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热套论文_周传忠,刘小艳,吴福迪,赵云峰,张继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防热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防热,布带,柔性,喷管,传热学,机械手,碳纤维。

防热套论文文献综述

周传忠,刘小艳,吴福迪,赵云峰,张继华[1](2014)在《隔热耐烧蚀硅橡胶防热套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产品电缆耐烧蚀防护套的研制需求,制备了隔热耐烧蚀硅橡胶材料及防护层,进行了防护层隔热及耐烧蚀性能试验,阐述了硅橡胶材料及防护层的隔热及耐烧蚀性能,结果表明:研制的新产品可耐高温3000K,200ms的烧蚀,满足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4年S1期)

王超,任军学,郝文强,刘宇,杨敬贤[2](2014)在《小型柔性接头缠裹式防热套力矩特性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柔性接头缠裹式防热套的力矩特性,设计了带缠裹式防热套的小型柔性接头,弹性件和防热套材料均采用硅橡胶,分别建立带防热套和不带防热套的接头叁维有限元模型,利用"二阶四项式"超弹本构模型表征硅橡胶材料的本构关系,数值模拟柔性接头在不同容压下的摆动过程,二者相减得到防热套力矩。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防热套剖面上的剪应力场分布及数值随容压的变化。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将仿真的防热套力矩结果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防热套力矩随容压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其原因是由于防热套剖面上的剪应力场分布变化引起的。(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4年01期)

周长城[3](2008)在《C/SiC复合材料及其空气舵防热套的低温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舵是高超音速导弹的重要部件,空气舵防热套的气动外形直接影响弹头命中精度,耐高温、抗烧蚀防热套是保证弹头再入过程空气舵气动外形的关键。本文根据高超音速导弹空气舵防热套对材料及其制备工艺要求,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PIP)低温900℃制备了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热物理、氧化和烧蚀等性能考核。在此基础上,整体成型并制备出全尺寸的C/SiC复合材料防热套构件。考察了先驱体PCS的低温裂解特性。先驱体PCS裂解过程中,温度对PCS裂解转化有很大的影响,PCS在750℃发生无机化转变,产物为无定形SiC;880~1050℃裂解SiC开始结晶。随裂解温度升高,PCS裂解产物的高温稳定性增加,700℃裂解产物在后续1200℃高温处理后失重达4.02%;900℃裂解产物陶瓷化程度较高,1200℃高温处理后失重仅0.24%,高温稳定性较好。研究了制备温度对C/SiC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复合材料制备温度升高,纤维.基体界面化学反应及元素扩散加重,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增强,抑制了纤维—基体界面解离、纤维脱粘、纤维拔出等增韧效果的发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降低。700℃制备复合材料断口纤维拔出较多,复合材料呈韧性断裂,弯曲强度为256.58MPa,断裂韧性5.63MPa·m~(1/2);900℃制备复合材料呈脆性断裂,弯曲强度仅54.58MPa,断裂韧性2.25MPa·m~(1/2)。探讨了纤维类型对复合材料的影响。与JC-1#纤维相比,JC-2#纤维表面反应活性较低,表面沟纹缺陷较少,所制备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较弱,断口纤维拔出较多,力学性能较高,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为249.84MPa,断裂韧性9.08MPa·m~(1/2)。开展了碳纤维热处理及其复合材料界面优化研究。热处理温度对碳纤维的结构、性能影响很大,在600~1200℃温度范围,热处理温度越高,纤维强度保留率越低,当热处理温度为1200℃时,纤维的强度保留率为79.57%。1400℃热处理有助于纤维微观结构规整化,减少纤维表面缺陷和裂纹,纤维强度保留率提高为88.17%。采用1400℃热处理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界面结合适中,力学性能高,弯曲强度达58 1.04MPa,断裂韧性22.43 MPa·m~(1/2)。研究了PCS裂解工艺对C/SiC复合材料界面及其性能的影响。PIP工艺第一周期是复合材料界面形成的主要过程,对复合材料界面及微观结构影响很大。PCS裂解过程体积先膨胀后收缩,体积收缩易造成复合材料界面物理结合过强。采用首周期700℃裂解,后续900℃裂解工艺,制备了界面结合适中、力学性能优异的C/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600.28MPa,断裂韧性24.52MPa.m~(1/2)。确定了低温制备C/SiC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并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力学及热物理性能。首先,碳纤维经1400℃真空处理→上胶→编织→去胶工艺,将1400℃高温热处理引入C/SiC复合材料的低温制备,为复合材料界面改善、力学性能提高奠定基础;其次,首周期700℃裂解;最后,PIP工艺900℃裂解致密化。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C/SiC复合材料,室温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643.12MPa和299.83MPa;1600℃高温弯曲强度411.01MPa。复合材料的轴向热膨胀系数为0.180×10~(-6)/K(25~800℃),径向热膨胀系数2.729×10~(-6)/K(25~800℃),比热容0.98J/g·K,热导率1.26W/m·K。研究了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和烧蚀特性。复合材料氧化过程表明,基体裂纹和碳纤维裸露是复合材料氧化、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随氧化温度升高(400~1300℃),复合材料的质量保留率从99.76%降低到81.83%;在400~800℃温度区间,复合材料氧化后强度升高,氧化产物SiO_2玻璃体弥合基体裂纹及表面孔隙是复合材料氧化后强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当氧化温度高于800℃时,氧化温度越高,复合材料的强度保留率越低。C/SiC复合材料的氧乙炔焰烧蚀质量烧蚀率为0.0158g/s,线烧蚀率0.0279mm/s,试样表面温度2005℃。复合材料等离子体电弧烧蚀线烧蚀率为0.33mm/s,烧蚀表面热流密度约35000kW/m~2,热流焓值10000kJ/kg,热流压力2.8MPa。通过平面编织、穿刺缝合实现了防热套纤维预制件的整体成型,满足防热套构件主方向(迎风面)的结构完整,保证了防热套的气动外形。采用小型火箭发动机考核了空气舵防热套1:2构件的结构安全性,结果表明,C/SiC复合材料防热套在高热流冲击下结构完整、可靠。在此基础上,优化了防热套构件成型、制备工艺,制备出全尺寸C/SiC复合材料防热套构件。(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8-10-01)

