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合成化学和精细化学品化学实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用手提紫外灯。包括手提部,固定于手提部上的固定遮光罩,至少一根固定于固定遮光罩内的紫外线灯,远离手提部的固定遮光罩一面设有紫外滤色片,位于紫外滤色片处的固定遮光罩为能够通过紫外滤色片透出紫外光的开放结构,位于手提部及紫外滤色片之间的固定遮光罩两端内侧相对的设有呈半圆形的弧形滑轨。本实用新型的手提紫外灯,其结构简单,小巧,操作方便,可以有效提高在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时对物质分离状况的实时检测效果,有效避免室外阳光和室内灯光的影响,而且也可有效避免因过度倾斜而导至紫外光照射到人身体的风险。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用手提紫外灯,包括手提部(1),固定于手提部(1)上的固定遮光罩(2),两根固定于固定遮光罩(2)内的紫外线灯(4),远离手提部(1)的固定遮光罩(2)一面设有紫外滤色片(3),位于紫外滤色片(3)处的固定遮光罩(2)为能够通过紫外滤色片(3)透出紫外光的开放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手提部(1)及紫外滤色片(3)之间的固定遮光罩(2)两端内侧相对的设有呈半圆形的弧形滑轨(11),相对的弧形滑轨(11)之间设有两块旋转遮光罩(8),两块旋转遮光罩(8)的两端分别与两弧形滑轨(11)限位滑移配合,位于紫外滤色片(3)处的固定遮光罩(2)一面开有分别允许两块旋转遮光罩(8)滑移出的豁口,两块旋转遮光罩(8)由相应的豁口以及弧形滑轨(11)滑移出后两块旋转遮光罩(8)能够对接在一起,至少一块旋转遮光罩(8)上开有可视窗口(9)。
设计方案
1.一种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用手提紫外灯,包括手提部(1),固定于手提部(1)上的固定遮光罩(2),两根固定于固定遮光罩(2)内的紫外线灯(4),远离手提部(1)的固定遮光罩(2)一面设有紫外滤色片(3),位于紫外滤色片(3)处的固定遮光罩(2)为能够通过紫外滤色片(3)透出紫外光的开放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手提部(1)及紫外滤色片(3)之间的固定遮光罩(2)两端内侧相对的设有呈半圆形的弧形滑轨(11),相对的弧形滑轨(11)之间设有两块旋转遮光罩(8),两块旋转遮光罩(8)的两端分别与两弧形滑轨(11)限位滑移配合,位于紫外滤色片(3)处的固定遮光罩(2)一面开有分别允许两块旋转遮光罩(8)滑移出的豁口,两块旋转遮光罩(8)由相应的豁口以及弧形滑轨(11)滑移出后两块旋转遮光罩(8)能够对接在一起,至少一块旋转遮光罩(8)上开有可视窗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用手提紫外灯,其特征在于,两块旋转遮光罩(8)对接处边缘相对的分别设有拉手(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用手提紫外灯,其特征在于,位于弧形滑轨(11)内的旋转遮光罩(8)对接处分别设有与固定遮光罩(2)的豁口止位配合的止位卡(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用手提紫外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部(1)内固定有电子整流器(7),固定遮光罩(2)上设有与紫外线灯(4)相连接的电源线插座(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用手提紫外灯,其特征在于,两根紫外线灯(4)中其中一根为254nm紫外灯,另外一根为365nm紫外灯,所述手提部(1)上分别设有控制254nm紫外灯和365nm紫外灯的开关按钮(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用手提紫外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遮光罩(2)为半圆柱形,且手提部(1)固定设于固定遮光罩(2)的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用手提紫外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遮光罩(8)是采用不透光的高分子耐热材料制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用手提紫外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窗口(9)上安装有防紫外线的耐热高分子薄膜。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合成化学和精细化学品化学实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用手提紫外灯。
背景技术
