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氮肥的吸收利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氮肥,产量,水稻,大豆,粳稻,冬小麦,烤烟。
氮肥的吸收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美微,刘京宝,李川,赵霞,张盼盼[1](2019)在《不同密植条件下氮肥减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集粮、经、饲于一体的优势作物,其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众多研究表明,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增产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其主要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的叶面积指数,提高玉米植株光热资源利用效率,依靠群体充分发挥产量潜力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区,其当前种植密度为52500株/hm~2,远低于发达国家75000—90000株/hm~2的密植水平,成为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同时,该区域也存在常年氮肥过量施用,氮肥利用效率低,氮素淋失造成的农田水体污染等问题。因此,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对于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至关重要。【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黄淮海区域主栽夏玉米品种郑单1002为材料,采取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氮肥减施为主区,设置4个水平:N1不施氮,N2 135 kg/hm~2,N3 180 kg/hm~2,N4正常施氮225kg/hm~2;种植密度为副区,设置3个水平:D1 60000株/hm~2,D2 67500株/hm~2,D3 75000株/hm~2。研究夏玉米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氮素转运和吸收利用特征等对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减施的响应。【结果与分析】密植在增产的同时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6.65%-17.33%;氮肥减施也显着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遂平和临颍点夏玉米在67500株/hm~2密植条件下,氮肥减施20%即180 kg/hm~2可获得高产兼具较高的氮肥偏生产力;而在高密植75000株/hm~2条件下,根据地力水平适宜采取正常(225kg/hm~2)到减施20%(180kg/hm~2)的施氮量范围。此外,密植和氮肥减施也显着影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以及氮素转运和利用,且吐丝期干物质积累和氮肥利用效率存在显着的互作效应。密植有利于提高夏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促进植株氮素积累,提高氮素转运量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但对氮素转运效率和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不利;减施氮肥降低了夏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量,但增加了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结论】在180 kg/hm~2到225 kg/hm~2施氮量范围内,选用耐密品种进行合理密植有利于实现夏玉米节本增效的目的。(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薛如君,高天,赵正雄,胡志明,马二登[2](2019)在《氮肥减量滴灌对烤烟产质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烤烟滴灌施肥方式下的肥料适宜减量程度。【方法】2017年通过田间试验,以当地常规处理(CF)为对照,研究等氮滴灌处理(DF)、减氮20%滴灌处理(DF-20%N)和减氮40%滴灌处理(DF-40%N)对烤烟生长、氮磷钾吸收利用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与CF处理相比,DF-40%N处理烟株最大叶面积和平均叶面积分别增加了40.7%和20.1%,叶片磷素和钾素含量分别显着提高了28.8%和31.1%(P<0.05),全株磷素和钾素累积量分别增加了8.8%(P<0.05)和12.3%,磷素和钾素利用率分别显着提高了35.7%和45.5%(P<0.05),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分别提高了28.7%和17.8%(P<0.05);不同氮肥滴灌量处理间,烤烟叶片中磷和钾含量以DF-40%N处理最高。随着氮肥滴灌量的减少,烟株氮素累积量随之减少,磷素和钾素累积量随之增加,氮、磷、钾利用率均随之提高,中上等烟、烟叶产值和均价也逐渐提升。【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烤烟滴灌追肥阶段(基追比3∶7)氮肥施用(总)量宜减少40%,可促进烟株对磷、钾的累积和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同时有利于烟叶等级结构及均价的提升。(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军,王爱华,方书亮,周冬冬,李必忠[3](2019)在《氮肥和穴苗数对机插中粳稻金粳818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淮北地区机插粳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关键。以中熟中粳金粳818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和穴苗数对其产量、群体特征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以施氮量27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氮素吸收利用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以225 kg/hm~2处理最高。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穴苗数增加,各处理产量变化趋势不同,其中以270 kg/hm~2条件下的5苗/穴处理产量最高,而氮素吸收利用率呈降低趋势,均以3苗/穴处理最高。