后的漆包线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表面的漆层受到摩擦后会有脱落的现象发生,导致漆层不均,且破坏漆包线的绝缘性,以至于影响定子绕组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漆层均匀的18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具有提高漆层均匀度,减少漆层受损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整个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的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漆层均匀的18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包括圆柱状的铜线芯材,所述铜线芯材的外表面光滑设置,包覆有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所述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的外侧设置分布有碳纤维,所述碳纤维外侧包覆有的聚乙烯醇缩醛胶,所述聚乙烯醇缩醛胶内添加有云母粉,所述聚乙烯醇缩醛胶外侧包覆有漆包线表面润滑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有效的提高了铜线芯材的耐磨度,通过碳纤维有效的防止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的漆层被刮伤破坏,聚乙烯醇缩醛胶增强碳纤维黏着的稳定性,云母粉增强聚乙烯醇缩醛的粘附性,漆包线表面润滑剂提高表面光滑度,减轻整个漆包线的摩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碳纤维沿所述铜线芯材周向均匀等距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碳纤维之间互不影响,减少碳纤维报废的面积,提高了整个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耐用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乙烯醇缩醛胶与云母粉混匀,且均匀平整的涂覆在所述碳纤维外侧并使所述炭纤维稳定粘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乙烯醇缩醛胶与云母粉混匀,增强整个混合物的黏着性,有效的增强了碳纤维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碳纤维、所述聚乙烯醇缩醛胶与所述云母结构层的厚度控制在0.05~0.11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碳纤维、聚乙烯醇缩醛胶与云母结构层的厚度进一步控制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的机械性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的热级为180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控制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的热级使整个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的热级等级达到180。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与所述碳纤维之间涂覆有聚乙烯醇缩醛型自粘性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铜线芯材上涂覆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与聚乙烯醇缩醛型自粘性漆,使漆包线在进行焊接时不需要预先除去漆膜,直接可在锡槽内进行焊锡。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所述聚乙烯醇缩醛型自粘性漆、所述碳纤维、所述聚乙烯醇缩醛胶与漆包线表面润滑剂的总厚度控制在0.05~0.15mm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所述聚乙烯醇缩醛型自粘性漆、所述碳纤维、所述聚乙烯醇缩醛胶与漆包线表面润滑剂的结构层的总厚度来控制整个漆包线的漆层的均匀度,有效的提高了漆包线的耐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铜线芯材的外侧周向设置碳纤维,且在碳纤维的外层涂覆添加有云母粉的聚乙烯醇缩醛胶,有效的提高了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外涂层的耐磨性,有效的提高了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涂层的均匀度;
(2)在碳纤维的外侧设置云母粉的聚乙烯醇缩醛胶,有效的提高了碳纤维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碳纤维的稳定性,云母粉有效的增强了的聚乙烯醇缩醛胶的粘附性,有效的提高了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漆包圆线的耐磨性;
(3)在添加有云母粉的聚乙烯醇缩醛胶的外侧涂覆漆包线表面润滑剂,减少整个漆层与外界的摩擦力,防止铜线芯材上的漆层被刮伤,有效的提高了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涂层的均匀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漆层均匀的18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铜线芯材;2、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3、聚乙烯醇缩醛型自粘性漆;4、碳纤维;5、聚乙烯醇缩醛胶;6、云母粉;7、漆包线表面润滑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漆层均匀的18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包括铜线芯材1与涂覆与铜线芯材1表面的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2,为提高漆层的均匀度,铜线芯材1的表面光滑设置,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2的热级为180级。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2的外侧涂覆有聚乙烯醇缩醛型自粘性漆3,通过以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2为底漆,再涂覆聚乙烯醇缩醛型自粘性漆3,使漆包线在进行焊接时不需要预先除去漆膜,直接可在锡槽内进行焊锡。
参照图1,在聚乙烯醇缩醛型自粘性漆3的外侧周向均匀等距分布,为增强炭纤维的稳定性,碳纤维4的外侧包覆有聚乙烯醇缩醛胶5,为进一步加强聚乙烯醇缩醛胶5的黏着性和聚乙烯醇缩醛胶5结构涂层的均匀度,在聚乙烯醇缩醛胶5里添加有云母粉6,云母粉6与聚乙烯醇缩醛胶5均匀的混合且涂覆在碳纤维4的外侧。为控制整个漆包线的直径,碳纤维4、聚乙烯醇缩醛胶5与云母粉6结构层的厚度控制在0.05~0.11之间。
参照图1,添加了云母粉6的聚乙烯醇缩醛胶5的外侧图覆有减少整个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表面摩擦力的漆包线表面润滑剂7,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2、聚乙烯醇缩醛型自粘性漆3、碳纤维4、聚乙烯醇缩醛胶5与漆包线表面润滑剂7的总厚度控制在0.05~0.15mm之间。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设置碳纤维4,有效的增强了整个18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铜圆线的耐磨性,碳纤维4的外侧设置云母粉6的聚乙烯醇缩醛胶5,有效的提高了碳纤维4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碳纤维4的稳定性,在聚乙烯醇缩醛胶5的外侧涂覆漆包线表面润滑剂7,减少整个漆层与外界的摩擦力,防止铜线芯材1上的漆层被刮伤,进一步减少了直焊性聚氨酯漆层的刮伤,有利于提高直焊性聚氨酯绝缘漆2、聚乙烯醇缩醛型自粘性漆3的漆层均匀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11881.7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471768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H01B 7/18
专利分类号:H01B7/18;H01B7/29;H01B7/02;H01B7/17;H01B7/04
范畴分类:38A;
申请人:上海崇明特种电磁线厂
第一申请人:上海崇明特种电磁线厂
申请人地址:202150 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北陈公路637号
发明人:陈红能;杨胜东
第一发明人:陈红能
当前权利人:上海崇明特种电磁线厂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