现有手提紫外灯均有固定遮光罩,没有旋转遮光罩,在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时,由于太阳光或室内灯光的影响,不能很好地观察物质分离的状况,而且可能会由于过度倾斜使紫外光照射到人的身体上,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用手提紫外灯,其能有效解决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时遇到的现象观察不明显、紫外光照射到人身体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用手提紫外灯,包括手提部,固定于手提部上的固定遮光罩,两根固定于固定遮光罩内的紫外线灯,远离手提部的固定遮光罩一面设有紫外滤色片,位于紫外滤色片处的固定遮光罩为能够通过紫外滤色片透出紫外光的开放结构,位于手提部及紫外滤色片之间的固定遮光罩两端内侧相对的设有呈半圆形的弧形滑轨,相对的弧形滑轨之间设有两块旋转遮光罩,两块旋转遮光罩的两端分别与两弧形滑轨限位滑移配合,位于紫外滤色片处的固定遮光罩一面开有分别允许两块旋转遮光罩滑移出的豁口,两块旋转遮光罩由相应的豁口以及弧形滑轨滑移出后两块旋转遮光罩能够对接在一起,至少一块旋转遮光罩上开有可视窗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块旋转遮光罩对接处边缘相对的分别设有拉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弧形滑轨内的旋转遮光罩对接处分别设有与固定遮光罩的豁口止位配合的止位卡。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提部内固定有电子整流器,固定遮光罩上设有与紫外线灯相连接的电源线插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根紫外线灯中其中一根为254nm紫外灯,另外一根为365nm紫外灯,所述手提部上分别设有控制254nm紫外灯和365nm紫外灯的开关按钮。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遮光罩为半圆柱形,且手提部固定设于固定遮光罩的弧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遮光罩是采用不透光的高分子耐热材料制成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视窗口上安装有防紫外线的耐热高分子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用手提紫外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手提紫外灯,其结构简单,小巧,操作方便,且设置有弧形板,当把弧形板转动90度打开后,则可以有效提高在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时对物质分离状况的实时检测效果,有效避免室外阳光和室内灯光的影响,而且也可有效避免因过度倾斜而导至紫外光照射到人身体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用手提紫外灯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用手提紫外灯的弧形板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提部,2-固定遮光罩,3-紫外滤色片,4-紫外灯,5-电源线插座,6-开关按钮,7-电子整流器,8-旋转遮光罩,9-可视窗口,10-拉手,11-弧形滑轨,12-止位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用手提紫外灯,包括手提部1,固定于手提部1上的固定遮光罩2,两根固定于固定遮光罩2内的紫外线灯4,远离手提部1的固定遮光罩2一面设有紫外滤色片3,位于紫外滤色片3处的固定遮光罩2为能够通过紫外滤色片3透出紫外光的开放结构,位于手提部1及紫外滤色片3之间的固定遮光罩2两端内侧相对的设有呈半圆形的弧形滑轨11,相对的弧形滑轨11之间设有两块旋转遮光罩8,两块旋转遮光罩8的两端分别与两弧形滑轨11限位滑移配合,位于紫外滤色片3处的固定遮光罩2一面开有分别允许两块旋转遮光罩8滑移出的豁口,两块旋转遮光罩8由相应的豁口以及弧形滑轨11滑移出后两块旋转遮光罩8能够对接在一起,至少一块旋转遮光罩8上开有可视窗口9。
在色谱柱分离荧光染料时对物质分离状况进行实时检测时,沿弧形滑轨11转动两块旋转遮光罩8,旋转遮光罩8与弧形滑轨11滑动配合,将两块旋转遮光罩8闭合在一起,将色谱柱通过旋转遮光罩8与固定遮光罩2之间形成的半圆形缺口处(如图4所示)穿置于两块旋转遮光罩8内,紫外线灯4对色谱柱进行照射,检测人员通过可视窗口9对物质的分离状况进行观察检测。这样可以避免室外阳光和室外灯管的影响,也可有效避免紫外灯照射到人身体的风险,造价低且经济实惠,生产工艺简单,有利于推广应用。
具体的,为了便于两块旋转遮光罩8的闭合,两块旋转遮光罩8对接处边缘相对的分别设有拉手10。
为了避免旋转遮光罩8由弧形滑轨11内滑移并脱离出来,位于弧形滑轨11内的旋转遮光罩8对接处分别设有与固定遮光罩2的豁口止位配合的止位卡12。
具体实施时,所述手提部1内固定有电子整流器7,固定遮光罩2上设有与紫外线灯4相连接的电源线插座5。
优选的,两根紫外线灯4中其中一根为254nm紫外灯,另外一根为365nm紫外灯,所述手提部1上分别设有控制254nm紫外灯和365nm紫外灯的开关按钮6。
如图3及4所示,所述固定遮光罩2为半圆柱形,且手提部1固定设于固定遮光罩2的弧面上。
更优选的,所述旋转遮光罩8是采用不透光的高分子耐热材料制成的。
具体的,为了避免可视窗口9透出的光对检测人员造成的伤害,所述可视窗口9上安装有防紫外线的耐热高分子薄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1697.4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4(山西)
授权编号:CN209471084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G01N 30/02
专利分类号:G01N30/02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山西大同大学
第一申请人:山西大同大学
申请人地址:037009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兴云街
发明人:袁跃华;田茂忠;朱永军;秦君;冯锋
第一发明人:袁跃华
当前权利人:山西大同大学
代理人:张彩琴;李晓娟
代理机构:14100
代理机构编号: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