施氮量270 kg/hm~2结合栽插密度5苗/穴的处理群体茎蘖动态升降平稳,中后期具备较高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最终实产最高,且群体的氮素吸收利用率达44.28%,表明适度增密减氮可作为当地机插稻节肥高效生产的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孔丽丽,李前,侯云鹏,秦裕波,王蒙[4](2019)在《控释氮肥不同施用位置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控释氮肥不同施用位置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利用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FP)相比,控释氮肥种下8~10 cm(T1)施用可以显着地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增产幅度为5.3%,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4.6%、3.7%和16.3%,显着增加了耕层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因此,控释氮肥在春玉米生产中最佳施用位置为种下8~10 cm,对指导控释氮肥在一次性施肥技术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梁蕊芳[5](2019)在《增效氮肥对马铃薯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马铃薯生产中存在氮肥施用量过大、肥料利用率低、品质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施用造成的负面影响对马铃薯产业而言势在必行。包膜氮肥、添加硝化抑制剂或脲酶抑制剂的氮肥被认为是增效氮肥,其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被视为实现农田土壤氮素养分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马铃薯种植体系鲜有相关报道。因此,研究增效氮肥对马铃薯产量、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价其环境效应和推广可行性,对于发展可持续的马铃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以尿素和尿素硝铵为基础氮源,在田间和温室条件下,设置2组试验,观察了不同增效氮肥对马铃薯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试验一以尿素为基础氮源,设空白对照(CK不施氮肥)、尿素(Urea)、缓释尿素(Coated Urea,ESN)、尿素与硝化抑制剂双氰胺混施(Urea+DCD)、尿素与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叁胺和硝化抑制剂双氰胺混施(Urea+NBPT+DCD)5个处理;试验二以尿素硝铵为基础氮源,设空白对照(CK不施氮肥)、尿素硝铵(UAN)、尿素硝铵与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叁胺混施(UAN+NBPT)、尿素硝铵与硝化抑制剂双氰胺混施(UAN+DCD),尿素硝铵与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叁胺和硝化抑制剂双氰胺混施(UAN+NBPT+DCD)5个处理。同时,在温室条件下,用15N示踪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增效氮肥氮素的利用和转化,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增效氮肥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对增温潜势进行了分析。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在大田自然条件下,尿素、尿素硝铵增效氮肥均不同程度提高了马铃薯产量,以尿素为氮源添加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组合增产最高,以尿素硝铵为氮源添加硝化抑制剂的效果最好,而且均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15-60 cm 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减少了土壤中氮素的淋溶损失。温室条件下进一步证实了大田试验的结果。2.在温室条件下,利用15N示踪发现,组合抑制剂的添加降低了氮肥流失量,提高了植株吸收氮量。3.室内土壤培养试验表明,不同尿素增效氮肥处理显着降低了培养初期N2O的累积排放量;尿素硝铵添加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组合使培养中后期CO2累积排放量明显增加;增效氮肥对增温潜势无显着影响。综合田间、温室以及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结果,增效氮肥可显着降低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减少土壤氮素淋溶损失,大幅提高马铃薯对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进而增加马铃薯产量。同时,增效氮肥可减少土壤温室气体N2O排放。因此,添加NBPT、DCD的增效氮肥在马铃薯种植体系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结合不同马铃薯产区气候、土壤特点的使用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霞[6](2019)在《大豆对氮肥的吸收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大豆在生长的过程中对氮肥的需求量很大,如果没有足够的氮元素,大豆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大豆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分别从土壤、肥料中获取氮肥,本文针对大豆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等内容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对大豆种植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大豆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比较广,也是老百姓最喜欢的农作物之一。大豆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吸取一定的氮肥,并且能够在根部进行固氮,满足大豆日常生长所需。本文首先对大豆对氮肥的吸收以及氮肥对大豆的生长作用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大豆在吸收氮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问题的解决措施。1大豆对氮肥的吸收以及大豆根部固氮作用(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9年10期)