郭军刚,王春侠,贠超[4](2005)在《水火成型机器人机械手伺服电机防热套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传热学中的导热微分方程,结合机器人机械手伺服电机的实际使用特点,简化分析了伺服电机防热套传热学计算模型,然后根据此简化模型,计算并校核了防热套的传热学参数,为后续工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05年10期)

陈阳,张海雁[5](2003)在《双锥防热套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树脂基复合材料双锥防热套的原材料选择和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此双锥防热套模压制品的综合性能优于布带缠绕制品。(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3-09-01)

陈阳,张海雁[6](2003)在《双锥防热套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树脂基复合材料弹头双锥防热套的原材料选择和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此双锥防热套模压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3-06-30)

陈阳,张海雁[7](2003)在《双锥防热套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树脂基复合材料双锥防热套的原材料选择和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 表明此双锥防热套模压制品的综合性能优于布带缠绕制品。(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3-06-30)

防热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柔性接头缠裹式防热套的力矩特性,设计了带缠裹式防热套的小型柔性接头,弹性件和防热套材料均采用硅橡胶,分别建立带防热套和不带防热套的接头叁维有限元模型,利用"二阶四项式"超弹本构模型表征硅橡胶材料的本构关系,数值模拟柔性接头在不同容压下的摆动过程,二者相减得到防热套力矩。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防热套剖面上的剪应力场分布及数值随容压的变化。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将仿真的防热套力矩结果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防热套力矩随容压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其原因是由于防热套剖面上的剪应力场分布变化引起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热套论文参考文献

[1].周传忠,刘小艳,吴福迪,赵云峰,张继华.隔热耐烧蚀硅橡胶防热套研制[J].环境工程.2014

[2].王超,任军学,郝文强,刘宇,杨敬贤.小型柔性接头缠裹式防热套力矩特性数值分析[J].固体火箭技术.2014

[3].周长城.C/SiC复合材料及其空气舵防热套的低温制备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

[4].郭军刚,王春侠,贠超.水火成型机器人机械手伺服电机防热套设计与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5

[5].陈阳,张海雁.双锥防热套的研制[C].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6].陈阳,张海雁.双锥防热套的研制[C].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3

[7].陈阳,张海雁.双锥防热套的研制[C].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论文知识图

复合型防热套实物图空气舵防热套1:2构件考核后表面...空气舵防热套构件致密化后形貌空气舵防热套1:2构件考核前形貌防热套构件纤维预制件形貌空气舵防热套结构示意图

标签:;  ;  ;  ;  ;  ;  ;  

防热套论文_周传忠,刘小艳,吴福迪,赵云峰,张继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