杨广,单双吕,方升亮,雷涛,田阿林[7](2019)在《氮肥运筹对优质杂交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优质杂交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晶两优华占、锦两优华占和晶两优1212为试验材料,2017~2018年在湖南省浏阳市进行了不同施氮量(145~225 kg/hm~2)和不同氮肥运筹(基肥、蘖肥、穗肥施用比例)的大田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适当减少施氮量能显着提高杂交水稻氮素收获指数、籽粒氮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2)杂交水稻产量存在显着的品种间差异和年间差异,其中2017年以晶两优华占产量最高(9. 56 t/hm~2),3品种平均为8. 75 t/hm~2; 2018年以锦两优华占最高(13. 45 t/hm~2),3品种平均为12. 87 t/hm~2。(3) 2018年高施氮量处理显着增产,而2017年则显着减产。可见,增加氮肥用量或改进氮肥施用模式是否增加杂交水稻产量,可能与种植期间的气候条件有关。(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温舒元[8](2019)在《浅析北方水稻对氮肥的吸收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氮肥是水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肥料,对水稻的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水稻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本文综述了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积累和转运的作用,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06期)
温舒元[9](2019)在《大豆对氮肥的吸收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广,作为氮素来源复杂的作物其具有特殊性,对氮肥的吸收利用比较复杂。本文综述了大豆对氮肥吸收利用和根瘤固氮,并提出了大豆氮肥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措施。(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05期)
袁天佑,冀建华,王俊忠,孙笑梅,闫军营[10](2019)在《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可为提高氮肥的增产效益,减少氮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供理论指导。在河南褐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于2014年开始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单施磷钾肥、常规施肥、单施腐植酸、常规施肥+腐植酸、常规施肥减氮15%+腐植酸、常规施(本文来源于《腐植酸》期刊2019年01期)
氮肥的吸收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明烤烟滴灌施肥方式下的肥料适宜减量程度。【方法】2017年通过田间试验,以当地常规处理(CF)为对照,研究等氮滴灌处理(DF)、减氮20%滴灌处理(DF-20%N)和减氮40%滴灌处理(DF-40%N)对烤烟生长、氮磷钾吸收利用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与CF处理相比,DF-40%N处理烟株最大叶面积和平均叶面积分别增加了40.7%和20.1%,叶片磷素和钾素含量分别显着提高了28.8%和31.1%(P<0.05),全株磷素和钾素累积量分别增加了8.8%(P<0.05)和12.3%,磷素和钾素利用率分别显着提高了35.7%和45.5%(P<0.05),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分别提高了28.7%和17.8%(P<0.05);不同氮肥滴灌量处理间,烤烟叶片中磷和钾含量以DF-40%N处理最高。随着氮肥滴灌量的减少,烟株氮素累积量随之减少,磷素和钾素累积量随之增加,氮、磷、钾利用率均随之提高,中上等烟、烟叶产值和均价也逐渐提升。【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烤烟滴灌追肥阶段(基追比3∶7)氮肥施用(总)量宜减少40%,可促进烟株对磷、钾的累积和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同时有利于烟叶等级结构及均价的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肥的吸收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1].张美微,刘京宝,李川,赵霞,张盼盼.不同密植条件下氮肥减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薛如君,高天,赵正雄,胡志明,马二登.氮肥减量滴灌对烤烟产质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3].张军,王爱华,方书亮,周冬冬,李必忠.氮肥和穴苗数对机插中粳稻金粳818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4].孔丽丽,李前,侯云鹏,秦裕波,王蒙.控释氮肥不同施用位置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东北农业科学.2019
[5].梁蕊芳.增效氮肥对马铃薯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6].李霞.大豆对氮肥的吸收与利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9
[7].杨广,单双吕,方升亮,雷涛,田阿林.氮肥运筹对优质杂交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9
[8].温舒元.浅析北方水稻对氮肥的吸收与利用[J].吉林农业.2019
[9].温舒元.大豆对氮肥的吸收与利用[J].吉林农业.2019
[10].袁天佑,冀建华,王俊忠,孙笑梅,闫军营.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腐植酸.2019